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獐的行为训练和体温测量
2023-05-16孙文婷
孙文婷
(上海动物园,上海,200335)
行为训练可使野生动物在不麻醉的情况下配合饲养管理和医疗检查,减少应激反应,降低麻醉风险[1]。行为训练中的正强化训练是指通过奖励的手段,在动物感到高兴和愉快时,让其按照指令和引导,基于自然行为模式,增加目标行为发生的一种训练方法[2−3]。圈养动物可以通过行为训练减少刻板行为的发生,使其感到自然和舒适,提高福利状态[4−5]。
体温是反映病原体感染及确定动物对应激、兴奋和其他环境影响而表现出的最基本和最具潜在价值的生理参数之一[6]。测量体温,了解正常体温范围,是掌握动物健康状况的基本手段。獐(Hydro⁃potes inermis)为鲸偶蹄目(Cet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动物,上海动物园拥有圈养獐的种群。国内外有关獐的研究多集中于形态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行为学、食性、遗传多样性、重引入和育幼等方面[7−10],缺乏关于獐正常体温区间的研究数据,尚不能通过体温来衡量该物种的健康状况。獐性情温和,行动轻快[11]。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发现獐奔跑速度较快,不易靠近,工作人员在开展体检或医学治疗时,要长距离追赶才能将其强制保定或麻醉,使獐产生应激反应,造成额外的身体损伤,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正强化行为训练方式开展獐的体温测量研究。
本研究针对獐开展体温测量的正强化行为训练,尝试建立一套适合小型鹿科动物的行为训练模式,旨在对易产生应激反应动物的行为管理提供参考,体温测量结果可为獐的疾病防控和生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1 基本情况
1.1 训练对象
训练对象为上海动物园乡土动物区獐展区的 11只成年獐(5,6♀),在试验阶段,均超过1周岁,达性成熟,獐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獐的基本情况Tab.1 Information of Hydropotes inermis
1.2 训练场地
阶段一:上海动物园乡土动物区獐展区内的任意地点,总面积约2 200 m2。
阶段二:上海动物园乡土动物区獐展区内中间区域的训练围栏内。围栏离地面高度80.0 cm,板宽7.0 cm,板厚1.5 cm,板间隔8.0 cm,围栏围成边长240 cm 的正方形,在其中一边留120 cm 的开口让獐自由进出(图1)。训练员和獐同时在训练围栏内开展行为训练。
图1 獐行为训练场地简易平面图Fig.1 Behavior training site exhibition of Hydropotes inermis
1.3 训练用具
训练工具包括口哨、响片、目标棒和电子体温计(CT-513W,测量范围32~42 ℃,西铁城精电科技(江门)有限公司),强化物包括小块胡萝卜、草颗粒饲料和玉米等。
1.4 训练目标
獐可以跟随目标棒单独进入训练围栏,用目标棒定位,保持站立姿势不移动,进行体温测量和身体检查。
1.5 训练人员
由1名训练员(固定人员)开展日常训练。
2 训练与统计方法
2.1 训练时间和内容
2020 年4 月19 日—2021 年1 月7 日,每日最高气温为−3~38 ℃,在未下雨的情况下,每天14:30开始,每只獐每天每次训练5~10 min,个体训练顺序随机。使用目标棒让獐定位到训练围栏内,用酒精棉球擦拭电子体温计后,插入獐的直肠3~4 cm,待电子体温计发出蜂鸣声后,取出并读取数 据。每只獐每天测量1 次体温,如果当天獐不配合训练,则暂停1 次训练。獐的行为训练步骤见表2。
表2 獐行为训练步骤分解Tab.2 Decomposition of training steps
2.2 数据统计
数据以Excel 输入、整理和制图,采用SPSS 22.0进行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通过Kolmogorov-Smirnov test 可知雌、雄獐体温(p<0.05)均为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Utest 比较雌、雄獐体温的差异性,用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比较夏季和秋冬季獐体温的差异性。因每次训练测温的时间为每天14:30,所以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獐平均体温与当日最高气温的关系。
3 结果
3.1 训练结果
经9个月的训练,最终有8只獐完成定位和体温测量的训练目标,尚有3 只獐无法完成体温测量(表3)。
表3 獐训练结果Tab.3 Training results of Hydropotes inermis
3.2 獐体温的测量结果
2020年5月—2021年1月,共测得獐310个体温数据,其中雄獐97 个,雌獐213 个。经分析,成年獐的体温为(39.0±0.5)℃(n=8),其中,雄獐体温为(39.0±0.3)℃(n=3),雌獐体温为(39.0±0.5)℃(n=5)。雌、雄獐体温差异不明显(p>0.05),但雌獐体温的变化范围较大(图2)。雌、雄獐体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呈现出夏季体温较高,冬季体温较低的变化趋势(图3)。
图2 雌、雄獐体温Fig.2 Body temperature of male and female Hydropotes inermis
图3 2020年5月—2021年1月獐体温变化曲线Fig.3 The variation curve of Hydropotes inermis of body temperature from May 2020 to January 2021
雄獐体温在夏季(2020 年7—8 月)和秋冬季(2020 年11—12 月)具有显著差异(p<0.05),秋冬季比夏季体温平均低0.4 ℃。雌獐体温在夏季和秋冬季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秋冬季比夏季体温平均低1.0 ℃。
3.3 体温与气温的相关性
研究期间,每日最高气温为−3~38 ℃,雌、雄獐平均体温与当日最高气温的相关系数(r²)分别为0.68 和0.16,可见雌獐体温受当日最高气温的影响较大。
4 讨论
4.1 个体差异与脱敏的关系
脱敏是行为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将积极的奖励与引起恐惧的行为或物体关联,使这个引起恐惧的实体逐渐变得不消极和可怕的过程。通过脱敏,动物会对医疗流程、新的围栏、陌生人、兽医、新奇的物体和奇怪的噪音等不敏感[4]。獐作为小型鹿科动物,野外天敌较多,虽性情温顺,但对训练员、响片、目标棒和围栏都会本能地表现出警戒性。所以建立信任和脱敏是整个行为训练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所需时间较长,需要训练员付出更多时间和耐心。
参与训练的11 只獐中,有7 只是从幼年被人工哺育长大的,脱敏时间较短,7~14 d就能建立信任关系;其余4 只,即编号51、54、55 和56,出生在园内并完全由母獐自然哺育长大,警戒性强,脱敏时间较长,至少30 d以上,其中只有编号55完成了体温测量训练,另3只的逃跑起始距离明显减小。逃跑起始距离是指动物由于捕食者的接近而开始逃跑的距离,华夏公园圈养獐的逃跑起始距离为(4.20±2.82)m[12]。训练初期,编号51、54 和56 的逃跑起始距离均大于5 m,训练结束时,编号54、56 逃跑起始距离小于 2 m,编号51 可以从训练员手中取食,说明行为训练能够降低大部分圈养獐对人的警戒性,对圈养獐的饲养管理、疾病预防和救治,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但脱敏时长存在明显个体差异。
4.2 社群地位与训练参与度的关系
在整个行为训练过程中,发现雄獐在群体中的社群地位与训练参与度存在一定相关性。獐在野外是独居动物,圈养条件下被动群居。雄獐个体数量增多后,每年繁殖季节会出现争夺领地的行为。雄獐的领地会有新老更替,成功夺取领地的雄獐,拥有繁殖和交配的主动权,也更愿意配合训练。而社群地位低的雄獐在进入其他雄性领地时会遭到驱赶,无法顺利来到训练场地主动参与训练,如训练初期,编号15 拥有较高的社群地位和一块领地,是主训对象,但在2020 年11 月后,编号54、55 和56 获取了较高的社群地位,领地随即被重新划分,编号15 至此很少主动参与训练,这就需要训练员主动寻找被训獐,继续完成训练和体温测量。
4.3 其他影响训练的因素
4.3.1 训练时间的选择
獐的生育高峰是每年的5—7 月,4—8 月参与训练的5 只雌獐大多进入了妊娠后期或哺乳期,对精饲料需求量激增,更愿意主动参与训练,能够在短期内达到训练目标。而进入繁殖期后(11 月),雌獐对精饲料需求量降低,逐渐不愿配合完成行为训练,尤其是1月后,因此1月上旬训练被迫停止。
4.3.2 强化物的选择
赵玲玲等[13]对参加训练的4只赤大袋鼠(Macro⁃pus rufus)的饲料按照喜好程度排序,选择其最喜欢的胡萝卜作为强化物进行训练,效果较好。参照赤大袋鼠强化物的选择方法,观察獐对饲料的喜好程度,獐最喜欢胡萝卜,就采用胡萝卜作为强化物,每隔一段时间根据獐的情况做一些调整,如偶尔将强化物更换成食草动物颗粒饲料或者玉米粒等,确保强化物的最佳效果。
4.3.3 规范操作
不同个体由于内在和外在因素导致训练进程有较大差异,应保证每个步骤都按标准流程规范操作,最终会取得进展,即使更换训练员,只要按照标准流程操作,也会获得同样的训练效果。
4.3.4 群养训练
群养獐在训练中会互相干扰,训练后期加入了隔离措施,即训练围栏,保证每次训练只有1 或2 只獐在训练围栏内,训练结束后再更换其他獐进入围栏,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4.4 体温与季节性变化
焦业忠[14]研究鹿的正常体温为37.5~38.5 ℃。Bouts等[15]假设麻醉后的第1 次测量最接近正常体温,则獐的体温为38.5~39.0 ℃。尹柏双等[16]在对麻醉梅花鹿(Cervus nippon)注射复合苏醒剂后 15 min,发现梅花鹿体温恢复至39.1 ℃。林贤梅[17]研究健康雌性坡鹿(Rucervus eldii)的正常体温为38.0~39.0 ℃,平均值为38.5 ℃;健康成年雄性坡鹿的正常体温为38.2~39.0 ℃,平均值为38.6 ℃。赵英杰[18]根据168 只驯鹿(Rangifer tarandus)体温测定结果推算,驯鹿的正常体温不受季节影响,平均体温为38.4 ℃,正常变动范围为38.0~39.2 ℃。成年獐的正常直肠温度尚未有文献报道。本研究测量到成年獐的正常直肠温度是(39.0±0.5)℃,变动范围为38.5~39.5 ℃,测量结果与其他鹿科动物体温相近,略偏高。本研究均在室外大场地进行,且经过长期行为训练后,獐状态接近自然状态,而非应激状态,动物在训练期间均保持健康状态,因此测得的体温应视作接近于正常体温。但测量体温的时间为午后,环境温度偏高,可能是导致测量体温偏高的原因。
通过绘制成年獐体温时间变化曲线,分析夏季和秋冬季体温的差异性,发现成年獐,尤其雌獐体温在夏季和秋冬季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雌獐夏季平均体温为39.5 ℃,秋冬季为38.5 ℃。盛和林等[19]指出,獐通常在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发情,妊娠期6~7个月,每年5—7月产仔,哺乳期约2个月。可见雌獐体温在夏季,即哺乳期达到最高,而在秋冬季,即发情期达到最低,与繁殖周期存在明显关联性。Thompson等[20]使用一种改良的阴道植入物发射器记录成年雌驼鹿(Alces alces)的核心体温,研究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对核心体温的影响,发现驼鹿的核心体温呈季节性波动,夏季每天的平均核心体温为38.2 ℃,冬季为37.7 ℃,且夏季核心体温在每日变化更大。
成年獐平均体温与当日最高气温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雌獐体温与当日最高气温存在显著相关(r²=0.68),表明气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雌獐的体温。奶牛阴道及直肠温度和变化范围均随温湿指数的升高而升高和增大,奶牛通过增加体核与体表温差促进散热,调节应激状态[21]。
综上,繁殖等内源性及气温等外源性因素都可能影响成年獐的体温,使体温表现出季节性变化,夏季较高的环境温度易使雌獐提高体温来促进散热。本研究中只收集到8 只成年獐的体温,且每天每只仅收集到1 个体温数据,繁殖和气温对獐的体温影响模式今后可通过收集各时段的日体温以及从激素水平、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