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的重要意义、显著特征和经验启示

2023-05-14蔡文成

甘肃理论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时代评价

蔡文成,赵 悦

(1,2.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00)

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党的建设实践中探索出的重要历史经验,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解决党内突出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步入新时代,党继承了集中开展党内主题教育这一优良传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六次活动,分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六次党内集中教育主题鲜明、特点显著、逻辑严密,对于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详细梳理新时代六次党内集中教育的鲜明特征以及系统总结经验启示能够为未来开展新一轮集中教育奠定方法论基础。

一、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围绕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六次党内集中教育。这六次集中教育,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式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史,更是以党内集中教育为载体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进行理论武装的教育运动史[1]。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之所以能够传播马克思主义,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历次学习教育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发,感悟原著及其蕴含原理的魅力,将真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力量,从而达到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目的,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素养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习目的来看,新时代党内学习教育归根到底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思想、统一行动服务的,而实现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内外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扎根中国实际和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成为指引党和人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养料”。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坚持在思想建设上集中发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全党范围内进行充分且深刻的理论学习,才能将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转化为实践优势和政治优势。

(二)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是推进自我革命的关键载体

新时代六次党内集中教育以“改”字贯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党内难题症结,着力破解党内存在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时刻保持大党所应有的政治清醒和政治自觉。党内集中教育作为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实践形式,构成了党的自我革命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和党的自我革命的关系更加密切,进一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抓牢思想教育这个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所在;同时,党内集中教育要不断根据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完善自身布局,按照党的建设总体要求设置自身任务[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党内严重的“四风”问题开启党内集中教育,以优化党的作风为实践切入点,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实践落脚点,党的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内集中教育依据党的建设基本格局进一步调整工作布局,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其工作方向,坚持政治强党、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步发力。新时代六次党内集中教育环环相扣,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确保党员干部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迈上新台阶。

(三)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是夯实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历次党内集中教育秉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将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凝聚成推进改革发展的坚实力量。首先,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破解了共产党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思想困惑[3],要求共产党员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实践中拜人民为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出现[4]。其次,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定期公开教育成果,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及反馈,形成有效的政治沟通,倒逼广大党员同志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领;党内集中教育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学习成效的检验标准,由人民群众担任党内集中教育成果的“阅卷人”。最后,经过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党的社会号召力显著提升,党中央切实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同时,聚焦党的中心任务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激励全党同志和全体人民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进,凝聚起推进社会发展的伟大合力。

(四)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是实现使命任务的现实需求

党的十八以来,历次党内集中教育是培育党员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的教育实践,对完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任务提供了人员保证。中国共产党向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两个一百年”的庄严承诺,不仅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新要求,还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新期待。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建设历程,认识到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和职责任务需要党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而“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5]。因此,党中央试图通过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来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修养素质和工作能力,着重改进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党探索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作为党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有力抓手,以改进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目标,督促党员干部通过集中教育改善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全党的执政本领和工作能力,为实现党的使命任务培养本领过硬的干部队伍,凝聚起不断前行的磅礴伟力。当前,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为党在新征程上赢得新的伟大胜利做好了人才储备,中国共产党人将始终牢记“三个务必”,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昂扬进取的奋进姿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实现。

二、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的显著特点

纵观新时代历次党内集中教育,在教育主线、对象、原则、内容、监督等方面,不仅具有历史上党内集中教育的共同特点,又能够随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而保持新时代的独有特性,展现了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导集中教育的高超能力。系统分析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呈现的显著特点,不仅是总结集中教育规律的过程,亦是探究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为何能取得明显成效的过程[6]。

(一)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

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根据党的建设重要部署,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充分发挥思想理论所具有的柔性教育力和体制机制所应有的刚性约束力,推进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发展[7]。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要想同向发力,首要任务应当是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贯穿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的核心内容。

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结合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党的思想建设上精准发力,着重解决党内思想不纯、信仰动摇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在于部分党员同志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深刻领悟。为此,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牢牢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组织党员干部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创新理论、党章党规以及党的重要文件等,创新学习教育形式,确保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运用于伟大实践之中。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建立新制度,补充新规矩,形成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探索党内集中教育的制度建设,确保相关制度能够为党内集中教育带来持续性、长期性成效,确保能够为党内集中教育奠定底线要求。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成为贯穿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最鲜明的特征,亦是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一以贯之的主线和原则。

(二)抓好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相统一

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是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的重要任务,六次党内集中教育能够以“严”的标准和“高”的要求推进党员干部管理和教育工作,着重抓好“关键少数”和管好“绝大多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党内集中教育实践是对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生动运用,在划分受教育主体范围时,既深刻认识到“关键少数”对于“绝大多数”需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又认识到只有同时抓好抓深这两部分群体的教育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党内集中教育的实效性[8]。六次党内集中教育将以上率下、以小带大的教育原则贯彻到底。首先,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能够正确处理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之间“点”与“面”的关系,将受教育主体从领导干部向全体党员延伸。比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中央政治局开始破除党内“四风”问题,“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主要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展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抓好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以全体党员为教育重点对象,由上可知,学习教育对象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扩展,自上而下层层推动,实现了教育对象的全面覆盖。其次,个体党员能够通过集中学习教育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提高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中国共产党的生动“名片”,进而“以小带大”,促进全党思想和作风的改善。

(三)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兼顾

强烈的问题意识贯穿整个党内集中教育发展历程,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继承问题导向这一优良传统,聚焦党的建设伟大实践中存在的“沉疴宿疾”和“疑难杂症”,力求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靶向治疗”。

要想取得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的预期效果,就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正视问题、改进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聚焦党内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驰而不息地从思想和实践两方面同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同时,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紧密结合当时的中心工作任务[9],科学研判国内国外、党内党外新形势,与时俱进地破解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应当是查摆问题,为人民服务则是根本标准,因此,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以坚持人民立场为目标导向。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从思想上根本转变党员干部“官”本位的错误思想,牢固树立“民”本位的正确思想。在实践方面,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坚持不懈提高党员干部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教育成效的标准,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真正在实践中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改善党群关系。

(四)坚持正面示范和反面警醒相结合

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深刻认识到正反面典型案例在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正面案例不仅能够在全党起到示范作用,还能引领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向上向善[10];反面案例能够敲响党员干部心中的“警钟”,成为党员干部对照、检视、查摆的反面参照。

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借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遵循典型示范原则,坚持用典型的人物、事件等感染、启发、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从而达到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目的。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不仅选用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作为教育的正面案例,而且能够深入实际,在调查研究中挖掘各行各业各领域的先进人物事迹,将现实中的榜样纳入案例中,充分发挥先进典型案例的示范功能和辐射作用,从而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向先进看齐的信心决心。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所选用的典型案例不仅注重代表性,更注重真实性,尤其是体现在所选用的反面案例之中。党内集中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推手,关系到党内政治环境的净化与保持。因此,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高度重视反面典型案例的选用,警示广大党员干部不能把反面典型案例当故事听,而是要以此为戒,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自省自检自查自警活动。反面典型案例能够折射出涉案党员干部在某些方面具有的普遍错误与共性问题。因此,党员干部应学会剖析案例,并能够从这些案例中探索规律,将他人违纪违规违法的惨痛教训转化为自己正身修心的训诫教导,真正保持思想上的清醒与行动上的警觉。

(五)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贯通

在具体实践中,党中央采取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贯通的方式来保障党内集中教育取得的成效和所应完成的任务,推进党内集中教育走向常态化长效化,这是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在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经验。

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始,“通过制度化的党内集中教育和配套机制,实现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自上而下的权威训诫和政治动员”[11],至此,监督指导工作得到强化,督导机制得到完善,不仅为未来接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奠定基础,更为扎实提升教育成效提供了“硬性”约束力。新时代,提高党内集中教育成效需要借助党内评价、群众评价和社会舆论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这离不开党内集中教育督导机制为其保驾护航。从党内督导来看,中央及地方党委成立了督导组和巡回检查组,指导下级党组织开展集中教育的同时,帮助查摆下级党委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党内集中教育的实践成效;从群众监督来看,党内集中教育开展得好不好,党的作风是否存在问题,整改是否落到实处等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意见,只有接受人民监督和评价,党内教育工作才能更“接地气”;从社会监督来看,各类新闻舆论载体不仅能曝光党内现存问题,有助于倒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整改时间内抓紧落实整改,还能高效宣扬整改工作中的优秀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逐步确立起的党内督导机制和党外监督为促进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保质完成任务和提高教育成效提供了重要帮助。

三、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的经验启示

新时代历次党内集中教育系统地破除了影响、束缚党的发展的因素,党的自我革命能力得到巩固和加强,实现了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所取得的经验启示,对于当前更好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更为今后党内集中教育提质增效奠定重要基础,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一)开展党内集中教育要不断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

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是因为“集中”在多方面为历次学习教育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基础性力量[12],“集中”和“教育”有机结合,促进了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13]。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自上而下分批次开展教育实践,既侧重抓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强化领导干部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在理论学习、整改问题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又在全党范围内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提升过硬本领,扩充干部队伍。这种“集中”体现在教育内容上,即要讲究主题鲜明性与内容连贯性相结合。在推进党内集中教育常态化的过程中,历次集中教育确定主题后,始终坚持用党的指导思想武装全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创新理论确保党内思想集中统一,更好落实“两个确立”。这种“集中”体现在教育对象上,即要确保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相结合这种“集中”体现在教育形式上,即党内集中教育要实现集中教育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中采用各级党组织定期把党员集中起来的形式进行学习以确保学习质量,同时要求领导干部做好自主学习以实现示范带动,扎实推进集体学习的同时亦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自学的灵活性,两种形式共同服务于党内集中教育。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除了在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发力外,还需要把握教育的艺术和教育平台的拓展。在教育艺术上,充分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注重开发隐性教育的方式和功能,致力于在潜移默化中改良党的作风;在教育平台方面,有效利用新兴媒体技术以突破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的制约,不断拓展教育载体,丰富党内集中教育平台。

(二)开展党内集中教育要淬炼斗争精神和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贯穿于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始终,党拥有直面矛盾、正视问题的清醒与自觉,以强烈的问题导向推进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更上一层楼。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激发党员干部前所未有的敢于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以及斗争精神,破除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因素,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逐步剔除深层次问题的成功典范[14]。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坚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旨在增强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用斗争精神激发党员干部坚决破除那些有损于党的肌体的因素的信心和决心,以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要求发扬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提升党员干部直面问题、敢于斗争的勇气,凝聚出坚决全面从严治党的斗志和毅力,把握好斗争的主动权,激发全党永远在路上的“赶考”精神迎接风险挑战,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底色和本色更加凸显[15]。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通过激发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以更好发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首先,斗争精神是党和人民得以壮大的力量源泉,斗争精神作为精神纽带,对于凝聚全党自我革命精神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作用。斗争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能够帮助党直面党的建设存在的复杂问题,找到影响党内生态的源头,根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与温床。其次,斗争精神对于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以实现自我革命的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发扬斗争精神有助于党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能够更好地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目标。

(三)开展党内集中教育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

新时代历次党内集中教育坚持问题导向和价值导向、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在实践中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落实、检视整改与主题教育有机融合[16]。首先,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解决百年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坚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党内存在的问题和难题,探究现有问题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形成原因,着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坚持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整合党的建设相关成果,总结党建规律。调查研究的成果将服务于党内集中教育,为其提供方向目标和方式方法。其次,调查研究是转变党的工作作风、提升党员干部工作能力,进而促进党内集中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实践环节。调查研究能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养成“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实”的工作习惯,对事要真真切切地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己要踏踏实实地约束自身行为、提高调查研究本领,对各级党组织而言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本领高强的党员干部队伍。最后,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历次党内集中教育主题各有差异,但是都坚守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以“能否解决人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衡量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将“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指标的最高标准[4]。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致力于提升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本领,教育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化为坚定不移贯彻群众路线的行动自觉。通过集中教育,党员干部能够真正扎根基层,以人民群众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抓实干察民情解民忧做实事,同时,在调研中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接受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四)开展党内集中教育要完善教育成果的评价体系

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重视教育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完善,对于促进党内集中教育朝着科学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不断探索明确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式,试图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检测党内集中教育的开展成效,有针对性地调整党内集中教育内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评价体系能够反馈各级党员干部的学习成效,帮助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及时掌握学习动向,进而进一步改进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确保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和加深[1]。从教育成果评价体系本身来说,评价体系应当遵循党的建设要求,将党的建设要求纳入参考范围,同时,应当及时随实际情况变化而更新评价内容与标准。党内集中教育作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实践载体,与党的建设具有内在耦合性,因此,在制定评价体系的实践中首先要用系统的观点分析党的建设要求与党内集中教育内在因素,厘清各要素及其内在关系,其次在平衡和调整各要素之时需及时更新评价机制[17]。对教育成果评价主体而言,评价主体存在差异性。党中央不仅是党内集中教育的主要推动者还是教育成果的主要评价者;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员的直接评价者;党员需充分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对自身学习成效进行评价;人民满不满意是衡量党内集中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人民群众是最重要的评价主体。由于评价主体之间受主客观条件影响,存在评价标准上的差异性,因此,科学评价党内集中教育成效既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构建具有分层化特点的评价体系,避免出现评价“一刀切”的情况;又要依据党内集中教育的硬性目标对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制定具有共同性的评价标准,杜绝出现评价“盲目性”的情况。党中央根据教育实践的新情况来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推动党内集中教育朝着常态化、长效化方向发展。教育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党内集中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成效,而且能够为未来的主题教育实践奠定重要基础。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时代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党员干部要姓“党”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