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平面设计教学改革思考
2023-05-11唐邕
唐邕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 541199)
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而“互联网+”发展理念的提出,也促使全球经济体系向着更加统一的方向发展。平面设计专业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视觉语言专业,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现在的信息时代需要。这就需要高等院校的平面设计学科教学必须要做出一定的变革。“互联网+”教学理念充分运用到平面设计专业教育中,才能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做出变革和技术创新,同样也能高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让他们能更进一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加大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平面设计教学改革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让现在信息化时代发展更加迅速,人们有更多的方式获得信息,现在“互联网+”孕育了许多行业,也为许多行业提出新的发展需要,如移动互联网超市,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购买许多生活用品。同时,“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更多新的体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抖音、快手的出现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受众有更多方式了解周围世界。现在的视觉传达既依托于平面设计,又与互联网传播高度融合,因此平面设计与互联网的结合则能够提高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效果和受众体验。在“互联网+”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发展也得到极大便利,它不仅可以为教师在做课件的时候用图形与信息清晰明了地为学生呈现更好的视觉盛宴,还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的思路和想法,提高课堂效率。
二、目前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本内容滞后
在当前市场不断变化、更新的背景下,对平面设计的需求日益增长,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流行趋势和审美要求。而且高等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所使用的教科书大部分都是多年以前的,与目前更多的学科要求不相适应。尤其是关于培养设计教育人才方面的知识少之又少,平面设计课程教科书无法体现目前学科的发展,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知识形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平面设计学科内容的认识不深,更主要的是这些灌鸡汤似的教学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学生的创造思维被理论知识束缚。学生不但根本无法独立完成设计活动,更导致学生的创造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下降。
(二)课堂教学与实践相脱节
平面设计的实际应用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最终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设计应用技能。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内容较为滞后,课堂教学练习与现实的社会实践相脱节,无法跟上新时期平面设计不断更新的脚步共同进步。这也就导致许多设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并不能有效地了解社会、客户的需求,把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中。因此高等院校所培养的设计人员和现实社会需求脱轨,不仅没有缓解他们的求职困难,反而导致平面设计教育的质量与价值遭到极大程度的怀疑,对专业长远发展也产生负面影响。
(三)教学模式不完善
平面设计的课堂教学运用大量的知识资源并且目前所实行的授课方式教学导致整体知识内容十分乏味。学生在课堂中处于消极状态,不能调动他们的主观积极性。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平面设计教学只是根据基础知识展开,学生对这个课程的整体知识点都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有些教师为掌握课堂时间而使用项目学习的教育方式,不但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还将严重阻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虽然教学大纲规定能够开展一定的实践项目,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于平面设计技术的认识,但是各种外在客观原因在进行实践项目的活动中,校方并没有很好地给学生安排实践岗位而且企业出于对自身的维护,在实际项目中只会通过少量的案例展示而没有真正给予学生进行设计的时间,这样就导致实践项目的形式化对其综合技能的培养也不会产生显著的提高效果。
三、“互联网+”语境下的平面设计教学问题变革
(一)平面设计教育体验化教学
在“互联网+”背景下,人类对于资讯的获取已不再单纯依赖视觉,而且可以由多个感官展开更全面的感知活动。所以对平面设计教育来说,“互联网+”促进了平面设计教育的发展进程,平面设计教育由以往对单纯感官活动认识,转化为现在对多重感官活动的全面认识,学习者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感受平面设计中的关键因素。
(二)平面设计教学电子化
在“互联网+”语境下平面设计教学课程的讲授形式正在逐步改变。以往平面设计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依据,计算机辅助教学,但由于网络的逐步广泛应用,现今的平面设计教学已经完全实现了电子化。所谓网络化教学,顾名思义也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教学。因为网络本身就具备了快捷准确的特性,所以通过网络的平面设计教学就能够让课堂效果获得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平面设计教学电子化就要求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结合学习者的多种感官,而不受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在网络的时代背景下,过去单纯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授课手段也日益被抛弃,而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无论平面设计中的广告设计还是版式设计等都更偏向于电子化。而通过“互联网+”这一模式,平面设计也变得更为形象的可视化和创新化。
四、“互联网+”背景平面设计改革的重要性
平面设计是一个以趋势为先导的新学科,在“互联网+”背景下,各个行业都进入了“互联网+”的阶段,这也就使平面设计专业也就必须不断地改变教学。近年来,“互联网+”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内进行了较普遍的使用,极大地充实了课程的教学内容,达到较优异的成绩效果。但平面设计学科本身有很大的实践性,传统的平面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论教育,却忽略了实践教育。在“互联网+”模式中,可以给学生营造更为完善的实践环境,从而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进而大幅增强学生的专业实力,也使学生在今后可以更好地适应网络环境。
五、“互联网+”大背景下平面建筑设计与发展的对策
(一)利用互联网思维指导教学
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高等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教育条件与学习环境也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化改变。在如此的时代背景下,原有的平面设计教育模式已然不能适应社会对平面设计人员的培训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互联网+”思想引导教育实践。首先,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对建筑平面设计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地引入各种国际领先的现代化教学技术,由此对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法加以改革。其次,高校也必须加强对平面设计信息化教学的扶持力度,并完善对互联网等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的建立,由此全面提高平面设计教育的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最后,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与技术的传授,还必须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互联网思维的训练。
(二)提升专业课程结构
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教师必须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紧密地跟踪市场发展趋势的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应调整,如此才可以培育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平面设计人员。首先,教师必须按照社会对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完善和调整专业基本教学和基础课程,并适时更换课程,了解更多的新东西和新方法。其次,教师也必须根据对学生综合素质训练的目的,对选修项目进行不断调整,多增加实战性质的项目。同时在学生实验阶段,教师应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给学生增加更多新颖的设计教学项目,借此开阔他们的眼界,增强学生的实际水平。完善实训设施,打造一体化实训室开展全面的教学流程一体化培训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育“务实型、能力型”人才。可以根据创建公司真实产品实训条件,建设“五位一体”的实训室,建成的“五位一体”实训室,模仿平面设计类的现实作业情境,整体实训室的主体功能模块分为校企合作办公室、洽谈讨论室、教学活动设计室、作品输出室、演示点评室等五部分。例如教学工作设置办公室,工作室就是学校校企合作的主阵地,经过培训优秀校友进入学校指导学生。
(三)优化教学流程
培育综合性、全能型平面设计人才已成为中国高等院校平面设计学科培养的重点任务。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一定要确定专业教育方向,并对教育过程加以完善。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平台,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课程环境,借此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因为平面设计学科的交叉性,教师需要对教育过程加以完善,合理地运用这一特点,并利用网络平台为他们创造更多进行教学的平台,借此提高他们的个人水平和学科素质。
(四)引进完备的教学设施,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
平面设计在认知技能和视觉传达设计认识上的交叉,都要求对图像与文本加以创新的设计以实现传递信息的目的。对于教学设备的需求比较高等,必须借助于图像处理软件、文字识别软件和矢量图像制作软件,而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很多专业的教学设备,仅限于Photoshop、AI等软件,严重影响课堂教学。为此我们应正确规划财政支出,在适当的规模下加强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为高新技术的引进创造基本条件。除物质条件的改善,加快教师的培养也是重要的工作,对促进平面设计的现代化具有很大意义。学校也要经常安排教职人员前往合适的公司实践,实际了解掌握具体的公司情况,并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以尽快适应“互联网+”背景和吸引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专业知识结构等。而外部人才引入也是教师队伍构建的一环,学校要在教师经与知识两方面进行考量,提高对应聘人才的要求,也可外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及公司员工到学校任教。
(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平面设计大赛是检验学生平面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比赛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天马行空地发挥自己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方案解决能力。例如每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就是由各个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设定题目。这类比赛能够紧密联系产品的平面广告设计需求,比赛的网络平台也能让学生在全国范围内交流作品创作心得,教师也能够发现学生平面设计中的不足之处,针对学生在比赛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和教学重点的重新规划。
(六)“1+X”证书制度融入课程教学
在互联网时代适应社会需求,学习可就业的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将把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开展“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学科专业设置和评估、招生计划安排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而“1+X”证书制度进入高校课程教学,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学校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就业率。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正式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是关于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的制度安排,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1+X”证书制度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培训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技能考核与课程考试统筹评价。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根据院校实际情况可选择替换融通、交叉融通、组合融通、集训融通四种融通方案,将“1+X”证书制度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中,这有利于院校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1-3]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人们开启了“互联网+”世纪后,所从事的一切产业都与网络信息技术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类的教育产业更是如此。在此时代背景下,平面设计教育就必须首先确立“互联网+”的教育理念,并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架构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优化了教育过程,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由此保证平面设计教育的先进性和时效性,从而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设计专业能力与素质,学生在今后成为真正能够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平面设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