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2011-2020年新发麻风流行病学分析

2023-05-15张贤玲曹文发孙传志胡凤婵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麻风县区皮肤科

刘 军 张贤玲 曹文发 孙传志 胡凤婵

陕西省安康疗养院,陕西安康,725000

麻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仍是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为有效控制麻风的流行,消除麻风的危害,切实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卫生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为检验规划实施以来效果,我们对陕西省2011-2020年麻风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今后麻风防治决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病例资料来源于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人口数据来源于陕西省统计年鉴。

1.2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 2010建立新、复发麻风病例报告资料数据库,使用率、构成比和百分比等对病例资料指标进行描述。计数资料的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为 α=0.05。

2 结果

2.1 流行趋势 2011-2020 年陕西省共新发现麻风136例,其中户籍病例数134例、外省输入2例;复发麻风病例10例全部为户籍病例。年平均新发现率为0.0035/105,年发现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0.064/105下降至2020年的0.027/105,降幅超过50%,而同期的麻风患病率则由0.028/104下降至0.014/104,降幅达50%。见图 1。

图1 陕西省2011-2020年麻风流行趋势图

2.2 地区分布 2011-2020年,陕西省新/复发麻风144例,分布于43个县区,发病县区占全省40.19%。麻风流行地域分布不均,潼关至凤县以南地区74.29%(26/35)的县区期间有新病例出现,发病总数占全省84.72%;潼关至凤县以北关中平原麻风零星散发,陕北地区多年无麻风发病。流行区局部以汉中发病最为严重,新复发病例占全省同期45.83%,10年间麻风发现率为0.174/105,为全省同期的49.7倍;发病超过10例以上县区汉中3个、安康1个;发病5~10例的县区汉中4个、西安市2个,这10个高流行县区麻风发病占全省57.64%。流行排位前10县区麻风发病占比情况见图2。

图2 2011-2020年陕西省麻风流行前10县区麻风发病占比

2.3 人群分布 在省内134例新发病例中,男95例(70.90%),女39例(29.10%),男/女比例为 2.44∶1;无≤14 岁儿童发病,确诊时年龄最小17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46.2±13.2)岁;男性新发病例确诊时平均年龄为(46.07±13.44)岁、女性为(46.41±12.69)岁,男女确诊年龄无明显差异(t=0.764,P>0.1);职业以农民为主122例(占91.04%),个体工商5例,干部4例,工人4例,僧人1例,医务人员1例;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其中小学55例(41.04%)、初中43例(32.09%)、文盲或半文盲25例(18.66%)、大学或大学以上7例、高中或中专4例;汉族131例(97.76%),回族2例、布依族1例;已婚107例(79.85%),未婚26例,离异1例。

2.4 型别分布 在134例新发麻风患者中,按光谱五级分类统计:LL型患者56例(41.79%)、BL型患者41例(30.60%)、BB型患者16例(11.94%)、 BT型患者15例(11.19%)、TT型患者6例(4.48%),无未定类麻风发病;按WHO联合化疗分类统计:临床多菌型113例(84.33%)、临床少菌型21例(15.67%),各年度多菌型病例占比均在80% 以上,MB∶PB为5.38∶1。10个重点流行县区临床多菌型占比97.33%,其他低流行地区多菌型占比93.2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P>0.05)。男性多菌型者占比95.79%,女性多菌型者占比94.8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P>0.05)。

2.5 延迟期与发现方式 新确诊麻风延迟期最长达421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延迟期(55.37±71.03)个月,其中延迟期在24个月以内48例(占35.82%)、24~48个月者40例(占29.85%)、48~120个月者34例(占25.37%)、120个月以上者12例(占8.96%),早期诊断病例32例(23.9%)。新发患者发现方式以皮肤科就诊为主,共发现81例,占60.45%;线索调查33例,占24.63%;患者自报15例,占11.19%;接触者检查5例,占3.73%。复发患者自报4例(40%)、愈后随访调查发现3例(30%)、麻风院内寄养复发2例(20%)、皮肤科门诊发现1例(10%)。门诊发现患者平均延迟期为(44.09±54.16)个月,线索调查平均延迟期为(64.67±76.95)个月,自报平均延迟期为(43.53±50.85)个月,接触者检查平均延迟期为(55.40±44.58)个月。

2.6 传染来源 在134例新发麻风患者中,传染来源不明者78例,占58.20%;传染来源于家族内者43例,占32.90%;传染来源于家外13例,占9.70%。

2.7 新确诊患者2级畸残情况 在134例新发麻风患者中,1级畸残55例(41.04%)、2级畸残50例(37.31%)、其他畸残16例(11.95%)、无畸残13例(9.70%);皮肤科门诊新确诊患者2级畸残率为33.33%、线索调查2级畸残率为18.18%、自报2级畸残率为26.67%、接触者检查2级畸残率为40.0%。在50例2级畸残患者中,小学或文盲文化程度者36例(72%)、初中13例(26%)、高中1例(2%),大学0例。

3 讨论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沿北山和秦岭由北向南主要分为三大自然区域: 分别是陕北高原、关中平原、陕南盆地,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辖10个地级市, 107个县区 ,总面积20.58 万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870余万。麻风流行强度在全国居于中等水平,2010年底累计新发麻风患者11674例、复发494例,麻风患病率为0.27/105,麻风发现率为0.056/105,麻风患病率大于1/105的县区有5个[1]在《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陕西省为二类流行地区。2011-2020年,陕西麻风发病率和患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与贵州、四川、浙江、广西、甘肃等省份的趋势相同[2-6]。从图1可以看出, 2011-2015年麻风患病率下降趋势明显,其后一直稳定在较低的水平,而麻风发现率自2013年后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表明我省在麻风防治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流行区域来看,陕西麻风主要流行于潼关至凤县以南地区,与之前报道[7]无明显变化,说明陕西麻风防治重点依然在秦岭北麓以南地区。从人群分布上看,男/女比例为 2.44∶1,与既往报道[7]相比女性患者占比明显升高,提示男性发病下降趋势较女性明显,与四川省[2]趋势相近。无儿童发病,表明流行强度进一步降低。从确诊平均年龄和型比来看,二者均与既往报道略有升高,符合麻风低流行特征[8],进一步印证我省麻风流行得到较好控制。

从发现方式来看,皮肤科就诊与2002-2013年[7]相比翻了一倍,这可能与《规划》进一步强化综合医院麻风防治职责,促使综合医院更加主动参与麻风防治有关。亦可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群众保健意识增强、和皮肤科诊疗水平提高有关。进一步分析各医疗机构发现病人情况,发现经皮肤科确诊患者均来自地市级以上三级医院,区域内县区级医院由于学科发展限制,皮肤组织病理等检查缺失而无能力诊断。

新发患者2级畸残率和延迟诊断期是衡量麻风防治水平的重要指标。本省在规划期间新确诊患者2级畸残率平均为37.31%,未达到《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中“到2020年,新发现麻风患者中2级畸残者控制在20%以内”的终期目标。平均延迟诊断期(55.37±71.03)个月,早期发现率仅为23.9%,与浙江、山东等省份防治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如何提高麻风早期发现能力,是今后陕西麻风防治工作的重点。从新发畸残患者文化程度来看,72%的患者是文盲或半文盲,由于获取防治信息途径有限,对麻风早诊、早治的防残认识不足,常常出现明显残疾才被动求医或通过线索调查、报病等被动发现。故此,今后应积极针对这一部分群体容易接受的麻风科普信息途径和方式,录制一些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视频或音频小故事、案例等,提高低文化群体麻风相关知识知晓率,增强其主动就医意识,减少畸残发生。统计数据显示,皮肤科门诊已成为当前发现麻风患者的主要方式,皮肤科医生对麻风诊断意识和鉴别能力将成为影响麻风患者尽早发现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创新麻风科普宣传促进患者主动就医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增强综合医院皮肤科及相关科室医务麻风防治知识培训,加强县区级医院皮肤科建设,提升麻风相关检测能力,落实麻风症状监测职责,减少病人误诊、漏诊及转诊失访率,缩短麻风延迟期,降低新发患者2级畸残率,提高麻风早期发现率。在麻风患者密接者确诊患者2级畸残率高达40%,表明麻风密接者宣传教育和监测未能有效落实,这可能与本省麻风流行区自然条件较差,经济欠发达,部分密接者长期在外地务工、生活,无法按计划或不配合定期检查,同时基层防治人员都身兼数职,对麻风防治责任心不强,通过电话或口头询问代替实际检查。今后应规范麻风密接者检查标准,提高基层麻风防治人员待遇,增强基层防治人员责任心,积极探索麻风密接者异地管理监测措施和麻风监测责任追究办法等,确保麻风各项防治措施真正落实。

综上所述,陕西省2011-2020年麻风发病呈下降趋势,并保持在较低水平,但局部地区麻风发病形式依然严峻,新发麻风病例依然存在畸残比高、延迟期长等情况。今后陕西省麻风防治工作的重点,一是要加强麻风科普宣传覆盖面,提高低文化层次群体麻风防治知识知晓率和主动就医意识,降低麻风2级畸残率;二是要加强基层医院皮肤科建设,增强皮肤科医师对麻风诊断意识和鉴别能力,提高麻风早期发现率;三是要积极探索、借鉴其他省先进经验,提高防治人员积极性和责任心,落实麻风监测责任;四要关注汉中等高流行区,加强传染源管控。

猜你喜欢

麻风县区皮肤科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邢台市中医院皮肤科
县区台借助新媒体做好电视新闻刍议
贵阳市边远农村村民麻风健康知识调查与干预
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科中的运用
县区基层干部职业焦虑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