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2023-12-17鸿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微课

刘 鸿

(大连财经学院 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

英语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区别于传统的交际,多方面的差异化导致沟通困境,从而使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偏移甚至矛盾。新媒体的出现,给社会交际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它是克服跨文化交际诸多障碍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创新性、高效性以及生动性在英语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既推动了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也是学校英语教育发展与进步的必然选择。[1]新媒体是具有互动传播性的数字信息技术,“互动”是新媒体的核心特征,而跨文化交际是文化间的互动、交流、冲突和融合。[2]“互动性”是连接新媒体技术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桥梁和纽带。Uso-Juan&Martinez-Flor 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Chen &.Starosta 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特定环境下,经过文化意义的互动协商后并使用有效的交际行为来识别多重身份的能力,Spitzberg 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者得体、有效的交际行为,跨文化交际的语境是强调具体场景,得体性体现在交际行为是否符合目的文化的社会规范、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有效性强调的是否达到交际目标[3]。

一、新媒体环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面临的困境

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学习平台不仅为大学英语教师发布微课提供了场所,还为话题的发起、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的布置、学生作品的展示及评价等的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应用新媒体工具、资源,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能使其在互动中强化英语听、说技能及跨文化交际能力。[4]

(一)MOOC教学困境分析

MOOC意为“大规模网络开放在线课程”,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均开设了“跨文化交际”类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了解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掌握跨文化交际原则,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至少由基本交际能力、情感和关系能力、情节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组成。“跨文化交际”MOOC课程具有便捷性、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选择学习的自由性、免费使用的开放性以及文化多样性等特点,从而极大地促进我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同时,跨文化交际MOOC 课程学时数量少、模块式重点教学内容安排、在线考核评价方式使得MOOC教学在培养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存在一定局限性。[5]首先,MOOC学时分配大大少于传统课程的学时,对实现跨文化知识输入、意识形成、行为培养存在一定难度;其次,在相对短暂的教学时段里,教师以展示课程的重难点与精华内容为主,难以给出充足的时间开展跨文化交际互动实践,突出重难点的模块式教学内容设计更适用于英语基础较好且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讲难以维持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更难以自行串联跨文化交际知识点,自我转化为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行为;再次,在线课程突出了教师的主体性,减少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行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单人在课程结束后网上完成,对于英语基础薄弱学生来说会增加其学习拖延症状,致使其学习效果不高,尤其是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得体互动交际能力更为薄弱,对其跨文化交际实践行为培养有一定局限性,更难满足全体学生课堂参与互动交际。

(二)微课教学困境分析

美国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是微课(Micro-lecture)真正的创始人,我国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将“微课”界定为“微型视频课程”,主要以教学视频呈现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资源构成“情景化”等特征。[6]微课的核心特点是采用视频技术在短时间内围绕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这一特点也限制了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全方位培养效果。首先,微课时间短而常出现教学时间分配不科学,把控不到位现象。为了维持学生学习注意力及易于传播,微课教学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和容量不大于50兆,这需要微课设计者处理好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时间的把控的关系;其次,利用视频技术制作高质量微课视频,需要任课教师具备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理念及操作技能,这对大多数教师来讲存在操作技术困难;[7]再次,微课教学依然突出了重点知识的输入,难以靠微课堂10分钟时间实现得体交际知识向意识、行为转化。

以有关茶文化微课脚本设计为例,本课例设计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热身准备,利用功夫茶短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部分为视频直观展示,教师通过提出有关茶文化问题(“Do you like tea?What kind of teado vou like?”)介绍茶文化的起源、茶的种类以及茶具相关知识,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区别black tea、green tea、dark tea、white tea 等英语表达;第三部分为跨文化交际示例部分,通过观察中西方有关茶文化的小视频来培养文化差异意识、感悟不同的文化内涵,然后完成中西方茶文背景翻译练习;第四部分为跨文化交际情感态度提升,通过了解茶树的恶劣生长环境引导学生学习茶树坚韧的精神。[8]该微课案例体现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四个要素,即:跨文化交际知识、意识、行为与情感。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突出的是基于情境的互动交际行为,单一的翻译练习难以实现大学生基于不同情境得体交际能力培养目标。同时,短时间微课教学难以涵盖全部内容,进而表现出内容繁杂但重点不突出的问题。

(三)SPOC教学困境分析

SPOC ,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由微课、在线练习、交流讨论和在线测验等要素构成,是一种线上网络课程与线下传统讲授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确立了学生认知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意义建构,加大了课堂师生交互、生生 互动的机会。以某高校的跨文化交际课程SPOC教学模式为例,该教学包括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为课前线上跨文化交际理论自主学习, 侧重与教师引导并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程内容、目标及教学任务计划,教师将教学资源、MOOC课程资源、微课视频等发布在SPOC在线学习平台,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针对学习问题可以通过发帖方式进行互动交流;第二环节为课中线下知识内化学习, 教师根据不同主题创设适合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学习任务,包括文化项目研究任务、案例分析任务和情景交际任务,旨在培养学习分析、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利用 SPOC 平台通过电影《刮痧》教学使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解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交际壁垒,通过学生自主观看影片后回答问题(Q1 What 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movie? Q2 What are the reasons for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Q3 How to deal with the conflict caused by such cultural difference if you were the hero?)来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基于讨论的方式培养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情态,最后借助多媒体设备和语言实验室创设模拟交际情境,如创设开展跨境电商平台上的购物对话场景交际学习任务,实现跨文化交际知识内化;第三环节为课后知识巩固实践, 如充分利用留学生资源和跨学科专业设计不同的跨文化交际学习实践任务、通过第二课堂或英语节开展跨文化案例分析大赛、以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为依托搭建校企合作实训项目。[9]

上述案例体现出SPOC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优势与线下教学优势结合起来,但是,SPOC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线上教学资源丰富但散落在大量的网络平台之中,如何收集、甄别、整理、分析、选择教学资源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挑战,尤其会导致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者无从下手,进而引起消极抵抗和畏难情绪;其次,SPOC教学模式要求学习者课后投入更多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自制力较弱的学生来说难以投入大量学习时间,很多学生仅是应付作业,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再次,在线学习缺乏良好的评价机制与监督机制,无法监控在线学习质量;最后,SPOC教学依托在线网络,网络环境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学习质量,网络使用费用也增加了学习者的经济成本,网上学习时间的随意性也不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往往流于表面,难深入下去。[10]

纵观上述三种新媒体教学模式,针对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所遇到的困境也体现出共性特征。第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具有技术环境依赖性。在教育技术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均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实操技能,这难以向全体教师普及;在教学环境方面,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均需要互联网技术支持,网络连接质量、设备普及与费用等现实问题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教学质量。第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缺乏监控性,难以长时间保持学生学习关注度,在线教学对于英语基础较薄弱和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难以保持其学习关注度,难以实现正常的教学目标。第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缺乏交际实践性。在教学时间方面,MOOC、微课、SPOC新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时间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互动性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在教学内容方面,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均侧重于跨文化交际重点知识进行输入,针对基于具体情境进行跨文化交际行为输出所占比重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跨文化知识向意识与行为转化;从教学活动来讲,新媒体环境下教学活动多体现单一性、缺乏真正的交际互动性,也影响到交际双方基于不同语境的意义协商及交际意图传递;在教学评价方面,新媒体环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方式侧重了知识性评价,缺少指向互动交际行为的评价机制,难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真实情境下跨文化互动交际能力水平。

二、新媒体环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对策建议的提出依据

首先,针对新媒体环境下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跨文化敏觉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按照高低顺序排列分别为:交际参与度和交际专注度水平、交际信心、差异认同感、交际愉悦感。[11]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由于缺乏真实的互动交际行为输出,学生很难形成真实的交际愉悦感,很难完全理解与识别中西文化差异,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目标。

其次,实践调查结果发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媒体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效果更优,更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行为形成。为了更好地反映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效果,本研究以辽宁省D大学及吉林省S大学的商务专业大学生为个案研究对象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提纲收集新媒体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应用效果数据,通过对比MOOC、微课、SPOC、混合教学(加大了线下及线上互动教学时间)数据,分析其实际应用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本次调查采用电子问卷收集数据,在个案大学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整班调查对象,共计79个调查样本。针对选择哪种新媒体教学模式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75.95% 调查对象愿意选择混合教学模式,26.58%调查对象选择MOOC及微课,13.92%调查对象选择SPOC;针对哪种新媒体环境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73.42%调查对象认同混合教学模式,11.39%调查对象认为MOOC教学效果最好,分别有8.86%和6.33%认为SPOC和微课教学效果最好;针对新媒体教学模式更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哪些维度问题,从四种教学模式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同维度进行交叉分析结果可见,四种模式中MOOC对跨文化知识输入与意识强化方面效果最优,微课对跨文化交际行为培养方面效果最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跨文化交际行为培养效果更优,尤其是加大了互动教学时间的混合教学模式效果最优(见图1)。

图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跨文化

再次,实践调查结果发现新媒体环境下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问题聚焦到未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互动性、交际性与监控性。针对现行的新媒体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共收集到30条描述语,如:实践性不足,注意力容易分散,并且一定程度上不能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与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汲取程度;没办法交流互动;学生更多的还是被动接受,无法评价真实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的能力;学生的听课状态和随时反应无法随时看到;没有更好的实际情景教学;缺乏具体实践锻炼;学生专注度问题与参与课堂积极性不高;不能及时与学生沟通;不如线下实体课可以直接交流等。进一步对问题描述语进行LDA主题词分析,出现频率最高的缺乏学生实践性与互动性(图略)。可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解决对策应围绕增加学生学习互动性与交际性展开。

最终,基于实践调查结果得出结论,确定新媒体环境下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困境解决对策维度为新媒体多元性、教学过程监控性、教学活动与评价互动交际性。针对可行性解决对策建议问题,共收集到27条有效描述语,如:采用抽答,随机挑选学生回答;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到真实的环境去体验;多开线下课,多开讲座;多为学生创造输出机会,尽力创设真实的跨文化交际背景;混合教学更注重线下互动 多增加答题环节;及时反馈复盘;加入更多有助于提高积极性的内容;教师及时鼓动学生参与现实模拟跨文化交际,定期检测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老师和学生多多互动,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面对面模拟交流,或根据实战演练;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多安排具体实践考核;小班教学;增加有趣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通过对描述语进行主题词云图绘制可见,学生主体体现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主题词;其次是增强新媒体跨文化教学的交际性;再次是通过反馈、复盘、定期检测、开展讲座等对策加强跨文化学习监控、评价与输入(见图2)。

图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跨文化

(二)对策建议的最终确定

1.提升教师新媒体技术实操能力,增强教学呈现载体吸引力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隙能力培养与现代教育技术密切相关,为了有效开展跨文化交际教学,教师应增强自身对新媒体的教育技术的应用意识与实操能力水平,不能仅局限与掌握PPT制作与应用技巧,还应学习如何利用软件制作视频、使用微信、互动学习平台、互动交际软件等制作课件、开展互动教学,增强教学呈现载体吸引力。为了增加教师新媒体技术实操能力应鼓励从事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教师积极参加新媒体操作技能培训,创造更多的技术应用交流学习机会,引入先进教学技能,鼓励教师积极应用新媒体教学手法制作有趣味性、情境性、互动性教学资源,积极参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比赛,增强其自身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为跨文化交际教学服务。

2.制定合理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增强教学评价交际性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突出了教学内容的输入,缺乏体现跨文化交际能力互动性评价机制,应制定体现交际互动性与监控性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从评价目标维度,应制定即包括跨文化交际知识评价目标,又包括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行为输出评价目标,体现出评价目标的多元性;从评价形式维度,应制定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加强对大学生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过程监督、结果导向,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发挥好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具体可以采取多元化考核形式,如笔试、口试、交际性作业、跨文化交际研究报告、课堂参与互动交际表现等;从评价主体维度,除了发挥教师评价主体作用,还应积极发挥学生自身反思、监督作用,积极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社会评价,充分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监督评价作用,以全方面揭示学生跨文化交际实际能力水平,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提供科学而全面的参考数据。

3.整合运用多元新媒体技术,增强教学活动形式互动性

“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时代下,移动的、泛在的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跨文化英语教学带来了众多的挑战与机遇。单一的新媒体教学模式都会均在一定局限性,因此需要对其加以整合,发挥多元化新媒体技术各自优势,以互联网和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基础构建多元混合教学模式,以及基于“微信+移动网终”的多元互动学习亚台,实现个性化、主动化、交际化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以佳木斯大学为例,在“互联网+”的有利环境下,不仅综合应用教学辅助APP、互动学习平台和网络资源,还能做到与时俱进融入当代优秀传统文化外宣教学任务,利用反映中国时政英语的网站开展辅助教学,增强大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英语”影响力,提升了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的互动性与交际性。

总之,互联网技术促进了新媒体的进步变革,其影响力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其互动交际性、监控性,对提升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突破口,对切实提升复合型高级人才质量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微课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