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日目标管理模式在肺癌围手术期加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2023-05-16杨漫荣阳仁美袁文秀李正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9期
关键词:医嘱肺癌康复

杨漫荣,阳仁美,袁文秀,李正芳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庆市肿瘤医院,重庆 400030)

肺癌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可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针对早期肺癌患者,可采取进行手术的方式将病灶彻底清除,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1]。有研究指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肺功能的恢复,提升整体治疗效果。以加速康复理念为基础的每日目标管理的开展主要是为患者设置每日量化目标,并指导其完成上述目标[2]。本文主要是分析在促进肺癌围手术期加速康复中应用每日目标管理模式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 年7 月至2023 年4 月在我院胸部肿瘤中心行择期/ 限期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00 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 例。对照组:男性54 例,女性46 例;年龄42 ~69 岁,均值(55.34±3.42)岁;病程1 ~3 年,均值(1.02±0.31)年。试验组:男性56 例,女性44 例;年龄42 ~70 岁,均值(55.41±3.36)岁;病程1 ~3年,均值(1.05±0.28)年。两组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NSCLC 早期患者;(2)可耐受手术;(3)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4)术中冰冻病理证实为肺癌;(5)术后直接返回病房。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疾病或癫痫;(2)酗酒或吸毒者;(3)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多发伤者;(4)不合作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干预,方法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标。遵医嘱完成拔除尿管等操作。术后重视镇痛干预,对患者实施动态疼痛评分,严格遵医嘱给予支持。辅助患者下地活动,避免发生血栓。对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实施评估,鼓励患者完成呼吸功能训练。依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控制水和食物的摄入,对患者实施饮食干预。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取每日目标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方法是:组建护理小组,由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进行相关监督和指导。依照围手术期加速康复(ERAS)理念对围手术期个体化目标进行设置,指导患者分步完成。与患者的病情及各项康复指标恢复情况相结合,对康复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1)入院第1 天:①在患者入院当天,主动向其介绍病房及医院环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临床表现。另外,要对患者的情绪状态、症状表现、体征情况进行评估。②告知患者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胸片、B 超、CT、MRI、纤维支气管镜等)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留取各种标本。③了解患者是否吸烟、是否戒烟及戒烟时间,告知患者戒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④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现场教授或在健康教育平台为其推送呼吸操相关文件及视频;遵医嘱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⑤为患者讲解口腔准备方法(每日三餐后及睡前使用聚维酮碘含漱液漱口)。⑥告知患者加强营养,根据医嘱指导饮食,包括宜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少食多餐,防误吸、防窒息等。(2)入院后第2 ~3 天:①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评估预期目标是否达到,即患者情绪稳定,相关检查按时完成,已戒烟,呼吸操已掌握,能够按时完成口腔准备。若未达到预期目标,继续指导患者完成。②提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相关知识。(3)术前一天:①对手术治疗的意义以及目的进行宣教,协助患者完成抗生素皮试、交叉配血。②发放病号服;协助患者修剪指(趾)甲、剃胡须,告知其术晨取下戒指、耳环、眼镜、假牙等。③详细讲解手术环境、麻醉方法等内容。④检查手术部位标识情况。⑤讲解术前常规准备及禁食禁饮的重要性;讲解术前备皮、留置各种管道的目的、意义、必要性及配合方法。⑥训练床上大小便并讲解床上翻身、活动的方法(教会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操)。(4)手术日早晨:①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预期目标是否达到。②备皮,遵医嘱留置尿管。③与手术室护士进行面对面交接,核对患者信息及手术标识等。(5)术后返回病房:①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②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遵医嘱为其使用止痛药物,并为其讲解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③遵医嘱对患者进行雾化、吸氧治疗,指导并协助其咳嗽排痰。④根据患者的病情向其讲解床上翻身、活动的方法;指导其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例如握拳运动、双下肢及关节运动、足背屈伸运动等。⑤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胸腔引流管,并密切观察胸腔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讲解各种管道的重要性及自我保护方法(借助健康教育平台推送相关视频资料)。⑥做好尿道口护理、口腔护理。⑦讲解用氧安全知识、心电监护知识、药物知识。⑧嘱患者取半卧位休息,讲解术后半卧位休息的目的,告知预防跌倒/ 坠床、压疮的注意事项。⑨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术后康复知识,鼓励患者,使其保持积极的心态。(6)术后第1 天:①评估患者前一日目标完成情况:患者术后康复知识掌握程度,疼痛能否耐受、是否影响活动和休息,能否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如有未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继续指导患者完成(再次列入当日目标清单)。②按照本研究制定的活动计划协助并指导患者进行床旁活动。③继续按本研究制定的呼吸功能训练方法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④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指导患者准确及时服用止痛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头晕、便秘等)。(7)术后第2 ~3 天:①评估患者前一日目标完成情况:如有未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继续指导患者完成(再次列入当日目标清单)。②按照本研究制定的活动计划协助并指导患者进行室内活动。③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及时与医生沟通,遵医嘱协助患者复查胸片/CT,提前讲解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后的注意事项。④根据检查结果协助医生为患者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讲解拔管后注意事项。(8)术后第4 ~5 天:①评估患者前一日目标完成情况:如有未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继续指导患者完成(再次列入当日目标清单)。②遵医嘱指导患者完成出院前相关检查。③就出院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向患者做详细介绍,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护理知识。在健康教育平台上推送出院宣教资料或者发放纸质健康教育单并指导患者阅读。

1.3 观察指标

(1)两组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2)两组术后3 d 内的疼痛评分[3]:运用数字评分法进行疼痛症状的评分,以数字0 ~10 代表疼痛程度,无痛对应0 分,轻度疼痛对应1 ~3 分,中度疼痛对应4 ~6 分,重度疼痛对应7 ~10 分。(3)两组手术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FVC 的水平[4]。(4)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肺不张、肺部感染及便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临床时间指标的比较

试验组的排气时间〔(21.23±2.12)h〕、下床活动时间〔(12.35±2.12)h〕、住院时间〔(8.65±1.32)d〕均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临床时间指标的比较(± s)

表1 两组各项临床时间指标的比较(± s)

组别 排气时间(h)下床活动时间(h)住院时间(d)试验组(n=100)21.23±2.12 12.35±2.12 8.65±1.32对照组(n=100)26.42±2.18 20.52±1.35 11.23±2.15 t 值 17.067 32.506 10.226 P 值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疼痛评分的比较

试验组手术当天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试验组术后1 d 的疼痛评分〔(4.32±0.42)分〕、术后2 d 的疼痛评分〔(3.15±0.23)分〕、术后3 d 的疼痛评分〔(1.32±0.21)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评分的比较(分,± s)

组别 手术当天 术后1 d 术后2 d 术后3 d试验组(n=100)6.21±0.56 4.32±0.42 3.15±0.23 1.32±0.21对照组(n=100)6.18±0.54 5.05±0.32 4.24±0.21 2.15±0.18 t 值 0.385 13.825 34.997 30.008 P 值 0.700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手术后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试 验 组 的FEV1〔(1.65±0.23)L〕、FEV1/FVC〔(75.68±4.36)%〕、PEF〔(4.53±1.02)L/s〕、FVC〔(2.75±0.31)L〕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后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s)

表3 两组手术后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s)

组别11试验组 100 1.65±0.23 2.75±0.31 4.53±1.02 75.68±4.36对照组 100 1.24±0.25 2.52±0.26 3.51±1.03 71.02±4.28 t 值 3.962 4.015 4.127 5.019 P 值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例(%)]

3 讨论

近些年,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理念在各大手术科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相关资料显示,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融入以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理念为基础的每日目标管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缩短其各症状恢复时间[6]。构建一种新型的每日目标管理模式应用于肺癌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中,指导患者分步骤完成目标,可促使患者加强自我管理信念,从而使患者做出行为改变[7]。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这表明,采用每日目标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可促使患者尽早排气、下床活动,缩短其整体住院时间[8]。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采用每日目标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9]。有研究指出,在围手术期,应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疼痛相关知识,让患者、家属更全面地认识术后疼痛;对疼痛药物的使用方法及相关副作用进行详细讲解,以纠正患者对镇痛药物的错误使用,防止对其切口愈合造成影响。术后应常规使用自控镇痛泵,预防性使用口服镇痛药物,并采取及时有效的镇痛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在术后1 d,应指导患者口服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并注意观察其是否出现便秘、呕吐、头晕等症状。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试验组的FEV1〔(1.65±0.23)L〕、FEV1/FVC〔(75.68±4.36)%〕、PEF〔(4.53±1.02)L/s〕、FVC〔(2.75±0.31)L〕均 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采用每日目标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可有效避免肺不张、感染、便秘等情况的发生,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提升[10]。

综上所述,在促进肺癌围手术期加速康复中应用每日目标管理模式的价值较高,可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减轻其疼痛感,促进其肺功能的提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医嘱肺癌康复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医嘱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