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05-10李敏博
李敏博,李 灿
(1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科 湖北 咸宁 437000)
(2通城县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 湖北 咸宁 437400)
肺栓塞病因复杂,发病率较高,早期症状不典型,是一种常见的心肺血管疾病[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疾病发作后若未及时治疗会导致病情加重,常见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对患者机体健康产生消极影响的同时,甚至会危及其生命安全[2]。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早期诊断对疾病治疗及预后均具积极意义。长期以来,在临床实践中,疾病诊断金标准为通气灌注扫描。尽管可以有效诊断疾病,但该方法较为昂贵,是一种有创检查操作,患者接受程度低,对其机体健康产生一定消极影响[3]。因此,临床需不断优化疾病诊断措施。近年来,在临床医学发展背景下,64排CT肺动脉造影在疾病诊断中的优势逐渐显现,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提升疾病诊断效果,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推广价值高[4]。本文以5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为例,研究上述诊断价值,旨在帮助患者科学治疗,进而改善预后结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通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3~73岁,平均年龄(53.29±2.28)岁。患者均对本试验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有正常沟通交流能力者;②生命体征稳定者;③符合疑似肺栓塞指征者。排除标准:①不能配合医护人员,依从性差者;②资料不完整或者缺项者;③中途退出者;④合并肺部及下肢动脉血栓病变者;⑤ 传染病患者;⑥精神障碍性相关疾病患者;⑦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⑧妊娠与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5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均进行通气灌注扫描、64排CT肺动脉造影(美国GE Light Speed VCT),以前者为金标准,对后续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主要实施方案为:引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从肺尖到肺底做平扫检查,进行定位像扫描检查,对患者肺组织实际状况进行分析,观察是否存在病变,方便指导后续治疗。上述CT平扫操作结束后,实施肺动脉造影检查,自胸廓入口位置到肺底范围,相关参数设置为:层厚0.625 mm,层间距0.625 mm,电压120 kV,螺距1.5~5.0 mm,电流110 mA,重建层厚0.625 mm。自受检者的肘静脉部位借助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碘对比剂,选择碘海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569;规格:100 mL:64.7 g;生产厂家:福安药业集团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350 mg/mL为造影剂,注射方式选择:使用造影剂+混合液+混合液+盐水,注射速率为4.5 mL/s,注射量为盐水73 mL、造影剂27~35 mL。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对注射速度进行调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受检者肺动脉干对比剂浓度进行分析,主要监测措施为智能追踪软件,若监测结果显示对比剂密度达到45 HU,触发扫描(自动触发)延迟时间8 s,扫描时间5 s,降低相关监测结果使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影像重建。
对影像的分析主要是安排2名具备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阅片。具体的影像重建包括容积重建法(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处理技术,意见不一致需进行分析,直至讨论出一致的意见。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肺栓塞的CT征象;②分析诊断效能,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
2 结果
2.1 肺栓塞的CT征象
2例患者经MIP、MPR、VRT重建后显示肺动脉主干远段可见充盈缺损,管腔重度狭窄,甚分支血管有肺上、中、下动脉内亦见充盈缺损,远端血管稀疏,部分闭塞;左肺动脉主于远端管腔充盈缺损,管腔重度狭窄,远端分支血管稀疏,部分闭塞(见图1~图4)。
图1 冠状位重建示左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充盈缺损
图2 轴位示双下肺动脉充盈缺损
图3 多平面重建示双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充盈缺损
图4 多平面重建示双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充盈缺损
2.2 64排CT肺动脉造影诊断效能分析
64排CT肺动脉造影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92%(47/48)、50.00%(1/2)、96.00%(48/50)。见表1。
表1 64排CT肺动脉造影诊断结果 单位:例
3 讨论
肺栓塞是呼吸科常见疾病,发生率高,该疾病病因复杂,早期无典型症状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疾病诊断及治疗难度。随着病情的发展及恶化,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咯血等症状表现,上述状况发生后若未及时治疗,会引起急性肺水肿,影响患者健康,具有较高的死亡率[5]。因此,为更好地保障患者健康,实现针对性治疗,临床需将疾病诊断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针对肺栓塞,以往关于该疾病的主要针对措施为通气灌注扫描、临床表现、X线检查等。其中,观察患者病变状况无法区分病变,有很大的局限性,用于对疾病的辅助诊断;X线检查可以明确病变部位,但容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病变类型的诊断难度,不利于后续针对性治疗,影响疾病预后[6];通气灌注扫描目前被认为是该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疾病诊断及病变类型的分析均具积极意义,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检查措施,影响患者机体健康,患者接受程度差。因此,选择更有效的诊断方式至关重要。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疾病发生率显著增加,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危及生命安全。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疾病的肺栓子性质主要是血栓,其他包括一些少见物质,例如脂肪、空气、癌栓等,栓子多见于下肢深静脉,其主要来源为右心、腔静脉系统。相关研究学者表示,深静脉栓子脱落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栓塞发生率,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增高疾病发生率[7]。一般情况下,患者的肺支气管动脉具有较为充足的血供,肺梗死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根据患者病情状况,临床可以将其分为急性、慢性肺栓塞。一般情况下,后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胸闷、气喘、乏力等症状表现,且起病较隐匿[8]。若诊断结果显示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会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常见包括下肢水肿;前者主要是指肺血管床急剧堵塞,患者发病后主要以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突发胸痛以及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症状表现,如患者存在合并肺梗死状况,症状保险为咯血、咳嗽以及发热等。但上述状况的症状表现情况均缺乏特异性,进而导致疾病诊断效果差,存在误诊概率,多诊断为其他心血管疾病,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猝死。相关数据显示,疾病死亡率高,一般在30%左右[9]。若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及早分析,并实施针对性诊断可以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有效降低疾病死亡率。同时血浆D-二聚体(>500 μg/L有意义)测定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有效指标之一。在肺栓塞疾病诊断中,血浆D-二聚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数据显示超过90%[10]。相关学者在对肺动脉主干栓塞、总肺动脉栓塞分析中表示,多层螺旋CT诊断的敏感性均较高,上述分别可达100.0%、66.7%[11]。肺栓塞诊断中,CT肺动脉造影诊断的间接征象表现为在肺窗内可观察肺内灌注不均,局限性血管纹理分布不均,尖端指向肺门的肺野楔形密度增高影;直接征象表现为肺动脉内不同程度(完全性、中央型、附壁型)的充盈缺损。结合CT诊断的栓子表现情况,可以有效分析急、慢性栓塞。慢性表现为与动脉管壁呈钝角相接,边缘光滑,可见钙化,肺动脉内偏心性低密度充盈缺损,管腔不规则;急性肺栓塞表现为周围环绕高密度对比剂,肺动脉中心低密度充盈缺损。
通气灌注扫描诊断具有创伤性,可以增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常见包括假性动脉瘤、皮下血肿、血栓形成等。近年来,64层以上CT显著发展,在疾病诊断中优势显著,且应用较为广泛。研究显示,64排CT肺动脉造影的实施可以显著提升肺栓塞诊断效果,该措施的实施具有较高的空间及密度分辨率、容积扫描速度快,可以显著缩短栓子的检出直径,一般情况下最小可以达到2 mm,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PR、MIP、VR等三维重建技术的疾病诊断效果更好,可以获得全方位的3D图像,避免重叠点,明确栓子的大小、位置以及形态,方便及时观察细微病变,实现疾病的针对性治疗。除此之外,该措施可以了解有无合并其他心肺疾病,对疾病治疗提供针对性指导,进而有效降低疾病病死率。
本文研究显示,64排CT肺动脉造影诊断的灵敏度[97.92%(47/48)]、特异度[50.00%(1/2)]、准确率[96.00%(48/50)]较高。其原因分析为,在疾病诊断中,64排螺旋CT的主要优势及价值表现为:①可合理设定检查的延迟时间,通过实施智能触发技术,控制对比剂用量,增加肺动脉部位对比剂浓度,提升疾病诊断效果,降低疾病误诊率。②可以实现一次屏气下完全全肺扫描,时间分辨率高,减少呼吸伪影,可做迅速以及大容积的扫描。③借助MPR、MIP、VR等多种影像后处理手段,可以多方位及多角度观察栓子位置及与动脉壁,方便及时了解栓子实际形态,进而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可以有效观察患者病变状况,结合实际实施治疗,参考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