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喉癌非手术与手术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比较
2023-05-10闫文润杨亚萍
闫文润 杨亚萍 汤 洁
喉癌为临床头颈部较为多见的恶性肿瘤,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通常认为与性激素水平、病毒感染、吸烟等联系密切,且近年随着生活习惯的不断转变,喉癌的发生率逐年上升[1-2]。早期喉癌应用根治性手术或根治性放疗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早期症状缺乏特异度,大部分患者经临床确诊时已为局部晚期[3-4]。对于不可切除的肿瘤,现阶段临床多主张以诱发化疗辅以放疗的治疗模式,但放疗后的肿瘤残余和复发性肿瘤一直是严重的临床问题[5]。手术切除病灶虽能控制病情,但易造成功能丧失。近年为保存喉功能,临床逐渐形成非手术综合治疗(放化疗)与手术治疗(喉全切除术或喉部分切除术)综合治疗模式。但临床对于两种手段治疗局部晚期喉癌的孰优孰劣尚存争议。基于此,本研究以68例局部晚期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非手术与手术综合治疗的具体效果。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局部晚期喉癌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伴有声音嘶哑、咽后部异物感等症状;患者临床有关资料齐全;患者具有较高的依从性。排除标准:存在免疫系统疾病者;存有精神疾患者;伴有其他恶性肿瘤者;意识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者;对本方案所用的治疗措施存在禁忌证者;存有酒精、药物依赖史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0.59±2.78)岁;体质量指数(BMI)19~26 kg/m2,平均BMI(24.78±1.05)kg/m2。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0.63±2.85)岁;BMI 19~27 kg/m2,平均BMI(24.85±1.09)kg/m2。比较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放化疗:(1)诱导化疗:第1天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20 mg/m2多西他赛,第2~3天静脉滴注80 mg/m2顺铂,第1~5天静脉灌注750~1000 mg/m25-氟尿嘧啶,共化疗2个周期。(2)根治性放疗:将患者喉部作为反射部位,对于原发病变组织或转移淋巴结照射剂量为66~70 Gy,对于疑似亚临床扩散区域剂量为44~50 Gy,2~2.2 Gy/次,5次/周,连续治疗6周,照射时避开脊髓部分,可根据病灶范围相应扩大照射范围。于化疗结束后施以根治性放疗,或同步进行放化疗。
观察组行手术(喉全切除术或喉部分切除术)综合治疗:对于可手术切除的患者行喉全切除术,对于肿瘤局限且强烈要求保喉的患者行喉部分切除术。喉全切除术:局麻,消毒铺巾,患者取仰卧位,从患者舌骨上缘到胸骨切迹上方做正中垂直切口,翻开颈阔肌,沿颈中线切开颈深筋膜,分离带状肌;之后将患者舌骨完全显现,将舌骨完全切除,于舌甲膜外侧分离喉上动脉、静脉,切断结扎,分离甲状软骨上角,将梨状窝黏膜从甲状软骨板翼后内侧面剥除;分离甲状腺峡部。并以血管钳钳夹,于中线处切断,断端缝扎;之后先以刀切开环状软骨与第一气管环之间,然后气管上段与食管分离开;分离喉体两边的肌肉、软组织,自喉后面将喉与食管分离,直到杓状软骨上缘及两侧梨状窝的黏膜下层;横行切开杓间区的黏膜,进入喉咽腔,直视下分别沿两侧杓状会厌襞外侧,剪开梨状窝前壁黏膜,整块切除喉体;间断缝合咽部黏膜,置管引流,缝合切口,术毕。喉部分切除术:局麻,消毒铺巾,患者取仰卧位,之后于喉部做切口,游离颈阔肌皮瓣,把带状肌正中处切开,把喉头、气管、舌骨完全显现,然后切除患者喉部,并行双侧颈部清扫术,缝合切口,术毕。对于观察组病理高危因素的患者施行术后放疗,即将患者喉部作为反射部位,对于原发病变组织或转移淋巴结照射剂量为60~66 Gy,对于疑似亚临床扩散区域剂量为44~50 Gy,2 Gy/次,5次/周,连续治疗6周。2组均于治疗后随访1年。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与生存率。(1)吞咽功能:于治疗后3个月评定,吞咽功能分为4个等级,0级:患者进食流食后无呛咳;1级:进食流食会呛咳,但进食糊状食物无呛咳;2级:进食糊状食物呛咳;3级:无法经口进食。(2)生活质量: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以健康调查量表(SF-36)[6]评估,量表共划分成8个维度,共计36个项目,采用6级评分,换算为百分制,各维度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3)生存率:随访1年,记录2组的生存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吞咽功能
术后3个月,对照组吞咽功能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69,P=0.002)。见表1。
表1 2组吞咽功能对比(例,%)
2.2 生活质量
治疗前,2组SF-36内各维度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生存率
表2 2组生活质量对比分)
观察组生存率为91.18%(31/34),高于对照组的70.59%(2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P=0.031)。
3 讨论
喉癌在临床的发生率较高,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该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7-8]。喉癌的发生与人们自身的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联系紧密,患者在患病后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声嘶等[9-10]。因喉癌早期症状与咽炎较为相似,较难引起患者的注意,当其症状严重时多数已进入中晚期,死亡风险较高[11-12]。因此,针对局部晚期喉癌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临床治疗局部晚期喉癌的措施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但临床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规范。
放化疗是治疗癌症的常用方法,喉癌对放疗较为敏感,放疗可保存患者正常的结构与发音功能,减轻治疗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化疗在保留患者喉功能的同时,还可抑制远处淋巴结转移。但值得注意的是,放化疗后的肿瘤残余与复发性肿瘤一直是严重的临床问题,如若肿瘤未清除干净或肿瘤复发,患者将需再次住院进行治疗,一方面会给其身心健康带来较多痛苦,另一方面还会加剧其经济压力。因此,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成为临床的研究重点。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吞咽功能优于观察组,观察组SF-36内各维度评分以及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非手术综合治疗能够保护局部晚期喉癌患者的喉功能,但手术综合治疗远期疗效更佳,可避免病情加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原因在于非手术综合治疗通过非侵入性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喉功能不会构成损害,故患者在治疗后自身的喉功能不受较多影响。而手术属于有创治疗,喉全切除术或喉部分切除术均会对患者的喉功能及组织结构造成损伤,致使喉功能丢失,导致吞咽功能异常等。而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在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喉全切除术或喉部分切除术,可有效将病灶组织去除,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3-14]。同时,在术后通过根治性放疗还可进一步的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以此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复发,并能够避免病情恶化导致的不适症状,以及对患者身心状态及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15]。然而,仍需注意的是,本研究还存在纳入样本量较少等不足,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精准性。因此,后续临床还需不断地完善试验设计,继续纳入样本量,进一步分析非手术与手术综合治疗对局部晚期喉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
综上所述,非手术与手术综合治疗各有优势,非手术治疗对局部晚期喉癌患者吞咽功能影响较小,手术综合治疗远期疗效更佳,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需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及个体需求选择治疗方法,以尽可能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