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斗就能过上幸福生活

2023-05-11翁炫

莫愁·智慧女性 2023年5期
关键词:张庄闽宁莫愁

翁炫:中共党员,党务工作者,现居苏州;《莫愁》杂志签约专栏作者,自2004年至今,在《莫愁》系列刊发表文章超过50万字。

党的政策好。听党话、跟党走,奋斗就能过上幸福生活。

翻开《习近平走进百姓家》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家庭、每位普通老百姓,只要肯干、好好干,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激励我们进一步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向未来。

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就在每个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里。

易地搬迁:过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谢兴昌原住在被冠以“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曾被联合国专家评为不具备人类生存基本条件的地区。

当年,福建和宁夏结成帮扶对子。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宁夏调研时提议,将西海固不宜生存地方的贫困群众搬迁到宁川河套平原待开发荒漠地,建设新家园,并亲自将移民村命名为“闽宁村”。

谢兴昌开着自家的“蹦蹦车”,载着7户村民,赶往400余公里外的闽宁,整整跑了12个小时才到闽宁。当时的闽宁是一片沙滩,没有住的地方,没有水和电。谢兴昌带领大家搭起了临时帐篷。巨大的沙尘暴袭来,谢兴昌带来的4床被子被刮跑了3床。

大家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扶下,扎根闽宁,艰苦奋斗,必能拼出一片新天地。

凭着这样的信念,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闽宁干部群众硬是将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改造成了西北大地上富饶美丽的特色小镇。2020年,闽宁常住人口达56409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万元。

刘福有一家也因搬迁过上了幸福生活。

刘福有原是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阳坪乡赵家洼村的贫困户。赵家洼村坡陡沟长、土地贫瘠、灾害频繁,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深度贫困村。

2017年9月,赵家洼村实施整体搬迁。包括刘福有在内的村民“拎包入住”,搬进了县城,住上了楼房。在政府的帮助下,刘福有和妻子成了小区里的清洁员,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我根本没想到能过上现在这样幸福的生活。这幸福生活,全靠共产党,全靠总书记。”刘福有说。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易地搬迁总人口47.2万人。山西省采取一系列灵活的帮扶措施,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因地制宜:富了村民美了乡村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张庄村,曾是“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汪;一年辛苦半年糠,扶老携幼去逃荒”。20世纪60年代,焦裕禄来到兰考,领着老百姓战天斗地治理风沙,结束了“出张庄”的历史。

2014年3月,习近平在张庄调研时指出,要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张庄村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围绕精准扶贫、产业扶贫,下出了一盘好棋:张庄村整理土地,引进、建成将近200个大棚,种植哈密瓜、西瓜、草莓;流转100多亩荒滩地,引进白对虾养殖产业;引进专门生产褐蘑菇的企业,让180多名张庄村和周边村庄的村民成为职业农民。张庄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少,“出张庄”变成了“回张庄”。

2020年,张庄村集体经济收入79万余元,人均收入达1.5万元。

如今的张庄村,村民富了,村子美了。

“一把锄头二亩田,面朝黄土背朝天”,写的是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村民们曾经的生活。

2019年7月,习近平来马鞍山村调研时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马鞍山村干部带领群众成功走出来一条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强村的发展道路。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40元。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的花茂村,原名“荒茅田”,意指贫困荒芜。村里人均不到1亩地,村民们靠种地根本养不活自己,只得纷纷外出务工。

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花茂村引进了好几家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稻+鸭”、大棚蔬菜等高效特色衣业,种养殖结合,土地的产出成倍增加。

几年工夫,花茂村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建设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踏实做事:把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

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曾是缺水少电的深度贫困村。随着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出台,村民们逐渐脱了贫,生活越来越富足。

以前,阿卜都克尤木一家三口的生计都靠他开拖拉机帮人犁地、收割庄稼所得维持,一年的收入仅1万多元。现在,通过养殖及花棚种植等,他们家的年收入已超过11万元。

党的政策好,农民的增收门路越来越宽。古丽克孜·吐尔贡靠扎扫把,一年的纯收入也能达到6万元。

借政策东风,做踏实事业,圆致富梦想,成为阿亚格曼干村村民的幸福写照。

连樟村位于粤北山区。曾经村里山多地少,村里人靠天吃饭。

回忆起以前的生活,陆奕和苦不堪言。全家六口人,只有陆奕和一个劳动力,父亲年迈、妻子久病、3个小孩在读书。由于要照顾一家老少,他无法外出打工,只能留在村中务农,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覆盖,连樟村进驻了扶贫工作队,建起了大棚蔬菜基地,闲置校舍改造成了扶贫玩具生产车间……村民们可以在家门口工作挣钱了。

2018年10月,习近平走进陆奕和家里慰问。“总书记鼓励我们在脱贫的路上自己一定要努力。”陆奕和备受鼓舞,坚定了要靠双手脱贫致富的想法。

当地的特产之一是麻竹笋。陆奕和向银行贷款,承包了麻竹笋山,又受聘在村里的乡村振兴学院当保安。

当保安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实现 “家门口就业”;每天上山砍几百斤麻竹笋,每年也能有一笔不错的收入。

陆奕和的脱贫致富故事成为励志典型,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共同奋斗的还有与陆奕和一样在家门口就业的村民。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共同奏响奋勇前进的时代最强音。

江苏省掀起学好用好《习近平走进百姓家》热潮

江苏省妇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好用好《习近平走进百姓家》活动,引领广大妇女群众及家庭真正悟于学、感于心、践于行,凝聚起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江苏省妇联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集中学习研讨《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中心组成员,宣传部、家儿部、活动中心主要负责人,机关团委书记作交流发言。

★为推动江苏省妇联青年党团员学好用好《习近平走进百姓家》,省妇联“莫愁·青年学堂”举办学好用好《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专题读书会。中国妇女报驻江苏记者站站长茹希佳到会作专题分享。

★江苏省各界妇女学习《习近平走进百姓家》座谈会在南京召开。会上,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全国巾帼建功先进典型代表围绕学习《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一书畅谈心得体会,交流用好本书推动工作的思考打算。

★江苏省妇联新媒体中心召开《习近平走进百姓家》学习交流分享会,全体员工参加,四位同志结合本职工作分享学习体会。

★江苏省妇联主管主办的《莫愁》杂志策划系列文章,引导读者学好用好《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与此同时,《莫愁·智慧女性》杂志“跟翁炫读红色经典”专栏作者翁炫,走进苏州市吴中区郭巷街道湖滨社区党总支,与十余名各行各业女性党员,共读《习近平走进百姓家》。

(更多江苏省各级妇联组织学好用好《习近平走进百姓家》活动,可登录“江苏女性”网站和同名公众号查看。)

編辑 文心

猜你喜欢

张庄闽宁莫愁
寻找“莫愁·幸福家庭”照片选登
寻找“莫愁·幸福家庭”照片选登
《1999-闽宁镇》油画190cm×190cm 2019年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张庄
莫愁前路无知己
用爱接力 守望相连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
《莫愁》一直记得你,我们从不会忘记,每一个相遇者。
红色记忆话张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