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诊断价值
2023-05-11王华
王 华
安徽省岳西县医院 246600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发病高、进展慢等特点[1]。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因高血压发病率增加、老龄化加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显著增长[2];同时死亡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超过恶性肿瘤成为病人死亡首因,因此冠心病的诊疗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冠心病由于冠脉血管的血运能力减弱,导致心肌血氧供应能力难以满足心脏需求,继而影响到泵血能力,导致各节段心肌运动发生异常。随着冠心病的进展,泵血能力不断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等,造成难以挽回的结局,故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3]。超声可通过评估患者是否出现室壁运动异常,反映患者的心脏功能、心脏解剖结构,继而对冠心病做出较为准确的鉴别诊断。近年来,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研究成为热点,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10例心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超声心动图在室壁运动异常分析中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5月收治的110例心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46例;年龄40~89岁,平均年龄(64.05±12.83)岁。纳入标准:(1)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冠脉造影;(2)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3)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先天性心脏病、心室结构发育异常;(2)未能完善检查和治疗。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查:以Prosound a7(ALOKA)、ACUSON西门子、HITACHI二郎神等进行心脏超声的检查。观察心脏形态、大小、运动幅度等。检查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设置探头频率为低频(2.5~3.5MHz)。患者取左侧卧位,以探头对心脏长轴切面、短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尖四腔切面等逐一扫查。采用16节段左室壁划分法,首先为左室长轴,将左心室壁分成3段,分成3个环状短轴切面,作为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将基底段与中段再分为6段,心尖段分成4段,分析超声心动图是否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当患者出现室壁运动减弱、运动消失、矛盾运动等异常情况,则可诊断为室壁运动异常。
1.2.2 冠脉造影检查:以飞利浦 ALLURA XPER FD20血管造影仪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取平卧位,在消毒后进行穿刺。经下肢股动脉将导管逆行至主动脉中并找到冠状动脉,找到插口后注射造影剂。通过造影剂的走行形态对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情况展开分析。
1.2.3 入院后治疗:患者收治后按照诊断结果实施规范化治疗。
1.3 观察指标 (1)以冠脉造影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心动图在室壁运动异常诊断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2)对比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心脏整体面积应变(GAS)、收缩末期左室容血量(LVESV)、舒张末期左室容血量(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PMSV)、各节段舒张早期峰值速度(PMDV)的变化。
2 结果
2.1 超声心动图在室壁运动异常诊断中的效能 以冠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超声心动图结果见表1。超声心动图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灵敏度为97.98%(97/99)、特异度为100.00%(11/11)、阳性预测值为100.00%(97/97)、阴性预测值为84.62%(11/13)。
表1 超声心动图在室壁运动异常诊断中的效能(n)
2.2 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对比 治疗后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GAS、LVESV、LVEDV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对比
2.3 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电图PMSV参数变化对比 治疗后患者的各节段PMSV室间隔中段、室间隔心尖段、侧壁心尖段、前壁基底段、前壁中段、前壁心尖段、下壁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段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电图PMSV参数变化对比
2.4 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电图PMDV参数变化对比 治疗后患者的超声心电图PMDV参数变化:各节段PMDV室间隔中段、室间隔心尖段、侧壁心尖段、前壁基底段、前壁中段、前壁心尖段、下壁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段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电图PMDV参数变化对比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冠心病近年来依然呈现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上升幅度更大,已成为导致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冠心病疾病特征是冠脉管腔出现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血氧不足,病理特征是心肌缺血,因而也称“缺血性心脏病”[5]。冠心病患者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状况后,心肌细胞的收缩、舒张功能也随之受到影响,故常表现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临床可通过检测是否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对冠心病进行诊断,准确判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可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6]。
当前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方式较多,包括心电图、临床症状、冠脉造影、超声等,其中心电图与临床症状诊断存在较大的漏诊风险,因而主要作为筛查手段。既往采用心电图进行冠心病的诊断时,因早期患者症状并非完全持续性的,故存在较大的漏诊风险。冠脉造影在冠心病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属于是侵入性检查,存在创伤,不适合作为基本检查手段。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无辐射等优势,且对于可能存在的病理特征,可重复检查以提升准确率[7]。目前超声心动图已能够对心脏实施多切面、多分段的检查,评估患者是否出现室壁运动异常。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各节段的室壁运动异常是重要诊断依据,当患者出现室壁运动异常则提示需要完善检查,明确血管是否出现狭窄及狭窄程度。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显示,超声心动图在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中检出率高,可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重要诊断依据[8]。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10例心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心动图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诊断中的诊断灵敏度为97.98%,并且能够通过超声参数对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估。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完成对心脏结构的检查,获取心脏各室的容积。正常人群的心脏通过心室规律性的收缩达到泵血目的,当发生缺血后,局部的收缩力显著降低,继而引发室壁运动异常,导致室壁运动不同步。超声可检查到室壁运动异常,并且能够定量分析其异常情况。本研究中对患者的超声参数进行分析,包括LVEF、LVESV、LVEDV等。在发生缺血后LVEF水平显著下降,提示某一段出现缺血。并且超声心动图还可发现游离壁破裂、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异常情况,定量分析各节段的室壁运动异常情况。而LVESV、LVEDV呈现显著的上升,提示心室容积增大,存在典型的声学特征。在治疗后,患者的LVEF水平显著上升,LVESV、LVEDV显著下降,则说明心室重构得到改善。
本研究还对各节段的PMSV、PMDV,PMSV增高提示间隔运动减低,侧壁运动减低,表现为心内膜运动幅度2~4mm,室壁增厚。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室壁运动异常,与缺血区域相关,因此室壁运动异常也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本研究中对各节段的PMSV、PMDV进行分析,大部分患者其指标水平显著降低,与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保持一致性。而在治疗后患者各节段PMSV、PMDV显著提升,说明缺血的症状得到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心动图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通过超声定量参数对室壁运动进行描述,临床可通过定量参数分析其异常情况;除此之外,还可通过超声心动图典型声像特征分析患者各节段缺血情况,能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多种参考信息。
综上所述,超声心动图能较为客观的评价室壁运动,当出现异常时能及时检出,为冠心病及时诊疗提供较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