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视域下艺术类学生的思政教育方法研究
2023-05-11姜小婷艾书舟
姜小婷,艾书舟
(鲁迅美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65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到“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私事,文艺行风的好坏会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生态。文学家、艺术家是有社会影响力的,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1]。全国艺术类高校是培养我国艺术家的摇篮,在这个摇篮内,不但要培育出专业技能过硬更要培育出品德意识、政治立场与我党保持在统一维度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目前艺术类高校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已经有较为系统的培养方案,但对艺术生的思想教育方面的培养却较为忽略。
一、艺术类高校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思政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就是要在人的思想行为发展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很遗憾,目前在艺术生身上思政教育的领导权抓得还不够牢。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思政教育工作时间少,机会少
高校中专职思政教育工作人员有两类,一类是思政部的教师;一类是思想政治辅导员。但目前的情况是这两类重要的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在高校被重视的程度不够。思政相关课程开设得不多,思政相关课程主要集中在大学一年级,更有甚者,当中的部分课程一学期一至两次课就结课[2]。
高校思政教育辅导员的工作应该围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展开,但是现在大多数高校忽略其核心属性,取而代之的是分配过多的事务性的工作,各机关部门所涉及的绝大多数工作均下发至辅导员处,美其名曰和学生相关的需要辅导员协助。这样混乱的工作分工,使得辅导员每天的工作重心几乎都放在处理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上,更有报不完的报表。而原本的谈心谈话思政教育对象本应是全体学生,只能无奈地压缩为问题学生。
(二)学生更加只注重专业学习不注重思政教育
学生是思政教育的对象,是知识和思想的接收者,所以学生有选择的主动权。对艺术类学生来说,他们更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大多数学生有自己的性格,在还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三观的时候,错误地将其个性和认知放大,认为那是“酷”。而对中规中矩又非常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却不以为然,对枯燥的书本理论和知识更是提不起兴趣。艺术类学生,更愿意参加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活动、比赛等。在艺术生的脑海中,创作本领、专业技能是第一位,但是他们还不太会考虑创作作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创作该为什么发声,作品多数停留在浅层的表象上。对仅有的思政课则是能逃课就逃课,逃不了课就玩手机,玩不了手机就睡觉的“躺平”状态。
(三)思政教育类活动相对较少
2020—2022年的三年,校园内很多活动暂停,大学生也要在家或者在学校上网课,因此很多的活动一切从简。这段时间的缺失使得思政教育类活动举办得少之又少。除了这特殊的三年外,艺术类高校相对于综合类大学来讲,思政教育相关的活动还是少。学校整体教育的重心仍然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各二级学院固定的“两会一课”是思政教育最低要求的保证。
(四)学生属性较特殊,加大了思政教育的难度
艺术类学生有着不同于综合类大学学生的特点。从多年的观察了解来看,艺术类学生较有个性,这种个性表现在外在形象上也同时表现在内在性格上。在校园内随处可见红色、绿色、粉色等各种颜色头发的同学穿着打扮上,有人喜欢cosplay卡通人物,有人喜欢动漫人物,有的则穿着近几年流行的汉服在校园内四处游走。
艺术类的学生普遍来讲,性格较为特别。对待事情的看法,有自己的逻辑,这种逻辑有时候在我们看来难以理解,但学生却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理论。对待事物的包容性较强,如我之前的一个学生,他的一门专业课的教师是明显的抑郁症患者,上课时难免会传递出一些较为悲观消极的思想,但对学生来说却觉得可以理解,准确地说他们并不在乎,他们只关注老师教给的技能是否有用。艺术生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内,由于大多数人较小的时候就在外考学,性格比较独立。所以他们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自己能解决的事就自己解决,自己能容忍的就自己容忍,轻易不会向老师求助除非万不得已。
二、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政教育方法探析
面对艺术类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就要有对其特殊的一些教导方法,在教育学上有一种方法叫“因材施教”。对艺术类学生更当如此,才能让教育在其身上显现出应有的作用。
(一)注重网络思政建设,解决思政教育时间少、机会少的问题
在高校内,思政教师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思政教育辅导员被压了太多事务性工作,所以要做好思政工作就要另辟蹊径。现代社会是全民网络时代、全媒体时代,如果能占据学生的网络阵地,那思政教育内容就会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吸收。
对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可以开设属于自己的公众号或者网络平台。以更加接近年轻人的喜好为切入点,巧妙地融入对相关政策思想等的传递。对时事热点,把握正确立场和观点,发表相关看法与同学互动交流,在了解学生想法的同时,将正确的是非观传递给学生们。这里对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网络文章等的要求较高,如果过于学术化、传统化,难免最后的结果和现实中高校思政课堂一样,学生人在心不在。但如果过于网络化、通俗化,则会失去其“营养价值”。所以文章的尺度要有准确的把握,既要博得学生的喜欢,又要将理论道理蕴含其中。
思想政治辅导员,利用好班级群和微信的朋友圈这种与学生共用的交流沟通app,可在班级群及朋友圈内转发或者发表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相关文章,利用好朋友圈这个平台。有些辅导员会觉得朋友圈是自我的私人空间,拒绝转发一些与个人生活不相关的文章,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朋友圈是一个非常好的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对于现在大部分学校来说,每位辅导员至少要带200名学生,1对200的比例如果仅仅通过谈心谈话去了解每一位学生,那么四年的时间对我们来说都不见得够。所以,利用好朋友圈的平台,发表转发一些较好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以及关注学生的朋友圈,从点滴生活及文字中去了解学生,这对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大有裨益[3]。从这个角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高校现在面临的专业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做思政教育时间有限的问题。
(二)注重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学生重专业轻思政的现象
艺术类专业学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专业性较强、课业压力较大、自我个性较突出。真正投身艺术专业技能学习的同学,在校内大部分时间被专业和作业占据了。如鲁迅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大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专业课是一周2次,一次一天。每次专业课会留下对应的绘画作业,每一份绘画作品平均耗时4个小时,几乎所有学生在课后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创作。对大多数艺术类高校来说,在学生步入大二之后要按工作室来进行专业学习,以鲁迅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为例,每个工作室大约20名学生,并有自己独立的上课学习空间,每个工作室配备6名左右的教师,含工作室主任、秘书、教师等。学生自大学二年级之后以工作室为单位进行学习,大部分时间与工作室同学和老师在一起。所以对大部分艺术类高校来说,学生在二年级之后与专业教师的关系要比与思政教育辅导员的关系更为紧密。
鉴于此情况,课程思政的价值在艺术类高校中尤为突出。专业课教师应该摒弃只传授专业技能忽略思政引导的观念。相反应该在课程设置中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思想与党紧密联系在一起,懂得创作为了谁,作品的大方向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等。如2022年一直倡导的党史学习教育,专业教师可以在课程设置中融入党史人物、党史背景等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用作品体现出党史人物和革命征途的伟大和不易。
学校考评体系中应该对教师课程设置中是否有思政元素进行考评。学校定期安排专业课教师进行听课点评,不断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让课程思政真正落地。真正形成全员思政,全方位思政的良好局面。在国外的高校中,是没有思想政治辅导员这一岗位的,学生的思政教育,是融入在每一门老师的课程中,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少说也有十多年的时间,十多年间不间断,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要好于刻意的、专门的说教,这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可以借鉴优化的地方。
(三)注重班级建设,树立党员的榜样作用
高校内学生活动的很多,比如辩论赛、十佳歌手大赛、情景剧大赛、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篮球赛、足球赛等。这些活动是大多数综合类大学都有的,艺术类高校相对于综合类大学要少一些,活动的类别也不尽相同,除了常规的晚会、体育类项目外,其余较多的还是与专业相关的比赛。可以看到艺术高校内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投入都要远远多于思政教育。在现形势下,可以抓住最小也是相对较为重要的“班级”这个小单位群体,利用好“班级”体建设来达到思政教育的良好效果。班级是同学活动的相对聚集的小单位,班级班风、学风的好坏将会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
定期举办高质量主题班会,班会中改变一讲堂的老模式,提高同学的参与度,将班会主导权握在手中,参与权回归同学,针对每一方面的主题,可提前安排指定同学准备相关材料,会中由同学进行分享,以学生的角度去感染带动身边同学,营造良好的平等的朋辈的交流碰撞[4]。无论班会主题是什么,都可以在每一场班会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党史学习教育元素,通过分享与思政和专业相关的名人的先进事迹,挖掘紧跟时事的文化教育资源。
“中共党员”不单单是一个名词,更是一种身份,代表着积极向上奉献的精神,能够被选为党员的同学,一定是在思想觉悟、政治立场、专业素养、群众基础等方面有着优于多数人的品质。利用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在朋辈中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在艺术类高校中,大多数同学对党员的责任义务和精神意识还不够,很多人对能身为党员的荣誉感不强,这更多的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对党员事迹品质各方面等宣传力度不强,在学校层面就没有对党员这一身份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是艺术类院校需要加强的方面,在同学中树立党员标杆形象,有助于同学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可以去追随的学习榜样。
(四)注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让优秀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
艺术类院校学生性格特点鲜明,对事物的喜好,不以金钱名利为导向,在自己心中有一套自我的标准。师与生之间是两个身份,很多学生的心里话或者私密的事情不愿意同老师分享,而学生干部则起到较为重要的中间调解作用。打造一批能干三观正的学生干部队伍,让学生管理影响带动学生,朋辈同学间的亲密感和无隔阂性,会让大多数学生更容易接受国家的政策方针、学校的规章制度等。精良的学生干部队伍,更是同学看得到摸得着的身边榜样人物,标杆导向给学生树立努力的方向。
除此之外,对比较有自我性格学生的管理,宜疏不宜堵,学校可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给予学生表达诉求的通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反馈和解决,不正确的思想要及时找到学生进行谈心谈话的思想工作。
三、结束语
在辅导员视域下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面对的问题也都有可以实施的解决方案,对艺术类学生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的一环,艺术是时代的号角,这个号角为谁吹响,吹响的方向,都至关重要,要做好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地让学生所学可以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