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生存语境下红色文化面向青少年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2023-05-13张香萍魏红霞

关键词:网络空间红色青少年

张香萍,魏红霞

(安徽财经大学 a.文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习近平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必须让青少年接受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崛起,青少年越来越多的活跃在网络空间,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普遍的现实。红色文化要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应结合青少年数字化生存的语境,创新传播的方式方法,让青少年随时浸润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在红色文化的哺育下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数字化生存语境下红色文化面向青少年传播的机遇

数字化生存是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的人类生存样态。在数字化生存语境下,数字空间不仅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而且是生产生活的重要场域,借助数字技术人们得以实现过去在现实空间生存和发展需要满足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生存,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也给红色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

1.数字技术提供了便捷的传播工具

生活节奏的加快让青少年的时间呈现碎片化的状态,除了在教室和图书馆等场所接受红色文化的专门教育外,青少年需要更加灵活便捷的传播工具,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红色文化。数字化生存语境下,手机成为了青少年的第一陪伴。手机媒体随身携带、随时查看,而且其提供的数字化空间功能强大,阅读信息、观看影视剧、人际交往、购买商品等在现实空间中的需求基本都可以通过手机媒体实现。通过手机媒体,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红色文化的多种传播形式。如一些红色影视剧在青少年中的观看量大幅提升的原因,除了内容震撼外,还在于拥有了手机这种便捷的传播工具。2021年,革命历史题材连续剧《觉醒年代》霸占了无数青年的手机屏幕,上下班的路上、课间休息的间隙、宿舍的床上都留下了青少年观看这部影视剧的身影。不少红色革命老区也是通过手机媒体被青少年熟悉和了解,进而吸引青少年前往革命老区参观学习、购买蕴含红色文化符号的纪念品等。

2.数字技术提供了多样的传播形式

青少年思想活跃,丰富多彩的传播形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文字、声音、视频有机结合加上特效制作、场景模拟等手段,让红色文化的传播更生动、更鲜活,成为颇受青少年喜欢的网络经典作品。如当下不少红色文化内容的短视频,主题鲜明、风格多样、画面超燃、音质优美,历史再现与现实场景交织,生动内容与数字技术融合,让无数青年热血沸腾,获得大量点赞和转发,这与宣传片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让红色文化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触碰到青少年质朴的爱国情感有密切关系。

3.数字技术提供了丰富的沉浸式体验

青少年成长于物质生活富裕的年代,他们对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辛难以感同身受,也就很难从情感上认同红色文化。通过数字技术打造各种沉浸式体验,可以让青少年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前辈的付出和牺牲,深刻领会红色文化的精髓。如通过红色文化VR体验,让青少年感受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借助虚拟设备让青少年与历史人物隔空对话等。伴随着5G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红色文化虚拟体验场景被打造出来,在“真实”的环境中激发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兴趣爱好和爱国热情。

二、数字化生存语境下红色文化面向青少年传播的挑战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少年,对数字空间更为依赖,“低头”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其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都深深打上数字空间的烙印,这给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

1.人人发声对青少年的复杂影响

过去,红色文化的传播主要由专业人员担任,这些人员主要来自宣传部门和学校教育阵地,他们理论素养高,政治觉悟强,从事红色文化传播是一种自觉行为,他们的传播行为让青少年接触到系统权威的红色文化教育。在数字技术的赋权下,个个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以发声,这对青少年接受红色文化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复杂性来源于网络空间传播主体的复杂多元,有的传播主体非常认同红色文化,也十分熟悉红色文化,其在网络空间上传的内容对青少年理解和认同红色文化是非常有益的。有的传播主体虽然十分认同红色文化,但对红色文化不是十分了解,也不擅长互联网表达,其上传的内容对红色文化有一定的曲解,这会给青少年带来认知障碍。还有一种则出于政治经济目的或者出风头的想法,故意传播一些污蔑红色文化的内容,甚至对一些历史英雄人物进行抹黑,这是故意误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其用心十分险恶,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坏。“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能借助新媒体平台,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主体,但是不同传播主体有着不同的传播目的,甚至存在个别打着传播红色文化的旗号谋求个人利益的现象。”[2]人人发声,众声喧哗,产生的影响就比较复杂。如何减少负面信息的影响,让正能量的声音占据青少年的网络信息接受领地,是数字时代红色文化传播必须应对的挑战。

2.算法信息对青少年的过度迎合

算法推送是当下网络平台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即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为每个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内容,进而把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主动推送到用户面前。终日徜徉在数字化生存环境的青少年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主要就是通过这种算法推送方式。算法推送以青少年私下休闲状态的信息浏览为需求分析点,在青少年浑然不觉中向其推送大量“适合口味”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大多内容庸俗,之所以如此,一是源于用户私下休闲状态的信息浏览只是个人信息爱好的一个侧面,而且这个侧面因为是“私下”,所以更多的偏向人性中庸俗的成分;二是在吸引用户眼球获取经济利益的动机刺激下,网络平台流量池中的信息以低级庸俗为主。所以,在算法推送的刻意迎合下,青少年首先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红色文化的传播。其次,信息推送太多,青少年应接不暇,也难以再有时间主动找寻红色文化的内容。一些青少年也“愤恨”自己在无聊琐碎的网络信息中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也逐渐意识到自身陷入了“信息茧房”,于是出现了卸载、安装、再卸载、再安装某APP的矛盾和纠结。由此可见,在无聊琐碎的网络信息中浪费时间不一定是青少年的本意,但青少年却难逃算法推送织就的信息牢笼。长此以往,青少年的价值观必然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会形成对红色文化传播的对抗式解读。

3.网络活动对青少年的精神侵蚀

在数字化生存语境下,青少年的社交、购物、娱乐等越来越多的活动都是通过网络空间进行,这种网络活动给青少年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但也带来了对青少年精神的侵蚀。网络空间中的活动轻松而惬意,网聊的畅快、购物的乐趣、游戏的刺激……,青少年不知不觉就在投其所好的虚拟生活中浪费了太多时间,虚度了宝贵的青春时光。后果更严重的是这种脱离社会实践的网络活动,让青少年的身体处于静止的状态,精神处于被不断“投喂”的满足中,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不仅造成对身体健康的伤害,还带来了精神的萎靡不振和思想上的浑浑噩噩,丧失了青年人本应具有的灵气和朝气。时间的虚度让青少年难以再有多余的时光了解红色文化,精神上的侵蚀让红色文化的传播遇到难以说服的受众。痴迷于网络社交但很少与同学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青少年,是难以感受到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的乐趣的;陶醉于网络购物超前消费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网络消费主义的裹挟,难以被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打动;疯狂于网络游戏的快意恩仇的青少年,很难体验现实生活的精彩,容易丧失奋斗的激情。红色文化的传播旨在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同样也需要全面发展、朝气蓬勃的青少年理解红色文化、认同红色文化,进而传播红色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3]在电视盛行的时代,西方学者就对娱乐信息带来的精神侵蚀表达了警惕。数字化生存带来的娱乐享受远远超过电视,必须意识到网络活动的过度沉迷,对青少年的精神侵蚀,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红色文化传播的挑战。

三、数字化生存语境下红色文化面向青少年传播的策略

数字化生存语境下,红色文化传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善于把握机遇,勇于迎接挑战,让红色文化的传播既能够搭乘数字技术的快车,又能够化解虚拟生存的不良影响,是提升红色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效果的必然选择。

1.把握机遇,推动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

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创新传播模式,推动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是适应青少年信息接受特征的必然选择。一是考虑到手机已经成为青少年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主旋律影视剧、各类红色文化宣传片的制作要考虑到手机屏幕的播放美观要求,让青少年既能通过走进影院、电视电脑播放等方式观看,也能在碎片化时间利用手机媒体便捷地学习。二是通过数字化让各类红色文化资源更为生动直观。由于岁月侵蚀和保护不力等原因,一些红色遗址遗迹面临消失风险,一些英雄故事还不被熟知。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挖掘、保护、还原红色遗址遗迹,把更多的英雄故事以视频化形式整理出来,分门别类的建立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库,让红色文化资源既契合青少年的生存语境,又能够借助数字空间永远保存。这项工作需多个部门、多方人员协调配合完成。三是打造更多符合青少年兴趣的虚拟沉浸式体验场所。技术提供了“亲身”体验遥远历史的无限可能,要结合青少年的需求,打造出不同主题的虚拟沉浸式体验场所,调动青少年的听觉、视觉、触觉等综合感官,让青少年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艰辛和不易。“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对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的修复与保护,形成、完善体验链,运用VR、AR、MR、5G等新技术适度造景,例如以各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为标杆,成立红色文化体验中心,加深用户体验,创新场景化传播。”[4]总之,通过数字化传播,让红色文化获得数字化存在形式,成为青少年在数字空间可以随时触摸到的流行文化。

2.迎接挑战,化解数字化生存的负面影响

首先,面对人人发声的复杂影响,壮大红色文化传播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壮大红色文化的传播主体,既可以针锋相对地化解不良用心者对青少年的误导,也可以充实红色文化资源库。一是吸引各种群体加入红色文化传播队伍。工人、农民、党政干部、知识分子、知名网红、影视明星等,虽然社会角色不同,但都可以通过自媒体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职业和区域的优势,贡献出不同视角不同地域的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的传播更质朴、更接地气。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其传播行为的引导,另一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对红色文化传播作出重大贡献的传播者,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二是培育一批既熟悉红色文化又擅长网络表达的传播者。通过党史知识培训、网络素养教育等,让更多人不仅认同红色文化,而且积极传播红色文化。同时,可以培育红色文化传播的青少年队伍。青少年也许没有亲身经历红色文化书写的那段历史,但红色文化独特的中国标识,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是能够激活每个青少年的爱国心、报国志的,是能够唤起早已存在但也许没有表达出来的为人民幸福甘愿献身的青春理想的。同时,青少年对数字技术具有天然的亲切感和娴熟的驾驭能力,其传播行为还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可以带动更多同龄人接触红色文化。要培育和保护好青少年传播红色文化的热情,对于积极传播正能量的青少年,如果其愿意提供现实空间身份,还可以向其所在的工作单位或学校通报表彰。三是对于敢于同侮辱英烈、歪曲红色文化作斗争的传播主体,要给予及时的声援和保护,让凛然正气在互联网空间彰显。除了对红色文化传播者的激励和保护外,对于在网络空间散布谣言、污蔑英雄的行为要给予严厉惩戒,及时消除不良影响,还互联网空间一片清朗。

其次,面对算法信息的过度迎合,加强红色文化主动推送。满足受众需求与提高受众素养相结合,应是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原则。算法推荐信息过分关注受众低层次的需求,降低了受众的品味。红色文化必须主动推送,加强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为此,一是要做好青少年需求的调研工作,借助大数据、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真正了解新时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为红色文化的精准推送做好准备。二是要结合青少年需求设置易“燃”的网络关键词或标题,让红色文化的推送能够迅速击中青少年的情感需求,增加红色文化内容被点击和转发的次数。三是将红色文化推送到拥有大量年轻用户的短视频平台。习近平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5]B站、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聚集了大量的青少年群体,红色文化必须在这些平台上开辟传播阵地,以多种形式吸引青少年关注。B站“2019最美的夜”跨年晚会就糅合了很多红色经典元素,非常受青少年喜欢,弹幕内容霸屏般地充满着爱国情感的真挚表达。四是做好红色文化的“圈子”传播。当下以微信群、QQ群以及一些网络论坛为代表的网络社群成为青少年交流信息和思想的重要“圈子”。教育工作者要建立微信群、QQ群等,将此作为与青少年交流的重要方式,在群内除了进行日常信息传达外,还要善于进行红色文化的推送,让红色文化进入“圈子”内传播。五是倡导网络平台每天要置顶推送一定数量的红色文化信息。信息的置顶推送可以激发青少年内心渴求但自己并未意识到的高层次信息需求。而且网络平台传播信息,就具有媒体属性,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向青少年推送红色文化内容是网络平台义不容辞的职责。

再次,面对网络活动的精神侵蚀,注重红色文化融入虚拟生活。红色文化蕴含的昂扬向上的情怀和积极进取力量,是扫除青少年因沉迷网络而精神萎靡的一剂良药,为此,应善于将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在网络空间的各种虚拟生活中。一是凝练红色文化的网络流行语。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十大流行网络用语”,其中有两个与红色文化紧密相关,分别是“觉醒年代”、“强国有我”,这反映出红色文化对青少年网络生活的融入程度之深。伴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红色文化越来越多的进入青少年的视野,其中一些内容就演变为网络用语,乃至网络流行语。能够成为网络语言的红色文化表达简洁生动,意蕴丰富,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梦”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等,这些红色文化语言不仅在现实空间影响深远,在网络空间也非常流行。欣逢祖国蓬勃发展的伟大时代和青少年对红色文化认同上升的契机,搭乘网络传播的快车,红色文化要注重内容凝练和表达创新,创造出更多便于记忆又震撼心灵的生动话语,即使入围不了“十大流行网络用语”,但也能在数字空间成为日常生活用语,融入到青少年的网络社交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二是将红色文化融入数字空间的物质消费场域。现实的物质需求在网络空间基本都可以得到满足和实现,在网络空间售卖的物质产品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让青少年在满足物质需求的过程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如带有红色文化元素的雷锋帽、大茶缸、斜挎包曾成为网络空间的畅销产品。以数字空间提供的生活化场景为依托,要将红色文化精神注入更多的品牌命名和网络活动中,让青少年在网络社交、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等活动中都能浸染到红色文化资源,让数字空间的日常生活因有红色文化的痕迹而更加崇高和美好。三是让红色文化传播与在网络空间解决群体的实际困难相结合,让青少年真切感受到红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如通过直播带货革命老区产品、网络推广红色旅游景区等方式,推动红色文化市场化,让青少年在观看直播、参与直播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将红色文化的传播建立在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行为上,只有这样,红色文化才是可以触摸的,才是可以具体感悟的,才能有对红色文化的体验与认同。”[6]以数字空间提供的各种功能为载体,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在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让红色文化精神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让青少年在见证和帮助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中,为红色文化折服,提振精神面貌,激发奋斗豪情。

总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青少年人生历程中的必修课。青少年的成长恰逢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须让红色文化成为青少年数字化生存的重要陪伴和精神力量,滋养着青少年在数字化时代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红色青少年
红色是什么
青少年发明家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红色在哪里?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追忆红色浪漫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