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交货币角度看火爆的淄博烧烤
2023-05-17辛红波申艳宋子义
辛红波 申艳 宋子义
淄博烧烤似乎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看一组数字就能知道:
很多人为了“进淄赶烤”,不远万里蜂拥而至,甚至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4月15日,淄博火车站当日铁路到发旅客超10万人次,比春运还忙。
在淄博更是一桌难求。有烧烤店的老板说:“有的食客从中午就开始排队,店里一天能翻台500次,一晚上能卖掉一头牛。”为了吃上一顿美味的烧烤,食客排队等一两个小时屡见不鲜。
面对这种超高的人气,牧羊村烧烤店的老板不得不拿着大喇叭高声“撵客”,让顾客到其他家去吃。
3月,淄博接待外地游客48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34%,旅游收入增长60%。
按理来说,烧烤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而就名气而言,新疆喀什、辽宁锦州、云南昭通、黑龙江齐齐哈尔、四川西昌、吉林延吉等地的烧烤,名气并不比淄博的小。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淄博烧烤出现这种空前盛况?
追根溯源后不难发现,这种现象级的流量背后,是一种叫作“社交货币”的商业逻辑。
社交货币的概念源于社交媒体经济学(Social Economy),它用于衡量用户分享相关品牌内容的倾向性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利用人们乐于与他人分享的特质来塑造一种产品的形象或思想,从而达到口碑传播的目的。
淄博烧烤如何通过社交货币成功突围?
引爆全网的话题由头
社交货币必须满足的第一个条件,是话题能够打动消费者,并引起他们的共鸣。
淄博烧烤的这次出圈,得益于诸多的话题由头。
淄博当地政府因推广烧烤率先在国内推出了烧烤专列—因为一道小吃开通一列高铁,这在国内实属罕见。
不仅如此,淄博官方还在不增加票价的情况下,在高铁上赠送游客琉璃饰品、周村烧饼和金丝鸭蛋等诸多礼品。东西不在多少,重点在于一座城市对待游客的态度—游客收获的是满满的温暖和感动。
为了方便游客们撸串,游客下车后,不仅会有烧烤志愿者无缝对接,还能看到精心绘制的烧烤地图,更不用说在原有42条公交线路的基础上,又开通了21条烧烤专线。
针对游客和求职的学生,淄博当地政府还推出了打折房间,符合条件甚至还能免费入住。就连高铁票也能换取部分景区的门票,试问哪个旅游城市有如此大的手笔?
宰客现象是旅游城市屡禁不止的顽疾,淄博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铁腕整肃:出租车不打表的、拒载的,只要被投诉立马停运;烧烤店坑人骗人、缺斤少两的,只要抓到立马关门。“谁砸了我们的锅,就砸谁的碗!谁也不能坏了淄博的名声!”当地领导的话掷地有声。
事实上,每个城市的小吃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和饮食习惯,而淄博烧烤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将当地的习惯吃法上升为一种程序化、仪式感的理念:小饼、烤炉加蘸料,成了淄博烧烤的“灵魂三件套”,并且还有进一步的诠释—小炉子代表温度,小饼代表包容,蘸料代表豪爽。
这些话题引爆了网民们的情绪,引起了全网的转发和热议。无论这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都让淄博烧烤成了社交谈资迅速火遍全网。
据有关平台统计,今年3月,以“淄博+烧烤”为关键词的相关信息超28.5万条,“烧烤”关键词平台搜索量同比增长超370%,“淄博烧烤”关键词平台搜索量同比增长超770%;在视频平台,来自抖音的相关短视频有12万条;在微博平台,#淄博烧烤#的话题阅读量超3亿次,与淄博烧烤相关的话题阅读量过千万的超30个,成千上万名网友参与相关话题讨论;在媒体方面,有超过160家媒体参与传播报道,其中省级媒体占比超28%,央级媒体占比超23%。
在铺天盖地的舆论声浪下,想不火爆都难!
信息能直达目标消费者
社交货币必须满足的第二个条件,是信息能够被目标消费者获悉。
一个品牌只有精准抵达目标消费群体,才能架构起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认知。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烧烤是2022年新生代夜间餐饮消费最热门的品类,72.4%的消费者夜间餐饮选择烧烤。而烧烤的消费者多是在20岁到30岁间的年轻人,他们的占比超过50%。
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更依赖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而大V们的种草,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20年,歌手薛之谦应邀到淄博参加麦田音乐节,曾在万众瞩目之下推荐淄博烧烤,这直接导致散场后音乐节附近5公里内的烧烤店全都人满为患,淄博烧烤也因此上了热搜。
2021年,淄博市为了持续打造淄博烧烤品牌,更是在央视的《和为淄味》、山东卫视的《至味山东》、B站的《人生一串》等一系列节目中进行广泛宣传,这些宣传让很多网友记住了淄博烧烤。
2021年,抖音美食博主“特别乌啦啦”带头安利淄博烧烤引发热议,其发布的短视频点赞量达90多万,进一步打开了淄博烧烤的知名度。同年,B站知名UP主“盗月社食遇记”的一条介绍淄博烧烤的短视频走红全网。“我保证,这烧烤你一看就想吃!”短短12分鐘,小饼、嫩葱、大串、蒜蓉、辣酱与芝麻盐调动起了每一位观众的味蕾。
正是这些神助攻让淄博烧烤的话题不断发酵、出圈。疫情过后,旅游热潮到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想到淄博一品为快。于是,在3月的第一个周末,淄博烧烤就被外地的大学生“攻占”了,而“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更是引爆了全网的热情。
消费意愿与能力
社交货币必须满足的第三个条件,是消费者能产生消费意愿,并具有支付能力。
不知是广告界的哪位大佬出手,将食客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全调动起来了:当看到肉串在炉火上烤得嗞嗞作响,一滴热油顺着饱满的肉质缓缓滑下,当肉串经由自己之手逐渐成形、变得焦香四溢时,再将两串嗞嗞冒油的肉串,裹上蘸料摊在小饼上,然后用手掌托住小饼一拉木签,再放上几段葱叶,抬手一卷就成了独一无二的淄博烧烤。当香喷喷、外酥里嫩的肉质接触到舌尖的一刹那,沁人肺腑的美味让人瞬间醉了,世间有此美味,何须羡慕神仙。
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听上去就让人馋涎欲滴,有几个食客能抵挡住这种诱惑?
欲望是促使一个人行动的动力和理由,能勾起食客们的好奇心,但即使有了一窥究竟的欲望,也并不意味着他一定会采取行动。这时他首先想到的会是:为了这个欲望付诸行动值得吗?换句话说,自己在时间和费用上能接受吗?
心动却止步于行动者,不在少数。
而正因为淄博烧烤属于大众消费,哪怕是大学生去淄博尝一次鲜,也并不会有太大的经济压力。舌尖美食加上亲民价格,让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
沉浸式体验与分享
社交货币必须满足的第四个条件,是舒爽的消费体验,或者值得去炫耀,以此让消费者乐于分享。
当一座城市没有了烟火气,人生便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淄博烧烤的成功出圈,正是得益于这种超爽的消费体验和满城的烟火气。
淄博烧烤的特别之处在于“一桌一炉一卷饼”,而“烤炉+小饼+蘸料”这种三位一体的“灵魂吃法”,也让很多人感受到了不同。
大家围坐在一起,每桌必有一个独立的小烤炉,烤炉分上下两层,底层炭火加热,上层保温,师傅将烤至七八分熟的肉串端上桌后,食客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掌握肉串的火候,喜欢吃嫩的就少烤一会儿,喜欢吃焦的就烤久一点。有了上层的保温,烤串便能保持最佳的风味,哪怕跟朋友们边吃边聊,也不用担心烤串变凉。
当肉串在自己手里逐渐变得喷香时,成就感满满。可以说,淄博烧烤不需要花费太多钱,却体验感十足。
如果没有了仪式感,吃烧烤就只是一次普通的用餐而已。而淄博烧烤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它连撸串的动作都进行了标准化。
一套组合拳下来,社交货币属性拉满:
一个名叫“Mr_木”博主的抖音视频,展示了淄博烧烤的正确吃法:将小饼对折后,在折痕处蘸取蘸料,再卷上小葱,撸下烤好的五花肉……该视频获得了19.1万的点赞量、22.4万次转发,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和追捧。
在抖音拥有8000万粉丝的大V“大漠叔叔”,也曾来到古色古香的周村大街,开启他的首场户外直播,向千万网友介绍周村,推荐淄博烧烤。
更是有粉丝数上千万的打假博主,自带电子秤来到淄博,随机选择了淄博八大局便民市场的10家店铺,现场称量,也吸引了一众网友围观。
在出行方面,不用担心出租车宰客或者拒载,当地还设有专门的摆渡车,招手即停,免费乘坐。此外,还准备有限时免费的共享单车可用。
当地市民还会自发地把周末的就餐位置让给远道而来的客人,而政府更是从游客对接、社会治安、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全方位进行保驾护航。
一串一城,处处都透出淄博厚重的人文情怀。
以至于有网友直呼:“淄博都已经努力成这样了,再不去真的有点不礼貌了!”
与其说游客们喜欢淄博的烧烤,还不如说更喜欢这座城市的态度,在烟火气之中,萦绕的是淄博的温情,那种暖心的人情味。
正是由于游客们完美的消费体验,与众多大V级博主和网红的分享,才让全国的游客赶赴淄博,硬是把一个大众化的烧烤美食门类,做成了一个城市的文旅IP并火爆全网。
面临的挑战
一个品牌的迅速蹿红,并不等同于消费者对品牌持久的忠诚度。
“网红”这个词,本身就带有转瞬即逝的含义,犹如烟花,划过夜空时有多壮丽,落幕时就有多落寞。
淄博烧烤的挑战在于,无论是烧烤的烟火气,还是淄博的人情味,都只是游客的一次消费体验,难以长期而持久地复购。如果只是为了美食尝鲜,有谁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淄博?如果是因为人情味,其他烧烤店难道不能跟进模仿?如果是为了社交,一伙人又凭什么跑那么老远去淄博,在自己家门口不也一样吃串聊天?
因此,不少网友表示担心:“淄博烧烤的火爆,也许就是一阵风,过了就散了,什么都留不下。”
因为有前车可鉴,近处菏泽曹县的烧烤、远处柳州的螺蛳粉都曾大火过,但很快都偃旗息鼓了。速生速死,似乎已经变成一种罩在网红产品上的魔咒。
如果淄博烧烤也像众多网红产品一样,不能升华为一种生活方式,或者升华为一种朝圣符号,再多的措施都是枉然,都无法摆脱网红昙花一现的宿命。
这里发散一下思维,同样是花,不同于昙花一现,玫瑰花的花期虽然也不长,但它为什么却能代表生生世世忠贞美好的爱情?
无非是一次次强化、一遍遍重复的爱情故事赋能。这个操作逻辑也表明,當一种物品或现象与某种理念关联时,就能够让人产生品牌联想,从而让这种物品或现象变成该理念的代名词。
所以,淄博烧烤只有深挖品牌理念和文化价值,并借势将淄博烧烤变成某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或者某种理念的符号,才能成为一个吸引年轻人的永久打卡胜地。
在旅游业普遍内卷的今天,淄博烧烤的火爆给各地城市上了生动的一课。每座城市、每个县城、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食、文化和特色,如果这些城市也能像淄博一样,挖掘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并愿意付诸资源助推,也有望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作者单位:申艳,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