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个体化体重控制联合心理干预在降低剖宫产率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3-05-16潘晓红
陈 颖,潘晓红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广西 柳州 545000)
我国的剖宫产率相对较高,属于全世界名列前茅的国家,该情况受到了WHO 的密切关注。2010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的剖宫产率达到了46%,与WHO 设置的剖宫产率警戒线(15%)相比,远远超出,排名世界第一[1],因此降低剖宫产率刻不容缓。有研究指出,对分娩情况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产力、胎儿、产道、精神心理[2]。产道功能异常属于不可控性因素,其余三种因素均可以通过规范的孕期保健进行调控,其中相对重要的是胎儿因素,特别是胎儿的体重,会明显影响产妇的产程、分娩结局。胎儿体重与孕妇孕期体重具有密切联系。唐冬梅[3]以及Maier JT等[4]的研究均表明,孕妇的体质指数高、孕期体重增长幅度大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密切相关,并且会影响孕妇的分娩结局。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我院产科每月统计的剖宫产率大多在33% ~40% 区间浮动,最高达46.4%,平均为37.1%,远高于WHO 制定的 15% 的目标[5]。这促使我院开始针对剖宫产现状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剖宫产率。通过分析原因发现,相对头盆不称位在我院剖宫产指征中占第二位,而胎儿体重的有效控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此本研究拟从源头出发,旨在通过建立孕期体重干预模式(利用微信平台进行个体化膳食+ 运动干预管理,结合孕晚期助产士门诊管理)有效控制孕妇及新生儿的体重,提高孕妇分娩信心,减少孕妇孕期及分娩期的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妊娠结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 年7 月至2022 年12 月在本院门诊进行定期产检的121 例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20 ~40 岁;单胎足月妊娠;孕10 ~14 周四维彩超筛查NT、NB 无异常;孕妇无心、肝、肾等相关疾病,无糖尿病以及肥胖家族史;孕妇饮食无特殊要求;子宫发育、功能正常,子宫无瘢痕,无剖宫产史;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检查依从性高。排除标准:伴不良妊娠史;伴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基础性疾病;伴恶性肿瘤;伴胎盘早剥等情况。纳入研究的孕妇平均年龄为31 岁。将121 例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试验组(59 例)。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 s)
表1 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 s)
例数 年龄(岁)孕前体重(kg)组别试验组 59 31.0±4.0 56.2±7.2对照组 62 31.0±4.0 52.5±10.3 P 值 >0.05 >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妊娠干预 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产检和营养体重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个体化膳食、运动干预及助产士门诊的指导。不同孕前BMI 孕妇的推荐妊娠期增重目标见表2。
表2 我国不同孕前BMI 孕妇的推荐妊娠期增重目标
1.2.2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两组孕妇的孕期增重、分娩方式、分娩并发症(如产后出血、软产道裂伤、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情况,并分析孕期增重、分娩并发症、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之间的相关性。
1.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多组间差异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孕前体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体重变化、新生儿出生体重、产后出血量的比较
试验组的孕期体重增长值、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小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孕妇体重变化、新生儿出生体重、产后出血量的比较(± s)
表3 两组孕妇体重变化、新生儿出生体重、产后出血量的比较(± s)
组别 例数 孕期体重增长值(kg)新生儿出生体重(g)产后出血量(mL)试验组 59 12.8±4.3 3249.2±387.5 161.9±64.6对照组 62 15.3±4.3 3541.9±398.5 219.4±56.1 P 值 0.002 0.000 0.000
2.2 两组孕妇产程时间的比较
试验组孕妇与对照组孕妇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长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孕妇产程时间的比较(min,± s)
表4 两组孕妇产程时间的比较(min,± s)
别 例数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组试验组 59 303.3±184.0 48.74±34.4对照组 62 302.0±146.3 61.93±32.0 P 值 0.974 0.089
2.3 两组孕妇分娩方式的比较
试验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²=24.103,P<0.01)。见表5。
表5 两组孕妇分娩方式的比较(例)
2.4 两组孕妇分娩并发症的比较
试验组发生阴道裂伤1 例,宫颈裂伤1 例,新生儿窒息1 例;对照组发生阴道裂伤2 例。
2.5 孕期体重增长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的分析
孕期体重增长不足的孕妇与孕期体重增长适宜的孕妇相比,新生儿出生体重是有差异的(有统计学意义);孕期体重增长不足的孕妇与孕期体重增长过度的孕妇相比,新生儿出生体重是有差异的(有统计学意义);孕期体重增长不足的孕妇其新生儿体重平均值小于孕期体重增长过度的孕妇和孕期体重增长适宜的孕妇。见图1。
图1 孕期体重增长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的分析
2.6 相关性分析
孕前体质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的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孕前体质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237,P<0.05)。
3 讨论
剖宫产能够有效解决妇产科中的各种危急重症问题,也是对产科并发症以及合并症进行处理的重要措施。该术式还能够使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意义重大[6]。但剖宫产也存在一定缺陷,在剖宫产率提升至超过25% 后,就不会显著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反而会导致其有所增加[7]。目前,剖宫产率是医院产科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故剖宫产率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证实,孕前体质指数、孕期体重的增长幅度与新生儿体重、巨大儿形成率、剖宫产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方甜[8]的研究显示,孕前体质指数高会增加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与本文结果相同。孕期体重增长幅度越大,新生儿在出生时的体重就越大。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孕期体重增长不足的孕妇与孕期体重增长适宜的孕妇相比,新生儿出生体重是有差异的(有统计学意义);孕期体重增长不足的孕妇与孕期体重增长过度的孕妇相比,新生儿出生体重是有差异的(有统计学意义);孕期体重增长不足的孕妇其新生儿体重平均值小于孕期体重增长过度的孕妇和孕期体重增长适宜的孕妇。关于孕前体质指数、孕期体重的增加与产后出血之间的联系尚未明确。有研究[9]显示,孕妇体质指数的提升会升高孕妇的产后出血率。王丽英[10]及冒志琴等[11]的研究显示,孕期体重增长幅度过大会增加产后出血量,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显示,试验组的孕期体重增长值、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小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Macie L.Champi 等[12]的研究表明,妊娠期体重增加与多种围产期的不良后果相关,包括胎儿生长异常、早产、剖宫产、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和婴儿死亡率。然而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多的现象十分常见[13]。最近的一项对全球超过130 万次怀孕的系统审查报告显示,大约 50% 孕妇的体重超过了国际医学研究所的建议范围[14]。研究显示,每超出一公斤,相关不良后果的风险(包括胎儿畸形、流产、先兆子痫、妊娠糖尿病、分娩并发症和剖宫产率)就会增加大约 10%[15]。成功控制孕期体重增长已成为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而与能量摄入相关的干预措施可以防止孕妇的妊娠期体重过度增加,从而降低剖宫产率。根据几项系统评价报道,接受健康饮食和/ 或身体活动干预的超重/ 肥胖孕妇其妊娠期体重过度增加的风险可降低20%,其妊娠期体重增加值比没有接受此类干预的妇女平均减少0.91 ~5.37 kg[16]。Gizaw Sisay 等[17]的研究亦表明,营养教育和咨询干预是改善妊娠期体重增加的一种有效方法。而Amy Hui A 等[18]的研究证明了生活方式干预方案也可以有效降低孕前 BMI 正常孕妇的 EGWG、GWG 和后代出生体重。总体而言,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小妊娠期体重。有研究指出,妊娠体重增加超过 IOM 指导原则中建议的范围与剖宫产率增加相关,相关荟萃分析中的合并几率比为 1.30(95%CI 1.25-1.35)[19]。剖宫产的风险对于那些开始怀孕时体重过轻的人来说是最大的,并且相关风险会随着BMI 等级的增加而降低(OR 1.45)[20]。有学者[21]认为,通过开展助产士门诊小组生产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初产妇减轻应激反应,改善初产妇的心理状态,从而可改善分娩结局,降低剖宫产率,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需要对孕妇做好孕期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合理调整孕妇的饮食,保证其摄入充足营养。同时,应对胎儿的体重增长幅度进行控制,以降低剖宫产率,使孕妇的分娩结局得以改善,使母婴身体健康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