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虽普通食用有学问
2023-05-16汪一敏
汪一敏
鸡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吃的食材,其价格实惠且营养丰富,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一定程度上具有健脑益智、保护肝脏、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鸡蛋的蛋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黄含有较高比例的卵磷脂、维生素A、叶黄素、胆碱等,因此有“全营养食品”的美誉。
蛋白质利用率高
因鸡蛋所含蛋白质的比例和人体所需的比例最为接近,其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人体内的消化利用程度)较高。鸡蛋的蛋白质利用率为3.92,牛奶为3.09,牛肉为2.30,大豆为2.32。此外,生物价也可反应蛋白质类食物被机体消化吸收后的利用程度。在众多食物中,鸡蛋的排名位列第一:鸡蛋的生物价为98,脱脂牛奶为85,牛肉为76,猪肉为74,大豆为57。
吃蛋黄会不会增加人体内的胆固醇?
有些人觉得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因此吃鸡蛋必扔蛋黄。那么,每天吃1个全蛋,到底会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呢?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吃鸡蛋,要不要丢掉蛋黄呢?
2018年,北京大学李立明教授在学术期刊《心脏》刊登文章指出:每天吃1个鸡蛋,能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降低18%,出血性脑卒中(中风)的死亡风险降低28%。适度食用鸡蛋,能够增加血液中健康代谢物的数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并改善胆固醇代谢特性,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事实上,人体中80%的胆固醇是内源性产生的,从食物中得到的外源性胆固醇只占20%。因此,《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建议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每天膳食可摄入少量胆固醇——小于 300 毫克(约为 1 个鸡蛋黄);每周摄入3~6个全蛋更有利于健康。
土鸡蛋真比一般鸡蛋好吗?
鸡蛋的品质,与鸡的饲养方式及其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从外观来看,由于每只散养土鸡吃的食物有所不同,所以产的土鸡蛋在个头大小、颜色深浅方面都不一样。此外,由于土鸡的活动范围大,需要为捕食等付出更大的体力,所以进食量更多,食物对于鸡蛋的营养供给更充分。一般来说,土鸡蛋的蛋黄大且颜色深些。但同样,土鸡的食物不受饲养者的控制。如果其活动区域的土壤、水源存在污染,那鸡蛋则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从营养成分分析,两种鸡蛋的基础成分相差不多,消费者选择购买新鲜的就好。
蛋壳颜色不同鸡蛋的品质有区别吗?
蛋壳颜色的深浅只与其物理性质相关。具体为:蛋壳颜色越浅,鸡蛋蛋壳的厚度越薄、蛋壳的强度越低、蛋壳的重量越轻。蛋壳颜色与蛋清、蛋黄的营养价值没有直接关系。不同颜色蛋壳的鸡蛋,营养价值总体来看差异不大。
家庭存储建议
一般来说,从超市买回来的鸡蛋是被清洗过的,建议您买回家后不要再次进行清洗。过度清洗鸡蛋外壳,会破坏鸡蛋表面的保护层,使细菌容易进入,同时会加速其内部的水分流失。此外,清洗过程可能导致沙门氏菌四溅,对厨房造成污染。
鸡蛋放入冰箱时要讲究“姿势”。横放时,鸡蛋的蛋白黏液脱水快,可能导致“散黄”现象。建议将鸡蛋头大的一端向上摆放。冰箱不是保险箱,鸡蛋不宜一次性购买太多。在3~5℃条件下储存时,鸡蛋的保质期为40天左右。建议您计算每周鸡蛋的食用数量,再结合保质期,购物的方便程度,决定每次鸡蛋的购买量。鸡蛋从冰箱取出后应尽快食用,不宜再放入冰箱。
鸡蛋适宜的烹饪方式
一般来说,雞蛋的做法有煮、蒸、煎、炒等。科学研究表明,就人体对鸡蛋营养的吸收和消化效率而言,煮、蒸蛋最高,其次是炒、煎,然后为炸,生吃最低——只有30%~50%。
因此,推荐优先食用蒸鸡蛋羹、煮鸡蛋、鸡蛋汤等。同样是煮鸡蛋,煮制时长不同,鸡蛋的品质也有所区别,同时也会影响人体的消化吸收效率。煮鸡蛋的推荐做法是:将鸡蛋冷水下锅,将水加热至沸腾后转小火煮2分钟,关火盖盖浸泡鸡蛋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5分钟鸡蛋”,其中携带的沙门氏菌可被有效杀死,且其中蛋白质的吸收率最高。
鸡蛋在沸水中一旦煮制超过10分钟,鸡蛋内部的蛋白质结构会变得紧密,不易被胃液中的蛋白质消化酶消化,可降低人体对其的吸收率。对于儿童、老年人来说,还可以选择食用蒸蛋羹、蛋花汤。这两种做法制作的鸡蛋,其中的蛋白质极易被消化吸收。
长时间煮制易产生“臭鸡蛋味”
有些被煮熟的鸡蛋黄表面会出现灰绿色,这种现象在茶叶蛋中尤为常见。鸡蛋被加热到一定程度后,蛋清中的硫元素和氢元素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化氢气体——即我们所闻到的臭鸡蛋味道。
而且,蛋黄里还含有大量铁元素。硫化氢气体和蛋黄中的铁元素进一步反应,会生成硫化铁或硫化亚铁。这两种生成物混合之后,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灰绿色物质。因此,它通常出现在蛋白和蛋黄交界的地方。这层灰绿色物质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是,长时间煮制会让鸡蛋变得不好吃、不好闻,实在得不偿失。建议您严格控制鸡蛋的煮制时间,充分享受鸡蛋的美味与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