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契合与实践路径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3-05-13李晨钢莫岳云
李晨钢 莫岳云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党的二十大根据这一中心任务对党的统战工作作出战略部署:“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1]39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本文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党的二十大对统一战线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分析统一战线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角色、优势和实践路径,为新时代新征程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提供新思路、新构想。
一、党的二十大对统一战线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2022年7月召开的中央统战会议用“十二个必须”诠释了这一思想,对统一战线的法宝地位、本质要求、基本方针、工作重点、工作方法、领导力量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节点,党的二十大对统一战线提出新要求新任务,以促进统一战线“五大关系”和谐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进一步促进政党关系和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政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和作用。一是不断推进新型政党制度发展和完善。健全完善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制度、民主监督机制、民主党派有序规范政治参与的制度机制,将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二是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始终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共事的政治氛围,加强团结合作以推进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三是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培育统一战线参与国家治理的主体。加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提高“五种能力”,将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第二,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进一步促进民族关系和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为实现二十大制定的中心任务团结奋斗。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修订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建设,在确保遵循法规、政令的基础上,保证民族地方依法自治,给予自治地方特殊支持,解决好自治地方特殊问题;要着力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民族治理体系,进一步推动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
第三,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宗教中国化既是宗教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宗教治理的重要方式和实现途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40。一方面,要坚持和推进宗教中国化,要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树立各宗教融入、扎根、传承中华文化意识,深化中国宗教文化主体性自觉,建设中国特色宗教思想和制度规范,推动传统宗教文化向现代宗教文化转型。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对党和国家的各项认同。要将中国广大宗教界人士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结奋斗。
第四,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促进阶层关系和谐。一是要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要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夯实与党同心同德的思想政治基础,以爱国奋斗为目的,鼓励支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党的二十大要求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一方面,要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形成有利于“两个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解决政商关系“亲清不分”的问题,涵养良好政治生态。另一方面,要善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完成二十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群策群力。
第五,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侨务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归侨、侨眷代表人士在维护祖国统一、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围绕凝心聚力同圆共享中国梦的主题,“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1]40。同时注意保护华侨、归侨、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合法权益。
二、统一战线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角色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担负着重要角色。
第一,统一战线是国家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治理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统一战线与党的领导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党和国家的监督制度等密切关联,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统一战线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政权建设相结合,逐步构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建设一个革命民众合作统治的国家”[2]。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3]。延安时期边区的“三三制”民主政权,就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的初步尝试。新中国成立所建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即是按“联合政府”思路建立的统一战线性质的国家政权。正如周恩来所指出的,“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4]。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战线逐步嵌入国家建设各项制度与治理之中,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管理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等密切相连,有机结合,镶嵌其中,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统一战线是国家治理主体格局的重要力量。我国国家治理主体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各级组织、各级人民政府、各类社会组织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下,构建了包括统一战线在内的多元主体共治格局。统一战线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为国家治理主体格局注入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
第三,统一战线是国家治理协商共治的重要平台。民主协商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工作方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载体和制度载体,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成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政党协商、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制度载体,成为广大人民深入参与国家治理的制度平台。
三、统一战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5]556统一战线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第一,统一战线具有凝聚共识、求同存异的优势。国家治理过程是一个谋求多元共存、多元共治、多元利益公约数最大化的“求同”过程。“求同存异”是统一战线最突出的优势,通过思想引领、凝聚共识,能够在差异性中求得一致性,把各党派、各民族、各宗教、各阶层和海内外同胞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引领,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第二,统一战线具有凝聚力量、协商共治的优势。统一战线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产物和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平台。统一战线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渠道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促成不同主体之间的充分表达和交流,在广纳群言、广集民智、集炼良策的过程中,可助力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时矫治国家治理中的失衡现象,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第三,统一战线具有凝聚智慧、延揽人才的优势。统一战线汇集了各行业的代表人士、社会精英和专业人才,拥有一大批社会上有影响、政治上有地位、学术上有造诣、经济上有实力的党外代表人士,他们知识面广,信息灵通,思想活跃,富有洞见。统一战线是国家治理的人才库、智囊团,让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一方面,统一战线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党和国家重要事务献计献策,有利于优化国家治理决策;另一方面,统一战线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畅通利益表达渠道,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听到各方的声音,在国家治理中起到借鉴参考、帮助提醒的作用。
第四,统一战线具有凝聚人心、协调关系的优势。国家治理需要社会主体的多元参与,统一战线作为一种政治动员和参与机制,一方面可以发挥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组织和动员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实践;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发展不断推进,各阶层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可以通过统一战线特有的制度化平台载体,把相关社会关系主体整合进政治系统,有利于理顺社会关系,促进“五大关系”和谐,营造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良好环境。
四、统一战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明确将“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6]作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任务。新时代新征程,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实贯彻统战工作条例,不断探索统一战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第一,树立三种意识,增强统一战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一是树立大统战工作战略意识。充分认识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改变那种认为统一战线只是策略手段的观念,抛弃统战工作“可有可无”的思想,把它放到战略地位加以重视,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大格局中,把握统战工作的时代坐标与使命任务。同时,解决“统一战线不统一”的问题,纠正“统战工作只是统战部的事”的错误观念,推动统战工作由“单打独斗”向“共同来做”转变,把统战工作放到稳定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放到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将统战理念和政策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各项工作之中,不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营造全党重视并共同来做统战工作的良好局面。二是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要从全球、国家、社会三个治理层面审视统战工作,即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我国国家治理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条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全局工作;强化“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识,引领统战成员共担社会治理责任,实施多方互动协商的共同治理,为实现社会领域的“中国之治”凝心聚力。三是树立法治意识。统战政策在规范统战行为、推动统战工作中作用巨大。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亟待从政策管理走向依法治理。统战工作要树立法治意识,不能以政策代替法律,即便是比较敏感的民族、宗教问题,也要纳入法治视野,以依法治理提升统战工作的治理效能。
第二,健全制度机制,形成统一战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体系。“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7]首先,健全完善统一战线法规政策体系。把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成熟而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制度,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战工作党内法规体系,为统战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其次,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机制。一是完善情况通报和信息反馈制度。党政领导应及时向党外代表人士通报本区域重大情况,使其知情明政;统战部门及时向有关党政部门和单位反馈统一战线成员的意见和诉求。还可建立党外人士接待日制度。二是完善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协商机制。包括考察调研机制、工作联系机制、协商反馈机制、协商成果转化与落实机制。三是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建立健全服务统一战线成员制度。主动走访统一战线成员,了解其心声和诉求,倾听其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再次,健全完善保障与考评机制。既要健全完善保障机制,包括经费保障、人员保障、办公用房保障等,保障统战工作正常运转;又要健全完善考评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如统战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包括对经济建设、社会治理、民主政治的贡献率。通过健全完善统一战线各项制度、法规政策体系和各项机制,保障各项制度严格、顺畅、高效运行,释放体制机制的活力,提升治理效能。
第三,创新方式方法,拓展统一战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途径。一是讲求工作艺术,改进工作方法,树立统战部门和统战干部的良好形象。“统战工作是党的特殊群众工作,要有特殊的方式方法。”[5]561统战干部要与党外人士真心换真心,少讲官话套话空话,承诺要落实,增强人情味,克服形式主义,把党外人士当自己人。对待不同社会群体,要根据对方特点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如处理民族问题用民族统战方法,处理宗教问题用宗教统战方法。充分尊重各阶层群体,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要掌握科学的统战工作规律方法,把握好“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的关系”“潜绩和显绩的关系”“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团结和斗争的关系”,营造做好统战工作的良好环境。二是探索社区、校区、园区、楼宇统战工作新领域,以基层统战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社区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社区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共治。高校社区是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的集中地。园区和楼宇是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集中地,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留学归国人员聚集地。社区、校区、园区和楼宇统战工作,是新时代基层统战的主战场。要继续推进统战工作下沉,不断探索基层统战工作模式。三是要做好网络统战工作,走好网络群众路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到的新观点,也是统战工作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通过建立统战大数据库、多维立体交互式网络统战平台、网络宣传矩阵等,实现统战工作向网络的深度延伸,为统战工作提供更多数据参考依据,有效扩大统战工作内宣外宣,进而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要以走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做好网络统战工作。利用好网络阵地,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壮大主流思想,最大范围团结网民力量;让网络平台成为了解人民、贴近人民、为人民排忧解难的新渠道,在网络阵地同样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走网络群众路线,共同擘画网上网下同心圆。四是探索“统战+”模式,搭建统战工作新平台。包括“统战+党建”“统战+社团”“统战+乡村振兴”“统战+双创”(创新创业)等,用系统思维把统战工作融入日常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以此为平台和抓手,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增强统一战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率与融合度。
第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统一战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水平。队伍建设好坏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高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使统战干部具有坚强的党性、过硬的能力、丰富的学识、优良的作风。一方面,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统战干部队伍,实现统战队伍“三化”。一是统战部长专职化。各级统战部长由常委担任,专职做统战工作,有利于理顺机制,协调各方,解决“统一战线不统一”问题。二是统战干部专任化。统战干部队伍要有稳定性,即专任化,切忌频繁变动,因为做统战工作就要交朋友,真心朋友不是几天或短期可以交出来的。统战干部不仅要具备一般干部所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协调力、亲和力和凝聚力。三是统战干部培训常态化。利用社会主义学院、党校和高校资源,加强统战干部常态化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岗中轮训、专项培训等,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熟练掌握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提升统战干部理论素养、工作技能和治理水平。另一方面,建设一支携手共进、通力合作的由党外代表人士组成的“兼职”统战工作队伍。一是对要求入党的党外代表人士做策略上的安排,有意识地把一批优秀党外干部留在党外,让他们发挥“党外布尔什维克”的作用。二是在统战成员代表人士中,物色和培养兼职统战工作人员。如建设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探索开展党外代表人士“项目挂职”工作,造就一批优秀党外兼职统战工作队伍。
第五,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在统一战线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领导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8]要坚决维护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出台的政策、措施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要明确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要尊重、维护、照顾同盟者利益,帮助党外人士排忧解难。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通过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进一步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从实际出发,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谱写统一战线事业新篇章。
总之,通过实践探索,力求转变统战之“念”,完善统战制度之“体”,创新统战工作之“方”,增强统战工作队伍之“质”,从而提升统一战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