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视域下我国体育培训业的增长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3-05-21尹士海徐珊
尹士海 徐珊
摘 要: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体育服务业与体育用品制造及销售代理业飞速发展,而作为体育产业核心的培训业却相对滞后,暴露出我国体育产业的结构性问题,这无疑制约着整体产业的良性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内涵进行解读,并基于最新的数据分析我国体育培训业的发展状况,从供给侧的角度来剖析我国体育培训业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就供给面来看,当前我国体育培训业所面临的主要增长困境为准入门槛过低导致市场充斥着大量无效供给、同质化服务的恶性竞争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降低、对潜在供给市场的开发存在制度性限制。基于此,提出以下对策,即合理制定行业门槛,减少无效供给对资源的占用;创新体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以增强核心竞争力,树立体育培训行业品牌;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来破除供给限制,以释放供给侧改革红利。
关键词:供给侧;体育培训业;增长困境;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7-0063-0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飞速提升的同时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觉醒,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意愿逐步提高,而对于身体处于成长发育关键阶段的青少年群体来说学习体育技能的意愿越发强烈。许多青少年家长为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并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选择了各种体育兴趣班或者针对专项运动技术假期培训班,各种体育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各地涌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体育培训业在初始发展阶段中的野蛮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增长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和乱象。
一、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持续推进,仅靠需求侧的刺激政策不再能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投资回报递减规律的作用已得到充分体现的同时债务的过度增加和高杠杆率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也已显现出来。因此,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在适当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而从供给侧的视角来看,经济活动的总量(Y)是由劳动力总量(L)、资本总量(K)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等三个主要因素决定的,即Y=α·TFP·K·L-β(其中α为系数,β为随机扰动变量)。单纯增加资本和劳动力资源投入量的增长方式为外延式增长,而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改进生产组织方式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方式为内涵式增长[1]。中国的供给侧改革要成功实行,就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对存在明显供给抑制从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领域着手,破除供给抑制政策,释放有效需求。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在逐渐提升,存在大量没有得到满足的体育锻炼需求。国外发达国家体育培训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能占到3%—5%的比重,这一占比在我国不到1%,这说明我国体育培训业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没有得到开发,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育锻炼需求没有得到有效供给。在我国面临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调整体育培训的供给结构,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与健康生活需求,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增长,推动健康中国事业。
二、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各种体育产品(货物和服务)和体育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分类范围包括: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其他体育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11个大类。2020年1月20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召开2018年度体育产业统计数据发布会。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6 579亿元,增加值为10 07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从体育产业内部结构看,体育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增加值为6 530亿元,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达到64.8%;其中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规模最大,增加值为2 327亿元,占全部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3.1%。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的增加值为3 399亿元,占全部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7%。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增加值为150亿元,占全部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5%[2]。而体育培训业的发展较为滞后,与其他各类体育产业的增长值相比相差甚远,与国外体育培训业的产值也相差甚远,该现象说明我国的体育培训业拥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增长困境。体育培训业作为体育产业的本体产业,拥有着培育体育人口,引导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作用,是体育产业的支柱性产业。任何一个产业的蓬勃发展都离不开人口基础,尤其是处于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关键阶段的青少年群体,更是体育高质量消费人口的重要来源。唯有大力发展体育培训业,源源不断地培养出高质量体育人口,才能促进我国的体育消费增长,全面推动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增长。
三、供给侧视域下我国体育培训业的增长困境
(一)培训行业的准入门槛过低,市场充斥着大量无效供给
体育培训业作为体育产业最基础的行业,拥有最广阔市场空间的同时也最难以进行量化管理。在我国对于体育培训机构的资格认证、实力检测以及评估标准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的低进入门槛条件下,随着政府大力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大量拥有特定专项运动技术的创业者涌入体育培训市场,导致大量同质化体育培训服务供给充斥于市场上。除此之外,部分创业者虽然掌握有运动技术,却缺乏对市场的认知能力、营销手段以及运营能力。这就导致一些“僵尸”型培训机构的诞生,这些机构的特点突出表现为招生困难、在入不敷出的同时却又依旧占据着培训机构的场地以及人力资源,产生大量无效供给,限制了体育培训行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并且由于未经过系统专业化培训以及监督管理体制的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不到位,面对安全隐患存在侥幸心理,体育培训业态的自律废弛、抗法牟利现象屡禁不止。比如2021年6月25日凌晨3时许,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远襄镇北街震兴武馆发生火灾,造成18人死亡、4人重伤、12人轻伤。该场所作为武术培训机构,应当主动办理消防设计、验收或备案手续,但机构所在建筑为村民自建房,建设时性质并非培训机構,且并未办理审核、验收或消防备案手续。
(二)同质化服务的恶性竞争,导致全要素生产率降低
我国目前的体育培训市场同质化情况严重,在同一片区域存在大量培训项目完全一样的体育兴趣班。例如在我国的搏击类培训市场中,培训的项目主要集中于跆拳道和武术;在暑假培训班上,培训项目多为篮球和游泳,甚至同一片篮球场出现三家以上的兴趣班在教学。而一些小众类项目受制于场地原因和师资原因,较少在培训市场中见到。市场上的培训机构多为在校体育教师或体育院校在校学生兼职,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多为传统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更没有表现出商业化培训的个性化和趣味化性质。在体育培训市场培训项目较为集中且教学方式陈旧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这些同质化严重的培训机构产生恶性竞争,而这种恶性竞争最终会致使“劣币驱除良币”的不良市场效应,即服务质量较差的培训机构通过低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击败服务质量较好的培训机构,最终使得体育培训市场的整体供给质量下降,市场需求相应减少,最终陷入恶性循环,降低了体育培训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3]。
(三)缺乏对潜在供给市场的开发,存在制度性供给限制
长期以来我们是把体育当作事业而非产业来发展,较为注重其所产生的社会价值而不是经济效益,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体育产业的畸形发展,作为体育本体产业的体育培训业发展滞后,而相关的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业却飞速发展,导致我国成为体育制造大国而不是体育强国。而新时期、新背景、新形势要求我国把对体育的侧重点放在其经济效益上,即把体育作为产业来发展,因此,国务院于2014年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升级,体育作为绿色健康产业必将迎来大的发展,对比国内外的体育产值可以发现,随着经济增长体育产业也将会表现出正相关的增长,且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能够增长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成为我国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的支柱性产业。而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产业之一的体育培训业却受制于我国长期以来的体育教育的制度性市场壁垒,无法对潜在的体育培训市场进行开发。例如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市场,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使得学生所学课时远远超出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会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学生用于锻炼身体的课余运动时间。据我国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的数据显示,我国6—19岁儿童青少年中有44.2%是因为怕影响学习所以不进行体育锻炼[4]。
四、我国体育培训业的发展对策
(一)合理制定行业门槛,减少无效供给对资源的占用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质决定,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以及政府的立法监督。要通过“顶层设计”和“高层立法”的方式来完善体育培训业市场监管的法律依据,比如制定合理的体育培训市场的准入资质要求或者体育培训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这样既能避免挫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同时又能有效规范体育培训市场的秩序。体育培训机构的证照审批应严格遵守消防、卫生等安全管理规定,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治理”的原则严格进行。合理的行业门槛能避免不合格的体育培训机构进入市场,将这部分无效供给所占有的人力资源、市场空间以及资本挪移出来交由资源配置效率更高或者说供给更为有效的体育培训机构重新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减少无效供给对资源的占用,提高体育培训资源的全要素生产率。
(二)创新体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以增强核心竞争力,树立体育培训行业品牌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培训行业都没有完全地将商业化授课的趣味性教学与个性化服务的核心特质融入其实际教学中,多数机构的教学项目、内容、方式和方法都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改变过去以讲解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来指导学生学习和训练,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我国的体育培训机构单数量而言呈现出供过于求,但服务质量高、客户满意度高以及口碑良好的体育培训品牌却很少。因此要提高培训机构的品牌意识,通过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来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在竞争激烈且市场秩序和监管缺失的体育培训行业里取得先发优势。
(三)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来破除供给限制,以释放供给侧改革红利
在我国政府大力提倡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的背景下,探索将学校体育教学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将部分责任转移给市场口碑较好体育培训机构的新模式,政府负责设立对体育培训企业的资质审查要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过程控制与监督。而将学校体育教学转移给体育培训企业除可以解决在校学生对学校体育教学满意度普遍不高的情况,还能将此当作对我国传统文体教育领域进行改革的突破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教学的新领域、新内容、新方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不仅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更重要的是能释放供给侧改革红利,推动我国经济的再次高速增长。随着我国政策的持续调控,目前各文化学科类教辅机构均受到很大限制,而体育培训依旧受到国家支持,这无疑是对体育培训业发展的一次重大利好。
参考文献:
[1] 吳敬琏,等.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重塑中国布局[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2] 国家体育总局.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26579亿,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1%[EB/OL].国家体育总局,2020-02-10.
[3] 李博.“供给侧改革”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基于新供给经济学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院报,2016,50(2):51-58.
[4] 郭新宇,黄静.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体育培训业发展启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25):121-123.
[5] 刘亮,付志华,黎桂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及动力培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1):8-12.
[责任编辑 立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