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理论下大班户外种植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023-05-13仲华江苏省常熟市世茂幼儿园
◆仲华 江苏省常熟市世茂幼儿园
“具身认知”源于英文“Embodied cognition”,也译作“涉身认知”,核心内涵是指认知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活动方式而形成的,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强调身心融合、亲历体验和互动生成。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我园组织大班幼儿在户外种植活动中走进种植园,播下一粒种子、一棵秧苗,观察其生长过程,感受“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辛劳,感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师幼共同面对种植过程中层出不穷的突发状况,在收获丰富自然知识的同时,逐步提升深度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初步建立人与自然积极正向的情感。
一、 身心亲历, 唤起种植探究兴趣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有能力的学习者,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一)除草与护绿,开启种植兴趣初体验
给予幼儿充足的机会完成自己能完成的事情,体现了教师课程理念的转变,种植活动的开启是课程理念转变的缩影。经过两个月假期,种植园地里杂草丛生,首先要想办法除掉这些杂草。大(7)班的老师引导班级幼儿开展了“除杂草护绿”活动:面对生命力顽强的杂草,有的孩子用手拔,有的孩子拿来剪刀剪,还有的孩子向保安借来了铲子、耙子清理,但最终效果都不理想。师幼开始复盘,又有孩子提出可以先用水把泥土浇湿,泥土松软了,除草就容易点……在除草过程中,老师们没有包办,而是给了幼儿充分的时间和耐心。在全身心投入到除杂草的过程中,幼儿还发现了泥土下面的蚯蚓、西瓜虫、土蚕等小生命,知道了泥土是很多生命的家园,产生了探秘地下世界的全新想法。
(二)清理与规划,打开持续探究新通道
户外自然环境是扩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空间的重要场所,为种植园地的清理与规划打开了幼儿持续探究的又一通道。怎样让种植园的土地肥沃、适宜播种?如何公平、公正地将整块地分配给大班的8 个班级?怎样兼顾美观与实用规划自己的园地?大(5)班的幼儿主动邀请家人带上家中的农耕工具来到了幼儿园助自己一臂之力,家长们边教孩子们认识工具,边把土地进行翻整。孩子们也没有闲着,有的帮忙收拾杂物、清理垃圾,有的把这个场景画下来,还有的孩子在此情此景中念起了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此刻,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全新的体验。
通过家园携手修整,这块2 米宽、10 米长的种植园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老师带着幼儿们将它划分出大小均等的8 块四边形种植场地和1 块不规则的三角形种植场地。考虑到不同班级园地的个性化需求,师幼还进行了园地设计评比,每个班级确定了独一份的班级种植园地:有的班级运来砖头排列出直直的小路,方便进入种植区域进行日常管理;有的班级利用树桩作为隔断,用鹅卵石拼出爱心一样的曲线;还有的班级购买了小篱笆分隔不同的种植品种。就这样,一个个充满童趣的班级种植园就此诞生。
二、主动参与,生发高质有效学习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要求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主要是依靠与周围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具有生命气息的户外环境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让幼儿在与这些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把资源转化为幼儿的经验,实现幼儿高质量的有效学习。”
(一)讨论与调查,构建自然学科多经验
幼儿有意义的学习往往发生在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拓展原有的经验。因此在种植园地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围绕“秋天的种植园可以种什么”这一话题,师幼积极展开讨论,老师将大家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借助线上班级家长群,请孩子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调查:哪些蔬菜适合在秋天种植,哪些不适合。很快,孩子们将自己的收获和同伴进行了分享:番茄、黄瓜、丝瓜适合春天种植,乡下爷爷在秋天种了萝卜和青菜……最终,通过投票表决,每个班级都确定了要种植的农作物。8 个分别种有蚕豆、大蒜、草莓、西蓝花、菠菜、油菜、红萝卜、白萝卜等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园地让前来参观的弟弟妹妹们大开眼界,这增强了大班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观察与探究,发现植物环境紧关联
种植园地里勃勃的生机对儿童来说是蓬勃生命的最好诠释,也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最好载体,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的观察与探究,并引导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大(7)班的孩子采用了直接播撒萝卜籽和移栽萝卜苗两种方法种植红萝卜,并对它们的生长进行了观察、记录,最后发现直接播撒萝卜籽的红萝卜生长速度在前一阶段比较慢,但在萝卜长出根茎以后的生长速度要快于用移栽方法种植的红萝卜。大(2)班的孩子在种植蚕豆时,发现蚕豆的出芽率非常低,经过询问爷爷、奶奶,他们知道了需要先用水将蚕豆进行浸泡,帮助蚕豆出芽,待蚕豆新芽萌出以后,再挖洞掩埋进行种植,而挖洞的深浅也会在后期影响到蚕豆的生长。
(三)计划与分工,焕发同伴合作高频次
幼儿在融入群体社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了解并认同不同团体的期望和目标,在团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协商并遵守必要的行事规则,在融入团体的同时,也感受到团体的接纳和支持,形成归属感。种植活动是需要个体与集体共同进行才能产生结果的一项活动,但在种植活动中,往往有部分幼儿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先做好计划,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帮助处在不同水平的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工作。如大(5)班的老师设置了“我的种植小任务”墙面,师幼一起罗列种植园地的工作种类有哪些,并在每个种类旁边梳理出幼儿能够完成的相应任务,由幼儿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任务牌,分阶段明确不同幼儿需要参与的任务,在培养幼儿良好任务意识的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了同伴合作带来的益处。
三、表达分享,助推能力经验提升
《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中提到:“有效的师幼互动要求教师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过的图画书、观察过的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从而提高幼儿思考的能力,助推全新经验的提升。”
师幼间的分享与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发现种植过程中的问题,通过梳理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有效而深度的学习。由于种植园地由8 个班级共有,需要所有大班幼儿一起进行管理,因此要提前达成种植园地的集体公约,比如:如何使用工具屋里的工具、如何收纳工具、怎样爱护植物等。每个班级也要有自己的个性种植公约,这些公约都可以从幼儿的分享与交流中产生。大(4)班的班级公约中约定了浇水时间在每日午点后,由先吃完中午点心的6 位孩子负责完成。大(5)班的班级公约中约定了由每周的值日生利用晨间体育锻炼的时间去给植物浇水、拔草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在晨间谈话中固定分享植物生长情况。在不同班级的个性种植公约背景下,最终产生了“用眼睛观察、用工具捉虫、勤松土勤浇水勤记录”的种植园地集体公约,大(8)班的幼儿还将这个公约进行表征并张贴出来,以示提醒。
种植是有温度、有情感的活动,从播下种子的那一刻起,幼儿对自己种植的植物就产生了深深的感情,他们牵挂着、期待着、体察着一切的变化,感受着生命的力量。幼儿在参与种植的过程中收获的不只是能力和知识,更多的是情感和态度。源源不断、循环往复的蓬勃生命给予幼儿的能量是正向而充沛的,具身认知理论下的户外种植活动也让儿童“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