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量巨大天启通宝小平钱版式举要(下)
2023-05-12张彦刚
张彦刚
在《中国收藏》杂志今年3月刊的“钱币专辑”中,笔者抛砖引玉,为大家分享了明代天启通宝钱铸行及版别众多的原因,并且对其北直隶、陕西、辽东三大类钱币背文释义与特征进行了概述。相信古泉锈色映衬下的历史风云,定将引发不少同好的关注。本期,笔者依然要站在版别的角度,借助藏品进一步分析当年其他几个重点地区铸行的天启通宝小平钱,希望这些实战心得与经验的呈现,能为相关的收藏研究添砖加瓦、推波助澜。
南直隶版:品种尤为丰富
天启通宝小平钱数量和品种最多的是浙江布政司与南直隶铸钱,其形态多样,不乏珍品、名品。
以南京为核心的南直隶是明代建国时朱元璋的登基之地,应天府设有钱局铸行洪武通宝。虽然经历永乐时期迁都北直隶(即北京),但南直隶及周边一直是两京十三布政司中重要的文化及政治核心区域之一,也是江南最富庶的地域之一。
至明代后期,因辽东战事不断,为铸钱取息、筹集军资等,不仅有中央和地方政府钱局铸钱,也有朱姓诸王及府库仓铸钱。上述这些都是导致明代后期,以南直隶为中心及周边浙江布政司铸币数量和品种众多的原因,也是天启小平钱研究的重点之一。从多种钱币面文对比分析来看,南京工部宝源局、户部铸局与浙江布政司钱局可能存在交叉铸造的情况。由于要确切分清浙江和南京铸钱存在现实困难,笔者在此一并论述。南直隶及江宁铸钱所产生的影响,一直延续至清顺治时期。
从目前所发现的南直隶(含浙江铸钱)天启通宝小平钱看,版式分为背上或背下星文钱(背上星者较少)、背上月文、背户月文、背上户、背上工、背下工、背新钱、背京钱、背院钱(“院”字分大中小三种)、背浙钱(“ 浙”字分大中小三种,面文多样,有背决者)、背镇钱(有双点通和单点通两个版别)等。其中新、镇、京三种背文的存世均较少。
鉴于明代后期铸钱舞弊事多,曾一度请御史监管。如天启五年四月,广东道试御史陈世浚言:“一方之鼓铸,又不若各省直各自鼓铸而总其成于部院”,内廷即下旨令鼓铸大臣须兼宪职(都察院御史称宪职)。故背院钱可能是天启五年后都察院所监铸。
天启通宝小平光背钱版别众多,有南直隶横启大字狭穿、南直隶点启大字狭穿、阔字版、南直隶双点通、南直隶正字、肥字、长通、户月版、劲文钩启、阔缘,还有浙手光背、新手光背、下工手光背等大量的手类钱,目前不能尽数;记重钱中有背一钱二分、背一钱一分、背新一钱一分,还有背穿左右壹钱、背左一ㄞ、背右一ㄞ、背右一钱、背上下一ㄞ、背左右一ㄞ、背右左一钱。值得一说的是,天启小平钱中的记重类钱币特色鲜明、十分难得,是收藏的热门品种。
川版:星点位置变化繁多
作为天启钱全铸钱中心的四川布政司,也于这一时期进行了大量铸钱。《明代中晚期制钱图考》一书中引用相关文献资料提及:天启三年正月,四川巡抚温皋谟上陈蜀中钱法事宜,其中有建议是依照京制天启钱式铸造,务必精美;每十文折银一分,官民俱执行这种折算,禁止增减等事宜,其奏疏下发户部主管部门讨论。温皋谟此议应该是得到了批准,因为天启五年七月特敕四川按察司签事魏良佐专督铸钱事务关防,即明确了四川布政司铸钱权和铸钱监督主官。
也有学者曾引用《如梦录》的记述:“天启三年十月,给事中解学龙请于江淮铸钱。五年川西在省城;川东在重庆、夔州府;川南在泸州、嘉定;川北在硕庆、保宁、潼川铸钱。巴县也曾铸钱”,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四川布政司铸钱的一些情况。
从目前的出土和收藏情况来看,川版天启小平钱有川版背工钱,还有版式繁多的背星、背上月、背下月、背星月(分上星下月、右星下月、上星右星、右星下星等组合版别)、背圈钱。当中背星月钱“启”字有点启和横启之分,星点位置变化众多;背星钱依照星的大小形状的不同分为方星、巨星、大星、中星、小星等多种,以背巨星和方星的较为罕见。需要说明的是,背星的位置依照背穿,可分为穿上、穿下、穿左、穿右,以穿左位置的星版最为少见。背月钱则有背穿下月和背穿上月两类。
川版天启小平光背钱钱文多样,存在背工手等几类手类钱,分单点通和双点通,有点启和横启版。并且光背中还有鱼尾宝小平钱存在。
福建与湖南版:特征显著影响深
福建布政司也铸造了多种天启通宝小平钱,同时铸行有折二钱,这在天启铸钱中独树一帜。小平钱主要有光背、背阴圈(有观点认为是阴符纹)、背接轮星,又因阴圈有多种位置,存在多个二级分类版别。福建版小平钱整体钱体较其他布政司铸钱硕大,通常在2 .7厘米至2 .74厘米。据笔者从泉友处获知的信息,目前发现有两枚方头双点通横启八贝宝的小平钱,属于福建版小平真品。笔者认为此论断有待业界研究。
福建版天启通宝小平钱还铸有折二钱,通常直径超过2 . 8厘米,最大直径可达3厘米;其面文为大字点启方头通,背有穿上星。整体来看,福建布政司铸钱相较其他布政司铸钱少,作为福建铸钱较为显著的特征,背阴圈或阴月对后续崇祯钱及清代福建钱局顺治通宝钱、康熙通宝钱的铸造影响深远。
湖南所铸造的天启通宝小平钱多出自今湖南永州地区,在当时属于湖广布政司管辖区域。因钱货的流通在桂林地区也有不少发现,业界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毗邻湖南永州零陵的桂林全州也开铸了此钱。湖南的这一铸钱铸造工艺普遍比较精良,窄轮厚肉,虽然个头比普通天启小平钱要小一些,但字口深峻;加之钱文写法异书不规则,应属隶书变形,笔画粗细不匀且多为圆折,泉界常将此称为“鬼天启”。依照通字的寫法,湖南版天启通宝小平钱分为单点通和双点通两类,加上通字又分角头通和方头通,启字分横启与点启,个体文字存在小差异,从而产生了诸多版别。2 017年,厦门市博物馆肖凡先生发表了《浅议桂林存世的“鬼天启”钱币》一文,他在研究这一版别分类时,将主要版式分为“横启、鱼尾宝、方头通”及“点启,开足宝,三角通”两大类。从实际收藏来看,笔者发现“鬼天启”变化多,双点通相对少,一些异品有待进一步研究。
较早之前曾有泉友从“诡异”的钱文出发,将永州之地出土的万历通宝、天启通宝及隶书崇祯通宝小平钱与殉葬用钱关联,统称为“三鬼钱”。然而,近年的出土却证实了这种说法不成立。也有人认为,“三鬼钱”系在崇祯十六年张献忠进军湖广一带,在拿下永州后,因军费十分紧张,遂大量铸造这些钱币用来充当军资。持该观点的人还联想对比到了后来铸造的永历通宝钱。因起义军与明朝为矛盾的两个对立面,笔者认为这种说法难以成立。在笔者看来,“鬼万历”“鬼天启”“鬼崇祯”一说,系玩版别的日本泉友早年所称的“鬼版”,后来被众多泉友人云亦云地约定俗成了,至今沿用而已。“鬼天启”应系湖南当地某铸局铸钱,具体还需进一步研究考证。
云南版:见证一段漫长历史
云南地区铸造的天启通宝小平钱,有光背者、背云字者、背穿上祥云文及类似“ Z ”字形闪电文。据《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六十一记载,天启五年七月(1625年),“滇南始开鼓铸。旧俗用贝,议者以滇产铜,用钱兴利甚便,至是始易之”,这是天启时期云南开始铸钱的记载。
《滇志》卷二十三之《条答钱法疏》中,记述了云南巡抚闵洪学在论及天启六年云南铸行制钱的情形:“成钱七十余万文,业于七月初十日行之省城矣。钱之将行,市间尚喷喷偶语,臣等酌行钱便益,条为十一款,刊布简明告示,又编为歌谣,诱导愚俗。七月之朝,则集省城官吏、师生、乡约、木铎人等而申告之曰:‘钱非他,乃天启通宝也。滇虽荒服,同廪正朔,宁敢独处化外!众皆唯唯……半月来,持银换钱者肩摩于局之门,憾无多钱以应之耳。盖滇之有钱,自今天启六年始矣。”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八十三中还有记述,天启七年(1627年)四月,“工部复巡按云南朱泰祯请,委本省按察司副使孙同伦专理钱法,并速赐敕书得旨据奏滇南荒檄钱法已可通行。本内说五便之术,具见该地方官苦心计划。着颁给京师钱式,炤样鼓铸,孙同伦专理钱法敕书作速给与以便责成。”
伴随当时云南商品经济发展、交易规模的扩大,贝币因价值过于低廉,在大额交易时不方便的情况显现。贝币的供应量又无法满足市面所需,因此天启通宝在云南铸行,为废贝为钱奠定了现实基础。有文献记录的云南铸币,最早始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從目前实物看,有滇版的嘉靖通宝和万历通宝钱存在,有背云字的天启小平钱存在,还有背“ 四手”及极具天启通宝背云制钱特征的崇祯通宝钱的存在,这些都证明了明代在云南“废贝行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明末张献忠余脉,即孙可望等领导的起义军进入云南后,建立“四将军政权”,以武力强制废贝为钱,铸行兴朝通宝钱,方才最终完成了云南废贝为钱的历史。
行文至此,笔者需要表明的是,本文所列举的分类版别尚未进行二级细分,难免挂一漏万。天启小平版别恒河沙数,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涉及版别的钱图不能一一呈现,在此说明。据笔者了解,国内已经有钱币研究者正在着手做完整系统的《中国明钱谱》,期待早日付梓。
当然,天启通宝小平钱中,还有不少品种亟待业界持续研究关注。比如诸多钱谱有记述的背“奉旨”钱,其读序为自右至上,存世极罕。天启六年(1626年)五月,工部尚书薛凤翔等言:“奉旨收大钱,愈收愈多,恐非数万银不可以收尽结局也”。当时回收的大钱一律改铸小钱,或改铸时在背面添加“奉旨”二字,以表示奉旨造钱之意。
值得关注的还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钱币卷(宋— 清)》《华夏古泉价格图录(2012版)》,孙仲汇等著《简明钱币辞典》、华光普《中国古钱大集(丙)》等著作均载有背上二星者。另外,天启通宝小平钱还有少量合背钱存世,并有与万历、泰昌的合号钱、割裂钱存在。
从目前国内泉界掌握的文献分析,除本文所提到的相关南北直隶及布政司铸钱外,河南布政司、辽东布政司等多地均有铸钱记录,但目前铸行了何种钱币一时还无法考证。看来,对于明代天启小平钱的研究,仍有一个接一个的谜团待解,泉界任重道远。
(注:本文配图除作者个人收藏外,由泉友张林杰、薛根发、张荣桢、许关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