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CoR,NRIP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3-05-10寇国祯刘婷婷杨丽波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生存率宫颈癌病理

寇国祯 刘婷婷 杨丽波

宫颈癌在临床的患病率及致死率较高,且近年临床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女性健康[1-2]。针对宫颈癌,临床多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通过切除病灶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但宫颈癌早期症状隐匿,且缺乏典型性,不易被重视,致使多数患者经临床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丧失手术根治机会,预后较差[3-4]。随着医疗水平的持续发展,分子靶向治疗逐渐成为临床治疗宫颈癌的新途径[5-6]。然而临床关于宫颈癌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晰,缺乏针对性的分子靶向治疗靶点,临床需探寻与宫颈癌发病密切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指导临床施行针对性的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基于此,本研究以63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配体依赖辅助抑制因子(LCoR)、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NRIP1)在宫颈癌组织内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预后之间的关系。信息示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诊治的63例宫颈癌患者,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宫颈癌;患者具有优良的依从性。排除标准:存在全身性感染者;存有认知、精神或语言沟通障碍,难以配合进行研究者;存在宫颈手术史者;继发性宫颈癌者;存在严重脏器损伤者;存有酒精、药物依赖史者;合并血液系统病症者。所有患者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0.83±2.47)岁;体重指数(BMI)19.5~27.3 kg/m2,平均BMI(23.67±1.45)kg/m2。

1.2 方法

标本采集:术中取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以10%甲醇溶液固定24 h,行石蜡包埋处理,制作成厚度4 μm切片,留存待检。检测方法:以免疫组织化法测定LCoR、NRIP1表达,具体方法如下:把石蜡切片脱蜡、水化;以柠檬酸钠缓冲液行抗原修复,滴入3%过氧化氢溶液,在室温环境之下进行15 min的孵育,之后以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洗涤3次;以10%山羊血清在室温环境下封存30 min,滴加一抗,在4 ℃环境下过夜,次日以PBS洗涤3次,滴加二抗后再于室温环境下孵育30 min;之后以苏木精染色,脱水并封片,于显微镜下观察。所有的检测操作均严格依据操作说明书行规范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另由两名高年资的病理医师共同阅片,意见不一时,共同讨论得出统一结果。阳性判定标准:①染色程度:0分:无着色;1分:浅黄色;2分:棕黄色;3分:棕褐色。②染色细胞百分比:随机取10个具有代表性的视野计算阳性表达率,阳性表达率=阳性细胞数/肿瘤细胞总数×100%;1分:阳性表达率≤10%;2分:>10%~50%;3分:>50%。两项指标乘积>3分为阳性表达,反之为阴性表达。

1.3 观察指标

(1)2组LCoR、NRIP1阳性表达对比。(2)LCoR、NRIP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收集患者的年龄(≥60岁、<60岁)、病理类型(腺癌、鳞癌)、BMI(≥24 kg/m2、<24 kg/m2)、临床分期(Ⅰ~Ⅱ期、Ⅲ~Ⅳ期)、肿瘤浸润深度(浅肌层、深肌层)、淋巴结转移(有、无)、肿瘤最大径(≥3 cm、<3 cm)等病理特征,统计分析LCoR、NRIP1表达与上述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3)LCoR、NRIP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LCoR、NRIP1阳性表达对比

癌组织LCoR、NRIP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LCoR、NRIP1阳性表达对比(例,%)

2.2 LCoR、NRIP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LCoR、NRIP1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BMI无关,无统计学差异(P>0.05);LCoR、NRIP1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LCoR、NRIP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Kaplan-Meier结果显示:LCoR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22.22%(11/50)、NRIP1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26.42%(14/53),均低于LCoR与NRIP1阴性表达患者的76.92%(10/13)、70.00%(7/10),有统计学差异(χ2=11.643、5.364,P=0.001、0.021)。见图1、2。

3 讨论

宫颈癌为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于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细胞及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临床的患病率及致死率仅次于乳腺癌[7]。近年随着各种致癌因素的不断增加,宫颈癌发病率持续升高[8]。随着癌前病变筛查、诊断技术的发生,宫颈癌早期确诊率得到明显提升,但整体死亡率仍居高不下,部分患者仍然难以取得优良的预后[9-10]。现阶段,临床较为缺少与宫颈癌患者治疗后预后联系紧密的指标,因而临床治疗规范性欠佳,探寻与宫颈癌患者预后联系密切的分子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11]。

LCoR可通过与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联合,对炎症、肿瘤发生与机体的代谢过程构成较多干扰。LCoR等辅助抑制因子与其复合物会干扰肿瘤细胞不尽相同的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呈信号级联放大表达[12]。NRIP1可与较多的蛋白进行共同作用,影响细胞凋亡与免疫等信号传导[13]。本研究结果显示,癌组织LCoR、NRIP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表明宫颈癌组织内LCoR、NRIP1呈过高表达。本研究结果显示,LCoR、NRIP1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BMI无关;LCoR、NRIP1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有关。表明LCoR、NRIP1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其原因为肿瘤细胞内的凋亡抑制因子会造成NRIP1产生泛素化,并会转变泛素化的NRIP1的构象,使得其与生存激酶1结合,继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本研究Kaplan-Meier结果显示:LCoR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22.22%(11/50)、NRIP1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26.42%(14/53),均低于LCoR与NRIP1阴性表达患者的76.92%(10/13)、70.00%(7/10),提示LCoR、NRIP1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较低,预后较差,临床或可将LCoR、NRIP1作为治疗宫颈癌的靶点。

表2 LCoR、NRIP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例,%)

图1 LCoR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Kaplan-Meier图

图2 NRIP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Kaplan-Meier图

综上所述,LCoR、NRIP1在宫颈癌的癌组织中过高表达,两者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且LCoR、NRIP1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生存率更低。

猜你喜欢

生存率宫颈癌病理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HER2 表达强度对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率的影响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