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自交系14PXM9700选育与应用研究
2023-05-21王新梅方晓春李嘉琪葛红丽冯汉宇
王新梅 方晓春 李嘉琪 葛红丽 冯汉宇
摘 要:文章阐述了玉米自交系14PXM9700的选育过程与特征特性,研究了自交与杂交种子的生产过程,总结了自交系选育方法与杂交品种选育方法,以期为自交系选育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交系;选育;组合配制;制种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7-003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当前,玉米育种多为常规育种,需要大量时间和经验积累。育种目标和方向是决定育种成就的关键。在以机收为育种目标的前提下,将先玉335为代表的美国种质资源作为选系基础材料十分必要。先玉335具有产量高、出籽率高、脱水快及品质好等优点,但也具有植株高、不抗倒伏、易感病等缺点[1-2]。以降低株高为出发点,选育抗倒伏、小雄穗、产量比母本PH6WC高、籽粒脱水快的新自交系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自交系的选育方法较多,比如用审定杂交种或自交系杂交组材进行常规育种、诱导系杂交并加倍选育自交系[3]、化学药剂处理玉米材料进行孤雌生殖选系等[4]。在众多方法中,杂交组材常规育种选系是主流方法。在我国近期玉米品种更新换代中,大多数审定品种的自交系用常规育种方法选育。用杂交种先玉335与自交系掖107杂交组材,走母本线路方向选育自交系,组配杂交组合,进一步筛选、测试、选育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具有可行性。
1 自交系14PXM9700的选育
1.1 来源与选系过程
杂交组材是玉米育种的特点,基因型处于高度杂合状态,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自交授粉、大量个体后代鉴定、多代选择育成新的自交系[5]。
自交系14PXM9700于2009年冬季在海南省采用杂交种先玉335与自交系掖107(Dekalb杂交种 XL80选系,即掖单2号母本)杂交。2010年夏季在北京市顺义区公司实验站高密度群体种植,开放性授粉,选优株单穗收获。2010年冬季至2012年连续6代自交穗行选择,淘汰抗病差、结实不良的穗行。2012年测定配合力,保留配合力高的穗行,自交授粉2代,于2013年得到稳定的自交系14PXM9700。该系雄穗较小,耐密植、果穗脱水快、制种产量较高。前人一般用先玉335杂交种直接选系[6],自交系14PXM9700采用3交种模式走母本方向选育,具有创新性。2014年作为母本,与父本自交系ZD8827配置组合,通过2年多个试验点的筛选与测试表现良好,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国家绿色通道区域试验,2019年通过审定;自交系14PXM9700在甘肃省张掖市公司制种田自交和杂交制种应用。
1.2 特征特性
为了解玉米自交系14PXM9700的性状特征,于2021年在北京市顺义区进行春播种植。5月15日播种,7月9日抽雄,7月12日吐丝散粉,8月25日收获,从播种到收获103 d,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淡紫色,颖壳绿色,花丝绿色,雄穗分枝5~6枝,株型半紧凑,株高中等,穗位适中,成株叶片数18片,穗上5片叶。果穗筒型,穗长14 cm,穗行数14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半马齿,百粒重272 g。
2 自交系14PXM9700的应用
育种工作者高度重视玉米自交系的选育。自交系不直接用于生产种子销售使用,而是用其组配杂交种在生产上使用,所以选育优良自交系是基础,自交系的合理组配、测试及审定后的种子生产是优良自交系得以应用的重要体现[7]。
玉米自交系14PXM9700的组配、筛选测试及种子的生产制种分别在海南省三亚市、北京市顺义区及甘肃省张掖市等公司实验站或试验点进行。
2.1 组合配置筛选与审定
2014年冬季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公司实验站用自交系ZD8827的花粉与自交系14PXM9700雌穗花丝授粉,组配杂交组合,接近成熟时收获组合穗子,晾曬期间去除穗上不正常粒,之后脱粒,选取一定量种子分装用于组合比较试验。经过2年多个试验点的筛选和测试,植株农艺性状和穗部特征良好,产量表现突出。2017—2018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国家绿色通道区域试验,2019年通过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名为中地868。品种具体情况见黄淮海国审玉米新品种中地868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文献[8]。
2.2 自交与杂交种子生产
2.2.1 自交制种
张掖市制种基地推广机械化制种和标准化生产,玉米的生产制种已形成机械化作业模式,生产逐渐标准化[9],解决了用工短缺问题,提高了种植效益,节约了成本。自交系14PXM9700的自交制种过程主要有机械化播种、地膜覆盖、滴灌出苗、去除杂株、机械穗收、脱粒和生产加工等过程。
2021年自交系14PXM9700在张掖市公司制种田隔离区内种植,采用播种机进行机械化种植,种植密度97 500株/hm2,播种深度3~4 cm,播种均匀,深浅一致,无断条、空穴和断垄现象,覆土严实。播种后采用地膜覆盖,用滴灌浇水出苗,确保苗全、苗壮、苗匀,为去杂、去雄、提高纯度奠定基础。去杂应遵循去杂务尽、去杂务早的原则,制种田去杂分苗期、拔节期、抽雄期3个阶段,根据植株特征特性准确及时彻底去除杂株、变异株。苗期可结合定苗除杂去劣,拔节期根据亲本株高、长势、叶形、叶脉颜色等鉴别除杂,抽雄期结合雄穗和花丝性状特征去除田间杂株。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到彻底去除杂株。加强田间管理,确保整个生育期水肥供应充足,确保植株不发生胁迫,及时防治病虫害,使用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穗子,拉到晾晒厂晾晒,采用脱粒机脱粒,用先进的欧美机器设备生产加工种子并进行抽样检测,确保种子纯度和质量,确保整个种子加工生产过程安全、有序、标准化。从事种子生产的企业应始终坚持“高质量的种子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靠检测出来的,检测只是告知结果,种子生产重在过程监控,只有把好制种过程质量关,才能保证种子的质量”。
2.2.2 杂交制种
甘肃省张掖市作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每年为全国供应着45%以上的优质玉米杂交种子[10]。种子产量和质量取决于生产制种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严谨程度,只有严格做好各环节的工作,才能确保玉米杂交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具体环节包括播种、父本去杂以及母本去雄等。母本自交系14PXM9700和父本自交系ZD8827杂交制种在甘肃省张掖市中地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制种田进行。选择海拔适宜、光热条件充足、无霜期长、积温高、隔离条件好、无检疫性病虫害、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生产条件好、地力均匀且排灌方便的地块做种子田,高密度种植,种植密度为97 500株/hm2,父母本种植比列1∶5,适当调整父母本播种日期,科学管理,防止种植混杂。父本在抽雄后未散粉之前去杂,根据父本雄穗特征特性,彻底清除父本杂株,减少父本杂株污染,确保种子纯度。抽雄期到来之前母本人工去雄,即母本自交系14PXM9700的雄穗未出叶之前,用手彻底拔除雄穗,拔净每株母本雄穗,不遗留分枝、残枝、断穗。特别注意拔出生长势弱小植株的雄穗,弱小苗生长速度慢,去雄时不易被发现,产量低,存在很大的质量隐患,会影响种子整体产量和纯度。抽雄完毕后将抽出的雄穗带出地块,妥善处理,以防串粉。确保父本花粉与母本自交系14PXM9700株系雌穗花丝充分相遇,良好授粉。植株生长季施用中地植保套餐杀虫杀菌剂防病治虫,适时浇水,合理施肥,促进穗大粒多,杂交种子产量为7 500 kg/hm2以上。
3 自交系选育方法
杂交组材所用的基础材料应选择适应性广、抗病抗倒伏性强、产量高及品质较好的杂交种、二环系或群体材料。采用科学的选育方法,有目的地组配群体,选育优良的自交系。先玉335和掖单2号玉米品种适应性广,综合抗性较好,产量高且品质好,推广面积大,对我国玉米行业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关人员用先玉335和掖单2号母本杂交组材,采用常规育种方法自交6代达到基本纯合,同时进行配合力测定,选出优良穗行,有效改良自交系产量和其他性状。尽管费时費力,但其由一代代选优株育出,植株和穗部性状良好,配合力较高。单倍体杂交诱导选育自交系能有效提高选育效率,加快育种进程。不同诱导系诱导同一材料产生的单倍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产生的单倍体通常具有诱导系的紫色标记,单倍体发生频率低,常用加倍方法的加倍频率较低。
目前,单倍体种子的鉴定与优良株系的筛选主要采用人工方式,耗时费力且准确率不高。化学试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选育自交系,用时最短,费用最少,但是诱导剂种类、诱导方法、试剂浓度和处理时期影响诱导率,不同基因型材料诱导率不同,相同材料不同年份诱导效果不同,诱导出的自交系并非理想纯系,有的后代不稳定,有杂合现象。
4 杂交品种培育
进入21世纪以来,玉米收获方式由手工扒苞掰穗逐步过渡到机械穗收,再到籽粒机收。选育推广机收的玉米品种,完成新一代品种更新换代,对于保障粮食增产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前人总结了适宜机收品种的关键指标,例如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抗倒伏倒折和抗病等,结合育种实践提出杂种优势模式,创新选育机收玉米新品种育种策略[11]。我国玉米品种审定区域较多,特点多样,有的品种区域优势强,选育特定区域品种与选育大品种同等重要。立足国内外种质资源,利用育种人扎实的育种技术和丰富的育种经验,采用母本、父本两条选育路线,培育出区域优势品种,具有可行性[12]。
与母本自交系14PXM9700的选育方向不同,父本系自交系ZD8827用PH4CV与昌7-2杂交后与昌7-2回交成三交种,2007年夏季用三交种与美国杂交种78599杂交组配群体,再与三交种回交1代,连续自交授粉8代走父本选育路线方向育成。自交系ZD8827雄花较大、分支多、散粉期长、保绿性好、抗病和抗倒伏。玉米品种中地868杂种优势模式上与先锋SS×NSS模式对接,母本对SS种质进行改良,父本发挥国内黄改系(昌7-2)优势并与PB(78599)、NSS(PH4CV)种质聚合[13]。组配的杂交种中地868在黄淮海地区具有产量高、抗病、保绿、抗倒、适宜机收等特点,在黄淮海地区已大面积推广栽培种植[14],该杂交种在杂种优势模式组配上具有创新性。在2021年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及中国种子协会等多家单位举办的第13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18届全国种子双交会上,该品种被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评选为黄淮海区域机收优秀品种(高产抗病)。
参考文献:
[1]郭庆辰,张义荣,康浩冉,等.美国玉米种质的引进、选系及组配模式探讨[J].分子植物育种,2016,14(11):3262-3272.
[2]时俊光.美国先锋玉米杂优模式利用对中国玉米育种的影响[J].杂粮作物,2010,30(3):163-166.
[3]才卓,徐国良,任军,等.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选育自交系技术规范(修订版)[J].玉米科学,2013,21(2):1-5.
[4]胡颖,杜相飛,王冬雪,等.化学试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选育自交系概述[J].天津农业科学,2020,26(3):81-83.
[5]牛虹宇.玉米育种特点及选育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10(8):54.
[6]孙宝君,董晓野.几个先玉335选系植株形态配合力效应及其遗传参数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3(5):45-49.
[7]李自学,邵连存.玉米自交系选育方法的探讨[J].玉米科学,2010,18(5):42-45.
[8]冯汉宇,魏锦霖,卢世安,等.黄淮海国审玉米新品种中地868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1):35-36.
[9]王林,张东昱.张掖玉米制种机械化应用现状及对策[J].中国种业,2022(2):67-70.
[10]闫宏昱.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生产经营模式探讨[J].中国种业,2022(2):64-66.
[11]王元东,赵久然,张华生,等.玉米宜粒收品种的选育及种质创新策略[J].分子植物育种,2020,18(10):3455-3460.
[12]李光发,李忠南,邬生辉,等.玉米自交系铁7922的改良利用[J].玉米科学,2013,21(1):39-43.
[13]孙琦,鲁守平,李文才,等.先锋公司在我国审定玉米杂交种亲本自交系的系谱分析[J].玉米科学,2020,28(5):8-13.
[14]王新梅,魏锦林,冯汉宇.中地868玉米品种性状特征及其在黄淮海地区的推广栽培状况研究[J].种子科技,2021,39(23):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