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023-05-21陈宏青

考试与评价 2023年4期
关键词:导图知识点效率

陈宏青

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环境,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授课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当积极采取相关教学措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目标,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深度参与提供重要支持。基于此,本文围绕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展开讨论,分析了相关优势、构建条件及策略,以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参考。

一、小学数学基于信息技术构建高效教学模式优势简析

(一)学习兴趣引导优势

通过基于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授课模式,能够显著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流程中,降低注意力不集中、调皮捣蛋扰乱课堂纪律等问题出现的概率,促使数学授课质量提升。同时,信息技术允许教师整合多种授课资源,将数学知识以丰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改变传统教学课堂表现力不足的窘境,有利于强化数学授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可以为未来进一步展开教学工作夯实基础条件。

(二)抽象知识简化优势

数学知识相对于其它教学内容而言,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化特征。在传统教学课堂内,教师往往需要采用板书画图、理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逐渐分析抽象知识内容,最终达到掌握并应用的理想目标。这种方式教学效率较低,同时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继而削弱实际教学效果。通过基于信息技术构建高效教学课堂,能够使原本过于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方式展现,如三维动画、PPT、HTML动画等,有利于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使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数学知识点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实践应用提供重要支持。因此,基于信息技术构建高效教学课堂有利于简化数学抽象内容,实现理想教学目标。

(三)难点疑点教学优势

在小学数学传统教学课堂中,针对知识难点、疑点的授课与应用训练往往较为单一,无法有效激发学生探索意识,同时也容易削弱知识点教学效果,不利于个体应用技能的强化。在这种课堂环境中,教师能够使用的教学工具相对有限,采用反复强调、题海训练等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但其不利于未来进一步拓展知识点内容,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的形成,最终导致不必要的教学缺陷的产生。通过基于信息技术构建高效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突破学习难点、疑点,有利于培养其应用思维,进而实现高质量授课目标。

(四)学习状态反馈优势

在传统课堂条件下,教师检验学生学习状态往往需要通过传统书面作业或提问方式进行。这些措施容易导致教师形成片面的反馈认知,不仅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参与课堂,同时也会影响后续教学策略的应用可靠性。通过基于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可以使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检验学生学习状态,并从总体角度分析当前教学有效性,为后续进一步调整授课策略提供参考。因此,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强化学习状态反馈效果。

二、小学数学基于信息技术构建高效教学模式的前提分析

(一)配套设施

为确保小学数学课堂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完成高效教学模式的构建工作,应当保证配套设施符合应用要求,确保教师能够合理利用计算机设备,落实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工作。在传统课堂环境下,教师通常不需要利用过多电子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仅需要适当配置教学资源即可。而信息技术构建高效教学模式对于配套设备的要求较高,其不仅需要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还必须配备良好的网络条件,保证教师与学生能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理想学习目标。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学校应当结合实际需求,为小学数学课堂配备完善的信息基础设备。若资金允许,还可以进一步配置高端信息设备,如VR、学生平板等,确保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能够顺利开展,实现理想教学目标。

(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基于信息技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意味着教师需要应用相关硬件设备,并综合教学数据资源,展开针对性信息教学培养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不到位,便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如课件操作不当、微课制作不合理、作业线上反馈不到位等,最终削弱信息高效课堂开展效果。因此,为确保教学质量能够达到理想目标,应当针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降低设备操作出现问题的概率,为高效课堂的展开夯实基础条件。除此之外,还应当针对教师进行拓展训练,确保其能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软件、硬件,合理制作电子课件等教学内容,为后续课堂正常开展提供重要支持。

三、小学数学基于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一)利用软件构建数学几何模型

在基于信息技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利用相关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数学模型,使他们能够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知识点应用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功能,如数学模型构建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有利于强化对于空间几何的认知能力,达到高效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平板等设备,操作学习端软件建立图形模型。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可以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的基本性质,并通过上手调整等途径,強化对几何知识点的理解,为后续解答练习题目提供重要参考。在应用信息化软件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巡视学生操作状态,并在必要情况下给予指导,避免学生陷入操作困境导致学习效率下降。通过此类措施,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于空间几何知识的学习质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构建高效数学教学模式的理想目标。

(二)利用微课构建高效课堂

微课属于信息技术综合教学模式的一种典型方案,其能够将大部分知识内容进行浓缩处理,使其整合为时间较短的视频内容,有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课堂知识结构认识,为后续进一步展开高效教学提供基础条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当综合本节课堂的实际内容,制作高质量微课视频,并在课堂开始时进行播放。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堂关键内容,继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最终目标。除此之外,微课还可以在多种场景条件下进行应用,如课下休息时间、家庭练习时间等,其受空间、时间条件制约的程度较小,因此教学应用相对灵活,能够为课堂效率提升做好实施准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六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微课视频,将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进行浓缩、整合,使学生能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快速建立对面积计算流程的基本印象,为后续进一步深入讲解与应用做好准备,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三)注重应用生活化信息素材

生活化教学属于高效课堂构建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基于信息技术展开授课革新工作,能够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基础优势,同时还可以促使其与信息内容相结合,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基本印象,为激发学习兴趣与后续实践应用提供重要支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知识点信息,设计符合学生日常生活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课件。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能够逐渐了解数学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进而达到高效教学目标。在规划信息课件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知识点的编辑直观性与趣味性,确保生活化素材能够得到积极利用,提高教学基础效率。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六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内部信息统计作为生活化教学素材,并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设计授课流程,如要求学生利用画图软件绘制班级内男女比例统计图等。通过此类方式,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快速融入生活化素材教学氛围内,实现高效教学目标。

(四)通过信息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效率

思维导图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具有重要应用意义,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使学生能够创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帮助其快速归纳数学知识点内容与课堂结构,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降低学习难度的理想授课目标。思维导图可以仿照思维逻辑放射性结构,通过形象化、具体化方式展现认知与思考过程。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帮助学生积极利用信息化学习工具,快速制作符合自身想法的思维导图内容,并借助其正面影响,实现高效学习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向学生传授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如整理知识点内容、建立学习流程规划等。在实践教学流程中,教师应当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利用思维导图的效率优势,帮助其解决数学问题,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最终目标。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七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信息化软件平台,制作问题解决策略的整体思维导图。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快速了解问题解决方案,并进一步强化其思维清晰性,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五)借助线上途径布置多样化练习内容

高效教学课堂模式不仅仅局限于线下以及课上,同时还可以利用线上拓展至课后。在新的“双减”教学背景下,传统习题训练作业已经不再适用于小学数学授课现状,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探索全新的特色教学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在高效前提下完成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任务。信息技术加持下的线上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教师可以要求其自行探索感兴趣的内容,并在线上平台完成相关任务,提交反馈至教师处,为其后续批改与评价提供基础条件。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线上平台自行绘制圆柱与圆锥,并结合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创新,最终通过作业形式传输至教师端。教师可以整理学生作品,并在后续课堂中挑选优秀类型进行展示,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能够得到充分激发,实现高效教学目标。

(六)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高效课堂对于课堂节奏与知识点容量具有较高要求,在这种背景条件下,教师应当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设置课件资源,使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快速开展多个知识点的授课流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单节40分钟课堂内,传统教学内容密度往往无法满足高效教学需求,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为避免此类情况,教师需要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拓展课件基础内容,使其能够以丰富的表现形式进行展现,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信息密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其注意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其接触的知识点内容,使后续教学工作能够在高效的前提下展开,实现理想授课目标。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四章《比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动态课件编辑方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图形面积变化与比例之间的关系。通过此类措施,强化其对于知识点的印象,并鼓励后续自行尝试调整图形比例,实现高效教学的理想目标。

通过基于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环境,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授课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學习效率。教师应当积极采取相关教学措施,确保信息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目标,为学生深度参与至教学流程提供重要支持。

猜你喜欢

导图知识点效率
烃思维导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第6章 一次函数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