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PDCPD材料在商用车重卡导流罩上的开发应用分析
2023-05-10金泉军郝建淦吕玲芳王东陈世盛李明
金泉军,郝建淦,吕玲芳,王东,陈世盛,李明
浙江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228
0 引言
塑料及其复合材料具有易成型、密度低、比强度高等优点,是汽车轻量化材料的最佳选择。目前,行业内所用玻璃钢复合塑料(SMC)是一种利用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等基体复合的热固性材料。此材料在商用车上已被广泛应用,其用量可达200~250 kg/车,占驾驶室重量的20%~30%。虽然玻璃钢复合塑料大量应用在商用车行业上,但制造过程中会带来健康危害和环境污染问题:首先,玻璃钢中的玻纤丝接触皮肤后会引发过敏性皮炎;其次,玻璃钢产品生产中易产生大量玻纤和树脂粉尘,极大危害人体健康[1-2]。另外,玻璃钢产品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含苯等有害物,会对健康造成伤害,并污染大气环境[3-4]。本文通过导流罩内外板均采用改性聚双环戊二烯(PDCPD)塑料钢材料替代SMC,在满足产品轻量化的基础上,通过产品的结构优化达到零件的刚度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为PDCPD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持[5-8]。
1 改性PDCPD材料性能分析
1.1 主要原料
本研究方案中改性PDCPD材料主要由A、B两组组分构成,主要包括多环烯烃、丁苯共聚物以及催化剂与添加剂等原料,具体原料的信息见表1。将A组分、B组分按照1∶1在混合头中快速混合均匀,然后注入提前预热好的锻造铝模具中,让混合组分在极短的时间内引发聚合反应,从而制备导流罩产品,RIM 工艺成型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RIM工艺成型流程
表1 原料信息
1.2 材料力学性能
将经RIM工艺注射成型的导流罩制品材料制备成标准测试样条,分别进行材料力学测试。①密度。基于GB/T 1033.1—2008《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中的方法A,通过DH-120T型电子比重计进行密度测试,获得密度为1.054 g/cm3。②抗拉强度。根据GB/T 1040.2—2022《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将试样制备成1A类型,拉伸速度设定为50 mm/min,通过TCS-2000拉力试验机进行强度试验,获得抗拉强度为51.1 MPa。③弯曲强度。依据GB/T 9341—2008《塑料 弯曲性能的测定》,将试验制备跨距设置成64 mm,弯曲速度设定为2.0 mm/min,通过TCS-2000拉力试验机测试,获得弯曲模量为82.9 MPa,弯曲强度为2150.0 MPa。④冲击强度。按照GB/T1043.1—2008《塑料 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将试样制备成80 mm×10 mm×3 mm条状,缺口类型选择A型,跨距为62 mm,冲击速度设定为2.9 m/s,通过GT-7045-MD摆锤冲击试验机进行测试,获得23 ℃缺口冲击强度为32 kJ/m2。由表2可见,PDCPD材料拉伸强度与行业主流材料性能基本相当,而弯曲强度对比行业主流材料性能提升3.62%以上,弯曲模量对比行业主流材料性能提升了13.15%以上,缺口冲击强度对比行业主流材料性能提升3.22%以上。
表2 改性PDCPD材料性能分析
2 改性PDCPD材料导流罩的CAE分析
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首先采用建模软件对导流罩总成(包括顶导流罩1、右侧上导流罩2、左右侧下导流罩3与左侧导流罩4)建模,如图2所示。首先,进行网格划分,网格采用6 mm×6 mm壳单元;随后,采用bolt连接方式对螺栓连接部位进行模型简化;最后,针对安装在车体上的导流罩支架123456六个自由度进行全约束,约束模式如图3所示。给各结构模型赋予材料属性,性能要求见表3。对基于改性PDCPD材料的导流罩产品进行模态、静态强度、动态强度以及刚度分析验证。
图2 导流罩结构
图3 导流罩约束模式
表3 材料属性性能要求
2.2 模态分析
基于约束模态分析,重点提取前四阶模态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表4可以看出,导流罩总成前四阶模态分别为28.30 Hz、31.96 Hz、32.32 Hz、33.38 Hz,均高于目标值25.00 Hz,并且分别高于设计目标值13.2%、27.84%、29.28%、33.52%。同时基于图4发现,一阶、二阶、四阶模态中振型较大部位均在右侧上、下导流罩,三阶模态中振型较大部位在左侧下导流罩。
表4 导流罩总成前四阶约束模态数据
2.3 强度分析
基于导流罩总成强度要求,重点分析静态强度与动态强度。
(1)静态强度分析。主要包括4个工况,分别为风压工况、X向工况、Y向工况、Z向工况,具体要求参考表5,结果如表6、图5所示。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风压工况下导流罩总成最大应力为1.977 MPa;在X向工况下导流罩总成最大应力为4.368 MPa;在Y向工况下导流罩总成最大应力为9.721 MPa;在Z向工况下最大应力为3.700 MPa。基于四种工况的强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Y向工况导流罩总成受到的应力最大,但最大应力远小于设计要求的40.000 MPa(≤0.8倍的PDCPD材料的抗拉强度),说明不同工况下的强度分析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受力较大部位均在右大灯装饰板。
图5 导流罩静态强度最大应力分析
表5 导流罩总成静态强度加载要求
表6 导流罩总成静态强度分析结果
(2)动态强度分析。主要包括X向振动、Y向振动、Z向振动,并要求对其约束点施加加速度,具体要求参考表7所示,频率扫描范围在1050 Hz,分析结果如表8、图6所示。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X向振动下受到的最大应力为14.259 MPa;在Y向工况下受到的最大应力为17.451 MPa;在Y向工况下受到的最大应力为9.721 MPa;在Z向振动工况下受到的最大应力为21.096 MPa。基于4种工况的强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工况下承受的最大应力均小于设计要求的25.000 MPa(≤0.5倍的PDCPD材料的抗拉强度);同时X向与Y向工况受力较大部位都是在右侧下导流罩,Z向工况受力较大部位在顶导流罩。
图6 导流罩动态强度最大应力分析
表7 导流罩总成动态强度加载要求
表8 导流罩总成动态强度分析结果
2.4 刚度分析
基于模态分析结果,针对产品薄弱部位进行刚度分析。刚度分析测试位置如图7所示,并且要求在测试位置直径30 mm范围内法向加载200 N负荷,分析结果如表9、图8所示。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测试点1与测试点2右侧下导流罩部位的位移分别为14.30 mm、11.41 mm;测试点3与测试点4右侧上导流罩部位的位移分别为15.83 mm、15.91 mm;测试点5与测试点6顶导流罩部位的位移分别为10.45 mm、7.90 mm;测试点7左侧上导流罩部位的位移为11.91 mm;测试点8左侧下导流罩部位的位移为8.83 mm。通过综合评价测试点结果,产品结构薄弱部位的刚度均小于设计目标(设计最大位移≤16.00 mm),可满足产品设计要求。
图7 导流罩动态刚度分析测试点
图8 导流罩测试点刚度分析结果
表9 刚度分析结果
3 结论
采用密度为1.054 g/cm3的改性PDCPD材料制备导流罩,产品可实现减重30%以上。
(1)材料性能分析结果。抗拉强度为32 MPa,弯曲强度为82.9 MPa,弯曲模量为2150.0 MPa,室温缺口冲击强度为32.0 kJ/m2,均高于国外主流的PDCPD材料要求。
(2)零件设计分析结果。基于模态分析,最小的一阶模态为28.3 Hz,前四阶模态频率均可满足设计要求的≥25.0 Hz以上;针对静态强度分析进行风压工况、X向工况、Y向工况、Z向工况分析,获得导流罩总成最大应力仅为9.721 MPa,小于设计要求的静态强度40.000 MPa;对于动态强度分别进行X、Y、Z向振动分析,导流罩总成最大应力仅为21.1 MPa,小于设计要求的动态强度25 MPa;针对薄弱部位的刚度分析,导流罩总成最大变形量为15.909 mm,刚度值小于设计要求的16 mm。综合分析可以看出,该结构能够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