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劳动创造奇迹

2023-05-18李建国

河南电力 2023年5期
关键词:王屋山栽树愚公

文/图_李建国

“愚公能移山,咱们也能干出样子来。”在我的老家,人们遇到困难时,这句话往往成为大家的口头禅。

我家住在王屋山腹地,这里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源地,我是听着愚公移山的故事长大的。

劳动创造奇迹,坚持就能成功。千百年的传承中,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愚公移山精神已融入老家人的血脉。他们笃定地认为,再难的事,只要有信心、坚持做,就能成功。

在老家这片土地上,人们用劳动创造奇迹、书写荣光。

“要学老愚公,即使一天打两寸,咱们也要劈开大山,把沁水引过来。”为改变缺水状况,1965年起,老家人历时20余年,在崇山峻岭间用钢钎、铁锤开挖愚公渠,建成2000多千米的总干渠和配套渠,滋润农田40余万亩。

“咱们这代人修不好路,就让子孙后代接着干。”上世纪80年代,在海拔近1500米的王屋山水洪池村,7名共产党员组织全村仅有的48名劳力,如蚂蚁搬山一样,用10年时间打通了一条长13.5千米、宽4米的出山路。

“愚公挖山不止,我和子孙栽树也不能停。”朱元英老人说。40年来,他带领儿孙在王屋山间栽树百万株、造林2000多亩,让荒山变成林海。

当然,在劳动创造奇迹的过程中,电力人也从未缺席。

“那时我们有个口号,叫‘愚公精神办大电’。大家说就是10天立一根杆,也要把电办起来。”在王屋山区220千伏愚公变电站,回想电力发展历程,耄耋之年的国网济源供电公司退休职工李德瑚感慨地说。他说60年前建设王屋山区首条输电线路时,施工人员肩膀磨烂了,衣服被荆棘扯破,但大家毫不退缩,历时一年多完成了任务。

风餐露宿,肩扛手抬,凿壁立杆,悬崖放线。济源山区面积广、地貌复杂。近70年来,电力人一茬接着一茬干,先后建成40座变电站、320条输配电线路,用优质电能扮靓大地、璀璨原野。

“古时候有‘王屋亮天灯’的传说,电力人让传说变成了现实。山区的每座变电站其实都是‘愚公变’,都是用坚持不懈的劳动换来的。”李德瑚说。

奇迹是劳动者创造的。愚公渠、愚公路、愚公林、愚公变,这些刻在大地上的鲜活符号,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愚公移山精神,承载着伟大的劳动精神。

这精神,在岁月洗礼中熠熠生辉,也必将在永续传承中创造出更多奇迹。

猜你喜欢

王屋山栽树愚公
植树
王屋山大葱特色产业发展与对策
现代愚公
养儿防老
王屋山下“大讲堂” 人大履职“加油站”
胡丘陵《栽树》
谁更应当“愚公”
愚公移山
浅谈王屋山道教的发展
栽树人——致杨善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