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3-05-21周柱

考试与评价 2023年4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文本阅读教学

周柱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说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分析语文学科中的阅读和写作关系可以发现,阅读和写作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果说阅读是知识输入的过程,那么写作就是将阅读知识加工和内化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中运用素材提高写作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等的综合发展,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影响作用。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比较头疼的模块。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看到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通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阅读和写作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作者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完成对社会、生活的记录,读者在阅读中了解这些内容和思想,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进而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通过写作记录下来,形成属于自己的文章。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阅读和写作一体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文本的阅读,分析不同体裁中的写作方法和艺术表达方式,积累写作素材。学生在写作中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作文话题,运用在阅读中积累的写作方式和写作素材完成知识的运用和内化,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阅读素养的提升不是通过几篇文本的阅读和學习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在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下和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中,结合语文其他模块的知识和技能共同实现。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反复阅读,第一遍自主阅读了解文章大意,第二、三遍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分析阅读文本的写作结构、表现手法等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情绪变化和抒发的思想感情。在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形成自己对文本内容和思想的独特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现状

(一)阅读和写作缺乏关联性

语文学科中的阅读和写作模块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学生只有综合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读写结合中才能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没有看到二者之间的关系,阅读和写作教学各自独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文本,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教学中,学生主要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确定中心思想进行创作。割裂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模式的综合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语文教学重阅读轻写作

虽然语文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阅读模块的重视程度更高。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个是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文字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而写作更多的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录,不需要学生掌握太多的写作技巧。重视阅读轻视写作的另一个原因是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在知识技巧方面的学习,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写作中不知道怎么说、怎么写,无法将自己对生活的感知转化为合适的文字。

三、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合理选择阅读方法丰富学生写作经验

小学是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开始,需要在正确的教学方式的引导下不断提高。教师要认识到小学阶段教学对学生将来学习起到的奠基作用,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阅读和写作观念,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将学生引入阅读文本的情境中,切身体会作者笔下的世界,感受作者寄托在文字中的情感。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具体文本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本内容演绎出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要背景和作者渲染的环境,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五个壮士的言行和形象特点,分析作者塑造人物使用的写作方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进行表演。学生在保持人物形象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演绎将人物的形象和情感生动表达出来,将自己当作狼牙山五壮士,切实感受当时的环境下他们做出的决定和他们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在角色表演中,阅读教学氛围十分活跃。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会自行思考文本中的一些语言描写。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表演经历通过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提高学生作文内容的丰富性和感染力。

(二)借助阅读辅助学生实现写作迁移

阅读和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将阅读和写作放置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并且通过阅读教学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具体教学中,阅读是学生完成写作的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本中句子的使用,并且将一些语言表达和写作方式俱佳的句子摘抄下来,在后期的写作中根据确定的主题适当选择和应用,提高写作的语言表达效果。在阅读和写作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阅读教学方式的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的内容延伸,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其中的内容和意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在饱满的情绪中更加愿意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融入自己的真实感受,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同类型的其他文本,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深入了解阅读的写作方式不同之处,吸收其中的优秀写作方法和好词佳句。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教学中,作者在塑造闰土的人物形象时没有直接描述,而是通过自己与闰土相处中的几件事情将闰土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刻画闰土人物形象时使用的写作方法,比如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加深学生对闰土的认识,了解作者对闰土的感情。在仿写练习中,教师让学生模仿阅读文本中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刻画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物。学生在读写一体化教学中将阅读经验转化为阅读实践,在仿写中完成知识迁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写作环境

处于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较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和写作学习环境,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小学阶段学生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十分有限,对文本中的一些意境和思想无法感同身受。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将文字内容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直观展示出来,为学生还原其中的生动景象。在立体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学习感受更加直观。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語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开国大典》教学中,在教材中有一些当时的图片为学生展示了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天安门前的壮观景象,但是对小学生来说不够具有吸引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展示相关的音频资料和影视剧片段,让学生在听觉、视觉和感觉的多重刺激中感受到当时场面的震撼和壮观。在写作练习中,学生因为脑海中有具体的画面,所以在开国大典的主题下能够通过细节描写凸显内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真实的画面和情境中,学生的写作情感也更加饱满和丰富。

(四)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落实读写结合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在读写一体教育模式中要抓住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完成阅读和写作的练习。比如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可以做好笔记,将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和知识技巧整合在一起。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阅读能力逐渐提高,阅读积累也在不断增加。除了阅读积累之外,学生还要将自己掌握的技巧通过练习实现内化和吸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计仿写、续写、改写等写作练习,在读写结合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练习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练习内容,在讨论和思考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读写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分析解读文本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对其中的写作手法等内容进行理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写作。比如在学习与风景有关的阅读文本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了某个片段的风景描述语言特色和使用的修辞手法之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旅游经历,结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某个风景画面进行讨论,并且进行仿写练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更加全面和深刻。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海底世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分析第四和第五自然段的结构,学生了解了段落中“总——分”结构的写作优点,通过段落第一句话的描写对接下来的内容进行总说,后续的内容是对总结句的展开和详细描述。在“总——分”结构下,读者能够快速掌握作者每个段落写作的主要内容。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自然段的写作技巧和使用的修辞手法。第四段作者主要写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从海底动物中的海参、乌贼和贝类等活动的快慢、移动方式入手,借助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第五自然段主要介绍海底世界的植物,作者同样也是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为读者介绍植物的颜色和大小等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校园中的植物或者建筑,通过在阅读中学习的“总——分”结构和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介绍校园中的植物或者建筑物的大小、颜色、季节变化、排列顺序等不同的特点,在多角度描写中深化学生对这些元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说明文写作能力和仿写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是学生语言发展文化素养提升的基础学科,可以为学生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人际交往的顺利开展,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学科中的两个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通过建立二者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形成二者相互联系的意识,将阅读和写作看作整体,通过阅读形成正确的写作思维,了解写作的每个元素,在写作中实现阅读知识的延伸,提高应用能力。在教师灵活的教学手段指导下,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均可得到提升。

*本文为2021年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小学语文双线组织下的单元一体化教学研究”(项目编号:HJG2102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文本阅读教学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