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唐书》《新唐书》缘何同进“二十四史”

2023-05-19北京李棉棉

金秋 2023年2期
关键词:二十四史新唐书旧唐书

◎文/北京·李棉棉

“二十四史”中关于唐朝的记录竟然有两本正史,分别是《旧唐书》和《新唐书》。为何唐朝会有两本官方承认的正史?又为何都能收入“二十四史”之中呢?

我们先来看看《 旧唐书》,这本书署名为后晋刘昫等人编撰,但经考据,实际上是五代后晋时期赵莹亲自主持的,于开运二年也就是公元945年才编修完成。

其实,唐朝是中国历史中特别重视史学的朝代,在大唐初年相关人员就记录编写了关于魏晋南北朝以及隋朝的五部史书。

唐朝人更是以实录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国史,比如房玄龄就曾监修过《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在武则天当政后,又编修了《高宗实录》一百卷。唐朝人刘知几编修了《武后实录》,吴兢修在完成了《贞观政要》后,又编修了《中宗实录》和《睿宗实录》。一直到唐宣宗时,修实录才被中止,但在此情况下也未能阻止《东观奏记》的出现。

不幸的是,在黄巢之乱时,大明宫遭遇了火灾,使馆也被焚灭,这些实录里仅有韩愈主修的《顺宗实录》留存于世。五代时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了修唐史的工作,这工作进行的相当艰难。据记载,在编修《旧唐书》时,是时任都官郎中的庾传美千辛万苦从川蜀地区找到了九朝实录,才使得唐代宗以前的史料能编入《旧唐书》为后人所见。

五代人修唐史,其实已经属于“隔代修史”了,但是因为时局动荡,能安放一张安静的书桌的时间和地点不多,作者并未对原实录进行编写修改,而是全部原汁原味地抄入了《旧唐书》中。

得益于编撰者的照抄照搬,《旧唐书》中完好地保留了一些珍贵的史料,例如《李密传》里全文抄录了祖君彦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历数隋炀帝之恶;这篇檄文不见于《隋书·李密传》,在宋朝编撰的《新唐书·李密传》里亦被删得一干二净,只有在《旧唐书》中才能读到,这也要归功于《旧唐书》史料的原始性。

也是因着“原始性”,在《旧唐书》中存在着许多“今上”这样的字眼,也就是说五代人在编写的时候,连庙号都没有修改,特别省事儿地全部照抄了过来,像《唐绍列传》就有这样一句说“今上讲武于骊山,绍以修仪注不合旨,坐斩”。这里下令斩杀唐绍的皇帝是唐玄宗,“今上”便是指他,而并非修编《旧唐书》的五代时期的皇帝。又有《太宗本纪》里这样写着:“以隋鹰扬郎将尧君素忠于本朝,赠蒲州刺史”,这里的“本朝”也是指唐朝,而非编修《旧唐书》时候的五代。

《旧唐书》的不足之处就是关于史料的抄录拼凑。记录唐朝历史有一个问题:在唐代宗之前的记录,因为找到了九朝实录,作者能依据的史料够充足,所以保证了相当水准的质量。但是在唐武宗会昌年之后,因时局动荡,关于历史的实录被中止,官史亦查找不到任何资料。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修史的史官只好去跟最高领导人汇报,让朝廷号召所有收藏了唐武宗会昌年以后公私事迹笔记手稿的人,全部抄录一份材料送给史馆。这些抄录来的史料或出于奏疏,或来自于邸报,甚至有些只是部分官员的书信或日记,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旧唐书》详细记录了唐武宗之前的历史,而之后的历史记录,内容东拼西凑编写得非常草率,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这本书“烂尾”了。

我们再来看看《 新唐书》,这本书是北宋时期由宋祁、欧阳修、曾公亮、吕夏卿等人于宋仁宗嘉祐五年也就是公元1060年合撰完成。

为什么宋人会编撰《新唐书》?根据《宋史·欧阳修传》记载,是宋仁宗读了《旧唐书》之后,觉得这本书“卑弱浅陋”,于是下令史馆重修一本《唐书》。当时大宋朝正值天下太平、文化发达的时期,许多前朝收藏的书籍都得以刊刻发行。此外,宋朝还出现了《唐史记》《唐纪》《唐春秋》等质量较高的史书。

在这样的条件下,由宋祁带头主笔编撰,用了十年时间编写完了列传部分,之后欧阳修也加入了工作队伍,他负责纪志部分。这二人具有很高的叙事水平和文字润色能力,他们对比各种史料,择优而录,亦删减掉一些他们认为冗长杂乱的文字记录,使得《新唐书》读起来通畅易懂,又富有文采。

据专家考据,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时参考的史料达到三百种之多,而《新唐书》的修撰与《资治通鉴》的时间线十分相近,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司马光能看到的史料,宋祁与欧阳修等肯定也能查阅到。因着这些丰富的资料,他们在编撰《新唐书》时补录了《李勣传》,记载了立武后之争时的态度,记载了房玄龄论守成之难易,这些都是《旧唐书》和其它书所不能及的。

因此《新唐书》中的人物传记比《旧唐书》多,志的部分也写得更好。其中《食货志》的篇幅比旧书扩充了好几倍,里面详实地记录了唐朝屯田、和籴、矿冶等资料。《地理志》记载了各地河渠陂堰的灌溉情况和各州的土特产。这些记录让我们能更加详细地了解唐朝的经济史与民生状况。

最值得称赞的是《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了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后来编撰《宋史》亦沿袭了此种体例,为我国军事制度和用人制度留存了许多宝贵史料。

自司马迁创纪、表、志、传体史书后,魏晋至五代,修史者志、表缺略,至《新唐书》始又恢复了这种体例的完整性。以后各朝史书,多循此制。这也是《新唐书》在我国史学史上的一大功劳。

但《新唐书》也不全是优点,在后世诸人研究历史时发现,因为宋朝编撰者存在很严重的封建正统思想,在书中对隋末、唐末农民起义大加挞伐。比如在《黄巢传》前冠以“逆臣”二字;对隋末窦建德等农民军使用了诸如“蝟毛而奋”“磨牙摇毒”“孽气腥焰”等等极为恶毒的词汇。对武则天,则诬为“弑君篡国之主”,声言写《武后本纪》目的为“著其大恶”,以便清算等等。

而且,《新唐书》在编撰过程中对《旧唐书》的部分史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砍削,使得《新唐书》中出现了一些史实和年月的错误。

清代史评家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曾说,《新唐书》之中的本纪部分,较《旧唐书》几乎削减去了十分之六七。

有人曾统计出《 旧唐书·本纪》部分有着近三十万字,到《新唐书》仅剩下九万字。例如《哀帝本纪》在《旧唐书》中约有一万三千字,但在《新唐书》中只有千字左右。这种过简的写法,使《新唐书》失去了许多重要史料。

又因过于苛求文字的精炼,《新唐书》的作者宋祁、欧阳修等不惜删去许多重要情节,如《旧唐书》里写得十分生动、极为悲壮的《封常清传》《高仙芝传》,在《新唐书》中被删削得索然无味。因对佛教的偏见与排斥,《新唐书》并未将翻译家玄奘、天文学家一行等僧人的事迹写入,致使这两位佛学大师在《新唐书》中毫无记录。

综上所述,《新唐书》与《旧唐书》虽然都是对唐朝真实历史的记录,但却各有优缺点、互为补充,只有两本全看才能看到唐朝全面的历史。如此,自然可以同时录入“二十四史”当中。

猜你喜欢

二十四史新唐书旧唐书
TINTIN’S CHINESE CHANGE-UP
《曹安和纪念文集》首发式暨曹安和先生藏“二十四史”捐赠仪式
睿智与稳健:解读两唐书中的狄仁杰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唐贞休世系再考
述往思来:《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
二十四史
《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考证三则
读《二十四史》的理科男生——刘洲宁
文论的渊薮
“独柳之祸”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