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策略的探究

2023-05-21李皎皎

考试与评价 2023年4期
关键词:议题核心生命

李皎皎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涉及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四是增强了指导性。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依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的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接性和进阶性。”同时新课标对于课程的实施建议给予了详实的指导与强化,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核心素养的学段表现分别在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有具体的描述。

初中阶段是培育和落实核心素养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学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课内外链接,实现隐形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议题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促进知行合一,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的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要根据评价情况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式。新课标的变化,提出要综合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测试等方法全面获取和掌握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相关信息,要加强纸笔测试与观察、谈话等方式的结合,关注不同情境中学生品行的日常表现,避免仅凭考试分数判断学生。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绽放生命的精彩》的教学中,笔者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感性的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兴趣;生成具有思辨性的问题,使得学生在两难的情境中作出恰当的抉择,为议题的展开作了充分的铺垫;科学设置活动,锻炼提升实践能力;合理设置任务,培养高阶思维;最后回归社会实践用于指导学生生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根据课程标准,精选议题

能否确定恰当的议题是展开议题式教学的前提,考察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及素养能力,在敲定议题时需要反复地推敲琢磨。比如确定《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课时的议题时,需要体现逻辑思维结构,如果就课题设计议题,反而显得画蛇添足。笔者反复研究教材内容后确定议题为《生命意义是什么》。确定此议题的原因,主要是首先需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美好,然后要理解生命的真谛,最后学生通过生涯规划,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努力为国家与社会做出贡献。

议题的选择要符合教材内容,恰当地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本节课的内容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敬畏和尊重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所以启示我们,议题的确定需要首先依据课程标准确立学习目标。

二、以经验话题导入衔接议题

教师通过设置经验性的话题、经验话情境、对话式活动进行经验化导入,是为“议”做准备的过渡性问题。在教学《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课时,围绕议题设计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议题,通过鸿星尔克、谷爱凌等经验化的材料继续引导学生分享生活经验,然后通过对话式师生对话,只有那些名人才能绽放生命的精彩,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只能默默无闻,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思辨性的问题产生思维的碰撞,这是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师生对话继续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做出恰当的判断。在衔接层级需要避免枯燥的讲授方式,利用活动运用对话方式来引出议题。

导入的材料要精选,注意跟普通课堂导入的区别。首先导入的话题需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真实情境,具有感染力;其次导入需要具备“议”的特征,这也是议题式教学选取材料的特征,具有思辨性与启发性,准确捕捉到贯穿课堂的话题。作为教师对于导入一定要尤为重视,精心筛选和选取。

三、合理设置情境理解议题

知识理解环节的议题式需要设置輔助知识理解的问题。设置的问题有助于理解问题建构问题,其目的在于对重难点问题的突破。在这一部分笔者设计了三个部分,分别是:平凡与充盈——发现的眼睛;冷漠与关切——温暖的双手;平凡与伟大——奉献的心灵。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情境材料,使得学生充分理解生命的价值在于充盈、关切、奉献,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获得生命的价值。不同主体的对话,对于知识建构的启发性尤为重要。

情境的设置离不开问题,所以准确地说,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对于理解议题非常重要,有利于教材知识的重组与建构。建构的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入的过程。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的价值选择与判断,从而达到知行统一。没有知识的议题难以立足当下,没有能力和素养的议题式教学的思政课难以走向未来。议题式教学构建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课堂。

四、丰富的情境化活动提升素养进阶

议题式教学情境化的设计需要合理精准地突出“议”中学、“议”中做。笔者通过情景剧表演《换一种方式怎么做》,得出结论,突破重难点;通过观看视频判断爸爸是否伟大,并说明理由。重点知识的情境化运用是议中学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知识应用,即用课本所学的重难点知识解决负责而良构情境问题,层层推进。在这课的设计中我把情境与活动交叉贯穿使用,尝试用金字塔模式即任务线、知识线、情境线构成,实现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达到统一,三线融合指向核心素养,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和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统一。

此外,依据认知情境理论,辩论是议中学最具“议”的活动,通常采用小组讨论基础上的自由辩论或者大组讨论。在设置辩题时:一要注意辩题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具有讨论的价值;二要注意辩题的设置一定不能是伪命题。

五、知识创生化迁移使得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学科知识创生化是素养落地的考量环节。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科知识在新情境、真实情境、劣构情境中得到应用。比如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写了感谢信,实质是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从内心认同生命的价值,寻找生活中的榜样,从而为自我的未来作出合理的规划。实现人生意义需要合理规划人生,努力为国家与社会做出贡献。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是对整个生命单元的呼应,通过对生命价值的探究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政治认同,学会在社会中成长,正确理解个人与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会遇到挫折,做出正确的规划后,有了明确的目标是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的前提。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能力迁移是课堂的升华,体现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促进知行合一,使得学生在政治认同、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和时代信任的内在要求。

知识能力的迁移拓展,是课堂立人铸魂的根本,也是对课程前置环节的检测,更是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关键迁移。落脚点能够烘托出课堂的高度以及课堂高阶思维能力提升的关键评价准则。没有知识创生迁移则无法使得核心素养真正落地,“高悬”的或者情境中的“核心素养”不足以为真正的素养。环节的设置也充分考察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站位。只有“高度”站位,才有“高阶”思维、“深度课堂。

六、教师要不断提高育人能力

新课标对于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指导与帮助意义重大,同时也对教師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标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强调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在这一关键课程中,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做到与时俱进,认真研究新课标精神,让政治课堂实现具有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个人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就是要确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地位,使教学的一切要素、资源、环节、流程、活动都围绕核心素养组织和展开,并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发展。

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鲜明的政治导向、清晰的价值导向、明确的知行要求,促使学生形成国家观念,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认同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传承中华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遵守社会公德,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念,遵纪守法、用法护法,敬畏法律;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走绿色发展道路,从我做起,学会人和自然地和谐相处;有道德责任感,心中有集体、团队合作,对人对己负责,认识人在社会中发展;青少年要把自己的理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逐步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思政课教师,心中一定要有大局观,坚持中国特色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提高育人能力,进行跨学科和大单元设计,尝试改变评价方式,优化终结性评价,探索增值新评价,突破“纸竿”考试评价,发挥评价对教育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同时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教育素养和专业素养,让新课程标准有效地指引我们每一次的备课、上课、评价、反思等教学行为,使其最大化地发挥指引作用,让我们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猜你喜欢

议题核心生命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