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北黑麦的品种特性及栽培利用
2023-05-12龙华映
龙华映,沈 蓉
(1.巧家县畜牧站,云南 巧家 654600;2.巧家县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云南 巧家 654600)
滇东北黑麦(Secale cereale L.‘Diandongbei’)是云南滇东北高寒地区利用前苏联引进耐寒、耐旱型黑麦粗饲料作物品种资源经长期栽培形成的优良粗饲料作物地方品种。该品种有平衡云南高寒地区草畜季节矛盾的突出优势。
1 植物学特征
禾本科黑麦属1年生植物,二倍体(2 n=14)。须根粗壮、发达。秆丛生,光滑,具5~6节,花序下部密生细毛,开花期高1.3~1.7 m。叶无毛或被白粉;叶舌膜质,顶具细裂齿,长约1.5 mm;叶线形,长10~35 cm,宽5~10 mm,边缘微粗糙。穗状花序长8~12 cm,宽0.8~1.2 cm;穗轴节间具柔毛,长约3 mm;小穗排列紧密,长约15 mm(除芒外),通常含2朵近对生的可育小花,顶生一极度退化的小花;两颖近等长,狭窄呈锥状,具1脉,背部沿中脉成脊,表面常具细刺毛;外稃具5脉,长12~15 mm,顶端具3~5 cm长的芒,背部沿两侧脉上具细刺毛;内稃与外稃近等长。颖果长圆形,淡褐色,表面多皱折,腹面具纵沟,顶端具毛,长约8 mm,千粒重约25 g。与我国北方广泛推广的黑麦“冬牧70”相比较,二者在茎节数、叶及花序形态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滇东北黑麦分蘖性稍弱,开花期植株更高,颖果更细长。
2 生物学特性
喜冷凉气候。抗旱性强,全生育期需水量少,生长季内降雨量不足200 mm时仍能正常开花结实,云南2009—2010年大旱期间,各种小春作物绝收,但黑麦仍能正常生长并开花结实。耐寒性强,在巧家药山海拔2 750 m的地区种植以青绿状态越冬;在寻甸凤梧山海拔2 550 m的地区种植,拔节始期刈割,日平均气温低于0 ℃、草地有残雪覆盖情况下再生草仍正常生长;在滇西北小中甸海拔3 200 m的地区,2018年9月播种,能以青绿状态越冬。土壤适应范围广,耐贫瘠能力较强。
其他作物生长的土壤条件下,滇东北黑麦仍能良好生长。与光叶紫花苕共生性较好,田间调查发现,黑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比黑麦单播无论是饲草产量、品质还是对黑麦锈病的抑制作用均有明显改善。再生性受刈割时间影响较大,孕穗期前刈割再生性较好,生长季内可刈割2~3次,再生草产量可占总产量的40%~50%;随生长时间延长,再生性降低,尤其开花结实期后再生性极弱,几乎无可利用再生草的产量。以上成果能够有效在全县各乡(镇)、村(组)各级资源状况查询与利用,基础数据为巧家县确定禁牧地点、面积及减畜量和减畜指标分配等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农艺性状
3.1 生育期
滇东北黑麦属于早熟品种,物候期及全生育期天数受海拔及播种时间的影响较大。在海拔2 500 m左右的地区10月20日播种,全生育期214 d,比小黑麦短20 d;在海拔2 000 m左右的地区9月10日播种,全生育期135 d;10月20日播种,次年3月25日进入成熟期,全生育期171 d,比冬牧70黑麦短25 d。
3.2 生产性能
滇东北黑麦饲草产量受土壤肥力、种植区域和田间管理等因素影响较大。粗放田间管理条件下,生长季内孕穗期青刈利用可刈割2~3次, 鲜草产量27~36 t/hm2,折合干草5.4~7.2 t/hm2。同一区域相似土壤条件下,与光叶紫花苕混播时的产量略高于单播。饲草品质好,孕穗期粗蛋白含量18.6%,开花期茎叶比1.4~1.6(叶/茎)、粗蛋白10.8%、粗纤维31.2%、粗脂肪2.8%、无氮浸出物53.2%,牛羊喜食。完熟期营养价值有所降低,但粗蛋白含量仍接近8%,与同一物候期的云南栽培热带禾本科牧草品质大体相当,优于同一物候期的云南绝大多数野生禾本科牧草。粗放管理条件下,种子产量1.5~2 t/hm2。
4 栽培利用现状调查
4.1 播种量
滇东北黑麦实际播种量不同区域间差异较大。昭通巧家、昆明寻甸等地播种量较高,通常为120~150 kg/hm2;曲靖马龙等地播种量较低,通常为50~75 kg/hm2。根据实际调查结果,播种量较大时的主要优点,一是能提高地表早期覆盖速度,抑制苗期杂草生长。二是经多次刈割利用时可显著提高第一茬的饲草产量。主要缺点是茎秆较细弱,生长后期易全倒伏。结合播种时间考虑,10月前完成播种,成熟期一次性刈割收干草利用时,播种量对饲草产量无影响。10月中下旬完成播种,播种量较高则有利于提高饲草产量。
4.2 播种方式
滇东北黑麦目前有条播和撒播两种播种方式,各地均较常见。地块较小的台地条播时,种植户多采用人工或牛犁开沟条播,行距40~50 cm,播种后覆土深度6~10 cm;面积较大的地块,有时采用机械播种,行距40 cm,播种后覆土深度5 cm。人工或机械翻耕耙平撒播后再耙一次表土,使种子与土壤混合。实际调查显示,10月以前播种,两种方式对黑麦生长及饲草产量均无明显影响;播种时间较晚时,条播的出苗情况好于撒播。综合种植效果和成本投入可知,滇东北黑麦饲用栽培时宜采用撒播,播种时间较晚时应适度加大播种量以弥补出苗不足。
4.3 利用方式
滇东北黑麦饲用栽培目前主要用于成熟期一次性刈割晾晒干草,由于刈割时间正值云南雨季,故干草调制质量通常很好。播种时间较早,通常在1月初青刈利用1次,以防止生长后期倒伏。少数养殖企业或合作社,采用全年倒茬模式种植,以提供稳定的粗饲料供应,但总体规模不大。
5 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5.1 整 地
前茬大春作物收割后,及时深翻土壤20 cm以上,施农家肥30~45 t/hm2作基肥,轻耙表土1~2次使表土细碎,同时使农家肥与表土充分混合。
5.2 播 种
秋播宜早,云南省内最迟播种时间不得晚于11月末,以确保正常出苗。沿等高线开沟条播,沟深5 cm,行距30 cm左右,播后覆土并适度镇压,播种量为60 kg/hm2。
5.3 田间管理与利用
通常情况下,播种后6~7 d能正常出苗。出苗后应及时巡查田间出苗情况,对缺苗地块及时补播。12月中旬,根据田间情况及时中耕、除杂。次年3月霜期结束后及时追肥,追肥以尿素为宜,追肥量150 kg/hm2。耐旱性强,生育期内无须灌溉。病虫害发生程度总体较轻,无须专门防治。
青刈利用时,首次刈割宜在4月下旬孕穗期进行,刈割时留茬高度5 cm左右,再生草宜成熟期齐地刈割。用作青贮和调制青干草以抽穗期刈割最佳。
5.4 收 种
用于种子生产时,孕穗期追施尿素1次,追肥量150 kg/hm2。落粒性较差,种子成熟后齐地刈割、晾晒。收种后的秸秆可作牛粗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