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儿童诗“读—赏—创”实践研究

2023-05-21李珍云

考试与评价 2023年4期
关键词:儿童诗诗词诗歌

李珍云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的关系,这使得目前的教科书中儿童诗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在当前的发展中能够发现,儿童诗是小学语文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反映出语文课程的丰富内涵,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因此,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诗词的教学,结合目前的研究状况,提出“读—赏—创”的教学措施,以此来不断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儿童诗歌以其节奏的表达、纯真的情感、生动的意象、童真的境界,渗透到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不但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质,还可以使他们的思想得到升华,让他们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学习、去发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诗歌的地位却十分尴尬。随着科技的进步、传媒的蓬勃发展,新事物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已远远超过了诗词,可以说,具有深刻内涵的童诗对当今的孩子们来说,吸引力已大打折扣。以往学生们在课间反复吟诵诗词、嬉戏的情景也很少出现,反映出目前小学诗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面临着新的时代,需要结合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以此来保证儿童诗歌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儿童诗教学研究的现状

我国的儿童诗歌在上世纪50、70、80年代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进入世纪之交,却被人们所忽略。直到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儿童诗歌才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2011年发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将儿童诗歌教育作为一种标准进行研究,通过对其进行教育规范,从而确定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价值。近几年,在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省市,网络的专题交流逐步形成,并有一些成果,但是,它并没有为地方诗教建立一个实用的运行系统,也没有真正普及,在教学方式、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总共含有26篇儿童诗,并且占据教材材料的百分之八,随着阅读内容的增多,儿童诗歌的教学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而儿童诗歌却没有被视为与散文、戏剧、小说等不同的独立体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又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在国外,很多学者都是从事儿童诗歌创作和研究的。在国外有非常多的儿童诗创作者,比如英国的斯蒂文森、西班牙的阿莱桑德罗、美国的西格尔等,俄罗斯儿童诗歌人群如托克玛科娃、捷克的诗人赫鲁宾、塞尔维亚的鲁凯奇、安盖洛夫等保加利亚的儿童诗人群,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都有一套非常有影响力的儿童诗歌的作品,并且他们的研究范围非常的广阔。有的研究儿童诗歌流派的发展,有的研究儿童诗歌的无意义文字,有的研究儿童诗歌与游戏的形式与内容,有的研究儿童诗歌的创作与教学,但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总之,在统编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中,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研究,仍处在摸索的阶段,仍需广大一线教师认真地进行研究。所以,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也只有深入地研究,才能为后续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儿童诗教学研究的价值

1. 建立新型的童诗教学模式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改变近年来中国语文教学忽视了儿童发展、不被重视、学习流于形式等情况,使教学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最重要的是能够使课堂环境更加实用、高效,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教育,能为后续儿童的发展打下基础。

2.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圣野作为著名的儿童学家说过:“一个从小接受童谣教育的人,在长大只会一定会是一个具有是非观和真性情的人。”由此可见,良好的儿童诗歌对于培养人的重要性。儿童诗具备简单且质朴等特点。学生在写诗中,是一个發掘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过程,通过童诗中的真、善、美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只有儿童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 优化学生的语文素质

儿童诗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感,通过对儿童的想象、创新、口头、书面、审美、情感等全方位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让他们的童年充满诗意和美好,从而为其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 创建童趣、书香的校园

新课标要求“开放教室”“诗化校园”,儿童诗歌具有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美学特征,具有简洁、意境优美、生动有趣、语言精辟、课余量大、童趣盎然的特点。所以,探索一种切合实际的儿童诗歌教学运作机制,并加以推广,使之更具童趣和诗意。

三、小学语文幼儿诗歌“朗读—欣赏—创造”的实践

1. 读中品

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阅读要求人们全神贯注、语言简洁、意义深远、音韵优美,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做到“心、眼、口”三者结合,读出趣味,感悟内涵。

(1) 构建氛围,提升朗读兴趣

小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很强烈,但是他们又很活跃,很难集中精力。为此,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会发掘出儿童诗词的独特特质,以创造一种独特的气氛。例如,在幼儿诗词中,往往会使用很多叠韵词、儿化音、双声词等创作手法,作者会引导他们去探究其韵律和韵律;另外,有些诗词还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段,作者还会引导学生去探究,让他们自己去表现,从而感受到其中的情趣和内涵。

(2) 组织活动,达成内外衔接

儿童诗歌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朗读,还要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课外活动,使朗读的声音可以通过课堂传递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持续地对诗词进行阅读,并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作者的母校每年春天都会组织一次“闻花、朗书香”的阅读活动,为课堂内外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邀请同学们按照“高、中、低”的不同阶段,组织不同的阅读活动。例如:小学“亲子共读”、初中“诗歌演讲”、高中“诗歌编创”等。通过这种形式的阅读,诗词可以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将孩子们的诗词阅读兴趣转移到教室里的诗词学习中去。在课堂内外设置了“绿色通道”,使孩子们能够体验到儿童诗词的乐趣,也只有这样儿童才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2. 赏中议

赏析在幼儿诗词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可以为以后的学生写诗奠定基础,让学生能够长远发展。

(1) 重视诗体的体裁和修辞的阐释

儿童诗词在创作过程中,常常会采用特定的文体和修辞手段,使其更好地表现出作者的感情,从而达到抒发作者思想的目的。所以,在开展幼儿诗词鉴赏课时,应从以上两个方面着手,使幼儿诗词赏析能力得到提高,并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就拿《听听,秋天的声音》来说,作者用同样的方式来描述自己所见的秋景和所听的秋声,用拟人化的方法,向读者讲述了秋天的声音是“唰唰”的黄叶和树木的分离。教师的正确指导,并不是用“术语”来教导,而是让学生们明白、掌握,从而领悟,表达自己对这首诗和秋天的声音的理解,以此為后续写作奠定基础。

(2) 改变阅读方式,多角度欣赏诗词

曾国藩曾经说过:“不大声朗诵,就不能表现出它的磅礴,不能把它的深意吟诵出来。”因此,阅读儿童诗词,既要放声歌唱,又要全身心地投入。“读书百次,其义自明”,反复的背诵肯定会让学生溜号、走神,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朗读当中?在笔者看来,这种阅读方式的变化,既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中体会到诗词的乐趣,也可以让他们从不同的阅读中得到不同的阅读体验,从而更好地欣赏诗词。笔者最常用的方式是“开火车”,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分读诗歌,这样,不仅人人都能够参与其中,学生通过小组成员的朗读,对于诗歌也能够别有一番体会。同时,笔者也会配上相应的音乐,如朗读《听听,秋天的声音》时笔者就播放了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钢琴曲,再让学生在朗读时加上动作、表情等,这样学生会有更加深刻的感悟,进而更加全面地赏析“秋声”。

3. 创作中感受乐趣

让学生写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充满希望的过程。儿童诗词创作是儿童诗词教育的最终环节,它是儿童的内在所见、所思、所想逐渐显现的过程,也是对儿童诗歌阅读和欣赏的一种检验和总结。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写诗?首先,仔细地观察人生,从中发现创作的灵感。任何一种文学形式,其源头皆来自人生,它是对夏悲秋的一种感慨,也是对柴米油盐人生的一种感慨。学生每一次上学的路上、每一次学校的升旗仪式、教室里的争吵、老师的训斥和夸奖,都是他们创作的主要材料,教师要让他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把一幅幅鲜活的生命画面在笔尖上凝聚成诗,赋予自己独特而真挚的感情,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把握引导时机,稚语也是佳作。小学生由于天真、纯真的秉性,他们更似诗人般,看到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能够产生足够多的联想与想象。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时机,既在课堂,也在课外,让学生的诗歌创作无处不在。如低年级阶段,教师在维持课堂纪律时,就可以编创“身坐正,脚放平,上课铃响要安静”这样的打油诗,然后在引导学生“发言时如何、写字时如何、大课间如何”等,让学生进行仿写创作,学生的童言很有可能成为佳作。

总之,儿童天生喜爱儿童诗,因为儿童诗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的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在此基础上,要引导他们理解、欣赏和进行小创作。不仅如此,儿童诗往往洋溢着盎然的童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更能发展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朗读、赏析、创作的过程中,要运用联想和构造的方法,使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自由地翱翔。

*本文系鲤城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第一批)《小学语文儿童诗“读——赏——创”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CJG145-091。

猜你喜欢

儿童诗诗词诗歌
诗歌不除外
教案《创作儿童诗》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关注诗词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