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基于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3-05-21陈金波
陈金波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是最基本的一项能力,也是语文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朗读,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让学生可以快速捕捉文章传递的信息,增强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同时,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在朗读过程中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对文章感情走向的把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高效实施朗读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下文围绕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的探究从重视朗读教学,提升朗读地位、做好基础教学,促进朗读教学质量的提升、熟练掌握文章思想感情,促进朗读质量的提升、营造情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朗读活动、开展朗读综合训练,综合提升学生朗读水平这六个方面来详细介绍。
一、重视朗读教学,提升朗读地位
朗读对于语文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当前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于朗读教学并不重视,觉得一遍一遍地朗读是浪费时间,因此在朗读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他们的积极性不高,或是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导致朗读教学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因此,要想提高初中生语文朗读教学效率,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提升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那么,如何去有效提升学生对朗读的看法,增强学生在朗读教学中的积极性?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关于朗读教学重要性的知识讲座,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明白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在教师开展朗读教学时,学生要重视起来;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来增强朗读的趣味性和多变性,比如说可以采用领读、泛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让学生的朗读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此外,教师还可以去引导学生思考,比如说如何快速地去了解文章大意呢?学生发现朗读也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以此也可以提升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可以说,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教学是提升朗读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这对于开展后续的朗读教学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石。
二、做好基础教学,提升朗读能力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基础的一个部分,但是许多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却磕磕巴巴,一点都不流畅,究其根本原因,是基础的教学工作有待加强,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找出问题所在。首先,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不流畅,是因为他们对课文不熟悉,所以朗读起来自然不是非常通顺;其次,在朗读的时候,学生对于一些生字和生词没有掌握,在朗读的时候,这些生字生词成了他们朗读过程中的“拦路虎”;再者,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断句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文言文,他们不知道在哪儿断句,这也是造成他们朗读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针对上述存在的情况,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提升朗读教学质量:第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说在课前进行预习,在预习的时候,自己先朗读课文,争取将课文读流畅;第二,加强对生字、生词的学习,文章都是由字词构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做好生僻字的教学工作,对朗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去领读等,让学生逐渐地摸索、掌握如何断句,增强他们朗读的语感。
例如,在朗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在学习之前自己先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可以流利地朗读文章;其次,对诗歌中不懂的字词自己先尝试解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去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首先是重点词汇,比如说“高者挂罥长林梢”中的“罥”如何读,“下者飘转沉塘坳”中的“坳”等,对于学生读错的,教师可以纠正过来,接着教师去检验学生的朗读预习效率,通过学生的朗读,发现学生的朗读预习不错,发现通过夯实基础教学,对于朗读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提升。可以说,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加强基础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基础教学工作,尤其是生字、生词等,在提升语文朗读教学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文章情感,激活朗读体验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可以流利地朗读文章,熟练掌握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同时还要求学生对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理解和体会。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传统的教学中,文章的思想感情等都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很少。而在当前教学中,尤其是新课改的实施,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更加重视,更加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带着感情去朗读文章,体现文章的灵魂。要想有效地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要将朗读教学和文章内容的剖析有效结合起来,以此去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可以询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对于我们有什么启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听了问题后去查阅资料,发现作者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告诫我们不要安于现状,要发愤图强,要有忧患意识。在了解清楚作者的写作意图后,对于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就知道自己该以何种语感去朗读,是壮志豪迈的,还是低沉的。其次,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知道,比如说一些转折点,哪些地方需要急促,哪些地方可以缓慢地朗读,这些都是朗读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点,对于朗读效率的提升都是非常有效的。可以说,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感情色彩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将文章的思想感情融会贯通,然后体现在朗读教学中,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掌握能力。
四、运用情景模式,激活朗读兴趣
重复朗读是一件很枯燥的教学工作,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如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朗读教学充满兴趣,情景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和文章相匹配的情景,带领学生走入文章,走进作者生活的时代,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朗读,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此外,通过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活跃朗读教学氛围,让学生朗读的热情高涨。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去营造情景模式呢?一是可以通过一些教室场景的布置,还原作者生活的年代和場景,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变成”作者,去讲述、去表达,提升朗读的真实感;二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多媒体的声响、动画等效果去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境地,让学生去走作者走过的路,说作者说过的话,还原文章的背景感和时代感。
例如,在学习《社戏》时,文章主要描写的是鲁迅先生少年时候在绍兴的一些经历,深切表达了自己对少年生活的怀念。在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去还原一些场景,有些是江南地方的特色,通过多媒体中的图片体现得淋漓尽致;其次是乡村生活,对于现在大部分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来说,对于乡村生活的了解并不深刻,这部分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江南乡村的民间活动有更深的了解,这对于学生的朗读、感情的把握有很大的帮助。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眼前仿佛就是一幅画卷,在展示着作者的生活场景。可以说,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情景模式的设置对于朗读教学的代入感有很大的提升,让文字变得更加鲜活和富有生命力,在他们的眼中,文字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一幅画卷、一种感情的流露。
五、运用问题驱动,促进朗读思考
在朗读过程中,部分学生只是单纯地朗读,对于通过朗读可以获取什么信息、收获什么知识,学生思考却很少。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力并不是很集中。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专注度,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提高学生朗读过程中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来提高朗读的效率,进而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文章理解起来很容易,但是对于文章所要传达的深层次含义,教师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以思考,比如说在举办隆重的典礼的时候,皇帝选了什么样的新装?这个新装是谁设计的?为什么最后皇帝什么服装都没有穿,却没有一个大臣敢说真话,却都要赞美衣服很好呢?……面对着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会格外关注,也会一边朗读一边思考,这种朗读方式提升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说,在语文朗读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思维更加活跃,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大有裨益,值得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设计和开展。
六、开展朗读训练,提升综合水平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还需综合地去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提升他们的朗读水平,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学生停连,在朗读的过程中,在遇到一些长句的时候,哪些地方应该连起来读?哪些地方可以停顿?对此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其次,在朗读的过程中,如何去突出感情,比如说可以通过重音来体现等;再者,语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朗读过程中,要根据语调来判断语气,进而来凸显文章的感情色彩;最后,在朗读训练中,对于文章的节奏也得关注,哪些地方是轻快的节奏,哪些地方是舒缓的节奏等。
例如,在训练《岳阳楼记》的过程中,在朗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时,停顿的地方则是在“居”“高”“则”以及“处”“远”“则”这几个字后面;在朗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重音就在两个“不”字以及“喜”“悲”上,通过系统的训练,让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可以说,在平时的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专门的朗读训练,从讲解到练习,使学生可以牢固掌握朗读的技巧,提升朗读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朗读教学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朗读教学值得教师和学生去关注,通过系统设计合理的朗讀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系统的训练等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