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玉雕工艺设计特征对当代的启示

2023-05-10王志纯刘亚娟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辽宁鞍山1143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4期
关键词:簪花仕女图仕女

王志纯,刘亚娟(辽宁科技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鞍山 114300)

唐朝统治的近3个世纪是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间政权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及外部交流频繁,造就了灿烂辉煌、举世瞩目的大唐文化。玉雕是我国独有的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时代烙印。每个时代都流传着不同造型与特色的作品,但不变的是我国玉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化与时代创新的紧密结合[1]。创新并不意味着猎奇,创新是文化传承结合时代特点、审美所形成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如果停下发展与创新的脚步,玉雕工艺就会逐渐退出文化领域,被人们遗忘[2]。

汉唐时期和清中期之后,中国玉雕史上第三次鼎盛时期,出现了众多精美的玉雕作品,例如《大禹治水图玉山》《桐荫仕女玉山》。当代玉雕人才虽多,但高精艺人少,迅猛发展的商贸与资本为整个玉雕产业带来了物质层面的驱动力。随着当代玉雕艺术不断发展,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要想弘扬传统玉文化,只是传承而没有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只能带给人们毫无新意可言的感触,而且创作者可能会更多依赖经验,不思进取,甚至打着传承的幌子停止不前,原地踏步。创新是最好的传承,要想把玉雕长远地传承下去,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同时,更需要锐意创新,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文化多元、思想进步、观念开放的时代,要把丰富的时代内涵融入玉雕作品,应该在“传承中求发展”,体现时代特色,传统中有新意,不掏泥于古法,进一步丰富玉文化中的题材与手法。

一、唐代玉雕工艺特征

(一)材质工艺特征

唐朝时期玉器材质一般以和田青白玉为主,来源于新疆,因为封建王朝统治下统治者积极开拓西域以及开辟古代丝绸之路,使大量产地新疆的和田玉运往中原各地。除了和田玉外,唐朝时期还将玛瑙、水晶、宝石等作为雕刻材料。此外还可以采用金等作为装饰,弥补纯色玉石在色彩方面的不足,从而形成唐朝时期玉雕作品绚丽多彩的文化风貌[3]。

(二)玉器纹饰特征

唐朝时期玉雕作品装饰的元素大多以花卉为主,包括造型、装饰两种。其中以造型为主的玉雕纹饰和金银相似,如玉杯、玉盒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但实际工艺还需要结合玉质材料的特点而展开设计;而装饰玉一般是弧形轮廓,追求典雅、大气。除了花卉纹饰外,还有如意云纹、水波纹、动物纹等,例如玉杯大多是用云纹形杯柄制作,其杯壁上以人物、花鸟等多种纹饰进行美化,具有较强的唐代玉器特色[4]。

(三)器型与工艺特点

唐朝时期玉雕作品的器型分为装饰和实用两种,与前朝时期比较,礼仪用的玉制品数量明显减少,出现了大量以实用为目的的玉器,例如玉碗、玉梳、玉镯等,甚至还一改战国与汉代的玉组合佩戴方式,产生了以一种头部装饰为主的步摇[5]。在雕刻方面,唐朝时期唐代玉雕工艺汲取了雕塑的工艺,采用铲地、镂雕、圆雕等方式,以阴刻细线的方式刻画细节,使人物有浮雕感。例如白玉鸳鸯头饰,就是使用这一方法进行雕刻,以此代替羽毛;而其他元素则采用短阴线绘制,增加了玉雕作品的质感,使其更加生动。

二、唐代仕女与罗汉造型特点

(一)唐代仕女造型特点

唐代仕女图像展现的是唐代上层女性的生活,生动反映了唐代女性的雍容与典雅。仕女形象不论是造型还是风格都源于现实,凭借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自信,给予艺术生命力,实现了与社会风貌相同的效果[6]。

1.形象特征

本文选取《捣练图》《簪花仕女图》《步辇图》唐代仕女图为典型加以赏析,总结了唐代的贵妇人形象。在《捣练图》中仕女大部分身材丰腴而无臃肿之色,整体轮廓流畅,人物发髻分鹅髻与双髻二种,长眉细目,眉宇之间贴以花钿,五官精致[7]。在《簪花仕女图》中,以宫廷中贵妇形象为主[8],造型多为丰腴,轮廓为“八”字弧形,形态端庄优美,更有婀娜之态。仕女发髻大多是高耸的云髻,头戴簪花、着深色长裙、手持拂尘,与脚边的宠物相近,一副其乐融融的模样。《步辇图》与前两幅作品有所不同,画作中仕女脸型偏瘦、身形瘦弱,有别于前两幅作品中“女子以胖为美”的审美。

2.服饰表现

以《簪花仕女图》为例,仕女的服饰风格十分开放。唐朝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是文化包容性强的重要表现。不论款式还是色彩,都形成了独特的时代艺术[9]。唐朝的服饰不仅汲取了周朝服饰中的严谨、战国时期的开放、魏晋时期的飘逸,而且融入了独有的富贵。

在汲取外来文化服饰元素后,唐女襦裙取代其他服饰成为当时主要配套装束。在《簪花仕女图》中就着重刻画了唐代女子柔美秀丽的体态与襦裙的搭配,充分体现了仕女的温婉、丰腴之美。以图1为例,图中仕女身着赤色抹胸长裙,身披轻薄的衣裳,仿佛是不满夏日炎炎,用手轻轻整理着衣领,神情怡然自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贵族女子细腻柔嫩的肌肤与精美服饰[10]。

图1 《簪花仕女图》

披帛,是唐朝女子常见的服装配饰。制作披帛的材料一般是用银花或者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所制成的薄纱。女子在穿戴时,一般将其环绕在手臂两侧,尾端拖曳在地上。这样可以使身躯更加飘逸与柔美。而将内裙、外衫、披帛三样服饰以一定的色块进行配比,使披帛的色彩更加凸出,从而增强人物的柔美。以《簪花仕女图》为例,画作中身着披帛的仕女作点缀提升了画作的整体美感。

3.头面装扮

从发饰角度来看,唐朝时期仕女的发髻样式大致可以分成高髻与垂髻。以《簪花仕女图》为例,画作中数名女子妆面都以高髻为主,远看如一座座高耸的小山。高髻是真发与假发结合的特殊发型,发髻旁插有双直金钗、发髻前有花样步摇、鸟雀妆簪头、珠串等,摇曳生辉,显得十分精巧与高贵。

面妆,又名花钿,是唐朝时期女子眉间或眼角位置的装饰物。为了美观,花钿制作一般选择轻薄的材料,如金箔、珍珠等。额黄的装饰位置也是在眉间或者是眼角,大小也与花钿相似,是对女子妆面的点缀。妆靥,是女子面颊、酒窝位置的胭脂,可以使面颊红润,提升气色。在《簪花仕女图》中,女子眉间就有些许花钿装饰,增加了娇媚感。

(二)唐代罗汉造型特点

作为玉雕工艺的主要设计之一,唐代罗汉的代表是“阿罗汉”,《法住记》中就对罗汉有记载,唐朝时期罗汉正式以佛像形式出现,成为佛法理念的重要代表。罗汉的造型源于印度僧人,其大部分都是佛陀弟子,常伴佛陀身侧接受佛法教诲。

在唐中后期出现了以罗汉为主的造像艺术,如以十六罗汉所创作的《十六罗汉图》,将罗汉作为玉雕作品中的独立品类,由此,罗汉造型艺术成为人文墨客创作的重要题材。唐朝末期,罗汉制作艺术发展到了顶峰,出现了如画僧贯休的名家。

唐朝时期罗汉形象作为艺术的特殊种类对造型艺术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最初的外来文化,到大量的文人志士为其贡献,罗汉的艺术形象经过时间的积累,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这一过程中,汲取大量的外来文化,并结合我国特有的文化元素,以此创造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艺术形式。

三、仕女造型与罗汉造型在现代玉雕中创作的启示

(一)仕女造型对现代玉雕的启示

玉雕作品《又见大唐》如图2所示,着重刻画了唐朝时期仕女的形象,并结合新时代审美进行创新。融合了大量的社会元素,设计饱满,向观众展现了唐朝时期贵族女性的奢华生活,更表现了跨越千年文化见面的盛世回眸。作品选取的杨贵妃形象代表着大唐盛世,周围的牡丹则印证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若隐若现的唐朝建筑,更让人有一种贯穿千年历史、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感觉。作者以“又见大唐”四字诠释了作品主旨,“又见”指的是对祖国发展取得成就、人民幸福安康进行赞美与歌颂,如同唐朝时期的繁华昌盛。

图2 《又见大唐》玉雕作品

这一作品的灵感来自《簪花仕女图》,但对仕女形象的刻画却存在差异,玉雕作品拉长了人物的比例,使仕女形象更加修长、柔和,也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的审美。仕女的其他轮廓曲线则大致相同。仕女的体态庄重,站姿并未有大的调整,但作品呈现生动形象的同时也存在拘谨之态,无法完整地诠释唐朝时期仕女形态的美与精神层面的强大。这一玉雕作品既结合了唐朝时期女子的人柔美,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眼光,实现了两个时代不同玉雕工艺与文化的碰撞。

玉雕工艺整合了设计、构思、创造等多项艺术活动。在玉雕过程中需用大量的玉石材料,因此首先要结合玉雕材料的颜色、性质以及纹路进行设计。在作品《又见大唐》中,作者选取玉雕材料后,又选择了玉雕仕女这一展现古代少女形象的技法,在构图时主次有序,从结构、仕女体型、体态、妆发、动作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刻画唐朝仕女的仪容与风采。各个细节要保证美观更要内外统一协调,才能使整个作品的韵律情感和谐。

(二)唐代罗汉造型风格演变对现代玉雕发展的启示

现代玉雕的发展与罗汉造型艺术传承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以罗汉为主的佛教文化是外来文化,唐朝时期人们接纳外来艺术文化,演变出全新的艺术形式并进行创作,使罗汉文化可以长久地传承与发展。在现代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复杂背景下,玉雕工艺的发展不符合新时代下的审美。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玉雕工艺的发展应该不断吸纳新的文化特点,汲取其他艺术形式重要特点进行优化,促进玉雕工艺的长远发展,使其得以发扬壮大。现代玉雕造型艺术也应该结合现代化艺术工艺,创作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创作。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玉雕工艺者不断推陈出新,结合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与玉质材料的特点创造出具有特色的艺术造型,发扬中国地区的玉雕文化,并在后世成为人们文化传承与瞻仰的重要凭证。

猜你喜欢

簪花仕女图仕女
云鬓簪花入画来
清代仕女图轴选
(传)唐 周昉 挥扇仕女图卷
霓裳掩春心——周昉《簪花仕女图》品鉴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挥扇仕女图
浅论陶瓷艺术中的仕女纹饰
从《宫乐图》看唐代仕女
簪花仕女图
锦瑟韶华,最美不过仕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