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秋
2023-05-10◎卢永
◎卢 永
秋,总是伴随着一场淅沥的雨而来。
这场雨过后,夏的燥热几乎在一夜间悄然隐退了。阳光,虽然明亮,却敛去了光芒,褪去了锐气,渐次温和平淡,于是早晚便有了凉意。秋凉如水。秋的凉,如同岁月在一个人身上,打磨掉浮躁后的沉淀,没有了火急火燎。
秋的凉,是一种静美。尤其是落日的黄昏或晚饭后,手捧一杯香茗,一握黄卷,静坐阳台,听秋虫在窗下的草丛中低吟,自有一番滋味。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初鸣时,先是“咯咯”的,有些沉闷,就像声音从倒扣的盆中发出,而后连成一片,犹如金属碰撞之声,又如不停抖动干皱的薄膜之声。而纺织娘,则让人想到亭亭玉立的姑娘练声的样子。它先“嘎吱、嘎吱”十多下,好像清清嗓子,然后急转直下,奏唱出主旋律“吱……”此时大地寂静无声,百虫和鸣,此起彼伏的吟唱,将秋夜带进了无比喧嚣的欢乐场。想起蒲松龄在《促织》中写道:“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小小虫子,居然关乎人命,不由得惊起一身凉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因为秋的凉与静,长安月下万户捣衣的女子,更加怀念远戍玉门关的丈夫。经历过少年不识愁滋味后,词人辛弃疾独上高楼,把栏杆拍遍,发出“天凉好个秋”的长叹!
秋时,我曾仔细地观察过一枚秋叶,与夏叶的浓肥相比有了质的变化。那是个初秋的傍晚,我和友人漫步在公园鹅卵石铺就的小道上,夕阳把柔和的光洒在每一棵树、每一片叶上。忽然,一阵微风拂过我的脸颊和身体,一种无法言说的清凉袭遍了全身。刚才还和友人为了一个观点分歧而言语交锋的我,那一刻静默了下来。就在那时,我发现了眼前不远处低矮枝条上的一枚叶子。夕阳透过重重叠叠的叶片,恰巧将一束光打在这枚叶子上,本是万千叶片中极为普通的一枚叶片,此刻,却吸引了我,我不由得慢慢靠近。叶片不大,但因为光线的透射,这枚叶子整个呈现出通透的黄金般的色彩。一条条脉络,甚至每个细胞都清晰可见。我似乎听见这枚叶子的血液在脉管里流动的声响,但它却无言而静谧,散发着迷人的纯净。就在我对着那枚叶子有些着迷地默想时,友人不知何时拿起了手机,给我拍了一个侧影,而这一张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照片。
曾关注过一个朋友的画作。他的画,总给人冷静、疏朗之感。他画秋,而且大多表现初秋的景观。一个朴拙的瓶子,插着一茎莲蓬,铺着台布的桌面上躺着一只蜷缩慵懒的猫;一两枚在窗前飘落的叶子,一个立在窗口向外眺望的女子;一弯下弦月,两杯茶,桂树下一个人坐在棋盘前举棋落子……每次,看他的画,我总会屏住呼吸,整个人也静默了,生怕自己的一个闪失破坏了他画笔下的静谧、深邃。有人说,当太阳落山时,梵高在追寻最后一抹黄色。看梵高的画,我一直固执地认为那是关于生命的故事。生命需要一种热情,如怒放的向日葵,对着阳光,但繁华过后,生命同样需要学会将平淡的日子过出新意,简静岁月里,安排好自己的一颗心,一半浅喜,一半深爱。
我每天上班必经的路两旁站立着一排排槐树。夏日,槐树像一把把巨伞齐刷刷地撑开了。在等待公交车的间隙,我享受绿叶滤过的凉风,享受绿叶浸过的清气。那一刻,神清气爽,我忘了自己是个上班族、赶路人,我就是一个欣赏风景享受浓荫的人。深秋时节,金黄的落叶,在一场秋风后像一首波澜壮阔的史诗铺排在人行道上,我行走其间,就是置身于诗行间了。世上还有比不收费就让你徜徉在一首美景诗里更曼妙的事吗?秋叶,是秋风中的舞者。承载着风雨的过往,变迁着季节的暖凉。如同一个翩翩少年,经过青年的历练,步入中年,饱经风雨后,虽然少了浪漫多情,少了意气风发,少了激情澎湃,但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持重。对于一枚小小的、金黄色的落叶,投以生命的温情,给予它关注,那么,我们亦会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席慕蓉说:“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年少时,曾对爱情、事业,以及文字的梦,充满了幻想,乃至,脚步匆匆地追逐,在岁月风尘中捻转、焦灼、急进,却从不曾让自己慢下来,留意下这一路的风景。转眼间,而立之年已过,历经岁月的颠簸涤荡,方明白:世事繁华,人声鼎沸,知己者何人,终极点何处,从来就无须去问。孤灯长夜,瘦尽灯花,在灯与影的相伴中,我早就习惯了静静地写字,恣意而纵情地,尽吐心底深处的一缕缕丝,鲜花与掌声,得失成败,或许已不是最重要的事。人生难得的,是把寂寞当作一种清福来安享。
这个秋日周末的黄昏,我先是沿着这座城的一条景观渠坝快跑,直到满身是汗,然后放慢脚步,沿途缓行。听草丛里不时传来的虫鸣,看一两枝残荷散尽最后一抹花瓣,看枝头的鸟儿欢快地跳跃、飞远。倾听风路过湖中芦苇时簌簌的声响,与那些白茫茫的芦苇花静静地晤对,不觉中在城市奔忙的所有的喧嚣与浮躁都会渐渐地沉淀下来。
人生如叶,春发、夏繁、秋静、冬凋。于四时而言,夏太过于招摇和热烈,花儿相继开放,红肥绿瘦,盛大且隆重,凌厉得让人窒息。冬,又过于冷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寥落而凄凉。而秋,既不热烈,又不过于薄凉,似一杯淡淡的清茗,入口芳醇,回味悠长。秋的美,是不需言语表达的,就像佛家的禅,不可说。于世间,有时我们慢下来,如一枚秋叶般简静,洗却铅华去用心聆听大自然的言语,你会发现,其实岁月是宽宥的,待人不薄。生命盛大华美,经历了热烈之后,才渐渐懂得它的沉静内敛。
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这样描写芒草:“缤纷的秋花已凋尽,直到冬季终了,好似满头白发,呆呆地一个劲在风中摇曳,只沉湎于往事的样子,像极了人的一生。”脑海中想起这样的语句,看着面前这一大片在秋风中轻轻摇曳的白茫茫的芦苇花和芒花如此相似,人是很容易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去的。记得那一年冬季的一个夜晚,母亲和我们姐弟几人围坐在油灯前,等待外出十几里地做泥瓦工的父亲回来吃晚饭,可天偏偏下起了雪,母亲心急如焚。当满头满肩都落满雪花的父亲踏进家门时,母亲却什么也没说,她只是上前帮父亲拍打掉雪花后,便连忙去锅灶前点燃白日里砍割的芦苇茎秆,开始炒菜。就是在那一晚,我发觉辛劳的父亲及所有的庄户人,都像极了一株株坚韧的芦苇。而父亲黑发中夹杂着越来越多的白发,也酷似盛开的芦苇花。从我懂得心疼父亲开始,我就时常担心父亲有一天会苍老,终会和苇花一样,被冷风带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活不只是春暖花开,也有秋寒叶落。
草木都有清香,芦苇也是。大自然从不会偏袒任何一种植物,而植物们亦不会辜负了自然给予它们的每一阵轻风的抚摸,每一次细雨的润泽,每一次阳光真诚的邀请。芦苇选择了滩涂作为它们的栖息地,骆驼草选择了在沙漠中燃烧,木棉树选择在南方安家……槐花在五月带给人们香气,桂花则在八月飘香……草木们,虽默然无言却在以自己的方式回报大自然。
在城市钢筋水泥的高楼里,一旦待得久了,我就总想出去走走,闻一闻草木味儿。我早已习惯,沐浴在草木的清香里,以洗去在城市风尘中奔走时的浮躁。我已学会,和一株芦苇对视:每个人终难免如一株芦苇,由青葱至头顶一丛白花。可一个人只要曾努力地带给人间清香,坦然地接受生命的必然,也无须惆怅什么了吧!
单位旁边的一家旅行社,负责人是位女居士。女居士并不刻意地去经营,大多是放了手,让几位业务人员去打理。但奇怪的是,旅行社的生意却出奇地好。女居士四十来岁了,一直未婚。关于居士独身的说法很多,但我听后总是一笑而过。在我看来,一个人选择任何一种与世人眼里不同的存在方式并坚守,这本身已是不言而在的最好理由。居士给我的印象是,似乎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吃斋念佛,奉行善举。遇见人,她总是一副恬淡的笑脸,给人一种宁静但超脱之感。女居士曾给我讲起佛典中的一则公案:有一禅师,有两位高足弟子。两位弟子一同出行时,一位弟子见到路边有枯骨总是随手掩埋了;而另一位弟子则视而不见。有人问禅师,同是高足,为何修为如此不同。禅师说,随手掩埋枯骨的弟子是慈悲,视而不见的弟子是解脱。在喧嚣的尘世,偶尔得以聆听女居士说禅,不啻为一剂清凉之药。生于世间的我们,或许如同百草,虽地域有别,际遇各异,但只要我们有感恩之心、慈悲之怀,众善奉行,无论短长,每个人的人生对于自己都是最好的。
友人在微信朋友圈写道:“秋消解了夏的火燥。多想今晚下一场秋雨,就那样傍着雨声,做一场清清灵灵的梦。”我的内心似乎被什么触动了下,曾喜欢过这样的句子——“下雨天打伞,枉生在有雨的世界”。只是那时是年少情怀,似乎在雨中无遮挡地漫步,才能疏解青春火热的情怀,尚不知雨的众多况味。
雨是带来生机的。冬去春来,哪怕是曾经被岁月磨砺的老树,也会把沧桑褪去,让新绿萌动。春雨,像是春的先锋,举着火把,把冰封融解,润物无声,使原本单调的大地,开始变得生动,给人以希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像是带给人好运的使者,它总是在该到来的时候,悄然而至。
恋爱时,读到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那时的我,一下子把恋人和雨糅合到了一起,总希望她是如雨中丁香样,带着淡淡哀愁的容颜和气质才是最好的。但毕业前女友真的选择了别离,当火车汽笛拉响时,我泪如雨下。我才懂得了,雨,亦是惆怅的。电影《廊桥遗梦》中女主人公弗朗西丝卡与罗伯特,由短暂的相遇、甜蜜,到不得不分手时,弗朗西丝卡坐在丈夫的车里眼看着罗伯特在雨中渐渐离去。雨,成了烘托主人公痛苦、纠结的内心,必不可少的场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千古后人,祭奠远人哀思的写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柳永的愁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李清照的悲苦。“忧愁风雨,无人会,登临意”是辛弃疾的无奈与愁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陆游的悲壮与豪迈。雨,古往今来,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
雨是禅意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是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亦是风雨中安然不动的坚定。“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日暮骤雨初歇,山影空翠,阴幽空灵,心如同莲花一样地出淤泥而不染。雨,已然是洗去心头尘埃的净水。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一直觉得蒋捷的这首《虞美人》以听雨作为切入点,写尽了人生的百般滋味。而壮年听雨,最是静水深流,如一人独立寒秋,秋风萧瑟中,看似面容平静而心头翻卷的是道不尽的人生江湖夜雨。铅华洗尽,素心向秋。秋雨过后,是秋的凝重与明净。
有人说:“一个人活得幸福不幸福,一要看是不是能睡着,二要看是不是想醒来。能睡着,说明心安,此前问心无愧;想醒来,说明心美,当下正是所要。”不得不说,和秋日里竞相斗艳的格桑花、菊花相比,我慵懒了许多。明明窗外的鸟鸣已经叫醒了清晨,身子却依旧懒懒地赖在床上,不愿起身。倒不是因为与是否幸福的命题相关,而是人至中年,习惯了平缓、沉静的生活,那一树树繁花,在我眼中,却是繁华落尽最是好看。喜欢做人做到那样一种清简境界:就像一片树叶,将所有的叶肉去掉,只余筋脉,被妥帖地夹在书里做书签,或是被平平地镶在画框里,毫无掩藏,一目了然。
大秦国有个叫李斯的人,位高权重,临被处以腰斩的时候,才感慨,人生最美的图景,不过是贫穷的时候,带着猎狗,领着儿子们在河南上蔡老家城门外,追野兔玩。这样的慨叹真可谓千年一叹。繁华都市中,每个人都是涌动的潮水中一尾游弋的鱼。左岸是光鲜的欢颜,右岸是日光下的沉默,中间是永恒流动的寂寂光阴。少年时,恣意挥霍着花开般美好的青春,一路上历经尘世的潮起潮落,悲喜无常,终是到了可以坦然接受落红满地的年纪,阳光偏斜的午后,窗外无风,天空清明辽远,伴随着陈悦的一曲《乱红》,听出了几分慨叹。
乱红,是夏尽后,风中花落香消的零乱,是日月薄凉后的一份淡然。秋,让人心生一种生命的庄严和人生的紧迫。光阴如风,韶华易逝,在过往的岁月中,无论你是何等风华正茂、风采照人,走过红尘喧嚣,也终究会沉淀在时光的深处,如乱红飞舞,落地无声。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读弗里达·劳伦斯《不是我,是风》这本书时,是在几年前一个阳光很好的秋日午后。刚得到这本书还没阅读时,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书名。在我先前的经验中,风,动荡不定,可以席卷一切。是风,带走了摇曳多姿的花儿,是风吹皱了每个人的容颜。可读完这本书,我第一次感知到了,风,是多么饱满、柔情,它也可以轻轻地拂去我们脸上的泪滴。我深深地迷恋上了书中的这句话:“亲爱的,不是我,而是风陪伴着光阴中的你我。” 应采风说:“有时觉得人就像时光河流中的一叶漂萍,顾盼间,暮色已然降临,那些飘逸如风的梦想还在路上,还未年轻,就已然苍老。”国外一个百岁老太太,每天都化好精致的妆容,穿着漂亮的衣服然后才会出门。有人问她,为何你每天都打扮得这么漂亮?老太太说,这世界一花一草都那么美丽,难道还不值得珍惜吗!活着一天就要美好一天,万一有那么一刻突然离去了,也不至于猝不及防,依然是漂漂亮亮的。老太太对待生与死的达观态度真是让人敬佩。
张爱玲的《十八春》写道:“你年轻吗?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她幽幽地说:“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在这样的文字面前,有时不由得就傻傻地怔住了。没有人能逃过光阴吧。自去年开始,我陆续写了和乡村有关的文字,我用自己的拙笔,记录了和水井、书信、露天电影等有关的往事。有友人问我,写这些作甚,年轻人谁还读这个?我笑笑。用文字记下旧时光,以静简之心,面对繁华云烟,不妄不求地生活,是不是对零落之花,最好的捡拾?年少的时候,总希望时光可以快一些,可以早日走向成熟,去看自己想要看的风景,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可如今越来越希望时间能慢一些,再慢一些,将流年的水色山光装帧于记忆之中,挽住一段美丽的年华。自古悲秋者不在少数,我总觉得秋是个善良的季节,在漫长炎热的夏天之后,秋高气爽让人多了一份平静释然,少了一份烦躁不安。秋是一场天地之间的盛筵。耀眼的斑斓,如诗如画。哪怕是荒凉的残败,亦有动人风华。花已开到最好,叶也绿过十分,不圆满方为满,有欠缺才不缺,秋来时,山明水净,色彩斑斓,一窗清凉,雨一滴滴地轻敲,是该停下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了。秋天善意地提醒我们,要平静地接受,从容地收获,才不会很狼狈地进入冬季。
一片叶子起初由光秃秃的枝条,再抽出嫩芽,经春风度春雨,慢慢绽放出细小的叶片。这枚叶片由嫩绿、浅绿、深绿,最后变成老绿,至秋开始变黄,坦然地迎接生命的冬天。秋,以无言教会我们原谅与宽容,学会删繁就简。每个轮回的秋天,抖落一地黄叶,那是因爱而落的青丝。林语堂先生在《论躺在床上》说:“今年春天,我最享乐的,就是听见一种鸟声,连环四音续唱,又因之宿在高树上,在空中传一绝响,尤为动人。”春天的鸟鸣,自然动听无比,是空中一绝响,而秋日里,听虫唱草丛,看雨落残红,观风过秋叶……亦是人间最美的欢歌,生命绝美的回响。秋天的魅力在它的丰富、高贵和成熟。走过繁华,走过喧嚣,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从容的可贵。秋,是起点与终点的重合,是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静水流深。秋,深幽静谧,散发着阅尽人间沧桑的从容厚重和博大涵浑。
观秋,就是要体味人生的沧桑和静美,在宁静中回归本真自我。观秋,亦要有“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与豁达,还要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乐观与进取。观秋,其实是观内心、观自我、观天地,与万物合一,成就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