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析

2023-05-21姜素青

考试与评价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法数学课堂

姜素青

在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之后,国家各级各类院校的教学也开始步入改革行列,初中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师也在不断创新新型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高效的课堂。初中数学对学生来讲需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教师可以使用问题导学法,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并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明确和有针对性。数学教师也要本着生本理念的相关要求,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养成习惯。本文就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师带来帮助。

问题导学法,顾名思义,是指课堂上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发学生的交流和思考。问题可以是由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由其他学生提出的,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體地位。教师提出问题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学目标,从而有效设计出科学的问题。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讲解方法,问题导学法能够让学生放松身心,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一、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弊端

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是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整个课堂师生之间毫无互动,学习氛围也会呆板沉闷。长期下去,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已经丧失主动学习的意识。而问题导学法能够让学生关注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各种弊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会按照自己的需求以及问题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筛选教材中的内容,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问题解答的方法。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也能有效达成。

(二)有利于落实课程改革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提出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各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上采用问题导学法,学生可以按照问题联想到多种多样的情况或者知识,整个课堂轻松愉悦,并且教师还会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案例,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或者分析案例等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而这一过程与课程改革目标高度吻合。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趣味”问题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依旧是重要的引导因素。随着年级越来越高,初中数学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强,很多学生适应不了这一难度,就会产生畏难心理,课堂上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完成作业等现象。为了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教师就可以采用趣味问题导学法,让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就能调整好状态,为整节课堂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贵有疑,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疑问,然后让学生在探究意识的引导下自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将所有的知识内化在大脑结构中,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上《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讲解方法,相信学生对坐标系的概念或者应用难以有效理解。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导学法,通过向学生提出可以理解的、比较有兴趣的问题,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又如,学生通常都喜欢看电影,教师就可以用电影院的座位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我们平常看电影,一般都会去电影院,谁能告诉我在电影院如何找到自己的座位呢?”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讲既新颖又有趣,学生也会积极举手进行回答,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电影票上的排号和座位号就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具体应用,让学生将知识和生活经验搭建联系,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入手,更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应用。

(二)以“生活”问题导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有着难度较大、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也应当不断提高。当一些学生认为数学较难,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时,与其他学科互相融合,这样能够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同时也会让学生掌握更多学习数学的方法,还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构建联系,课堂上为学生搭建生活场景,讲述生活事件,展示生活物品,使学生能够拉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例如,在讲解苏科版七下《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时,教师就可以以生活案例为切入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教室中的平行线,例如学生会找到两个墙面上的线、黑板上的两个线等,然后教师就用黑板举例,为学生提出问题,把黑板上下两个边进行无限延长会不会相交?学生必然会认为不会相交。教师继续再让学生思考其他的平行线,最后学生就会感受到平行线的特征。教师每设计一个问题,学生都会积极回答,这样一来,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被调动起来。当然,若学生出现问题,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思考、大胆创新,然后再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具体知识;最后,当学生了解完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就会为学生提出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通常会有哪几种位置关系?第二,什么是相交?什么是平行?第三,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如何判定它们是平行关系?第四,生活中有哪些与平行线相关的物品?通过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由简到难,感受到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

又如,学习苏科版九上《圆周角》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展示一场足球比赛,让学生津津有味地看完比赛之后,再为学生出示以下习题,如图1所示。让学生观看例题图形,思考以下问题:在足球比赛中,两个人共同合作踢足球,对方球门MN,一个球员带着球到达A点时,另一个球员已经到达了B点,请思考带着球的球员是直接射门还是把球传给另一个球员?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讲有较高的吸引力,学生也会互相交流和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此时,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解决数学知识,同时也在思考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后期学生独立面对问题时,也会与生活实际构建联系,从而快速找到解题思路。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教师,在学生进行思考或者交流的时候,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才能达到师生交流,促进学习效果。

(三)以“分层”问题导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分层次的问题导学法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首先,作为数学教师,要对整个班级数学的整体水平作全面了解,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共同点,将全班学生进行分层。学习能力较强、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可以处在A层;学习能力一般、基础有待夯实的处在B层;学习能力较弱、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处在C层。在设计问题时,对于每一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立足最近发展区,提高理解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苏科版七下《认识三角形》时,针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提出:已知三角形的高和角平分线,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该问题需要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还可以让该层次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更多数学知识。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已知三条线段的长度,如何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而针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向该层次学生提问一些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或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让学生不断夯实和巩固基础水平。另外,学生现阶段处在某一层次,并不代表永远会处在这一层次,教师要不断调整层次的构成,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向着更高层次进步。教师也要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清楚了解自己的学习优势和短板,并明确后期的努力方向。

(四)以“分组”问题导学,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小组合作法也是应用问题导学法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方法,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有合作能力。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期间,教师就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使学生养成团队意识,并学会如何配合。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制定相同的教学任务,让小组的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共同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分组时,教师要保证每个小组中既要有学优生,又要有学困生,保证所有小组平均水平持平,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公平公正,也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放在任务的完成中。学生在按照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对学生进行指导。如指导组长如何管理组员,查看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度,明确小组讨论的方向等,教师要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一来把控课堂纪律,二来让学生的讨论更加高效。当所有学生的讨论告一段落之后,教师邀请小组代表上台分享,台下学生负责倾听和补充,教师做最后总结与评价。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能够学习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九上《正多边形和圓》时,教师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感受到正多边形和圆之间有哪些差别,将全班学生分成4到6人为一组,然后提出以下问题:请探讨不同多边形和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然后让学生分别画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学生在画多边形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多边形边数越多,与圆形越相似;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成果分享,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都会更加完善。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当意识到问题导学法在课堂上使用的积极意义,然后要不断反思和总结,通过创新,探索出一套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的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也应当始终坚持与时俱进,通过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学法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