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高校体育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3-05-11张若龙
张若龙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
当前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已经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互联网+”模式的出现已经极大程度改变了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路径。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来说,教学内容的匮乏和教学手段的单一一直是影响思政教育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在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中,思政教育理念的实施更是阻碍重重,不仅仅存在高校体育思政教育内容匮乏、形式固定的问题,还存在不正确的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依靠互联网技术,更新思政教育手段,扩充思政教育内容资源,对促进高校体育思政教育水平,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高校体育思政教育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思政教育内容匮乏
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的内容匮乏,资源较少一直是困扰高校思政教育建设的重要难题,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希望培养具有专业体育技能,具备正确思想政治理念和定位的优秀人才。但是体育思政教育的内容匮乏始终影响高校体育优秀人才的培养,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都普遍缺乏对体育教育中思政元素挖掘,单一的思政教育内容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对当前时代的体育教育来说,思政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政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而当下高校体育教育十分缺乏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体育思政教育手段单一,形式固定
传统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开展思政教育,往往都是通过教师进行枯燥的融入,对体育元素背后的思政文化和思政要素的提炼还十分不足,这就导致当前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的教学手段单一,教育形式固化且枯燥的问题。归根结底教师没有将思政教育彻底融入体育教育,并且当前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缺乏深入挖掘思政要素的能力,这极大影响高校体育教育思政建设,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体育专业的学生与其他文化类专业学生的区别在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普遍思维较简单,文化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形成较深层次的思想政治逻辑理念,这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难点,也是突破点。但是当前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的手段单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体育专业思政建设。
(三)教师对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大部分高校体育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关注点放在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上,并不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理念的建立和完善,而学生在教师的这种观念影响下,对自身思想政治境界的提升也没有足够关注。教师没有深入挖掘体育教育中思政元素的意识,缺乏对高校思政教育和优秀人才培养的正确理念,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政建设产生极大影响。在新时代,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其思政观念息息相关,若在高校教育期间没有建立正确的思政观念,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会受到极大限制,面对当前世界文化碰撞与交流越来越频繁的趋势,建立正确的思政观念,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的影响
(一)互联网技术在高校体育思政教育中的优势
1.丰富高校体育思政教育资源
互联网时代让整个世界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和潮流都已经不可阻挡,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互联网上的资源也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对高校体育教育思政建设来说,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体育教育思政建设资源缺乏的窘状,为高校体育思政教育提供多样化的丰富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高校体育思政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政水平,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政理念,及时纠正,及时调节,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政观和价值观。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建议和灵感发掘体育教育中的思政要素,从而潜移默化地在体育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提升高校体育教育思政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2.改变传统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理念
当前,大部分高校虽然认识到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理念,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高校体育思政教育中不断融入,这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传统高校要想提升体育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一般都会增加体育教育中理论课程的比重,虽然高校体育思政教育一般都是以理论教学开展的,但是一味地增加高校体育理论课程的比重对学生思政水平的提高没有明显的作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的理念,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在新型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产生更多的思政教学形式,例如基于互联网基础,以网络作为主要思政教育形式,达到体育理论课与思政教育结合的目的,并且进一步利用“互联网+”模式思维形成全新的体育专业思政教育机制,创设更加科学有效的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加强高校思政建设。
(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高校体育思政教育提出的挑战
1.沉迷网络的不良影响
互联网技术不仅为高校体育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也提供大量的娱乐资源,体育专业的学生思维较为简单,容易产生沉迷网络的现象,无论是网络游戏还是其他娱乐项目,一旦沉迷网络,都会对高校体育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影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和形成。互联网资源众多,信息良莠不齐,体育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理性思维没有得到良好建立,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不良信息的分辨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2.互联网技术应用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高
高校体育思政建设深入融入互联网技术属于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高校体育思政建设提供发展契机,为高校体育思政教育打开丰富的资源宝库。但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思政教育,教师需要对互联网体育理论中蕴含的思政要素有挖掘的能力和意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而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师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较少,需要在摸索中不断学习。对学生来说,互联网的信息丰富而杂乱,很多内容夹杂着不良的思想观念,高校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分辨能力,鉴别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掌握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更好地配合教师开展高校体育思政教育工作。
三、在高校体育思政教育中应用互联网的创新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理念
要想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高校体育思政教育,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高校体育思政教育教学理念,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树立正确的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理念。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让社会各个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变革,从互联网对人们产生的教育效果来,互联网通过自身的特性将世界进行网状链接,整合海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开阔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接受教育的形式。甚至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促进人类社会的进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必然会带来人们思想的交流和解放,高校体育思政教育也应该从传统的旧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迎合“互联网+”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性的变革。
新时代必然伴随着新思想,只有在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用新理念、新方法,才能够更好地根据当代学生的思想意识观念有针对性地思政教育,促进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的改良和创新,从根本上提升高校体育思政建设水平。高校自身和高校体育教师都应该清晰自身的定位,明确认识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性,以及当代高校大学生在思政建设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当代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饱满,需要新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自身的思政学习动力。在这种需求下,高校和教师更应该依据新时代思政教育教学理念,打造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教学内容,利用网络教育的新型方式,以学生为本,促进高校体育思政教育不断进步。
(二)开发多种形式的高校体育思政教育方式
高校体育专业要紧跟时代变化促进思政教育水平提升,不仅要有先进的思政教育教学理念,还要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开发多种形式的高校体育思政教育方式。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拓思政教育形式创造了多样化的渠道,传统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的方式一般都是教师在体育理论课程的讲授中生硬地穿插思政教育内容,学生对于这样的方式接受程度低,认可度低,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不能引起学生共鸣,不仅降低了学生的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还增加了学生的抵触心理。而互联网技术及其相关应用在学生中有广泛的运用基础,随着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已经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体育思政教育模式,摒弃过时的教学形式,基于当代思政教育教学理念,将互联网技术和现代思政教育形式进行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分阶段应用到高校体育思政教育中,采用多媒体、互联网线上互动、网络调查、线上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优质的思政教育环境。开发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促进高校体育思政建设的必要条件,必须当作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工作。
(三)利用互联网挖掘高校体育蕴含的思政元素,拓展思政教育内容
互联网技术让高校体育教师能够接触更多的体育教育理论,了解当前社会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想显著提升高校体育思政教育水平,高校及教师必须利用互联网挖掘高校体育理论和实践教学蕴含的思政元素,根据互联网上大量的资源拓展高校体育思政教育内容。高校的重要任务是强化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和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通过两种形式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打造,一是可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定期让高校体育教师接受先进的思想政治理念熏陶,提升教师挖掘思政元素,创设思政内容的能力。二是加强教师的互联网应用水平,采用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教师不断强化自身能力,为高校体育学生打造新型、符合学生要求、蕴含丰富思政元素的体育课程。
(四)利用互联网打造科学完善的高校体育思政教育机制
高校应该利用互联网建立科学完善的高校体育思政教育机制,充分把握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关键优势,以丰富的形式挖掘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深度,在体育课程中深度融入思政教育要素,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高校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以系统的设计实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有效协同,建立相应的教学反馈机制,以顺畅的反馈形成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多元评价,不断创新高校体育学科课程思政的建设应用,根据高校思政建设的实际情况,有根据有目的地提升思政建设水平。[1-7]
四、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政建设创造了更多机遇,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高校要确定自身定位,把握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积极应对“互联网+”教育模式带来的风险,不断强化高校思政建设水平,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促进高校大学生积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