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预防控制对策

2023-05-21费晨飞

种子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防治策略种植技术病虫害

费晨飞

摘    要:玉米是安徽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由于近些年农户对种植管理不重视及农药使用不当等,使安徽省凤阳县玉米种植单产受到了影响。根据此情况,需要及时更新玉米种植技术,深入分析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病虫害的原因,并采取恰当防治措施,切实提升凤阳县的玉米品质和产量,有效提升玉米种植农户的经济收入水平。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策略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7-005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3;S513       文献标志码:B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渐落实,凤阳县政府高度重视玉米种植发展,并且由县农业农村局农机部门利用示范展示、购机补贴政策引导等方式大力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播、种、管、收技术。玉米是安徽省鳳阳县的重要粮食作物,凤阳县玉米种植户要高度重视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通过种植技术的创新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稳固提高玉米品质和产量。

1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1.1 精心挑选适宜种植的品种

精心挑选适合本地种植的玉米品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举措。种植户在选取玉米品种时,要到正规的种子企业挑选购买,要根据茬口类型和需求来选择适宜的品种。春播玉米生育期较长,要选择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可选择增产潜力大、单株生产力高、抗病性强的品种。麦茬玉米在夏天种植,要结合土壤情况、水源条件选择抗病、抗倒伏的品种。地块肥力较差,可以选择叶片窄挺、株高较矮的品种;地块肥力较好,可以选择紧凑型的玉米品种。若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晚熟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

1.2 种子的处理

要选择颗粒饱满、颜色纯正及发芽率达到国标以上的玉米种子。在播种之前,要连续翻晒2~3 d,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要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药剂进行拌种,比如预防蝼蛄、金针虫、地老虎、丝黑穗病和蛴螬,可选用丁硫·戊唑醇悬浮种衣剂,也可用萎·克·福美双悬浮种衣剂,按照药种比1∶(40~60)进行拌种包衣[1]。

1.3 整地

1)精细整地。玉米作为高秆农作物,在播种前一定要精细整地,深翻玉米地20~25 cm,尽量保证土壤能够细碎平整,这样有利于玉米出苗快、齐,为提高玉米产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玉米对水肥要求较高,水肥质量直接影响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土壤是玉米生长的基础,在选择地块时要选择土质较为肥沃的土壤,这样的土壤保持水土能力较强,并且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选择适宜的土壤之后,需要进行精细整地和适当增肥。

2)实施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疏松土壤,增加孔隙度,提高微生物活力,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也较为明显,一般可增产5%~10%,但若还田方法不当,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等现象发生。因此,只有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2]。

1.4 配方施肥

建议使用玉米专用肥,需要注意的是专用肥的肥效期较长,一般可达3~4个月,因此播种时,可一次性施到土壤中作为底肥,不需额外追肥。玉米具体施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基肥。基肥一般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每公顷施用农家肥22.5 t、复合肥525~600 kg、尿素225~300 kg。

2)齐苗肥。玉米播种后,正常情况下10 d左右会长出幼苗,但因为玉米个体间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幼苗生长表现参差不齐,因此需要根据玉米苗的生长情况,追施齐苗肥,长势较弱的幼苗可多施,长势强的幼苗可少施。

3)提苗肥。一般在幼苗长至40 cm时可施提苗肥,提苗肥以尿素为主,每公顷可混入450 kg左右的复合肥,提高玉米苗的抗性。

1.5 科学播种

玉米种植最重要就是确定播种时间,通常种植春玉米的时间是每年4月底至5月初,夏播玉米在6月中旬。在种植过程中还要选择较好的天气,这样才会获得高产量。在播种时还要掌握适宜的玉米种植密度。玉米种植密度太大会影响玉米的自然生长,会对玉米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玉米的种植密度太小则会降低产量。耐密型玉米品种最佳密度是每公顷种植6万~7万株,根据土壤肥力进行相应调整,中等肥力每公顷保苗6万株以上;肥力高的地块每公顷保苗7万株左右,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

1.6 定期查苗

在玉米播种后经常会因为土壤干旱、机械损伤、病虫害等原因造成缺苗。所以,玉米出苗之后要及时查苗,发现缺苗的地方应立即补苗。补苗方法有浸种补种和移苗补栽。缺苗较少时可移苗补栽,应选阴天进行,在幼苗3~5叶最多不能超过7片叶时,选壮苗,带湿土整体移栽,根系要携带原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移栽后的成活率[3]。

1.7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增加有效养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防旱保墒和清除田间杂草等。中耕除草一般应进行3次:第1次在定苗之前,幼苗4~5片叶时进行,深度3.0~4.5 cm;第2次在定苗后,幼苗株高30 cm左右时进行;第3次在拔节前,深度9~12 cm。除草地要净,特别要铲尽“护脖草”。耥地要注意深度和培土量,头遍耥地要拿住犁底,达到最深。为了耥深,又不压苗、伤苗,可用小犁。应遵循“头遍地不培土,二遍地少培土,三遍地拿起大垄”原则。

1.8 科学灌溉

1)播种前灌水。玉米从播种到出苗主要吸取土壤中储存的水分,若土壤含水量不能满足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所需水分,就要采取播前灌水来补充水分。夏玉米由于土壤中的水分被前茬作物所吸收,并且夏玉米播种时期一般无降水,若不进行播种前灌水,很难保证达到全苗、壮苗的要求。所以,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畦灌等灌水方法,掌握好灌水技术,促进全苗、壮苗,从而保证玉米苗茁壮生长。

2)苗期灌水。春玉米幼苗期不仅植株矮小,生长缓慢、而且叶面积也较小、耗水量也较少。玉米苗期要重点控制土壤墒情,采取抗旱锻炼,促使玉米根系能够向纵深发展,扩大肥水的吸收范围。若田间持水量低于60%,需要进行浇水。除了这一特殊情况外不主张苗期浇水。

3)拔节孕穗期灌水。拔节期是指玉米已经进入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共进阶段,这一时期植物生长需要积累大量干物质,要求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在抽雄前15 d左右,正是玉米雌穗小穗分化阶段,需要较多的水分。如果这时缺水就要进行适量灌溉,以保证玉米茎叶生长茂盛,促进雌雄穗正常生长分化进程。

4)抽穗开花期灌水。在玉米雄穗抽出后,茎叶会逐渐停止生长,植株通常不再增高,而会转入到开花、授粉、结实时期。在玉米抽穗开花期,植株体内新陈代谢快,对水分极为敏感,加上气温高、空气干燥,使叶面蒸腾和地面蒸发加强,这时玉米的需水量会达到最高峰[4]。

5)成熟期灌水。灌浆至玉米生长末期是玉米需水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干旱对产量的影响并不次于玉米抽雄期。成熟期玉米雌穗逐渐增重,灌溉很容易引起倒伏,所以灌溉时一定要掌握好施水量。

2 凤阳县诱发玉米病虫害的主要原因

凤阳县诱发玉米病虫害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的玉米品种抗病虫害能力较差、不利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耕种过程中没有进行深耕,为害虫的繁衍和栖息提供了舒适的条件。此外,若连续使用秸秆还田技术,也会让害虫在土壤中过冬。以上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差,还会导致病虫害逐年加重。

3 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是一种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作物,随着玉米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病虫害也开始越加猖狂。各地区出现的玉米灾害情况各不相同,导致玉米收成受到巨大影响,玉米产品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病虫害的影响对于凤阳县的农民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针对玉米常见的病虫害,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

3.1 蚜虫防治

蚜虫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害虫,会汲取玉米植株的汁液,使玉米生长不良,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情形严重时会导致玉米植株死亡。此外,玉米矮花叶病病毒主要是因蚜虫的扩散而传播,从而导致玉米品质和产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治理蚜虫方面,可以进行药剂拌种。在种植前用适量的药剂与种子搅拌,搅拌均匀后再进行播种。药剂能很好地保护种子,这也是第1次玉米种子包衣。等待后期玉米种子发芽后,再用吡虫啉和噻虫嗪等农药喷洒1次,能够有效预防蚜虫。

3.2 玉米顶腐病防治

玉米顶腐病是现阶段我国种植玉米出现的一种新型病害,顶腐病是由亚粘团镰孢霉引起的一种玉米病害。玉米顶腐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从玉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以成株期发病多。玉米顶腐病发病严重时可引起死苗,或对植株生长造成影响,导致雄穗不能正常抽出和散粉,对产量造成一定损失。带有病菌的种子可以远距离传播,使发病区域逐渐扩大。病株产生的病源菌分生孢子还可以随风雨传播,形成侵蚀感染。玉米感染这一病菌之后,成株期间会呈现出不同的病态。现阶段人们针对这一病害采取的防治措施基本有2种。

一是合理喷洒药剂。对于已经出现病害的玉米种植区域,用杀菌剂进行科学防治。可以实施药剂拌种,常用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以种子量的0.4%拌种,即50 kg种子拌药0.2 kg。采用药剂拌种的形式能够在种植玉米初期使病害消匿。也可以采取喷雾防治,对于已经发病的种植区域,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300~500倍液,用量1.5~2.25 kg/hm2,加配75%百菌清300~500倍液,用量1.5~2.25 kg/hm2,加硫酸锌肥600倍液,用量1.2 kg/hm2,以上混合喷施。也可以选用50%多菌灵或者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用量1.5 kg/hm2,加配75%百菌清500倍液,用量1.5 kg/hm2,加硫酸锌肥600倍液,用量1.2 kg/hm2,喷施。一般喷施2次,间隔5~7 d。喷药后6 h内遇雨需重喷。

二是加快铲趟进度。农民需要在晴天加快铲趟进度,在田间及时排水、中耕。对玉米心叶已扭曲腐烂的较重病株,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叶片,以利于雄穗正常吐穗。也可及时铲除病株,并将病叶和病株带出田外深埋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有效提高玉米的生长质量,进一步增加玉米产量。

3.3 草地贪夜蛾防治

草地贪夜蛾为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对玉米为害极大,幼虫取食叶片可造成落叶,并转移继续为害。有时草地贪夜蛾的大量幼虫以切根方式为害,咬断种苗和玉米幼小茎秆,从而造成玉米产量损失严重。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可钻入玉米穗为害。取食玉米叶时,留有大量孔。低龄幼虫取食后,叶脉成窗纱状。老龄幼虫同切根虫一样,可将30日龄的玉米幼苗沿基部切断。

防治草地贪夜蛾,可以在低龄幼虫前的始发期使用20亿PIB/ 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兑水,选在傍晚或阴天均匀喷雾,因该药无内吸作用,所以喷药要均匀,重点喷洒新生叶部位、叶片背面,才能有效防治害虫;或者使用10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在低龄幼虫盛发期喷雾1次,隔7~10 d再施药1次,从而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

3.4 大斑病防治

大斑病通常在玉米叶片上发病,不仅发病速度快,而且传播速度较快,会直接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严重时使玉米逐渐枯死。夏季是大斑病的主要发病季节,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湿度较大,会直接诱发该病害。在大斑病防治过程中,要想有效降低其对玉米的影响,要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可以使玉米在抽雄时避开雨季;增加农家肥、磷鉀肥、锌肥施用量,使植株生长健壮;采取合理的密植技术,使植株通风、透光,降低田间的湿度,能有效地控制和减轻大斑病为害。

4 结束语

玉米是凤阳县主要农作物。要想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品质以及种植产量,农户要关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精细选种、种子处理、整地、施肥、除草、灌溉等。在种植过程中,要高度关注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蚜虫、玉米螟、顶腐病、草地贪夜蛾、大斑病等病虫害,采取相应的治理手段。针对已经出现的病虫害,可以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方式,以确保玉米种植免受病虫害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化安.山东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预防控制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7):177-178.

[2]王海芹.山东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7):203-204.

[3]秦豆豆.玉米种植中减肥增效技术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2(10):44-46.

[4]安玉梅.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2):150-151,153.

[5]陈宁都.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7):147-148.

猜你喜欢

防治策略种植技术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
茶园开发与茶树种植技术研究
探讨如何提高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浅析小麦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