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课程思政的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2023-05-11徐海霞毛洪霞张金果韩东
徐海霞,毛洪霞,张金果,韩东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社会对大数据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增大,大数据专业人才要顺应时代变化,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道德意识等,才能够顺应时代发展,并承担复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所以,各大院校必须要积极融合课程思政,推进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具体要求,在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的背景下,积极加强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有效地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将立德树人融入实践教学之中,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一、融合课程思政建设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我国十分重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如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在“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强调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以及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推进各行各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讲话中提出,要加快“数字中国”建设,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讲话也强调中国未来要大力扶持大数据产业发展,打造数字中国,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的建设与实行,人们生活、工作各个方面都有大数据的影子,各个行业都在大数据的影响下走向了利用大数据思维与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升级的道路。
正是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信息素养、技术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人才能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道德观,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正确认识到科技发展所涉及、产生的隐私、伦理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加强对人才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贯彻落实思政教育,专业学生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与思想信念,承担推进科技发展、岗位职责以及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责任。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格局的变化,又要求各大院校教师能够承担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的责任,切实结合育人目标,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从根本上加强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以及人文教育等,提高人才各方面素养与能力,以满足各行各业对高素质、高科技类应用型人才储备需求。
例如,如今各大院校较为常见的“大数据技术基础”“Python数据分析”“Java Web应用开发”等课程,对思想、观念正趋于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必须要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加强思政教育,学生认识到科技的“双面性”,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正确、客观地面对网络安全危害、大数据对个人隐私的负面影响等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科技道德伦理观等,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1]。换言之,融合课程思政推进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二、融合课程思政建设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具体思路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各大院校必须要革新思政教育格局,既要让思想政治教学在理论课中有所体现,还要贯彻落实到课内外各个环节、途径之中,切实整合课内外资源,发挥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促进每个学生真正成才。所以,在大数据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打造“课程思政”教育格局,切实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育、课内外活动、校园文化之中,产生协同效应,是信息化时代下各大院校履行社会服务责任、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必然要求。这也意味着各大院校必须要重新审视、彰显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并根据课程内容,多角度导入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的另一个重要教育功能,切实在实践中多元化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的。
(一)课程标准包含思政元素
课程设计包括各门专业课的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思政”的课程模式,对原有大数据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模块加以调整,把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标准中。
(二)在知识点中融入思政元素
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贯彻“课程思政”的原则,通过对专业课程内容的深入解读与梳理,抓住关键知识点展开育人活动,有效地将思政元素与知识点融合起来,营造良好、温馨的育人环境。例如,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理论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知识点之一,就是大数据分析技术发展史,鉴于此,教师可以导入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相关的科学家故事,通过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情感、奋发图强、敬业精神等思政内容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给予学生丰富学习体验,或是根据章节内容具体设计课程内容,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挖掘与知识点相关的思政素材、案例,在导入大数据科技研究前沿动态新闻等同时,学生从生活实际入手,思考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价值与作用,切实结合企业岗位标准与实例,多方位地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等[2]。
(三)多角度导入思政元素
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阵地。所以,教师要以课堂为主,切实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思政资源等进行归纳与梳理,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以及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制定各个学段、学期、季度的课堂育人计划与目标,切实将思政教育细化、具化,进而贯彻落实到每一节课之中,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产生协同效应,促进学生学习、成才、发展。例如,针对大二学期学生要学习的大数据课程内容展开分析,利用超星软件录制微课视频,展开主题讨论活动,进而在介绍知识点的时候加以引导,将相应的课程思政知识内容贯穿专业课教学,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主动探究教学内容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家国情感等。
三、融合课程思政建设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实例概述
课程思政融入数据科技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专业实践课程,包含三个逻辑线索:教学教师的组织导向线、学生实践的情感发展线、课程思政的目标效果线。下面将以“大数据应用实践”课为例,介绍融合课程思政展开大数据分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流程。
(一)学情分析
对技术专业背景深厚的数据科技及大数据类专业学生而言,上文所述的逻辑定型,仅仅通过纯思政论教学是无法有效实现的。所以,一定要在专业课,尤其是在专业实践课程中,学生在亲自感受和对实践成果进行反思并获得自身实践的基础上,逐步理解、接受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树立正确三观、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等[3]。
(二)教学分析
大数据应用实践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将应用大数据处理的基础项目所学的理论与专业知识进行多个模块设计,提高专业学生“学以致用”意识与能力,以及综合应用多门学科原理与技能处理复杂技术问题的水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领略大数据的真正意义与内涵,认识科学兴国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与民族荣誉感。
(三)目标设计
第一,以增强学生科技自信与民族自信为前提,展开情感教育。介绍关于我国大力发展大数据技术、建设数字国家的政策与方针,引领学生从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体会大数据技术的价值与作用,进而从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认识到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展开知识点教学,强化素养与能力培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以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精神为主,切实将理论知识点与工作实例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掌握大数据操作技能以及检索相关的数据资源,逐步优化其思维品质、科学品质,形成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4]。
第三,在分组教学的环境中,落实评价活动。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后,还要进行学生、小组间的互动评价,学生意识到不应以与别人的关系好坏而改变评价结果。良好的团结合作利于学生在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杜绝他们在工作中职业团队合作精神不足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结合思政教育涉及的知识点,大数据应用实践的教育流程分成三个模块,具体如下所示。
模块一:体验我国近年来在大数据分析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本模块主要利用登录云服务器、试用国内外大数据分析厂商带来的大量演示案例体验在我国大数据分析方面取得的飞速发展成绩。在这部分教育过程中,要大力宣传我国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容,并正确掌握其核心精神实质。从而带动全体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理念和人生价值目标纳入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之中,把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为自我追求和自觉践行的基本能力。
模块二:了解互联网科技对个人隐私安全的危害。开发和实施一种互联网爬虫管理系统,爬取在社会互联网中某个人所发布的数据。爬取的资料存入分布式网络结构数据库,借助利用互联网的分布式计算架构对爬取的社会网络数据进行研究,重点涉及互联网的时间线关系、空间地理活动范围的聚类以及用户交互形成的社会网络拓扑可视化展示。在这部分教育实践活动中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制价值观,加深对法制基本思想、法制基本原理以及有关法制问题的认识,培养应用法制观念和法制手段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模块三:了解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社会公平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设计和完成一种基于开放数据源的推介体系,介绍的内容既可以是商业产品,也可以是电影和书籍等。在点击率预估计算上,可以使用逻辑回归、矩阵分析和域感知等经典计算。学校进行介绍系统的实现以及应用出成果之后,增补新的任务要求。在原始资料集中添加了客户的画像数据,学校可以重新使用推荐系统并启发学生在新的介绍结果中找到“大数据宰熟”现象。另外,也在原始资料集中添加厂商的推荐系统提供的额外酬金数目,将鼓励学生重新使用推荐技术并帮助学生在新的推荐结果中,找到“竞价排名”的现象。这些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熟悉相应学科业务的知识状况,提升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增强道德意识和遵守道德的意识[5]。
(五)教学效果
在大数据应用实践中加入相关思政内容,能够让数据科学技术和大数据科技专业学生了解大数据技术是把“双刃剑”。大数据产品本来就是中性的,不过正是因为它给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很大作用,才使得大学生在走向社会,成为大数据分析员、大数据技术操作员后,能够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树立正确的三观,切实利用大数据技术产品服务社会、服务群众,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大数据产品的技术价值,或是漠视道德与法律,忽略产品、技术服务对人们隐私或是公司财产安全的危害。可以说,融合课程思政展开大数据应用实践课程教学,从根本上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各个环节之中,有利于学生正确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形成,为今后社会建设、科技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基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各大院校必须要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切实发挥每一门课程的育人价值。对大数据专业教师或是与大数据相关的学院领导而言,必须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与服务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中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切实融合课程思政构建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打造面向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的“三全”育人新格局,使他们成长为能够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满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需要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