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柏坡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新“赶考”路

2023-05-13牛彦飞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赶考西柏坡中共中央

牛彦飞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河北 石家庄 050081)

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出发地。回顾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开展了一系列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西柏坡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赶考”之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谱写时代新篇,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与坚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做不忘初心的“赶考”者;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做严于律己的“打铁”者;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做只争朝夕的“答卷”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做践行使命的“服务”者[1]。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是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史,也是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史。从1948年5月到1949年3月的这段时间,党中央在西柏坡成就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大跨越和大转折。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不断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努力走好新时代“赶考”路,擘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新蓝图,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2]。

一、西柏坡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

(一)周密擘画,选址西柏坡

西柏坡所处的河北省平山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两省交界处,东距石家庄仅40公里。平山县自然地形西高东低,栉比倾斜,属山西台地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部为平原、丘陵,西部县境万山嵯峨,有古长城断垣和多处关口,地势险要,境内有滹沱河、冶河两大河流,另有12条支流,沿河两岸宜麦宜稻,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淳朴。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工委撤离延安,5月3日到达平山县。西柏坡村,位于平山县中部,地处滹沱河北岸,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不仅易守难攻、安全隐蔽,而且临近华北重镇石家庄,交通相对便利。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很早就是解放区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长期在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斗争的聂荣臻把平山县西柏坡称为“我们晋察冀的乌克兰”。西柏坡交通便利,便于和各解放区联系;又是老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好;而且村子较小,村后有山便于防空,距离周围村有一定距离,有助于安保;加之建设基础较好,相对易于集中开展工作[3]。正是由于诸多的有利因素,1947年5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进入晋察冀解放区后,经过实地考察和商议,并请示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最终决定选址西柏坡作为中共中央驻地。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正式入驻西柏坡。从此,西柏坡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重要指挥中心,是中共中央进入北平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二)不忘初心,艰难求索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1948年5月,在西柏坡这个极为普通却不平凡的小山村,党中央和毛泽东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并取得全面胜利,解放了全中国,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要求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1439,为全党立下了规矩。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在村口说起,我们上京赶考去,要考好,决不当李自成,希望考个好成绩。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被退回来,退回来就失败了。事实证明,秉持初心,努力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的这次“赶考”之行,是从一场胜利走向另一场更大的胜利。西柏坡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狠抓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实施了健全党委会议制度、建立报告制度和实行民主集中制等一系列举措。为防止革命胜利后党员干部骄傲自满、腐化变质,重新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通过了“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六条规定[5]。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办公,西柏坡发挥了全国战略指挥中心的重要作用,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艰难求索,初心不改;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筹帷幄,力定乾坤。

二、西柏坡时期的革命实践及西柏坡精神内涵

西柏坡见证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见证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奋勇革命的历史将永远记载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将永远凝结在这里,中国革命实践成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改革开放时期,或是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西柏坡精神都将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走好“赶考”之路的强大精神动力[6]。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的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赢得了人民更广泛更坚定的支持。1947年7月至9月,先期到达西柏坡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土地改革政策推翻了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的政治觉悟得到极大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是在这一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运筹帷幄,指挥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毛泽东和党中央在西柏坡一共指挥了24场战役,单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人,为全党全军树立了敢打必胜的决心和勇气,奠定了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7]。1948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召开民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使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公开自觉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地选择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8]。1949年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擘画出新中国发展蓝图,确定了在取得全国性胜利后,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明确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为实现全国性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次会议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发出的告诫,至今依然是每一名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

西柏坡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及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在西柏坡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的伟大成果。西柏坡精神蕴含“两个务必”的创业精神、“两个敢于”的进取精神、“两个坚持”的民主精神和“两个善于”的科学精神,这些伟大的革命精神,无一不是中国共产党人“赶考”路上的精神法宝[9]。

(一)“两个务必”的创业精神

“两个务必”是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关键时期清醒的政治头脑和自觉的政党使命感。

(二)“两个敢于”的进取精神

“两个敢于”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针对蒋介石1949年《元旦文告》发动的“和平”攻势和当时国际势力提出的“划江而治”的主张[10],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4]1326,显示了中共中央直面复杂的政治风云,在决定中国人民前途和命运的历史关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这是一种抓住机遇发动战略决战,敢于争取更大胜利的进取精神和拼搏精神。

(三)“两个坚持”的民主精神

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始终秉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通过开展土地改革,团结广大中农、工商业人士、知识分子及开明地主(士绅),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支持人民解放战争,并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了最大程度的精神力量和最为可靠的物质保障。当时解放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两个坚持”的民主精神为实现“两个转变”(即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变)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四)“两个善于”的科学精神

“两个善于”指的是“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11],“两个善于”的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头脑清醒和目光远大。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从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等方面对建设新中国进行了积极探索,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建国初期,正是在“两个善于”的科学精神指引下,新中国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事实证明,“两个善于”的科学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执政条件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动力源泉。

三、西柏坡精神对新“赶考”路再出发的启示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西柏坡“赶考”之路的延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新“赶考”路再出发。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奋力在新的“赶考”路上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12]。

(一)推进理论创新与武装,做不忘初心的“赶考”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局势与世界政治形势也越来越复杂,全球治理体系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思潮涌动并加速碰撞交织。在如此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迫切需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秉持清醒认知,坚定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答好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赶考”的理论清醒,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把脉时代之变和时代大势,正确分析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现状、巩固人民政权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厘清社会变革与社会矛盾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索以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有效路径,充分利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使党的科学理论和新的发展理念的理论优势在中国共产党人新“赶考”路上得以彰显。

(二)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做严于律己的“打铁”者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赶考”路上要继续保持理论清醒和立场坚定,这意味着要始终坚持以“刮骨疗毒”的勇气保持自身纯洁性,以人民至上的理念统领执政过程,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引领社会发展。展望新时代“赶考”路,中国共产党人仍将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亦将长期存在。鉴于此,中国共产党人更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意识和谨慎态度,始终如一地维护党的宗旨、纲领与奋斗目标;更需要时刻保持“赶考”的坚定立场,既要坚定政治站位,又要站稳群众立场;更需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坚持自我革命、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不断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从而推动创新,做新时代“赶考”路上严于律己的“打铁”者。

(三)始终牢记“三个务必”,做只争朝夕的“答卷”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发出了“三个务必”的号召,即“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这一号召振聋发聩、恰逢其时,为奋进在新时代“赶考”之路上的中国共产党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能否做到始终牢记“三个务必”,关系到人民政权巩固大局,甚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四)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做践行使命的“服务”者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国情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会改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会改变。坚持人民至上,不仅仅是西柏坡精神宗旨意识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本色。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开展革命斗争与改革建设的“赶考”路上,始终维护的是人民群众作为“阅卷人”的基本权利。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更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层次和更为迫切的要求,强化担当之责,永葆敬畏之心,明确自身权力的来源,把握自身权力的运行目标,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将人民的幸福作为衡量“赶考”成绩的重要参照系,为实现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终身。

猜你喜欢

赶考西柏坡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西柏坡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律师“赶考”法官
不忘初心,继续“赶考”
风雨西柏坡行
走进西柏坡
中共中央对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的判断
中共中央在长征中召开的十次重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