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使命当先锋 真抓实干谋未来
——8省区在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上交流经验
2023-05-10张亚蓓杨柳
全媒记者 张亚蓓,杨柳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推动交通强国建设的关键一年。2023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上,山东、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广西、甘肃、四川省(区)交通运输厅8 家单位,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治理水平等重点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本报记者整理、摘编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
为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贡献山东力量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2022年,《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印发,为山东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山东牢记使命、狠抓落实,提出了“一年建立机制、系统谋划,两年试点先行、破题成势,三年创新引领、凝练成果,四年融合赋能、塑成优势”的目标思路,努力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上“走在前、开新局”。
高位部署推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山东强化高位推动,在抓好部首批批复的5 项强国试点任务基础上,由点扩面,印发实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方案,开展建设方案编制,探索实行“揭榜挂帅”,启动示范区首批119 项试点工作。
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抓好规划引领,即将出台山东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全力破解要素制约,“十四五”省级每年安排资金2.2 亿元,对交通投资领域成效明显的市进行激励支持;全面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加速推进世界级港口群、内河水运网等建设,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均跻身全国十大港口。
强力推动运输服务提质升级。加快建设现代交通物流体系,铁路运输推出“一站式”揽货和“点对点”“门到门”全程定制化班列服务,中欧班列(齐鲁号)国际运营线路达到53 条。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去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跃居全国沿海省份第1 位。
加快打造智慧绿色融合发展新动能。全面抓好智慧高速、智慧港口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建成山东港口智慧大脑平台、云生态一期。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布局和应用,建成全国首个实现自我中和的济南东“零碳服务区”,投产全国港口首座加氢站——前湾港区加氢站。全面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谋划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系统,加快形成“东西南北中、一环游山东”旅游公路总体布局。
强化物流保通保畅
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统筹推进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行,江苏形成并固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四个一”。
抓指挥调度,一盘棋统筹推进。建立完善省市领导指挥机构,严格督导检查,督促落实部“五个严禁”“三个全面取消”等要求。全力支持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充分发挥“河海联运”优势,创新“公转铁”保供作用,保障支援上海货运物流畅通高效。疫情期间,至上海港的海铁联运班列同比增加40.1%,通过太仓港水路中转外高桥、洋山港区进出口货量同比分别增长190%、80%。
抓通道畅通,一张网联动覆盖。及时畅通运输通道节点,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后,第一时间撤销公路防疫查验点。建立高速公路保通保畅三级应急处置机制,在全国率先研发应用“重点地区车辆预警系统”。强化统一通行证制度,累计发放全国统一样式通行证11.8万张。
抓服务供给,一条链提升韧劲。服务重点企业运输需求,累计协调解决物流事项7189 件。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提请省政府出台疫情期间支持国际货运航线发展扶持政策。推进公转铁、公转水运输结构调整,水路和铁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10.5%、6.4%,占综合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的比重分别提升至42.4%、72.8%。
抓市场主体,一揽子政策支持。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全年合计减免各类费用超过60 亿元。加大财政资金支持,下拨6200 万元省级交通发展专项资金。加强金融信贷支持,确定“两企两个”“白名单”主体3025 家,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向此类主体发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26.64 亿元。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
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治理水平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交通领域点多、线长、面广、量大,专业性高、流动性强,仅靠传统方式,难以监管到位。浙江坚持“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车、船、路”智控模式,实现全面覆盖、深度穿透、溯源管理,有效提升安全治理效能。
以“浙运安”应用为牵引,创新重点车辆“大数据、网格化、全链条智控”模式。以危货运输为突破,率先上线“浙运安”应用,构建“一码三闭环”机制。“浙运安”上线以来,危货运输安全实现“一升三降”,月均案件查处量上升210%、超速行为下降96%、亡人事故起数下降82%、死亡人数下降93%。
以“船检通”应用为牵引,创新船舶“全生命周期智控”模式。首创“船检码”,实施精准画像,动态监测安全状态。建立“船舶库”,归集从设计、建造,到营运、报废所有检验信息。实施全周期联合监督、全流程检验管控、一站式办证服务,率先实施内河“多证联办”等改革,船户办证时间缩减80%。
以“浙路品质”应用为牵引,创新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精细化智控”模式。聚焦“关键环节管控难、质量缺陷溯源难”等突出问题,上线“浙路品质”应用。创新数字验收,建立线上质量评价体系,实现“过程+结果”综合评定,目前已覆盖所有在建重点工程,人工填报数据减少60%以上,现场问题线索处置效率提升1倍,人员违章作业减少20%,设备隐患数降低70%。
通过数字化改革,对交通治理理念、思路、方法、手段,形成全方位、根本性的变革重塑,真正穿透到最小颗粒,实现精准闭环监管,解决了一大批传统手段解决不到、解决不了的难点痛点,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牵引作用。
高位谋划强力推进
促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
近年来,湖北交通运输系统将多式联运发展作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调整运输结构、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举措,高位推进,精准施策,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共创建8 个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数据位居全国前列,长江黄金水道优势进一步发挥,运输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成势见效。
坚持政府引导,着力优化多式联运发展环境。省政府成立省长任组长的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谋划67 个、总投资1600 亿元的集疏运重点项目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武汉、宜昌等地相继出台集装箱多式联运专项补贴政策,真金白银支持多式联运发展。
坚持强基补短,着力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交通网络加快完善,武汉至安庆段6 米水深工程完工,万吨货船可直达武汉。联运能力加快提升,全省重要港口基本实现二级公路覆盖,长江干线主要港口的11 个重要港区连通疏港铁路。货运枢纽能级提升,武汉入列全国第一批国家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坚持典型引领,着力扩大多式联运示范效应。联运线路不断拓展,省内主要港口均开展了多式联运业务,形成了一批以武汉港、黄石新港等为始发港或中转港,上至重庆、成都,下至洋山港、宁波港的固定铁水联运或水水直达班轮,武汉成为中西部最佳内陆“出海口”。联运主体不断增强,大力支持大型龙头企业整合资源,支持厦门象屿、国贸等供应链龙头企业在湖北落地见效。联运范围不断延伸,武汉阳逻港开辟了北至东三省、南至云贵川的“北粮南运”的多式联运线路,黄石新港开辟内河至近洋国际直航航线,宜昌港启动了“水公水”商品车、集装箱应急翻坝转运业务。
坚持智慧共享,着力提升多式联运信息服务能力。打造“云上多联”智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已完成与阳逻港、上海港、宁波港的数据对接;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基本实现与交通运输部数据直报,信息共享实现突破;持续发布长江航运三大指数,指数服务更加完善。
坚持抓早抓紧抓实
全力扩大交通有效投资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
近年来,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以扩大交通有效投资为稳住经济大盘贡献交通力量,2022年完成投资1598.5亿元,同比增长36.7%。
注重规划引领,下好扩大投资先手棋。印发加快交通强省建设实施意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创新编制“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规划,出台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等中长期规划,形成了完备的政策规划体系。
做实前期工作,打好扩大投资主动仗。抢抓“三区三线”划定政策机遇,推动交通重点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河南省政府成立稳经济重要项目集中攻坚交通专班,将165 个、总投资1 万亿元的交通项目纳入集中攻坚项目清单。
创新投融资模式,打造扩大投资“助推器”。重组新的河南交通投资集团,组建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整合全省内河航运资源,加快推动内河水运补短板、河港业务“一条链”。
全力统筹推进,筑牢扩大投资“压舱石”。扎实推动项目储备一批、新开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统筹推进储备项目加快成熟、前期项目加快落地、在建项目加快提速,形成有序接替、梯次跟进的良好发展格局。
持续加压奋进,保持扩大投资“加速度”。2023年,河南省公路水路基础设施计划完成投资1505 亿元,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力度,持续推进高速公路、内河水运等重大项目建设,服务支撑全省经济运行加快好转。
下一步,将聚焦联网补网强链,全力扩大交通有效投资,构建完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推动实现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
坚持“四为”理念
全力以赴稳市场提信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2022年,广西交通建设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交通建设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开工建设,为稳住全区经济大盘、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项目为王,做强稳市场提信心的“大引擎”。统筹推进国家“十四五”规划确定广西135 个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实施交通强国建设5 项试点176 个项目及事项,累计推动150 个重大项目开工,县县通高速公路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建成投产。
坚持政策为大,筑牢稳市场提信心的“硬根基”。出台实施航线补贴等政策措施,分类推动各项惠企利民政策资金直达快享、尽早发力,全区1.82 万家交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享受助企纾困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75 亿元。
坚持创新为要,激发稳市场提信心的“新动能”。建立“直通车”“白名单”制度,“点对点”“门到门”把政策大礼包送上门、送到家。推行“经营贷”等特色金融产品,获得金融支持947 亿元。引导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坚持环境为本,营造稳市场提信心的“好氛围”。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提质提效“一窗通办”“全链通办”,行政审批事项整体承诺办结时限提速近80%,2022年减免车辆通行费、水运港口收费近40 亿元。北部湾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双双跻身全国前十,海铁联运开行班列从2017年178列增至2022年8820列,年均增长165%。
打造路衍经济产业集群
推动交通运输融合发展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
甘肃省交通运输行业聚焦促进交通运输与关联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发展路衍经济,开辟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立足时代要求定位路衍经济,担当交通发展新使命。从2019年开始探索提出公路衍生发展理念,立足公路主业,深挖公路沿线土地、场站、数据等“路内潜能”,撬动区域内矿产、旅游、能源等“路外资源”,建立了“一业带动、多业支撑、跨界融合、联动发展”的多元产业格局。全省已建成5 座沥青生产加工基地、8 座砂石料绿色矿山、6 个主题服务区、5 个交通物流园,孵化了3 户交通装备制造专业化企业。
坚持系统思维谋划路衍经济,完善交通发展新体系。创新和完善路衍经济项目前期工作和实施落地的全链条政策保障机制,将路衍经济产业链纳入甘肃省产业链范畴,制定出台“路衍经济专篇编制导则”和“路衍经济收益计入准则”,经营性收费公路推行“公路带路衍”模式。
聚焦产业融合打造路衍经济,构建交通发展新模式。推动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重点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拓展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创新交旅融合产品。推动交通与能源深度融合,形成油气供应为主、电氢能源补充替代的多元互补格局。推动交通与数字深度融合,重点建设智慧交通设施、实施智慧产业项目。推动交通与制造深度融合,重点推进钢结构桥梁科技创新,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交通与服务深度融合,建设物流中心、公路港等物流基地。
以货车司机群体党建为突破
引领交通运输行业党建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2021年6月以来,四川在全省开展货车司机群体党建试点,积极探索行业管理与党建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引领货车司机有效融入行业治理。
——健全组织体系,推动实体运行。四川省、市、县全覆盖组建交通运输行业党委,部分市(州)、县(市、区)增加了行业党委工作机构的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实现实体化运行。灵活建立货车司机流动党员党支部。
——筑牢党建阵地,注重实用功能。开发“蜀道畅”智慧党建小程序,把党组织管理、党员教育、政务服务、诉求收集、心理帮扶等功能“搬上网”。在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物流场站等货车司机生产生活场所打造集党务、政务、法务、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暖心之家”。开展“最美货车司机”等评选活动,命名“党员红旗车”,表彰党员货车司机、最美货车司机。
——做实党建引领,解决实际问题。办结(处理)货车司机诉求。着力推动国有资本进入互联网货运平台市场,降低货车司机揽货成本。常态化联系教育,各支部开展学习、活动,建立党员积分制。
2022年四川公路水路建设完成投资2510 亿元、货物周转量增长3.1%。下一步,将以货车司机群体党建为突破,不断深化行业党建工作,引领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四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