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镇江段疏浚土综合利用经验模式及问题对策

2023-05-10何国华张玉龙刘文彬徐峰

中国水运 2023年4期
关键词:驳船水道镇江

何国华,张玉龙,刘文彬,徐峰

(1.长江镇江航道处,江苏 镇江 212000;2.镇江市港发绿色资源有限公司,江苏 镇江 212000)

疏浚土由航道疏浚产生,以往一般在指定区域抛弃处理,易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生态破坏,但疏浚土含沙量高、砂质良好,是利用价值较高的泥沙资源,将疏浚土运输上岸,用于吹填或者城市建设用砂的补充,能够减少疏浚施工对长江水体环境的污染,减轻对长江生态环境的破坏,是落实长江大保护、践行绿色发展的需要。2018年以来,镇江市作为长江沿线第三个疏浚土综合利用试点城市,实现了疏浚土综合利用工作的成功试点、全面推进,有效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1 国内外疏浚土利用现状

1.1 国外现状

目前欧美国家及日本疏浚土综合利用产业相对完善,并具备比较成熟的利用体系,从疏浚土来源来看,主要来自沿海港口航道疏浚。疏浚土综合利用率最高的为日本,高达95%左右,美国为80%,英国约为65%。从利用方式来看,以吹填造陆、生态湿地、海岸养护为主,而美国也将疏浚土用于建筑用材、日本则通过泥沙处理厂对疏浚土进行回收利用。在技术标准方面,有《疏浚物有益利用指南》《疏浚土有益利用和海洋处置技术指南》等。在政策法规层面,有1972 伦敦公约/1996 议定书等。在体制机制方面,欧美及日本基本均有统一的组织或机构进行协调管理。总的来说,国外发达国家疏浚土综合利用在利用率、利用方式、运作模式以及技术标准、政策法规方面均比较成熟。

1.2 国内现状

在国内,疏浚土作为宝贵的泥沙资源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意识和需求在逐步提高,目前利用量最大的还是吹填造陆、港口建设,其中,运作最为成熟的是长江口疏浚土的利用,主要将疏浚土用于吹泥上滩,其次有少量疏浚土、疏浚砂石通过处理,作为建筑材料加以利用,这种利用模式主要在长江干线,目前长江航道局已经与长江沿线14 个地方政府签订疏浚土综合利用协议,2022年共综合利用疏浚土750 万方,主要合作模式还是以航道养护部门免费向市政相关企业提供疏浚土,疏浚施工单位收取部分疏浚土超运距费用为主。总的来说,我国社会层面对疏浚土的需求量仍在不断增加,对疏浚土有益利用的观念在逐步增强,但疏浚土的利用量和利用效率仍有待提高。

2 镇江段航道疏浚养护情况

2.1 水道条件及整治情况

长江镇江段主航道中仪征、丹徒直、口岸直水道均在长江南京以下12.5m 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期间进行了系统整治。仪征水道整治工程实施后,右汊分流比小幅增加,右汊航槽自上而下逐步发展;丹徒直水道和畅洲段在工程实施后左汊分流比降低8%,主航道条件显著改善,后续维护疏浚量大幅减少;口岸直水道落成洲段整治工程实施后作为主航道的左汊分流比呈增加态势,航道浅区均有所冲刷;口岸直水道鳗鱼沙段通过整治工程实施,对心滩进行稳固,减缓原水流动力轴线易左右摆动的问题,左、右汊深槽维持较好,但仍为维护疏浚的重点区域。

2.2 疏浚养护及疏浚土利用情况

目前仪征水道下段#113 浮~#120 浮、丹徒直水道#100 浮~#107 浮、口岸直水道落成洲段#90 浮~#94 浮、口岸直水道鳗鱼沙段#79 浮~#87 浮为维护性疏浚区,常年开展维护性疏浚。2018年至今,累计疏浚方量万方,其中2019年6月之前为长江南京以下12.5m 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试运行疏浚施工,之后转为维护性疏浚施工;长江镇江段自2019年起开展疏浚土综合利用,累计利用433.84 万方,占比12.43%,具体见表1。

表1 长江镇江段疏浚量及疏浚土利用统计表

3 长江镇江段疏浚土利用工艺

3.1 疏浚土转载

长江镇江段疏浚为深水航道维护作业模式,疏浚船舶以大型耙吸式挖泥船、小型耙吸式挖泥船、吸盘式挖泥船为主。在开展疏浚土水上转运作业时,基本采用在转运区通过泥驳船进行转载,区别是小型耙吸船、吸盘船一般采用泥驳船直靠挖泥船后转载,而大型耙吸船一般通过对接管线与装驳平台连接,泥驳船再靠泊装驳平台进行转载,小型耙吸船及吸盘船转载施工如图1所示。

3.2 装驳平台锚泊定位

装驳平台到达转载水域后,由绞锚艇将平台的首位4 个定位锚采用风流合向八字交叉锚地定位的方式进行抛设。装驳平台配备2.8T 霍尔锚,定位完成后左右舷可同时靠泊2 艘3000T 级运输船。

3.3 水上浮管连接

在装驳平台定位的同时开展水上浮管的连接作业,由绞锚艇进行浮管定位和固定作业,浮管定位完成后一端与装驳平台固定对接,转运时另一端与耙吸船艏吹接头对接。

3.4 大型耙吸装驳

大型耙吸船疏浚完成后,到达转驳水域,艏吹接头与浮管连接,装载平台两侧同时靠泊2 艘泥驳船,疏浚土通过管线输送至装驳平台分流至两侧泥驳船,同时进行装载,泥驳船达到满载吃水线时,及时停止艏吹施工,装满的泥驳船驶离平台,新的空载泥驳船靠泊平台后继续艏吹转载作业,直至转载完毕,大型耙吸船转载施工如图2所示。

图2 大型耙吸船转载施工图

3.5 水上转运

装载完毕后泥驳船与挖泥船分离,按照指定航线重载航行至疏浚土上岸码头。到达码头后通过抓斗起重机将泥舱内的疏浚土卸载至码头。目前镇江段疏浚土综合利用上岸码头主要有润港码头、新民洲码头和港和码头,其中以润港码头为主,总面积约8.41 万m2,日最大上岸量0.7 万方,共设置3 处转运区,基本能够保证疏浚土就近上岸。

4 镇江段疏浚土综合利用运作模式和经验

4.1 行业部门间密切合作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镇江市政府、长江航道局签订相关战略合作协议。具体执行层面,相关单位加强协作,着力打造规范透明、科学生态、安全智慧的长江航道疏浚土的“镇江模式”。长江航运发展研究中心提供技术咨询开展相关课题研究,长江镇江航道处协调施工单位,对疏浚施工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在施工技术、疏浚工艺、船只调度、地形测量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镇江市港发绿色资源有限公司专项负责镇江市长江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项目的具体实施运作,具体负责疏浚土上岸流程执行和管理、进行市场供应、项目推进、产品研发等。

4.2 安全科学的施工管理

在施工全流程中,安排2 艘警戒艇24h 现场值守,做好现场巡查维护工作,同时安排2 艘应急拖轮,全天候应急保障。建立专门的沥水监测点,对沥水结果进行检查,确保运输船沥水后适航。各参与方均建立健全现场施工作业安全责任制,明确各单位施工现场责任人,建立通讯联络机制。

4.3 严格供应和监管措施

在疏浚土综合利用运作方面,开发建设“疏浚土智慧管控平台”,平台涵盖水上施工、驳船装卸、码头仓储、物流跟踪、客户接收、费用结算的全流程管控,提升项目管理效率、降低人力物力成本、加大过程管控力度,力求让每一粒疏浚土都在阳光下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可控、可管、可视、可查。在供应定价方面,创新规范地建立了疏浚土市场询价机制。后续将进一步探索疏浚土公开拍卖的市场化供应模式,进一步优化供应发货流程。

4.4 创新产品研发和升级

创新对长江河道疏浚土石进行生态资源化利用,通过研发疏浚土的高附加值产品,如石膏砂浆、环保陶粒、新型生态预制构件、营养及草坪种植土等,延伸疏浚土产业链,推动区域绿色建材产业的发展。联合成立长江下游疏浚土研发中心及内河航道科创基地,开展疏浚土生态资源化利用、航道生态治理等相关课题研究,推进疏浚土综合利用向纵深发展。

5 存在的问题

5.1 全年可利用窗口期较短

目前疏浚土接收单位、施工单位办理各项手续及审批耗费时间跨度长,真正开始实施利用的时间较为滞后,且到了洪水期往往航道维护疏浚形势严峻、时间紧迫,在航道保畅通优先的原则下,洪水期开展疏浚土综合利用势必影响疏浚效率,甚至无法开展疏浚土利用,致使全年可有效利用时间不足,并且洪水期恰好是长江下游疏浚量最大的时期,因此大量疏浚土得不到及时、高效的利用,年度实际利用总量跟不上年初计划量。

5.2 疏浚土利用率不高

目前疏浚土综合利用工作只能在白天开展,施工船舶受运距上涨、运输船装驳能力有限等因素制约,施工效率受到影响,加之洪水期疏浚压力较大,上岸工作搁置,大部分疏浚土仍然是以“抛泥”为主。2022年受“汛期反枯”特殊水情影响,下游航道淤积程度较轻,疏浚压力小,疏浚土利用率才达到43.2%。

6 提高疏浚土综合利用效率的建议

6.1 加强船机力量配备

在疏浚工作开展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尽可能抽调大型耙吸船,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船舶装载量和施工效率。另一方面也可考虑在船机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租用社会船舶。

6.2 延长可利用时间

由于目前采取当年签订《共同推进长江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工作备忘录》后方可开展疏浚土利用的模式,手续流程滞后直接压缩了可利用时间,建议把签订时间提前到上一年第四季度,留足充足时间办理下一年的审批许可等各项手续。

6.3 优化完善体制机制

疏浚土综合利用涉及到施工工艺、方案变更、通航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间接导致航道疏浚施工效率的降低。建议一方面建立协调机制,由参与单位建立联络协调机制,保持有效沟通协调,切实解决疏浚土利用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另一方面建立鼓励激励机制,由上级部门牵头,研究和制定疏浚土综合利用的相关激励、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各方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鼓励激励各相关单位对疏浚土“多用少抛”,有效提升利用率。

7 结语

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5m 深水航道全线贯通,长江下游航道维护要求进一步提高、维护疏浚量大且相对稳定。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能够减轻传统“挖运抛”模式对生态的影响,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建设用砂供需矛盾,能够切实发挥疏浚的的资源价值。长江镇江段疏浚土综合利用工作在多方的密切配合及科学合理的运作,基本实现了生态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和航道养护等多方共赢的局面,呼吁各方面在进一步优化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创新驱动的基础上,提高疏浚土综合利用效率以及应用范围,推动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驳船水道镇江
传统与文化的“投递”
新西兰Taranaki盆地第四系深水水道迁移规律与沉积模式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驳船谣
奇怪的封闭水道
凿通运河,江南水道相钩连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2000t驳船改造为起重船吊重试验驳船方案论证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