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半条被子”的温暖
2023-05-11胡萍
胡萍
溧阳市古县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副主任杨竹娇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铭记心头,在基层工作的十六年间,她始终不忘为民初心,和家人一起用火热真心为群众奉献爱和温暖,为困境儿童打造温馨港湾。
抱抱“杨妈妈”
2007年,杨竹娇通过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满心欢喜地来到溧城街道东升社区工作。以前,杨竹娇在社区里总能见到调解员的身影,尽管调解的都是家长里短的琐碎事情,但他们总是风风火火、满面春风地穿梭在每家每户间,看似棘手的问题在他们手中常常迎刃而解。杨竹娇便留意起这群“了不起的社区工作者”,观察他们的工作方法。时间一久,杨竹娇对社区工作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就喜欢和人打交道!”来到东升社区的杨竹娇如鱼得水,她一头扎进群众中,各项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2014年,因为突出的工作能力,杨竹娇被调到濑江社区开展支援工作。尽管已经在基层工作了七年,初到濑江社区的杨竹娇还是有些焦虑。当时濑江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环境差,外来人口多,小区的街道上常有三两个衣服破旧的孩子追逐打闹。一次入户走访,走进一个孩子家中,拥挤的房间甚至放不下一张书桌,杨竹娇看了很是心疼。
经过深入调研,杨竹娇了解到社区外来人口的经济、文化水平与本地居民差距较大,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数量多。“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她决定从孩子开始入手工作。杨竹娇快速组织资源和人力,当年,创建红铃铛爱心小屋,主要为困境儿童提供功课辅导、绘画书法、唱歌跳舞等基础类型的服务。孩子们特别喜欢这里,因为杨竹娇为小屋招募了真心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志愿者老师,她也常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读绘本。早晨,杨竹娇一走进小屋的大门,孩子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一拥而上,喊着“杨妈妈!杨妈妈”,争着去抱抱“杨妈妈”。时隔多年,杨竹娇依然清晰地记得这幸福的一幕,每当想起,嘴角都不禁扬起笑容。
红铃铛爱心小屋有个“常客”叫丁丁(化名),是名患矮小症的男孩。杨竹娇初见丁丁时,他一直躲在家长身后,露出一只眼睛观察,不说话也不理人。杨竹娇常来看他,熟络之后,就把他领来爱心小屋。一段时间后,尽管丁丁还是不爱说话,但他发现了一个新的爱好——唱歌。每次唱歌时,丁丁都会手舞足蹈,仿佛浑身是劲。儿童节那天,丁丁和其他孩子一起站上文化礼堂的舞台献唱。稚气脆嫩的歌声填满心间,台下的杨竹娇双手打着节拍,泪流满面。
和社区一起成长
在基层工作多年的杨竹娇深知,一个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从谋划到落地并不容易,但她凭着一腔热血坚持了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常有不理解的声音萦绕在杨竹娇耳边:有人说她为啥不能踏踏实实工作,老想着创新;有的揣度她“好出风头”。杨竹娇没有理会这些声音,她的目标很明确,“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创造更美好的社区打好基础,这些工作必须有人做,那么我愿意冲在前面。”
2015年,杨竹娇回到东升社区,成立了向阳花爱心驿站、背包客爱心驿站等平台,凝聚起社区困境儿童、外来大学生等弱势群体;又策划一系列接地气的活动,吸引本地居民、新市民、土地征迁农民等不同来源、不同文化层次的居民参与。在杨竹娇的努力下,原先操着不同地域方言的居民逐渐凝聚在一起,他们能在大礼堂上共唱一台戏,也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分彼此、守望相助。
东升社区的居民融合在一起,思想上也步调一致了。“社区在不断成长,我和儿子也一直在成长。”在儿子弘毅小时候,杨竹娇就常带他去做公益。去丁丁家家访时,杨竹娇特意带上了年幼的弘毅。看着内向的丁丁和贫困的家庭环境,弘毅小小的心灵震撼了,他拉着杨竹娇的手说:“妈妈,咱们快帮帮丁丁吧,我的储蓄罐里有钱,你都拿走吧。”杨竹娇很欣慰。她认为,孩子的教育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其中“德”字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有成为善良、有爱的人,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
弘毅在上海读大学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了,他第一时间报名去社区做志愿者。卡口值班、搬运物资、给隔离人员送菜……三十六天,弘毅没有睡过一个整觉,怕父母担心,他直到志愿工作结束后才告诉杨竹娇。杨竹娇既感动又骄傲,她欣喜地看到孩子成长为不娇气、有担当的好青年,有甘于奉献的热血和情怀。那时,杨竹娇也坚守在社区防疫前沿。没有相互鼓劲,也没有过多的言语关心,身处异地的母子俩全身心扑在抗疫一线,用多少个无眠的日夜,一心守护群众的平安。
爱是双向的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忙起来时,杨竹娇常常忘记吃饭,有时甚至半夜才回到家。杨竹娇的丈夫殷田平从没有半句埋怨,他知道她一定是在为社区居民奔忙。殷田平是一名中学教师,在教文化课之外,也细心地体察孩子们的生活。班上有几名贫困学生,他就常喊这些孩子来家里吃饭,杨竹娇则为他们做上一桌爱吃的菜。有一名学生是孤儿,寒冷的冬天只穿几件薄薄的单衣来上学,殷田平买来毛线,让杨竹娇为他织了几身暖和的毛衣。在两人的关爱下,孩子们逐渐变得阳光开朗,成绩也稳步提升。尽管现在已经和这些孩子失去联系,但杨竹娇夫妇从没有吝啬和后悔自己释放的爱。杨竹娇认为,公益从来都不是付出后马上能获得反馈的事情,“相反,我期待的是自己的成长。”杨竹娇说。
以前,家里的大事小情总有丈夫操心,杨竹娇也乐得輕松。来到社区一手操持起几个项目后,杨竹娇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成长得足够强大,足以为他人遮风挡雨。2018年,9岁的男孩东东(化名)走进杨竹娇的视野,那时,东东的母亲由于诈骗被逮捕,伤心绝望之下的东东将自己封闭起来。杨竹娇为他找来专业的心理老师,邀请他去向阳花爱心驿站。转眼四年过去了,东东如今已经“判若两人”,活泼开朗、懂事体贴。婆婆生病了,他会记得提醒婆婆吃药;伙伴们表演节目时,他就站在一旁拿衣服、看包、递水,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样子。每次在路上遇到,东东婆婆总会拉着杨竹娇迭声说谢谢,聊聊东东的近况。“正向的反馈总在不经意间到来,每次都会给予我莫大的鼓励,支持我继续走下去。”杨竹娇说。
从事基层工作多年,经历过风雨,也有过力不从心的时刻,杨竹娇从没想过止步,反而越做越有爱心,越做越有劲。杨竹娇说:“因为爱是双向的。”东东婆婆的一句句谢谢、孩子们一张张愈发甜蜜的笑脸,是对杨竹娇多年付出最好的回应。
如今,退休的杨竹娇被返聘到古县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担任副主任,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她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会一如既往地带领小家,引领群众,把‘半条被子’的温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