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2023-05-21李平
李平
高中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其内富含我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历史发展,其具有的人文性、历史性、客观性以及创新性,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而生活教学理念是一种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下应运而生的教育理念,此种教育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将历史中遥远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联系起来,打破历史这门学科的时空虚幻性,使学生通过周遭生活与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完成精神层次的神交,从而使高中历史教学获得长足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历史综合素养以及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基于新课改而形成的新型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能够将抽象化、复杂化的学科知识融入周边生活当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从而推动教学进展。而生活化教学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其以实际生活为教学侧重,将教学糅合入生活当中,使学生将教学和生活建立直接联系,能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高中历史学科是一门时空虚幻性较强的学科,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学生很难与其建立相应的联系,更难以切实对其进行理解。故此,在新课改逐步推行后,生活化教学理念应运而生,此理念以核心素养为贯彻核心,教师需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通晓历史事件、理解历史人物,更能够使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升,最终使学生的历史家国情怀得以发展,进而建立学生优良的情感价值观念。
而当前高中历史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其在教学中多采取“填鸭式”教学,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和记忆,此种教学方式与新课改教学理念大相径庭。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贴合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创新新型的教学理念,基于自身教学经验,优化自我教学方式,重新塑立教学手段和策略,强化师生联系,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方位发展。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配合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发展趋势,将生活化教学理念糅合入自身理念当中,将其有效运用至教学当中,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效果以及体验获得一个大幅度增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科学探索意识的发展,进而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下良好基础。故此,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将传统教学理念中的优秀理念和生活教学理念相融合,将教学融入生活、融入实际,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综合思维、历史素养的全方面提升。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依赖教材,缺乏历史教学导入
高中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科学探索精神以及历史综合素养的学科,其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但在当前教学中,多数高中历史教师缺乏历史求真精神,虽然高中历史教材具有极大的权威性,但教师在教学中依照教材对其进行照本宣科般地诵读,此种过于依赖于教材书籍的教学方式制约着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健全成长,影响着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和新课改的主导理念背道而驰。此种教学方式限制着学生的表现机会,对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不利。长此以往,学生将对历史形成固定的认知,进而影响学生对历史的探索欲,此种不正确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教学偏向应试,忽视历史教学本质
在当前阶段高中历史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其教学内容、手段和策略都过于注重知识、考点的记忆,而不注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和理解。此种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在新课改的推进下仍旧影响着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历史教学的本质,使历史教学的现阶段发展和实际教学意义背道而驰。此种情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真理求知的步伐,阻碍了历史发展的脚步,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教学深度推进产生了反向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无一不证明了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深远,如果不对此进行有效改善,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深度融合势必无法进行,更甚至于影响学生的健全成长。
(三)教学脱离实际,遗失历史教学追求
历史是文明的过去,是文明的根。通过对历史的追本溯源,国家和文明才能够繁荣昌盛地发展。而高中历史作为贯彻我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来讲是寻根问祖的重要学科,学生通过对其进行客观的学习和理解,能够使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得以发展。但在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中,多数教师却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学理念、方式、手段和策略都和实际生活严重脱离,其自身便已遗失了对历史文化的追求,缺失了对历史的敬畏感。此种情况的存在无一不在阻隔着学生生活与历史之间的联系,使得历史虚幻性愈发强烈,进而促使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教学融合寸步难行,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成长更有着难以想象的阻碍。
三、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课程与生活直接联系,寻找教学切入点
高中历史教学作为知识关联性和衔接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其历史时间和历史人物以时间的顺序进行相互影响,而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立足于教材的基本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和目标,通过特定的教学引线穿插入生活元素,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不受历史时空虚幻性的影响,以生活为出发点、教学目标为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亲近感,进而在此过程中寻找历史教学课堂的切入点,循序渐进地引入历史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对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
例如,在进行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一年级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九课《辛亥革命》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电影的方式切入本章节教学,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关于这方面内容对历史课文展开提问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互动的方式促进其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建军大业》这一电影,以电影的方式展开《辛亥革命》以及后续章节的学习。在电影观看完毕后,学生可以对教师进行提问:“老师,在电影里面没出现几次辛亥革命的东西呀,这个电影和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关联吗?”教师可以对此进行回复:“是的,但是真的没有关联吗?同学们打开书本,在《建军大业》中所呈现的剧情是辛亥革命的后续产物,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标示着中国持续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是中国社会形态向前进步的重要标志。没有辛亥革命的发生,《建军大业》中的所有事物都要改写……”如此,教师通过此种方式巧妙地切入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将所学习的历史知识和《建军大业》相结合、印证,从而促进生活化教学和历史课堂的完美融入,进而促进学生历史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发展课堂,充实生活化教学
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逐渐步入教学当中,也是优化教师教学方式、手段和策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仅仅能够通过教材中模糊不清的插图进行历史的具象认知,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此种情况的存在对高中历史的教学而言较为不利。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影音、图像以及动画放于教学当中,以此来展现历史的真实性和生动性,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一年级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两次鸦片战争》章节教学时,教师通过搜寻当时的图像和描述当时情况的动画放于多媒体中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图像和动画讲解中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悲哀,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在图像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禁毒的力度为何这么大吗?”教师通过此种方式将学生的思绪拉回现实,使学生联系对两次鸦片战争展开我国当前现状的思考和讨论:“老师,是因为清朝末期的两次鸦片战争是我们国家开始走下坡路的开始,也是这两次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是近代史的开端。所以我国当前对禁毒的力度这么大,一定的原因是因为这两次鸦片战争的危害也很大。”如此,教师通过此种方式促使学生通过翻阅书本的方式查阅相关资料,由现实引入历史,切实打破时空虚幻性和局限性,使生活化教学理念深入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当中,进而在一点一滴中使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促进自我综合发展。
(三)引导创建情境化教学课堂,展开历史的交流
历史是文明的过去,需要文明对此进行记录和研究。而高中历史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在进行教学时教授给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应当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传承意识,促进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展开历史情境模拟的方式,使学生在情境中完成角色的扮演,在模拟中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课堂趣味性,进而使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得以开发。
例如,在进行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一年级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踊跃报名参与情境角色模拟,随后為学生分配各自扮演的角色,使其根据当时人物的心理进行模仿,以此加深教学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下发模拟剧情《杯酒释兵权》,安排学生分别扮演宋太祖赵匡胤以及石守信等高级将领,由此展开故事,使学生在扮演前对《杯酒释兵权》的相关历史知识展开学习,使其在扮演中具体感受当时人物的复杂心情,从而引导学生和宋太祖赵匡胤和石守信等人的时空神交,进而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如此,教师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使学生由生活深入历史,由情境体验情感的方式体会并理解历史知识,进而增进其历史综合素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进步、发展的重要人物,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负责。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其不仅要保证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记忆,更要对学生历史综合思维能力、核心素养、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培养尽职尽责,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