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历史探索、理论内涵与未来进路
2023-05-15王伟域
王伟域
自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的新时代,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其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深度地嵌入和影响到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税收现代化也已经走上了中国式税收现代化新道路上,创造了新的税收发展思想、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在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中国式税收现代化也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出更大的力量。鉴于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回答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若干重要问题,如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经历了哪些阶段?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理论内涵是什么?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税收现代化实践路径又该如何选择?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形成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理论,助力税收高质量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历史探索
现代化是起源于西方的一个超越意识形态的世界性发展潮流和时代趋势,也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税收事业伴随着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不懈探索而不断进步,逐步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税收现代化之路,即中国式税收现代化之路。
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在税收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提出了自己的税收主张。(1)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税收主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坚决反对帝国主义通过干涉中国税制特别是关税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军阀、土豪劣绅通过苛捐杂税剥削人民;第二,合理解决农村的土地和农民的租税负担问题;第三,明确地提出了改革税制的初步主张,主要是废除厘金和其他额外征税,主张征收累进的所得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废除苛捐杂税,逐步建立起具有革命性质的税收制度,并延续至抗日战争时期。尽管当时的税制比较简单、征税面也较窄,但是符合根据地经济实际,为巩固革命政权和打赢战争提供了财力保障。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前夕,党在规划全国胜利后的建设中,对税收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例如,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制定的大中城市接管的政策:没收官僚资本,废除一切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其他税收一律按照旧税法继续征收。(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税收理论与实践》编写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税收理论与实践(1921—2021)[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21:10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税收受客观环境和经济条件制约,是以农村税收为主的,工商税收不发达,但是逐步建立了农业税、盐税、营业税、所得税、货物税以及地方各税,基本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税收制度,特别是以近似立法的形式科学地确定了新中国的税收政策,为后期建立全国统一的财税体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新中国现代税制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为税收工作揭开了新的篇章。195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正式提出现代化的问题,也是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早构想。为了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新中国税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卓有成效地完成了税收政策的制定和统一、税务机构的设立,为巩固人民政权与支持经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1950~1956年,农业税占税收总收入的百分比出现了轻微下降。与此同时,国营企业对税收的贡献不断增大,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其平均比重为50.12%,1953年为64.17%,1956年上升至73.49%。1950~1956年,全国税收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1955年略有下降),平均增幅达31.66%。税收充分发挥了筹集现代化建设资金的作用,推动我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尤其是工业体系,使得我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初具规模、走上工业化道路的新兴社会主义国家。(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税收理论与实践》编写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税收理论与实践(1921—2021)[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21:154-155.
随着党对现代化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1964年底,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4)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198.至此,实现“四个现代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在税收方面,我们党在税收政策、税收体制、领导体制、队伍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均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其间虽然经历了职能作用的不同认识和税制的不断调整,但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税收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特征,最终为新中国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也为以后的税收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启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将“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发展成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且明确地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25.概念。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中国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这一发展战略引领下,新形势下税收的地位和职能作用认识得到了逐步深化,税收政策也相应进行了逐步调整,税制改革迅速拉开,初步建立了一套内外有别、城乡不尽相同的,以货物和劳务税、所得税为主体,财产税和其他税收相配合的新的税制体系,大体适应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现代化建设状况,税收的职能和作用得以全面加强,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宏观调控作用明显增强。特别是,坚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扩大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坚持以改革总揽税收工作的全局,税收改革呈现出市场化、规范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等明显的现代化趋向,较好地适应和服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指出,要“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是必要的”(6)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7.。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统一起来;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至此,形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这一阶段,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借鉴市场经济国家成功经验并充分考虑国情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推行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分税制改革,搭建起现代化税制的“四梁八柱”,调动了多方积极性;并且,构建了一个有现代化管理手段支持的、相互制约协调的税收征管新机制,税收精细化、科学化、专业化管理加速推进,与国际税收保持接近,促进了对外经贸合作。特别是,税收工作紧跟时代步伐,服务发展大局,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出台一系列税收政策促进科技进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支持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对外开放服务企业“走出去”等,为促进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起到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绘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蓝图,把即将开启的现代化分为两个阶段。党的二十大再次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立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宏观棋局,我国确立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与之相适应,税收也步入了以匹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阶段,即以进一步增强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为要求,税收从经济领域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成为现代国家政府、市场与社会“三维”治理结构体系中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力量(王伟域,2021b),充当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军”和“突破口”的角色。2013年12月26日,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提出税务部门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总目标,并将其细化为“六大体系”(7)“六大体系”即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建设。在2020年1月6日召开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又根据新时代新要求全面完善这一现代化体系,提出了以“新六大体系”(8)“新六大体系”即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成熟完备的税收法治体系、优质便捷的税费服务体系、严密规范的税费征管体系、合作共赢的国际税收体系、高效清廉的队伍组织体系。和“六大能力”(9)“六大能力”即政治引领能力、谋划创新能力、科技驱动能力、制度执行能力、协同共治能力、风险防范能力。为标志的“税收治理现代化”新内涵。据此,全国税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抓好党务、干好税务、带好队伍”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税收现代化建设目标,高质量地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呈现出新时代的新特点。(1)法治化。坚定落实税收法定原则,18个税种已有12个通过立法。(2)现代化。适应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现代税收制度转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现代税制初步成型并日趋完善。(3)绿色化。遵循新发展理念,加快绿色税收体系建设,已构建起涵盖资源开采、生产、流通、消费、排放五大环节多个税种的绿色税收体系。(4)智慧化。紧跟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步伐,依托先进科技手段支撑作用,加快推进金税工程四期建设,着力打造智慧税务新生态。(5)国际化。强化大国税务责任担当,积极开展国际税收合作,形成了以“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为引领,多边合作和双边合作相互促进,国际组织与区域性组织互为补充的多层面、全方位国际合作架构,服务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例如,截至2021年底,我国税收协定网络已覆盖112个国家(地区),基本涵盖我国对外投资主要目的地以及来中国投资主要国家(地区)。已为纳税人避免和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约283亿元,有力促进了我国与协定伙伴国(地区)之间的双向投资、技术交流和人员往来(郭瑞轩,2022)。特别是,税务部门在推动税收征管体制由“合作”“合并”到“合成”三次大的变革中实现了税收征管效能跨越式提升,推动税收更好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王军,2021),同时也为税收现代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可以说,新时代赋予了税收新使命,同时也为深入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指引和发展动力。从此,中国式税收现代化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二、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理论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税收治理是税收置于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动态性概念,其内涵随着经济社会和现代化发展而不断变化。从本质上看,虽然它具有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税收治理的普遍性特点,但更加表现为中国情境下的特殊性,其治税目标、治税思想、发展路径与世界各国均有较大的差异。
(一)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演进逻辑
1.税收现代化指导思想的不断升华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税收现代化的探索,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朝着实现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目标前进,立足于中国国情和税情实际,致力于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保障型税收”(王伟域,2021a),使税收在服务于革命斗争需要中发挥了财力保障作用,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的理财实践相结合的创新运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也是循着这一基本思想,使税收在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政权、筹集资金推动工业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它集中体现了“国家工具观”的治税思想(王伟域,2021b),反映了党的治税思想在新的历史进程中有了新的时代含义。这期间虽然一度出现过因为“非税论”观点而导致过度简化税制的曲折,但最终税收作为党理财的法治性工具还是得到了高度重视,甚至在科技、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所创新,崭露出税收现代化思想的萌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突出,逐步形成并完善了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税收保护国家权益等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建设观”(王伟域,2021b),尤其是正确地把握了税制改革的现代化方向,使现代化的治税思想进一步成熟。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推进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大力加强党对税收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高质量地推进税收现代化建设,使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治税思想逐步融合了政治、法治、共治、善治、智治及全球化治理等多方面内容,并由此升华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治理观”(王伟域,2021b)。回顾百年历程,可以发现我国税收现代化进程本质上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治税思想所推动的,并且随着治税思想的不断升华,中国式税收现代化亦逐步走向成熟。
2.税收治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升级
百年来,我国税收治理现代化的最显著特征是税收体制在适应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不断的演变和完善。作为生产关系实现形式(分配关系)之一的税收体制,其演变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所产生,并且这种演变推动了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形式的升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实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当时的税收体制是服务于筹集革命战争经费需要的战时税收体制,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正确地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势制定经济方针政策,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税收体制历经了“集权”(计划经济时期的统收统支)和“分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税制)的演变(刘尚希,2019),承担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以及与之相关的收入再分配等职能(汪海波,2014)。新时代,伴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定位的新阶段,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履行着重要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的新使命,构建起匹配现代国家治理的税收运行新体制。可以认为,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我国从早期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贫穷落后农业社会到以工业转型为主而建设的二元经济社会,再到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直至当今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向前发展,朝着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中国式税收现代化得以不断地演进和升级。
3.税收现代化发展因国家阶段性战略目标需要而不断前进
对于我国具有党政军民学一体的举国体制优势而言,国家战略目标不只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内生动力,也是政府宏观职能发挥作用的方向和“引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各个阶段,税收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始终跟随国家阶段性战略目标需要而不断强化功能,在每一个阶段都发挥着相应重要的作用,并从单一的筹集财政收入功能向多元化功能拓展。具体来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建立革命政权这一重大战略使命,税收的主要功能是筹集资金,助力革命政权的建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由工业化转型战略所驱动,税收的主要功能是筹集资金和配置资源,推动重工业发展以建立起工业化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思想引领下,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更好地发挥好政府调控作用,故税收的主要功能除了筹集资金和配置资源之外,更加注重市场调节作用,即强化税收的调控功能,促进经济改革和社会协调发展。新时代,在国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引领下,税收被提升至国家治理的层面并赋予在国家治理中承担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还明确“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1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中国政府网,2013-11-15.。从此,税收从过去的经济范畴转为被视作为一个跨越多个学科、覆盖所有领域的综合性范畴(高培勇,2018),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承担起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使命,从而迈上了中国式税收现代化发展的新征程。
(二)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理论特质
税收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它形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又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税收现代化主要体现如下理论特质。
1.政治特质:坚持党的领导和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
税收的政治性是马克思主义税收学说的基本观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随着新时代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税收治理的政治特质将越来越凸显。“无论是参与制定和执行政策,开展税收管理和税务执法,还是优化办税缴费服务,以及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每一项税收工作都具有极强的政治性”(王军,2020)。事实上,无论是税收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方向,还是促进税收治理的发展政策和征管措施,既需要党基于全国全球视野下的决策指引,也需要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只有坚持党领导下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税收现代化,才是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的税收现代化,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税收现代化,也才能真正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所以,坚持党的领导和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税收现代化最基本的理论特质。
2.经济特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济意义上的税收既是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收入支柱,也是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控工具,对于稳定经济基础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阶段,并明确提出新发展理念下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与之相适应,税务部门确立了“税收新常态”理念,并提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税收现代化目标。围绕这一目标,2013~2021年,税务部门在持续推进税收体制改革的同时共组织税收收入112万亿元,年均增长6.8%,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特别是,注重把握目标导向下相机调控力度,坚持完善税制与减税并重,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达8.8万亿元,使我国宏观税负从2012年的18.7%降至2021年的15.1%,从而更好地发挥税收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扎实地稳住经济,并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据统计,2013~2021年,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累计达9315万户,年均增加逾千万户,显现了“放水养鱼”的效果。(11)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财税改革与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2-05-17.这表明,新时代的税收已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不仅提供了强化国家治理的资金和政策保障,还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同步发展。
3.文化特质:迈向现代化国家的文明基因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税收伴随着政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积淀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税收文化。美国学者比格·纳瑞曾将税收文化定义为“与国家税收制度特别是执法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全部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总和,它历史性地扎根于该国的文化,因为相互影响而产生依赖与联系”(王逸,2004)。从一定意义上看,管理依赖于文化,税收文化常被视为税收体制发展演变的核心和主脉。当国家的经济体制从自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时,税收体制也会亦步亦趋地跟着转化。它的职能也会从主要为国家机构服务转为主要为社会、为人民、为纳税者服务,并以公开化、法治化、规范化以及严格的监督机制为其主要特征,从而浮现出现代税收体制与古代税收体制的分水岭(郑仲兵,2013)。这意味着古代和现代税收管理体制依然存在着有机衔接,也表明渗透并承载着税收文化的税收管理体制因袭变迁而不断地传承、深化并丰富着税收文化的内涵。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税收现代化预示着我国传统税收文明接续传承,传统税收文化中包含的规范、法治、公平、文明、效率、服务、监督等价值内核将在新时代继续得到应用,并且伴随着迈向现代税收国家(12)“税收国家”源自Tarschys把历史上的国家根据财政收入来源不同而划分的一种国家类型,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国家—社会”关系形态,主要是指大部分公用资金来源于用货币缴纳的税收,这里喻指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种高级形态。参见:Tarschys D.Tributes,Tariffs,Taxes and Trade:The Changing Sources of Government Revenue[J].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1988,18(1):1-20.的新征程,进一步集中而深刻地反映出国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水平、新性质等时代特色,其中不乏党管税收、中国特色的人民税收、优化税制、“大国轻税”等价值理念,以及“忠诚担当、崇法守纪、兴税强国”的税务精神等,这些将成为引领中国式税收现代化走向未来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
4.社会特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治理工具
现代税收作为一个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财政收入手段和调节社会分配的治理工具,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税收治理的语境中,税收现代化不仅关系到国家财力保障问题,而且更加关系到社会分配问题。当前,我国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将使新时代税收的社会调节功能作用更加凸显。因此,与国际上很多国家税收的社会特性最大不同在于,我国税收的社会特性更加强调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尤其是,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内容,使新时代的税收特质不只是体现在社会保障和社会协调的层面上,还将更加注重通过组织高质量的税费收入、合理引导社会消费支出、有效促进社会财富积累、规范社会收入分配机制以及鼓励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等不断地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同时,还将进一步地推进税收的社会化共治,如通过推进税收治理决策的社会化、税收大数据应用的社会化、税收服务的社会化等途径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税收治理的特色和优势,这也是以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底气。
5.国际特质:推动完善全球税收治理,构建国际新秩序
税收的国际特质表现为税收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最早涉及国际关系的税种是古老的关税,现代关税在各国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在降低,越来越多地被当作处理国际关系的经济手段发挥积极作用(靳东升,1996)。随着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和应对税收国际化趋势,并努力提升本国在国际税源配置权中的税收权益,从而推动了全球税收一体化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税收职能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而得到不断扩展,税收国际化趋势大大加快。从涉外税收制度的建立到国际税收协定的签订,从公平合理地处理有关涉外税收问题到积极参与国际税收事务,从开展国际税源监测与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到加强国际税收合作、共同打击跨国避税,从探索推进“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努力提高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税收话语权,到积极构建公平和现代化的国际税收体系、营造增长友好型的国际税收环境,我国税收的国际化特质日趋凸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税收治理变革的新趋势,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坚持以全球视角来推进中国特色的大国税收,积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经济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构建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税收方案(王伟域,2020)。例如,近年来,税收的国际化问题受到了G20的高度关注,税收成为近十年来G20峰会的重要议题,我国作为G20成员始终体现出参与全球税收治理的务实与担当。这既是在国际税收舞台上展示中国的作为,也是探索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创新之路。
上述五个方面代表了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主要特质,还有一些派生性的特质。例如,法治特质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税收治理的政治特质所派生的,生态特质是税收治理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种特质所派生出来的,它虽然主要表现为通过一系列的自然资源税来调整和完善的,但是它是税收治理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特质综合地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安全、可持续的功能。
(三)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话语构建
中国式税收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税收领域的现代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发展视角局限于中国一域之内,必须秉持当代意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特别是,在全球税收治理体系深刻调整和变革的当下,作为全球税收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要真正能够提出中国税收方案、贡献中国税收智慧,必须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从政治属性、价值追求和内在规定等维度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进而打造完整、严密而有力的税收现代化话语体系,塑造出有别于西方社会的新时代中国税务形象,为推进全球税收治理改革和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1.以党的领导为根本的税收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根本性质的定论,深刻地表明了党的领导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前途和命运。税收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始终牢固地坚持这一根本政治要求。
纵观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一直注重对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国情等方面的正确把握,加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在加强税收工作领导方面,党在各个时期的重要会议中都旗帜鲜明地为税收工作提出治理的方向和方略。党的一大虽然没有具体的税收内容,但提出了建立统一的中央税收制度的“革命保障型税收”方向(王伟域,2021a)。党的二大到七大,主要提出公平税负、废除苛捐杂税、实行累进税制等治税方略(杨志勇,2021)。党的八大开始探索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税收制度,提出税收要服务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金来源等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党对税收工作领导主要体现为,积极探索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税制、分税制和统一税制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税收工作,提出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并作出了诸如落实税收法定、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税收深深地融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尤其是,党的二十大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受世界格局的不稳定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税收现代化因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独特性而面临着更多新的风险和挑战,使得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显得尤为重要。
2.以人民为中心的税收现代化
税收现代化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艰难探索,经历了“革命保障型税收——收入工具型税收——宏观调控型税收——现代治理型税收”的演变,从服务于革命事业、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逐渐转向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直接为纳税人缴费人服务,始终遵循服务于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一方面,税收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税收领域的具体实践,而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所以税收现代化的根本在于以民为本。另一方面,现代化的核心在于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区别。税收现代化遵循人本逻辑,注重人的发展的具体内涵,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税收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话语构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权必须掌握在人民手中。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税收运行的目标和制度性安排都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的民主监督。二是税收分配机制彰显人民性。税乃国之根本,更是民之所系。通过税收分配机制促进发展均衡、社会公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事实上,税权和税收分配机制的人民属性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税收现代化话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所在,也是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3.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税收现代化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税收是影响社会财富生产、积累和分配的关键因素,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在全面推进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必须重视和依靠税收现代化。首先,税收现代化遵循共同富裕这一目标。运用税收治理工具在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完善现代税制,规范分配秩序,优化执法方式,提高税收效率,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征管体制机制保障,既是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功能和作用的体现,也是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路径。其次,税收现代化依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管理制度而构建,是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税收发展模式,它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税收受资本主义价值观主导,要求适应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保障,包括增强国家财政实力、规范政府与市场主体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等。最后,税收现代化强调加快推进智慧税务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优服务和更大支持;要求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更为彰显并得到创造性拓展提升,从而助力实现党带领全体人民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4.以法治为基础的税收现代化
税收、法治与现代化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基本问题和重要成果,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税收促进了法治的发展,法治保证了税收,同时法治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设现代化国家内在蕴含着法治基因。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故而,推进税收现代化必须牢牢地抓住法治这个关键,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税。首先,法治是税收现代化的显著标志。法治融入税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的签订,而随着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法治现代化成为建设现代化国家在税收领域的主要标志之一。在我国,从中国共产党百年税收发展史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税收法治伴随着建设新中国、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断地走向成熟,成为税收现代化建设的支配性因素;百年税收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推进税收法治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只有准确地反映和把握法治在税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才能推进税收现代化走深走实走远,才能更好地以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其次,法治是税收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推进税收现代化,首要的就是必须适应现代化进程中法治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把税收现代化构筑在坚实的法治制度基础之上。近年来,我国税收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税收执法行为逐步规范,税收管理方式日趋科学,法治从治税手段发展成为税收治理的基本方式(王军,2015a)。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法治在税收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将更加显著,作用更加突出,成为税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制度载体。税收法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必须以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为要求,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国际发展趋势、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科学完备的税收法律制度体系,用法律来科学界定国家与纳税人等方面的利益关系,筑牢中国式税收现代化建设的法治基础。
最后,法治是推进税收现代化的有力保障。以法治为基础的税收现代化建设,旨在构建法治型的税收制度与税收治理体系,充分展现从税收法治思想到税收法律制度、从税收执法行为到税收司法实践的多方面进程的税收现代化的法治趋向。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推进税收现代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税收法治体制、制度和机制,正确地处理好法律规范的稳定性与税收制度动态性、法律调整复杂性与税收调节灵活性、法治建设统一性与政策需求多样性等矛盾(王军,2015a),把握好深化税制改革与推进税收法治的关系,把法治精神贯穿于税收现代化进程始终,为实现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5.以共治为依托的税收现代化
共治是政府治理模式变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一国政府追求善治的政治要求。税收共治是政府治理模式转变在税收领域的必然体现,是我国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政府治理方式深刻变革的当下,虽然追求善治是各国政府的理想目标(俞可平,2012),但由于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分别走向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其共治模式必然有所不同,特别是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模式使协同共治的优势和特点更加明显。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此目标的引领下,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税收共治格局(王军,2015b)正在逐步形成,税收共治不仅成为推进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根本抓手,而且还是我国创新社会共治实践的典型样板。更为重要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数字科技的加持下,通过税收共治数字化转型,扩大涉税数据信息共享的深度与广度,持续深化拓展税收治理的协作领域,实现税收共治从国内的部门共治、社会共治、司法共治向国际范围进行延伸,不断增强税收协同共治的合力,从而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税收话语权,维护国家税收权益,营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税收环境。
6.以创新为动力的税收现代化
创新不仅意味着科技进步与发展,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尺。世界各国在探索现代化进程中无不把创新作为推动国家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然而,西方式的现代化片面聚焦于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虽然引领了世界科技的发展,但它不是全面性创新,间接地导致了人与科技、自然、社会等方面关系产生异化和失衡等现象。特别是,西方以资本占有为主导的科技创新是为了追求资本利益的最大化,难以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创新居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更加强调全面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多方面,其中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发展共享”为主导,这就决定了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和核心作用。
税收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面向新时代新征程,积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对税收现代化的要求,坚持以创新为动力,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优化税收征管方式,增加有效制度供给,持续推进以破除征管体制机制障碍为核心的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税收现代化新格局,其中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成果是建设智慧税务。它较好地体现了科技创新对税收治理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使我国税收治理实现了质的飞跃,从而为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劲动能。
三、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未来进路
中国式税收现代化是中国税务人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新时代十年是我国税收改革发展务实奋进的十年:组织收入从“税主费辅”转变为“税费皆重”,统筹保障国家发展聚财能力不断增强;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治理作用充分发挥,持续地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在服务扩大对外开放中不断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国际国内形势更为复杂,各种机遇和挑战并存,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坚持党对税收事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税收治理效能,充分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继续走好中国式税收现代化道路。
(一)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强化治税措施,切实筑牢国家财力基础
审视我国税收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到税收制度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新时代十年,我国深入推进税收制度改革累计实现税收收入140万亿元,加上征收的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累计超过187万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13)2023年1月17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参见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税收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N].中国经营报,2023-01-18.当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始终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逐步复苏的形势下,创新发展更是提振经济信心和增强发展动力的关键因素。从税收角度来看,要抢抓新一轮科技变革的重大契机,重视发挥技术创新与税收制度创新的协同效应,着力构建数字技术辅助税收治理机制,也就是要切实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建设智慧税务。具体来讲,要通过税收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将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嵌入到税收治理相应平台之中,汇聚科技创新势能,赋能税收治理机制,不断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和水平。从既有的经验和国际税收治理的实践来看,税收制度创新能够实现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税收收入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和创造良好条件。因此,要以创新发展为要求,立足于国内国际的发展视角,着力构建科学的税收管理体制,加强和优化税收职能,不断壮大国家财力,稳住宏观经济发展的大盘。
(二)坚持协调发展,注重统筹税收资源,增强税收服务保障能力
新时代,税收从经济领域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成为现代国家政府、市场与社会“三维”治理结构体系中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力量,并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的各种活动(王伟域,2021b)。这就更加需要税收秉持协调发展理念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经济方面,经济是税收的基础,税收是经济的反映。运用税收政策效应支持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从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在政治方面,税收工作本身的政治属性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坚强保障。在文化方面,税收通过科学健全的制度安排担负起促进文化产品供给,引导和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在社会建设方面,税收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实施公平导向的调控机制,既能保障和改善民生,又可以补齐社会建设短板,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通过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税收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促进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引导生态文明建设。与此同时,坚持以系统的思维为统领,注重以税收资源配置机制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协调发展,形成社会治理和社会均衡发展的合力,保障和促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三)坚持绿色发展,持续优化现代税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税收现代化强调绿色发展,追求实现绿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这既为税收现代化绿色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也为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首先,发挥税收对市场价格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探索构建与碳边境调整机制衔接和协调的国内税收制度,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发展,倡导绿色消费,逐步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其次,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通过构建和优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环境保护税、资源税在内的绿色税收政策体系,着力从税收制度层面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催生新的有效需求,并使新的需求引导新的供给,从而在供需有效互动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例如,适时调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方面的优惠政策,完善环境保护税优惠政策的配套制度及优惠政策目录等,使绿色税收贯穿于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使用和回收的全环节、全过程。再次,加快构建税收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企业减污降排和污染治理等的作用机制,加大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行业的税收支持力度,促进相关市场主体更好发展。例如,对符合条件从事污染防治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利于鼓励此类企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和带动社会力量参与污染治理。最后,坚持税收激励和约束双向发力,助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保护机制。例如,通过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节能、提高能效和促进资源节约,引导全社会减少碳排放;同时,通过征税提高化石能源使用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成本,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四)坚持开放发展,营造税收开放服务格局,积极参与全球税收治理
在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发展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税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特别是,我国基于构建新一轮信息技术加持下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更加需要以开放发展的理念推进税收现代化,服务“走出去”和“引进来”。首先,要主动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以更加开放便捷的数字化系统优化涉税服务,拓宽涉税服务渠道,升级涉税服务体验,提升税收服务质效,实现突破物理限制的开放式服务新格局,营造良好税收服务环境。其次,要助力国内各区域间相互开放力度,以相对统一的自贸区(港)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和更加便捷的税收营商环境支持扩大区域间开放,进一步发挥自贸区(港)在带动其他区域参与“外循环”中的作用,加快形成于我国有利的国际经济大循环格局(王伟域,2021c)。同时,要加大区域间税收合作力度,全面推行区域间信息共享、涉税通办、税源监管、协同执法等协作配合。最后,要助力扩大多边合作关系,通过发挥“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的“桥梁纽带”作用,制定和落实支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税收政策服务措施,积极参与国际税收合作,营造公平有序竞争的国际税收营商环境;并要重点加强对各国税制和数字经济税收的研究,深度参与国际税收规则制定,提升我国的国际税收话语权。例如,认真做好数字经济税收“双支柱”方案落地相关国内法律法规衔接研究工作,制定和落实支持实施“一带一路”的税收政策服务措施等。
(五)坚持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协同共治,构建共同富裕实现机制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也是税收现代化的努力方向。推进税收现代化,关键在于以共享发展为导向,构建税收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首先,发挥税收调控功能,促进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实现与社会各类主体的利益协调与合理分享,形成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王伟域,2023)。例如,可根据社会财富三次分配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分别采取以突出效率、公平和激励为功能取向的税收制度安排,助力形成促进共同富裕的税收分配格局。其次,发挥税收监管功能,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执法效能,为促进共享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例如,通过打击涉税违法行为,整顿规范税收秩序,有助于促进税收法治环境好转。最后,发挥税收服务功能,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促进形成良好的税收环境。特别是,引领和构建“党政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协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国际合作”的税收协同共治体系,汇聚多方社会资源和保障力量,能够更好地推动税收工作共享发展,加快税收现代化进程。
四、结语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成就和伟大创举。税收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构成内容,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探索前行而体现出独自的特色:一是政治属性特色,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和加强党对税收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社会主义特色,强调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三是核心内容特色,强调主要是以法治为基础、以共治为依托、以创新为动力的税收现代化,同时,突出开放性,注重营造开放服务格局,积极参与全球税收治理;四是发展道路特色,强调绿色发展,以构建绿色税制服务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税收现代化是现代化与中国税收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世界税收现代化发展的一般理论与中国税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中国情境下的税收特殊性。这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特有的税收现代化之路。
税收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前行已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并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创造新的伟大实践。2013~2021年,我国税务系统机构精减了31.4%,人数减少了7.7%,而同期人均征税额提高了70.5%(魏升民,2023);2022年,全国税费收入规模首次超过30万亿元,(14)2023年1月17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参见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税收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N].中国经营报,2023-01-18.为国家治理提供的财力保障越来越坚实。当前,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也为推进税收现代化明确了更新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必将更好发挥和拓展提升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税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