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医生徐根竹的革命医疗生涯
2023-05-21黄会奇
黄会奇
徐根竹是延安时期非常著名的红色医生,他短暂的一生就是为我党我军的医疗卫生事业而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的一生。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一位优秀医疗工作者。
一、勤奋学习,努力提高医学知识
徐根竹出生于福建龙岩县一个竹编工人的家庭,12岁就到一个造纸厂做童工,受着工厂主残酷的压榨。1931年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发展到他的家乡,15岁的他参加了红军,他虽然年龄小,但作战勇敢,1933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团里的司号长并当选为党支部青年委员。1934年,徐根竹跟随红一方面军开始了长征,在川贵交界的一次战斗中,他右脚负了重伤,和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双手和双膝在深山中爬行了三、四天,终于找到了部队。由于右脚负伤残疾,不能再到前线战斗,改作了卫生员。从革命战争的需要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他深刻体会到医疗卫生工作在革命中的重要性,所以下定决心,要刻苦学习医疗技术,医治受伤的革命战士。在长征途中他进入卫生学校,学习消毒、换药、包扎、护理,初步掌握了一些医护知识和技能,毕业后下到部队中成为了医生。他拖着受伤的右脚,终于胜利地走完了长征路,到达了陕北。
抗战初期,他先是在拐茆的八路军军医院工作,后来为了学习更多的医疗技术,进入张村驿卫生学校,学习了一年半的时间。在1936年冬天毕业时,他获得了“优秀生”称号,被分配到吴旗镇的西北军委第一后方医院第三所当医生。1939年,中国医科大学招生,他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积极报名,经过考试和选拔,又进入中国医科大学高一期(后来改为第十五期)学习了四年时间。在中国医科大学学习期间,虽然学习和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但是同学们都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学习都非常刻苦。
在学校里,徐根竹是同学们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榜样。他原来没有读过书,只是在参军之后,才在一个老红军的帮助下识了一些字。班里的学生大多是高中毕业生或者是上过大学一、二年级,相比之下,徐根竹因为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尤其是入校的上半年,他对于高中三年级和大学一年级的数理化课程简直听不懂,要靠课下教员辅导和同学的帮助才能勉强跟得上。但他没有气馁,找同学帮助他补习数学与物理,决心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基础课。在别人去延河边散步的时候,他还在演算数学题。文化课赶上去之后,他又努力学习专业课。在学习解剖的时候,常常天很晚了,他还留在实习室内,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在医科大第十五期学员毕业考试中,徐根竹考取了第一名。
毕业之后,他还坚持学习,无论在哪里,他都带着书和笔记本,对于医疗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看书的要点和心得体会,他都会记在笔记本上。他还持之以恒地学习英语,很快就达到了能够阅读和翻译英文医学书籍的水平。对于一个没有上过学、没有基础文化水平的红军战士来说,他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是令人惊叹的。
二、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1942年2月,第十五期学员毕业,组织上决定调徐根竹和涂通今到延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工作,徐根竹为内科主治医生,涂通今为外科主治医生。到医院报到的当天晚上,医院专门为他们召开了全院欢迎大会。他们没有住在工作人员的宿舍区,而是住在外科石窑洞病房旁边的两间小房内,以方便查房和看护病人。此后,他们开始了紧张的工作,每人各自分管60个床位,从门诊、接诊、写病历,到查房、会诊、手术、讨论病案等,十分繁忙,几乎每天都在病房里。对于病人来说,他们随叫随到,不论白天黑夜,有时不叫,自己也会主动去查房。
在和平医院工作的几年时间内,他们遇到了伤寒、痔疮、疝气、阑尾炎、胃溃疡以及甲状腺肿大、脓毒性败血症等多种内外科疾病,他们一边治疗,一边学习,在医疗技术方面提高很快,成为医院的骨干医疗力量。
徐根竹对病人认真负责。有的病人情绪不稳,一下午的时间,要叫他去五、六次,他没有一句怨言,总是随叫随到。有一位患者患病后,精神非常脆弱,一直害怕,就多次让护士去请徐根竹,徐根竹每次都放下自己的事情,过去看他,向他耐心解释很久。这样重复三次之后,病人又再次让护士去请徐医生过来,护士看到徐医生很忙,就对他说,没有要紧事,就不要再请医生了。他听了这话很伤心,随后就哭了起来。徐根竹了解到这个情况,就马上过来看病人,并对护士说,病人心理脆弱,我们应该多来看他,多安慰他。护士说,我看你实在是太忙了。徐根竹却说:“可是我是医生,医生是不应该怕麻烦的。”附近的农民让他去看病,虽然他的脚在长征中受了伤,行动困难,但是他不管白天黑夜、狂风暴雨,总是立即出诊。
徐根竹注重總结每一个病历诊疗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对于死亡的病历,他认为对于每一个死亡的病案,各科的医生都要聚在一起,进行一次认真的讨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且让这种做法成为一个惯例。有的医生对此不理解,认为没有必要。徐根竹同志对他们说:“即使病人让我们治好了,出院了,其实还可能有些问题值得我们讨论的,何况对于一个死亡的病案呢?我们应该想尽一切方法,改进我们的工作。”
三、调查研究,治疗预防传染病
针对陕甘宁边区各种传染病和地方病多发,严重危害边区军民生命健康的现状,徐根竹注重调查研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疾疫痛苦。
如当时延安及其周边地区,夏季流行一种叫做“吐黄水病”的胃肠病,患者上吐下泻,死亡率很高。他和一些同志被派到鄜县槐树庄治病,在乡下住了两个星期,完全控制了这种流行病。他不满足于此,还在那个流行区域做了仔细的调查,来确定病源的问题。在返回延安当天的晚上,他便向卫生部做了报告,并画了一张很详细的疾病分布图,说明疾病的来龙去脉。他从饮食习惯上对这个病进行了研究,认为这是一种由于饮水污染所传染的疾病。北洛河流经鄜县,其上游河水很浅,受到污染,产生了病菌。北洛河上游和下游的人又大多喝生水,所以就导致了疾病的流行。
他还调查了几个村庄发生猪瘟的传染病。他说这种病的传播媒介就是乌鸦,乌鸦吃了染上瘟病的死猪的肉,再去吃猪食槽里的食,当然就会把瘟疫传染过去。有几家的猪食槽加了盖子,乌鸦吃不到,那里的猪就没有传染上猪瘟病。这就证实了猪瘟病是经过乌鸦传染的。
徐根竹在槐树庄给群众治病,教群众预防传染病,深受百姓的爱戴。当年8月,延安选举群众卫生工作模范,因为在不久的11月份还有一次选举,和平医院准备在下一次再提出徐根竹,所以这一次的候选名单中没有提他。这天,在延安南门外广场召开了群众大会,宣布了候选名单,并报告了候选人的事迹。这时,忽然从群众中走出十几个老乡,他们提着鸡蛋筐子还有其他礼物,朝着主席团喊道:为什么没有徐医生,我们都是来选徐医生的,我们都是从槐树庄来的。一位老乡跳上台去,给大家报告了徐根竹在那里给大家防治疾病的事迹。他说:“深更半夜,下着雨,路那么远,他都跑来跑去地给人们看病,他的腿脚又不好。”原来,徐根竹回到延安,只是向卫生部报告了医疗队防治流行病的结果,关于自己的功劳只字不提。经过老乡们的讲述,大家才知道他在那里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干了这么多的事情,已经在群众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大家的欢呼声中,他被选为了模范医生,被拥上主席台讲话时,他谦逊地说:“我只不过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
关于传染病的预防,他撰写的文章发表在《解放日报》上:《延安县川口区三乡防疫工作的报告──关于急性胃肠炎的治疗与预防》调查急性胃肠炎的起因,以及如何治疗和预防的报告,所以这里着重说一下。在这个报告中,先简述了调查的缘起,是因为1944年4月在延安县川口区三乡发生了急性传染病,和平医院在得到县政府的通知之后,立刻派徐根竹一行于4月8日赶赴那里,“救治病人,防止传染,调查病源”。他分析原因,主要应该是喝河水,而河水却是浑浊、受到污染而造成的。可以佐证这种分析的是,凡是吃井水和泉水的村庄,都没有发生急性传染病,而喝河水的村庄发生传染病的就多,这说明“病的发生与饮水有很大关系”。在过节和农忙的时候,老乡们爱吃油炸糕和土豆丝蒸面,吃完后又干又渴,就喝这种凉河水。喝完一两天之后就会发生这种上吐下泻的急性传染病,他们将这种传染病初步定为急性胃肠炎,更为准确的疾病名称,还需要进一步化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在预防方面,医疗队为老乡们注射了伤寒、霍乱的混合疫苗,组织开了几次防疫会议,决定了两项基本的预防措施:一是每村建井、打井,喝井水不准喝河水;二是,饮用水必须烧开,不许喝生水。这些措施当时已经显现出了巨大的成效。
徐根竹接着说,通过这次传染病事件,老乡们已经知道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更知道有病要找医生,找巫神是没有用的,我们也要宣传这个道理。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宣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做好预防传染病的工作,减少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另外,还有一篇《和平医院医生徐根竹下乡治病》,是《解放日报》的记者对徐根竹下乡治疗和预防工作所作的报道。
四、进驻关中,改善军民医疗工作
1944年在保卫关中分区爷台山的战斗中,徐根竹率领一个手术队去参加战地医疗工作。他在那里一直工作到战斗结束,由于他技术精湛,服务态度又好,部队和当地百姓都舍不得他走,坚决留他在那里工作。于是,组织上任命徐根竹为关中分区卫生部部长,驻在马栏负责当时的军民医疗卫生工作。直到1946年10月,因工作需要,他才又被调回延安。
在关中分区的时期一位曾经到处求医而久治不愈的农村妇女前来求医,她腹内长着一个大瘤子。徐根竹亲自为她做手术,从她的腹中取出了一个重达十几斤的肉瘤子。在当时设备简陋的条件下,能够做成这样的大手术是非常了不起的。他还亲自主刀,给李敷仁做了从颈部取出子弹的手术。李敷仁在咸阳野外被国民党特务一枪打到颈部,昏死了过去,第二天,他发现自己还活着,一位老百姓把他救出来,转运到关中解放区。在医院里,由徐根竹给他做了取出子弹的手术。关于手术的具体过程,徐根竹曾经亲自撰写了一篇文章——《子弹取出来了!──记李敷仁先生动手术经过》,详细地进行了说明,可以参看。
五、北上榆林,为解放事业英勇献身
抗战胜利后,徐根竹留在边区坚持工作,在攻打榆林的战役中光荣牺牲。关于徐根竹牺牲的经过,边齐曾写过一篇较为详细的追忆性的文章。1946年,为了适应自卫战争的需要,党中央将和平医院改名为联防军后勤部第二后方医院,以治疗战伤为主,任命徐根竹为院长、刘允中为副院长。为了适应战争的形势,医院分编为三个所,跟随部队在保卫 延安的内线作战。在歼灭了大量敌人的青化砭、沙家店、蟠龙镇三大战役中,完成了救治和转运伤员的艰巨任务。1947年秋天,在第二次攻打榆林的战役中,徐根竹院长率领第二所在榆林外围的三岔湾村救治伤员。10月30日下午,经过一天的急行军到达驻地后,他顾不上吃饭,就马上检查临时手术室的消毒、石膏准备的情况、夹板准备的够不够等,并把伤员按伤势轻重排列了手术的先后顺序。一切准备就绪,他走到手术台前,准备为伤病员做手术的时候,突然遭到了敌机的轰炸,一發炸弹落在了手术室的中间,徐根竹颈部和上肢被弹片炸伤,失血过多,不久就停止了呼吸。与他一起殉职的还有军医刘水利、护士长杜欣等四人。卫生部为徐根竹等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在会上有一位伤员代表说:“我们伤员听到徐院长牺牲的消息,就像失去了自己一个亲人一样。”不久,周恩来同志知道了他的事迹和牺牲的情况后说:“像这样的人民的好医生,应该写文章,应该让大家学习。”以后,他还多次提到徐根竹同志,要大家向他学习。
徐根竹的牺牲,引起了人们的深切怀念。他生前战斗和工作过的一些战友陆续地撰写了一些纪念性的文章,来追忆他学习和工作的事迹,缅怀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如涂通今曾与他先是中国医科大学的同班同学,之后又是和平医院的同事,他们可谓是一起长期学习、工作的最亲密的战友。涂通今在《回忆延安和平医院》一文的最后,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回忆徐根竹的事迹。涂通今说每次想起他们四年寒窗和三年的共事,每次想起徐根竹对于革命的忠诚,对于同志的热情,以及他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精神,都不禁泪水潸然。
参考文献:
[1] 涂通今.回忆延安和平医院[J].中国医院管理,1985(03):41-44.
[2] 黄树则.革命的医生——记第十五期毕业生徐根竹烈生[J].红旗飘飘,1958(07):210-225.
[3] 解放日报[N].1946-7-25(4).
[4] 边齐.忆延安八路军军医院成长历程[J].中国医院,2003(04):72-74.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新城校区教育部红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