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连环画创作艺术研究
2023-05-10宋鑫军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宋鑫军(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连环画是什么?
连环画,又称“小人书”,是20世纪在中国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以图片为主要内容的大众美术书籍。从连环画的基本特性来看,其历史相当久远。在汉代甚至更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用多幅图面来表现故事的连环画雏形。此后,连环画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连幅数量、发行规模方面不断发展。然而,由于连环画在20世纪以前并未得到人们的关注,也未得到人们的认同,因而未取得独立的艺术形式。直到20世纪,它才迅速地发展、成熟起来,形成了一种极具特色的、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史上,连环画是发展最快、成就最多、起伏最大的一种美术类型。
二、连环画的形式特征
(一)以图为主,图文结合
书中每页都是上文下图,图文结合。图画占主导地位,图画占到页面的三分之二,文字占三分之一。每页都以图画为主。因此,对于书中故事的演绎主要是以图画的前后变化来实现的。文字起着解释、说明和衔接图画的作用。从图画与文字的结合关系来看,这种形式很好地体现了连环画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的重要特征。
(二)连续性
从画幅的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剧情的发展和变化。图画之间有一定的衔接和连贯,没有明显的断裂、脱节和跳跃之感。画幅在页码前后有序的关联之中显现意义,共同形成一个连贯整体。
(三)叙事性
连环画的叙事性是建立在连续性的基础上,多幅的连续性使叙事性有了可能。这种叙事能力是其他形式的绘画做不到的。因此,连环画具有明显的叙事性特征。
(四)书籍性
书籍性是人们认识和接受连环画的一个重要方式。连环画在书中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特点。连环画和书籍的载体是相同的、紧密的、不可分离的。因此,书籍性对于连环画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意义,可以说,正是寻找到合适的载体——书籍,连环画才有了生命。
三、连环画优秀画家
(一)侯国良生平
侯国良[1],1946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祖籍山东。1966年,他在齐齐哈尔市完成了高中学业,1968年,他以知青的身份来到了黑龙江第五师,1979年,他被调到了哈尔滨美术学院。1987年,他于中央美院中国画专业毕业。现在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在全国各地从事艺术创作。1993年获国务院终身特殊津贴。2002年被授予“黑龙江省优秀文艺家”称号和“一级美术师”称号。1988——2006年,侯国良先后担任了哈尔滨美术学院副院长兼院长。其代表作《呼兰河传》被中国艺术博物馆收藏,并获得了“第四届连环画”绘画一等奖和“第七届美术作品展览”银奖。
少年时代的他就对艺术萌发了强烈的兴趣。这是他走上艺术道路的基石,侯国良默默实践,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他重视对东北地区人民生活细节的描绘和再现,细致的画面和朴实的作画风格让他的作品呈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一点在他日后的创作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侯国良从自身的经历中取材,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人们记忆中的北大荒,虽然风雪是寒冷的,但是知青队伍中充满了干劲与活力。雪花飘扬在东北的黑士地上,衬托出平静、和谐的生活场景,也反映了画面中人物对于祖国大地的热爱,具有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意义。
(二)侯国良优秀作品赏析
侯国良经常说,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贺友直先生的创作理念,是他的创作理念为自己指明了方向。贺先生曾经为侯国良的一篇获得国家金奖的连环画《呼兰河传》写过题序,他对侯国良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侯国良表示,他近十年来都在找寻可以亲身感受的主题,直至他看到萧红的《呼兰河传》,那是一部描述北方人民生活的作品,引发了他深刻的感触。侯国良把自己的作品按照风俗画风格进行了处理,使每一幅都能单独欣赏。在贺先生的指导下,侯国良始终坚持“在表达一件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件东西的主旋律把握好”的基本思想。《呼兰河传》[2]是一部“叙事的诗歌,一幅五光十色的风土画,一首忧伤的歌谣”,所以侯国良把握住了这一点,以黄土为背景底色,用纤细的笔触、柔和的颜色、夸张的手法,确定了这个作品的基调。《呼兰河传》是一部以八张照片为开头的连环画,以小镇风貌、秧歌、跳大神、鬼节放河灯、庙会等为背景,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北方小镇的风情,人物具有很强的时代和地域性,色彩上与当地的民俗活动相一致,也与作品整体基调一致。从第九幅到第十八幅,都是萧红的童年,但侧面体现了“小主人”注定要走的路,特别是第十五幅,是一派平静的江边景象。“小主人公”萧红在江边的身影,遥遥望着江边,有一种别具一格的感觉。在连环画《呼兰河传》的创作过程中,侯国良将自己的同情、感叹和期待,都寄托在了角色身上。比如第五幅画中有一座灰蒙蒙的建筑,中间是一片空地,人群茫然地朝着四面八方散开,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这种对“任风雨中漂泊”人物命运的抒发,是一种平淡而又令人震撼的情感。这种挖掘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法,与贺友直老师的创作思路如出一辙。最后一幅画是一片风景,虽然在一个偏僻的角落,但是呼兰河边绿油油的树木,还有几只鸟儿,都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抒发着长篇小说家萧红与连环画作者侯国良《呼兰河传》中同样的期望与追寻。侯国良在自己的作品中,始终保持着自我的探索和自我的超越,而贺友直的这种艺术理念,正是侯国良作品的基础,也是他在连环画道路上越走越稳的根本支撑。
20世纪末到现在,保国良很重视连环画创作中气氛的烘托以及意境的传达。侯国良充分发挥出连环画笔触细腻而精美的特点。他把握看重创作的尺度,使得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理念能够在画面中保持一定的平衡,也因此进一步凸显出作品的文学性。侯国良用中国画的手法进行连环画创作,力求将连环画与中国画融为一体,相互辉映。他在工笔画创作上坚持了几十年[3]。他认为,工笔画的技法很多,表现得很好,通过深入刻画,运用色彩和色调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20世纪80年代,他的作品以北方农村的形象为主,也有一些动物和风景的作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将绘画思想的重心转移到了三维空间结构上。他被国家的历史所震撼,被一张张老照片所震撼,对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烧杀抢掠的行为感到震惊。他希望通过古城的大门,看到我们自己的命运,找到国家的出路。在此期间,他还创作了《微观》《辫子》《玩鸟》《旧城洗练》等作品。这些作品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侯国良作为一个思想家,其创作内容的丰富。在绘画方面,他紧扣这一时代人物的形体与意象情趣,对其进行了恰当的艺术加工与夸张。但是在技法上,却采用了精细刻画的方法,提高了作品的可观性。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走了大半辈子路程的人,心中大都会留存一些美好的记忆,即使曾经有过一段辛酸的感情。侯国良也是这样,近年来,他多以民国妇女为题材,寄托对过去的怀念之情。比如《家园》《天香》《花期》等。在画面上,更加注重画面的圆润、细腻、趣味、气氛的烘托。力求“细而不滞”“厚而不呆板”“形而不怪”“意而不乱”,从而获得“意”的美。再看侯国良写在纸上的一首小唐诗,没有诗解的诗画,细读这首诗,感觉画和诗结合起来,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侯国良的作品以细腻的笔法表现出他的连环画和工笔画的特点,体现出他独特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情感。
四、结语
连环画这种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再次绽放光芒,优秀的连环画艺术家侯国良先生用自己的切身感悟,创作出《呼兰河传》等一系列优秀的连环画作品。一个画家的成功,必然会与他的人生修养、性格和精神状态相一致。一个人如果没有人生的觉悟,他就不会是一个至真至诚的人。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不可能创作出如此精彩的作品。侯国良的一生是否可以用“成功”来评价暂且不说,但是他在以自己的心去感受连环画,以自己的心去和读者交流,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画家们用自己的亲身感悟,创作出一批批优秀的连环画作品。这种亲身感悟,往往能够成就经典作品。连环画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一定要重新振兴,在振兴的过程中还需要业界专家和出版商,以及多个行业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时代在前进,现阶段的连环画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吸收传统文化,寻求创新,使连环画再次走进大众的视线,使连环画这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得以延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