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保温措施对严重腹部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3-05-12简守传韩鹤林邱兆磊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低体温凝血功能

简守传 韩鹤林 邱兆磊

[ 关键词] 复合保温措施;严重腹部损伤;低体温;凝血功能

[ 中图分类号] R473.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3)08-0110-04

围手术期体温过低是影响外科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与一系列术后并发症有关,包括术中失血量增加、伤口感染率增加、免疫功能下降、颤抖、麻醉药物持续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延长等,会影响围手术期服务的效率,并增加医疗成本[1-2]。据报道,在一般成人手术患者中,围手术期体温过低的发生率高达70%[3]。对于严重腹部损伤患者,低体温会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其中低体温- 酸中毒- 凝血功能异常形成的致死“三联征”是导致病死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严重腹部损伤患者术中低体温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就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我院)门急诊手术室于2021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经手术治疗的60 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复合保温措施对严重腹部损伤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我院门急诊手术室行严重腹部损伤手术的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 18 岁;②以腹部损伤为主,并且创伤严重程度(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 16 分[4];③ 需要急诊手术;④ 体温偏低(<36℃),乳酸酸中毒(乳酸>5 mmol/L)及pH<7.3且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19 s。排除标准:①严重多发伤患者,腹部损伤较轻,不需要手术;②既往有血液病、恶性肿瘤、严重结缔组织病;③孕妇。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文号:2021KY007),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加。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复合保温措施组(观察组)和常规保温措施组(对照组),每组各3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30 min,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3 ~ 25℃,湿度控制在30% ~ 60%。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取仰卧位,用棉垫包裹患者四肢,减少患者非手术区肢体外露。患者术中输血输液均在室温下进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手术台上放置充气式加热毯,将温度维持在37 ~ 40℃,并根据患者体温变化进行微调。使用加热至40℃的消毒液给患者进行消毒,腹腔冲洗液和静脉用液均加温至37℃,血液制品均提前复温后输注,对于术中填塞纱布均进行加热后使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及PT 恢复时间)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应激性溃疡、胃潴留及凝血功能异常)、病死率和对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取我院自拟问卷调查(Cronbachs α 系数为0.807)进行评价,分为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 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该满意度调查由患者及患者家属共同完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x± 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资料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麻醉苏醒、体温恢复、乳酸清除及PT 恢复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病死率及总体术后并发症(应激性溃疡、胃潴留及凝血功能异常)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3 讨论

创伤性损伤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公共卫生事件会导致明显的发病率和病死率[5]。腹部作为身体第三大最易受伤的部位,积极控制因腹部损伤造成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显得极为重要[6]。难以控制的出血是除颅脑创伤外严重创伤导致病死的第二大因素,并且持续性低温的创伤患者其病死率可以从5.5% 增加到53.9%,甚至高达100%[7-8]。在本研究中,通过统计病死率发现,观察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温措施对创伤患者极其重要。

目前,手术室拥有多种保温措施:应用保温毯、输液冲洗液加热、控制室内温度等。本研究采用复合保温措施,将多种加热方式组合起来较常规单一保温措施效果更好。术中低体温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因低体温会导致机体代谢率降低,使得麻醉期间麻醉药品和麻醉辅助用药的消除半衰期延长,最终导致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延长[9-10]。近期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全身麻醉患者在术中进行复合保温护理,可以加快麻醉复苏,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1]。本研究也证实这一观点,观察组的术后苏醒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说明复合保温措施可以加快患者组织器官血流供应,增强机体内代谢酶活性,进而促进麻醉药品的代谢。乳酸是无氧糖酵解代谢产物,当严重创伤患者出现低血容量、组织低灌注状态时会导致乳酸增加,并且乳酸作为“致死三联征”之一,往往代表患者的预后[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复合保温措施较常规保温措施明显加快乳酸清除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低体温会导致术中止血效果不佳,因为低体温会导致血小板积聚在肝脾,同时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微血栓的形成[14]。而积极处理低体温和酸中毒是止血的前提,体温过低会导致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导致凝血障碍[15]。本研究结果显示,复合保温措施较常规保温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PT 恢复时间。因此,复合保温措施相对于常规保温措施可以较好地保护患者的酸碱平衡和凝血功能,对控制严重腹部损伤患者术中出血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应激性溃疡、胃潴留及凝血功能异常统计发现,复合保温措施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常规保温组明显改善,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综上所述,复合保温措施较常规保温措施可以明显缩短患者麻醉术后苏醒时间,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乳酸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本研究仅通过单中心小样本阐述了对复合保温措施的效果,缺少大样本多中心的统计研究,临床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倚,后期会加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研究。

猜你喜欢

低体温凝血功能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后低体温与临床不良事件相关性研究
PDCA循环法在全麻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中对患者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影响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
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