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古江河,江河万古
——读《万古江河》有感

2023-05-18李启英

河南电力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明古国万古江河

文_李启英

我最早阅读许倬云老师的一本书是《大国霸业的兴废》,曾经被深深地折服,这次捧读《万古江河》,更是被强烈地震撼。

作者从江河流域的复杂地貌写起,详细讲述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因地理地貌、交通方式等原因,中华文化在初期是孤独性的自我发展,后续接触到外来文化,与其碰撞、交流的过程更多的是统治机构、政治制度的变化。中华文化是与周边文化互相吸收和滋养、突破和重组,在冲突和融合中发展并前行的。

中华文化之所以表现出强大的内聚力和生命力,是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兼容并蓄性所决定的。儒家文化的“和为贵”“和而不同”等理念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既是对不同文化群体的包容,也是对不同思想主张的接纳,是承认差异、包容多样,是和谐共生的文化,而不是冲突为主的文化。比如我们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是文化的最直接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人和文明的自信。这一点,我们应该高度自信,也必须高度自信。

提起四大文明古国时,我们会说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而不说古中国。因为只有中华文明延续了数千年并且唯一没有中断,其他的几个文明古国慢慢都中断了。历史上,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还有奥斯曼帝国、大英帝国等,个个都是强悍无比,但是这些强大帝国在衰落后基本上都是灰飞烟灭,很难再崛起了。而与西方不同的是,古代东方几千年出现的几乎所有强大帝国,如秦、汉、唐、元、明、清等,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

那么维系我们的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就是文化,尤其是文化的包容性。小到个人,中到团队,大至国家,唯有包容才能成其强大,成其久远。

兴之所至,涂鸦一首:

黄河长江东入海,中国世界互融通。万古江河永不息,伟大民族复兴梦!

猜你喜欢

文明古国万古江河
莫嚣张
江河里的水鸟
“酒逢知己千杯少”
江河 万古流
江河治理的新思路
——刘国纬的《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简介
黄河万古奔流
用全局视角洞悉品德与社会课教学
“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古之下”——论先秦诸子之学的发生和两汉形成
文明古国音乐教育萌芽的历史考察
寻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