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
2023-05-14徐时芬吴超雄钟蒙蒙董逸翔
徐时芬,吴超雄,钟蒙蒙,董逸翔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浙江 温州 325000)
小儿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又称小叶性肺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感染性肺系疾病,以3岁及以下的婴幼儿较为常见,是导致儿童住院的主要病因[1]。该病多发生于春冬季节或季节交替气候骤变时,该病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气喘以及咳嗽等,以呼吸急促、口周及四肢末端青紫发绀,肺部中、细湿啰音为常见体征[2]。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显示,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小儿肺炎疾病所致[3],因该疾病发病急骤,同时患儿伴有高热,多数患儿体温可高达39 ℃,而小儿机体正处于发育阶段,自身抵抗力相对较低,若未采取正确治疗易导致病情变化而转为重症肺炎,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4]。临床上西医治疗该病主要以对症治疗、抗病原治疗、支持治疗等为主,但易出现药物副作用及耐药性[5]。中医药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广泛,目前临床上主要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为主,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还可缩短病程,加快患儿的早期康复[6]。为此,本研究应用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10 月—2021 年10 月就诊于本院儿科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3 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1 例,男性18 例,女性23 例;年龄2~8 岁,平均(4.5±1.4)岁;病程最短者2 d、最长者7 d,平均(3.2±0.7)d。观察组42 例,男性19 例,女性23 例;年龄2~8 岁,平均(4.7±1.2)岁;病程最短者1 d、最长者7 d、平均(3.5±0.6)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原体感染类别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7]、《儿科学(第8版)》[8]制订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9]辨证属于痰热闭肺证者。
1.3 纳入标准 1)诊断为细菌性或混合型感染性支气管肺炎患儿;2)病程≤7 d者;3)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病情为轻、中度者;4)入院之前未接受抗生素、抗病毒相关治疗者;5)2 岁≤年龄≤9 岁;6)患儿家长对本治疗方案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纳入标准者;2)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等其他类型的肺炎;3)重症或危重症,需要进一步支持治疗的患儿;4)并发有大量胸腔积液、脓胸、气胸、肺大疱等严重并发症者;5)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严重营养不良、佝偻病等病症者;6)合并有循环、消化、内分泌、免疫、精神、神经系统严重疾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嘱两组患儿家长保持空气流通,维持室内温度及湿度适宜,予患儿多饮水,少食多餐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食物,及时清洁呼吸道分泌物,对处于疾病不同时期、不同细菌感染的患儿分开管理,带好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对照组患儿视病情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并给予气道管理、退热、雾化吸入、氧疗、防治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麻黄 3~6 g,苦杏仁 3~6 g,生石膏 6~12 g(先煎),葶苈子3~6 g,紫苏子 3~9 g,蜜紫菀 3~9 g,芦根 6~12 g,生薏苡仁 6~15 g,桑白皮 3~6 g,桃仁 3~9 g,天竺黄3~12 g、生甘草 3~9 g,上药水煎服,1日1剂,1 日两次,连续治疗7 d。
2.2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标准评价疗效[10]。
2.3 观察指标
2.3.1 症状评分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评价发热、咳嗽咳痰、气急喘促、胸高胁满、口唇紫绀、面红、口渴欲饮、烦躁不安8项症状,按无、轻、中、重分别对应记为0、2、4、6 分。
2.3.2 血炎性指标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 天于采用Sysmex XE-21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检测血WBC计数;采用Aristo特定蛋白分析仪(深圳国赛)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Monitor-100全自动血沉仪(意大利Vital)检测血ESR水平。
2.3.3 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 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分析其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
3 结果
3.1 2 组患儿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患儿疗效比较[例(%)]
3.2 2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3.3 2 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炎性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炎性指标比较
3.4 2 组患儿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4。
表4 2 组患儿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4 讨论
小儿肺炎主要是由病毒、细菌感染所致,部分患儿还会因受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导致该疾病[1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小儿肺炎类型中支气管肺炎占比高达93%[12],小儿支气管肺炎发病快、病情演变迅速、症状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3]。中医药治疗该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近年随着中医药的快速发展,在该病的治疗中开展了深入研究,有效提升了临床效果[14]。
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学属于“肺炎喘嗽”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感受风寒瘟等外邪,小儿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肺等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之邪抵御能力不足;易感受外邪,邪从口鼻、皮毛侵入,首先犯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但“阳常有余”,故外感之邪入里易从热化,导致热邪闭阻于肺,导致肺气失宣上逆引发咳喘,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失职则水聚而为痰,痰热闭肺则发热、喘促。所以,其病机主要为外邪侵袭、痰热内阻、肺气郁闭,病机关键为痰热闭肺,治疗主要以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为主[15]。本研究应用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辅助西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方中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苦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生石膏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葶苈子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四药合用可清热涤痰、宣肺平喘;紫苏子降气、消痰、平喘、润肠通便,蜜紫菀润肺、下气、化痰、止咳,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生薏苡仁清热消痈排脓,四药合用可清热泻火、生津除烦;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三药合用可泻肺平喘、清心定惊、活血祛瘀;生甘草为使药可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涤痰、开肺定喘、清心定惊、活血祛瘀之功效。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发热、咳嗽咳痰、气急喘促、胸高胁满、口唇紫绀、面红、口渴欲饮、烦躁不安等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血清炎性指标WBC、CRP、ESR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为97.6 %,优于对照组的80.5%(P<0.05)。
通过本研究可见,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较单纯西医药治疗有更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性指标,早期改善患儿症状及体征,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