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印初心》第十三集 生死约定
2023-05-21河北省档案馆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河北省档案馆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编者按:百年历程,百年荣光!风华正茂,初心如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北省档案馆和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推出33集系列微纪录片《红色档案印初心》。该片通过珍藏至今的红色档案,深情讲述在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燕赵大地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守誓言英勇奋斗的故事。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文字脚本和部分图片,同读者一起翻开珍贵的燕赵红色档案,共同追寻蕴含其中的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印记和初心故事。
档案先导:在河北省档案馆珍藏着这样一份档案,这是抗战时期冀中军区的一份团以上干部名单,其中在十分区这页,写着这样两个名字:司令员刘秉彦、政委旷伏兆(图1)。
两人在冀中十分区仅仅共事三年多时间,但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并订下“清风明月共一丘”的生死约定。
那么,他们一起经历了怎样的生死考验?又在冀中平原上书写了怎样的传奇呢?
解说:在雄安新区雄县米家务烈士陵园,长眠着两位开国将军,一位是旷伏兆中将,一位是刘秉彦少将(图2)。两人墓碑间的那棵松树,见证了他们半生戎马中结下的珍贵情谊。旷伏兆和刘秉彦这两位老战友,结识于抗日战场,历经半个世纪,死后他们又再度相聚于当年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共同守护着这里的百姓。
旷伏兆,1914年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岁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
刘秉彦,1915年出生于河北蠡县。17岁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岁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面对日寇的入侵,1937年刘秉彦毅然投笔从戎,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旷伏兆和刘秉彦两人相遇,虽说一个尚武,一个崇文,可他们却在冀中工作时配合默契,成为生死与共的好战友、好搭档。
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研二处处长杜丽荣同期声:1943年3月,旷伏兆调任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政委时,刘秉彦是军分区司令员。俩人同心同德,患难与共,提出了“抗日者生,不抗日者亡”“有人出人,有钱出钱”的战斗口号,领导冀中军民积极开展地道战、地雷战,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军。
解说:冀中军区,是晋察冀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冀中军区第十分区,地处平津保三大城市之间的三角地区,属平原地形,不像山区那样容易隐蔽。
在这里,不利于武器装备落后的八路军防御作战,游击战怎么打?成了当时十分区最大的难题。
面对困难局面,刘秉彦和旷伏兆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积极领导冀中人民挖地道,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军的多次“围剿”。
雄县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董永强同期声:一天,旷伏兆到老乡家谈工作,敌人突然来了。来不及转移,旷伏兆就被当地百姓藏到一个当时叫“蛤蟆蹲”(的地方)。“蛤蟆蹲”坑比较小,上边盖上一些芦苇或者庄稼,当时就躲过了这一劫,敌人没有搜查到。旷政委由这个事就想到开挖一种地道,把米家务各个村子在地下边连起来,因为毕竟平原无险可守,假如有地道,利用地道巧妙地打击敌人,(于是)开挖地道,挖得很成功。米南庄挖成了之后,紧接着就是米东大村、米西庄都挖通了。有了地道以后,对于粉碎敌人的“扫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解说: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第十军分区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尽管旷伏兆和刘秉彦一个分管军事,一个分管政治,但两人生死与共,緊密团结在一起。他们一边积极地开展武装斗争,灵活机动地打击和消灭敌人;一边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巧妙运用策略,共同抗击侵略者。
1946年6月,在一次战斗中,十分区平南支队参谋长任子木腹部中弹,血流不止。旷伏兆立即派人把他接到十分区司令部机关所在的村子里养伤。大家计划天亮后送任子木去手术,这天晚上,刘秉彦和旷伏兆就一左一右守着受伤的任子木同睡在一盘土炕上,然而,这一睡任子木就再也没有醒来。
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研二处处长杜丽荣同期声:结果没等天亮,刘秉彦醒来一摸,任子木身上手上早已经凉了,说明已经去世几个小时了。这样他们简单地把任子木埋在村旁。
解说:一个老战友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开了,刘秉彦和旷伏兆非常痛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人萌发了“生死约定”的想法。
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研二处处长杜丽荣同期声:刘秉彦对旷伏兆感慨道:“假如咱们死了,一个埋在大清河畔,一个葬于永定河边,这样我们死了也可以在(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为人民站岗放哨。”旷伏兆也是性情中人,他听了这话说,“那我们离得太远了,生前我们一起作战,死后我们也要离得近点,如果我们要是在一个战役中牺牲了,(就同牺牲的)指战员埋在一起,不要棺材,清风明月共一丘。”刘秉彦听了后又补充一句说,“我们还要种上一棵松树,因为松树的品格是正直无私的……不畏严寒,挺拔!”这样,这个约定,就为他们身后(事)做了一个承诺。
解说:不久,两人便因工作原因分开了。虽然他们一起共事仅有三年多时间,但是他们早已建立起生死相依的革命友情。死后一定要葬到冀中平原,陪伴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战友,永远为这里的人民“站岗”,是这对战友生前许下的诺言!
在1955年被授衔的开国将军中,旷伏兆被授予中将军衔,刘秉彦被授予少将军衔。
1996年,82岁的旷伏兆因心脏病突发离世。惊闻噩耗,刘秉彦从石家庄匆匆赶到北京,告诉老战友的家人:“把老旷的骨灰送回冀中吧,我们早有约定。”至此,刘秉彦才向人们讲出了这个长达半个世纪的生死约定。旷伏兆的家人尊重两位老战友的生前约定和旷伏兆的遗愿,把逝者的骨灰撒埋到了原冀中十分区司令部所在地雄县米家务,并栽下了一棵常青松。
两年后的1998年,刘秉彦逝世,他的家人也如约将他的骨灰安葬在离旷伏兆几米远的地方。自此,两位开国将军实现了他们的生死之约。如今,松涛阵阵,也许是他们在开怀地畅谈曾经的峥嵘岁月吧!
雄安新区雄县米家务小学小学生朗读同期声:“生死相约旷世情,青松翠柏并肩行。十区浴血风云录,八载挥戈号角鸣……”
解说:在米家务,旷伏兆和刘秉彦将军生死约定的故事已经编进教材,学生们代代传颂(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