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建设视域下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机制研究

2023-05-14刘洁珠

关键词:农科畜牧兽医

刘洁珠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 528225)

2019 年6 月,全国涉农高校的百余位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齐聚浙江安吉余村,商讨新时代中国高等农林教育发展战略,共同发布《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安吉共识》[1],提出新时代新使命要求中国高等农林教育必须创新发展,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高等农林教育,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培育卓越农林新人才。今年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寄语青年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2]。本文基于新农科建设视角,审视当前涉农畜牧兽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短板与困境,探索校企协同一体化培育人才的创新机制。

1 地方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新时代新农科建设对地方高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赋予新使命,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新要求。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求农业农村要先实现现代化。新农科呼吁畜牧兽医专业培育的人才应具有宽厚的文化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专业基础、强大的实践技能以及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对智慧农业娴熟的经营管理能力,要主动培育引领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领跑者、乡村振兴的引领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对标新农科建设的新要求,当前地方高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

1.1 校内产业实践训练基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促进智慧农牧业的快速发展。地方本科高校受校内场地空间、资金投入限制和学科多元化发展影响,较多高校缺乏校内和区域性畜牧产业实训基地,实训产业基地与现代智慧化畜牧设备、智慧管理系统严重脱节,未能跟上产业发展速度,与新农科人才培养新要求不匹配。信息技术的更新和行业的整合发展推动智能化楼房养猪模式、安心数字化云宠物医院等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出新要求。地方高校办学实力财力总体不强,无法紧跟时代发展更新产业实训基地条件,甚至有的高校根本就没有畜牧兽医相关专业产业实践基地。如何让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养猪教学走下“黑板”、走出教室、走进产业实践实训基地,补齐产业教育实践短板,是新时代畜牧学科人才培养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2 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教育资源与科研资源相脱节

畜牧兽医相关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学生的过程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要具有产业思维和前瞻意识。结合当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高校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知行业、深入行业,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当前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涉及校内专业理论与实验课程居多,第1 课堂教学安排中产业实践类课程设计偏少。如作者所在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产业实践类课程主要有专业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专业认识实习学时一般为8 学时,通常安排1 天的企业参观学习,毕业实习主要安排在大三第2 学期或是大四第1 学期,实践时间通过为8 周,学生真正在产业一线实践的时间极少,产业实践锻炼机会较少。作者所在学校虽然畜牧学科和兽医学科属于优势和申博学科,师资力量相对较强,但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大,拥有的科研空间和资源大多用于研究生教育,因资源不足导致大规模的本科生无法实现长时间到科研实验室开展科研训练。现实情况是通过选拔、遴选极少数具有科研潜质的优秀本科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参加中长期科研训练。综合而言,地方高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结合不紧密,教育资源与科研资源很难有效整合。

1.3 “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与现实发展需要不匹配

引进优秀青年人才建设优秀师资团队,是当前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趋势。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对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提出更高要求,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育一流学生的基础。比如动物医学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既要履行好教师角色上好课,又要求其是具备丰富生产经验的兽医师。但当前地方高校参与的国内外大学排行榜的综合评价指标方面,需要教师产出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获得高质量科研项目的资助。因此,高校对新引进的优秀青年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也侧重于科研考核,比如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数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的数量等作为硬性条件列入聘期考核评价指标。青年教师在高校的管理制度中有全额事业编、非编青年研究员等多种灵活聘任方式,聘期与绩效考核机制引导青年教师对照考核标准完成任务,将绝大部分精力主要投入基础科学研究当中,较少精力放在产业实践技能培训提升方面,造成“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的现实需要与职业发展考核相脱节,导致青年教师通常具备较强的基础科研能力,但往往缺乏产业生产实践经验和技能。

2 校企协同一体化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

畜牧兽医行业智慧化发展亟需大批高水平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但国内涉农院校培养的畜牧兽医相关专业毕业生规模偏小,造成招聘企业与毕业生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畜牧兽医相关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只有将人才培养过程与产业和企业链接起来,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2.1 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要求实现校企一体化培养

行业企业集约化智慧化发展需要真正“懂行”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畜牧兽医规模化企业到校招聘毕业生经常未能招到企业亟需的人才,主要受毕业生人数偏少、考研升学人数偏多、学生考公考编热潮以及畜牧养殖场工作环境封闭性与交通不便性等因素影响。比如江西某养猪联营公司亟需招聘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娴熟实践技能、懂得经营管理的畜牧兽医相关专业人才,到公司进行短暂培养后担任养猪场分场长,但公司多次校招未能招聘到所需人才。从人才培养目标层面可见,企业招聘背后折射出当前高校培养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实践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有所欠缺,学校与产业企业一体化培养迫在眉睫。

2.2 知识获取与技能掌握、职业素养与创新激发需要校企一体化培养

学生在校内学习并获取专业知识,畜牧兽医专业技能的掌握除了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践平台训练外,亟需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优质企业平台进行学习和训练。在现代化企业智能化生产一线通过实践体验,才是掌握工作实践技能的重要路径,也是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提前熟悉企业工作环境、融入企业文化的重要环节。职业精神、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等职业发展能力只有在企业一线才能真正习得,学生也只有在产业和企业一线进行实践,在实践观察与思考中才能发现真问题,激发创新意识,开展创新实践[3]。从人才实践内容与能力训练的视角,实施校企协同一体化培养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然要求。

2.3 职业体验与就业双向选择呼唤校企协同一体化培养

畜牧兽医相关专业毕业生市场紧俏,国内众多规模化畜牧兽医企业校招竞争激烈,各大名企每年面临畜牧兽医高水平人才校招瓶颈,优质的毕业生基本都是手持多家优质企业抛出的橄榄枝。企业想在毕业生校招中抢占优秀毕业生资源,校企一体化联合培养成为企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众多国内畜牧兽医相关企业设立校企合作部,提前主动介入涉农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从联合培养、企业家讲堂、毕业生实习等多途径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将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就业的环节前置,让学生提前体验工作环境、熟悉工作内容、融入企业文化,为企业校招抢夺优秀毕业生打好前期基础。

3 构建校企协同一体化培育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创新机制

校企协同一体化培育畜牧兽医专业化人才是新农科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是促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要求,也是深化地方本科高校涉农专业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现实需要。围绕新农科建设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研究并构建校企协同一体推进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育人体系和创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3.1 党建引领校企协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决策与执行机制

新时代高校党建的重点任务提出要落实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基层党委要在校企协同育人决策层面、工作部署、制度建设、方案设计、执行落实等方面起到全面领导作用。比如,作者所在高校的畜牧兽医相关专业提出基于第二课堂视角实施党建引领校企协同一体化人才第二课堂培养精品项目,动物科学和动物科学专业所在的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全面领导其“校企协同新农科铸魂赋能育人工程”学生精品项目建设,从制定校企协同育人方案、遴选合作企业签订协同育人协议、指导分团委和基层党支部协同对接合作企业推进校企协同“铸魂育人工程”和“赋能育人工程”落地、总结评价年度协同育人效果等。经过多年实践,该院校企协同新农科铸魂赋能育人工程已形成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和部署,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负责推进落实和监督,基层党支部和学院分团委协同组织落实运行与执行机制。

3.2 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发展的校企协同育人矩阵体系

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的第一课堂人才培养方案对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创新创业与综合素质类等课程模块的学时数量有严格的限制。各专业在进行人才方案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模块学时数分配,能用于开展企业实践体验的学时数量毕竟有限。因此,要提高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企业协同培养时间安排、协同培养内容、质量监控管理等,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作用,构建多课堂融合发展的校企协同育人矩阵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制定个性化校企协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对标新农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新要求,搭建多课程融合发展的校企协同一体化育人平台,真正培育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卓越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基于第二课堂育人矩阵,围绕新农科建设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涉农人才提出的“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要求,笔者所在学院提出构建校企协同“铸魂育人工程”培育青年学生爱农情怀,构建校企协同“赋能育人工程”培育学生兴农本领。其中,校企协同“铸魂育人工程”从党建引领实践育人出发,构建“校企党建与思政实践基地、聘任企业班主任带班育人、实施党员带班导学项目、实施校企支部共建促发展项目”4 大铸魂工程;校企协同“赋能育人工程”从实践体验育人出发,构建“校企联合举办专业技能竞赛、校企共办实践育人活动、实施企航能力提升计划、开展企业职业体验行动”4 大赋能工程。从第二课堂视角构建的8 大举措聚焦“两项工程”,重点破解“重赋能、轻铸魂”和“强理论、弱实践”人才培养困局,从厚植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爱农情怀、提升其兴农本领,与第一课堂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改革同步建设、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形成立体化的校企协同育人矩阵。

3.3 构建校企协同一体化育人制度体系与双向动力机制

基于系统思维和第二课堂育人视角,为保障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协同一体化人才培育项目落地见效,应从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层面出发,制定基层党委全面领导校企协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民主决策与执行制度、分团委与基层党支部协同推进管理校企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内容审核制度、育人规则制度、组织管理制度、企业班主任带班育人制度、企业党建与思政实践育人基地管理制度、企业导师指导与管理学生制度、学生与企业双选匹配遴选制度、校企协同育人双向评价制度等全套制度体系,以制度建设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标准化执行和运作,夯实育人成效。

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协同育人的主要内驱力为“订单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前置培养企业人才储备干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等。学生参与校企协同培养的动力机制为学习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实现全能发展、追求更具前景未来、提前挑选就业单位等。学校在制定校企协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遴选候选企业与实践平台基地以及在实施学生与企业双向遴选前应进行充分调研,分析企业平台和学生参与校企协同一体化培养的心理动力倾向,同时对多年调研形成的心理动力倾向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厘清企业平台与学生的双向心理动力机制,应用心理学有关动机理论,有效激发企业与学生的动力系统,让学生和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内驱力充分发挥作用,主动参与校企协同育人过程,真正促进新农科畜牧兽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攀升。

4 结语

校企协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顺应了新农科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育的新要求,对地方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产生重要影响,对中国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地方高校畜牧兽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校内与区域性产业实践基地不能满人才培养需求、人才培养链与企业链相脱节、“双师型”优秀青年教师不足等困境,实施校企协同一体化培育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势在必行。围绕新农科建设对卓越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学院党委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决策与执行机制,推进实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等多课堂融合发展的校企协同育人矩阵体系,建设校企协同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激发企业和学生的双向心理动力机制,实现新农科畜牧兽医相关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农科畜牧兽医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我是兽医志愿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