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超声引导臂丛麻醉下小儿先天手指畸形矫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05-10蔡燕妮于志源
蔡燕妮 于志源 徐 陵
(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麻醉科, 辽宁 大连 116021 )
手指畸形,是指上肢桡侧的多指、并指或短指等,其原因多数为先天性。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为多指,小儿先天手指畸形病发率大概占新生儿的0.8%。 临床应用相对较广的是手术治疗,其目的在于对患儿的患指进行矫形,改善患儿的畸形情况,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患儿得到了有效的救治[1-2]。 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手术疗效,通常会采取麻醉的形式,我国应用较多的麻醉药物有右美托咪定、氯胺酮等多种麻醉药物,单一使用时其术中作用时间较短,术后镇痛时间有限,麻醉效果与临床预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同时由于其患儿相对年龄较小,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麻醉药物的选择上需引起重视。 有研究表明,在小儿先天手指畸形矫形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可安全有效地给予患儿麻醉,为进一步明确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超声引导臂丛麻醉下小儿先天手指畸形矫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本文就以80 例行小儿先天手指畸形矫形手术患儿为例,分析其麻醉效果以及副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9 年1 月-2021 年2 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手指畸形矫形手术患儿80 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40 例,男24 例,女16 例;年龄0 -3 岁,平均年龄为(1.26 ±1.10)岁。 观察组40例,男23 例,女17 例;年龄0 -3 岁,平均年龄为(1.18 ±1.02)岁。 2 组患儿就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而言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认可。 (1)纳入标准:均在我院进行小儿先天手指畸形矫形手术;意识清晰,相关麻醉药物耐受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能配合完成量表评估;所有患儿及患儿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书。 (2)排除标准:完全失语者,严重听觉及视觉受损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患有明显基础性疾病者;有认知障碍、无法与人正常沟通者;有严重营养不良或肥胖者;自身条件不允许或不愿参与此次研究者。
1.2 方法
麻醉前搜集所有患儿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基础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并确认无麻醉药物禁忌,通过常用心电图排除手术禁忌。 将患儿按入院时间分成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麻醉)和对照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 所有患儿均术前禁食6 小时,禁水2 小时,麻醉均采用七氟醚作为基础麻醉镇静,此次采用0.2 -0.25 % 罗哌卡因(生产厂家: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463)。 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5 分钟内缓慢泵注1 ug/kg,注射完成后等待患儿入睡,然后置入喉罩,吸氧,调节参数,保证患儿能够正常呼吸。 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麻醉,术前所有患儿均禁食禁水8 小时,进入手术室后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控制手术室温度在24℃左右。 护理人员协助患儿保持仰卧位,将超声探头外缘进行充分消毒,然后在超声引导下避开血管确定穿刺点及进针深度,以荧光屏清楚显示病变,准确定位后采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5 分钟内缓慢泵注0.5 ug/kg 联合咪达唑仑10 分钟内缓慢注射0.05 mg/kg。 2 组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通过喉罩保持通气,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 手术结束前3 分钟停止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等待患儿意识恢复后拔除喉罩,由护理人员将患儿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观察2 组患者不同麻醉用药临床效果。 (1)对比2 组麻醉效果。 分别从麻醉起效用时、手术用时、拔喉罩用时、PACU 滞留时间(分钟)以及患儿苏醒用时这5 个方面评估。 (2)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并记录麻醉实施前后患儿的平均动脉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等指标变化。 (3)疼痛评分。 于术后48 小时内采用简版McGill 疼痛问卷(SF -MPQ)分别评价2 组患儿疼痛感,总量表得分范围0-60 分,得分越高越严重。 (4)不良反应发生率。 2组患儿苏醒后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血压异常、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等4 种,取上述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百分比为最终发生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 版本分析。 苏醒时间、PACU 滞留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数资料表示为(n,%),行x2检验。 当P<0.05 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儿手术麻醉效果对比
手术后,对比2 组患儿的手术麻醉效果,其中观察组麻醉时间为(3.82 ±0.36)分钟,手术时间为(39.20 ±3.75)分钟,拔喉罩时间为(12.18 ±0.54)分钟,手术后清醒时间为(5.62 ±1.43)分钟,PACU滞留时间为(10.85 ±2.04)分钟;对照组麻醉时间为(4.21 ±0.74)分钟,手术时间为(41.37 ±3.875)分钟,拔管时间为(21.39 ±1.48)分钟,手术后清醒时间为(15.37 ±3.29)分钟,PACU 滞留时间为(36.36±2.58)分钟,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2 组患儿手术麻醉效果对比(±s,min)
表1 2 组患儿手术麻醉效果对比(±s,min)
?
2.2 2 组患儿手术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对比
手术前,2 组生命体征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对比2 组患儿的生命体征,观察组就平均动脉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 组患儿手术前后各项生命体征对比(±s,mmHg)
表2 2 组患儿手术前后各项生命体征对比(±s,mmHg)
?
续表2 2 组患儿手术前后各项生命体征对比(±s)
续表2 2 组患儿手术前后各项生命体征对比(±s)
?
2.3 2 组术后48 小时内SF-MPQ 评分对比
观察组术后各个时间段SF -MPQ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 组术后48 小时内SF-MPQ 评分对比(±s,分)
表3 2 组术后48 小时内SF-MPQ 评分对比(±s,分)
?
2.4 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症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4。
表4 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生二胎,因此也导致小儿手术量逐年上升[3]。 婴幼儿和成人不同,其手术时麻醉方式以及药物的用量也需格外注意,小儿先天手指畸形,是由于染色体产生异常所导致的,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进行矫形手术。 在矫形手术中麻醉药是必不可少的,随着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小儿麻醉也迈入了新的时代[4]。在临床上,因小儿体质较弱,对手术和麻醉药物的耐受能力较差,若选择不当可能会对患儿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直接导致患儿死亡[5]。 因此手术前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极其重要,不仅要保证麻醉效果,也要考虑到患儿预后,尽可能减少对患儿的伤害。 本次研究采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联合超声引导应用于臂丛麻醉下小儿先天手指畸形矫形手术中,术中患儿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镇痛效果明显,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右美托咪定属于新型α2 -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脊髓α2 受体抑制肾上腺素,从而稳定患儿心脏功能,减少应激反应,镇静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也是外科手术中使用率较高的药物之一。 能够更平稳的发挥其镇静作用,可以在帮助患儿有效镇痛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在临床应用相对较为广泛[6]。 而咪达唑仑作为一种苯二氮卓类药物,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多用于外周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阻滞中,通过延缓或阻断神经纤维信号传导实现麻醉,具有麻醉镇痛的双重作用,且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较小,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麻醉。 而且对患儿呼吸道产生的刺激较小,麻醉后对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具有操作简单、起效快、安全性高等优势,是一种作用时间相对较短的具有镇定、催眠作用的药物[7]。 有临床实践显示,将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两者联合使用不仅使得麻醉效果更好,同时也相对更安全。 焦相学[8]等学者也在研究中发现,在剖宫产中对产妇给予右美托咪定和罗哌卡因进行麻醉,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体内血流动力学,保持孕产妇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进一步提高产妇生产质量。 区锦辉[9]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艾司氯氨酮相比于传统的氯氨酮具有更强的麻醉效果和镇痛效果,多用作神经系统的全身麻醉药,与咪达唑仑等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减少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这些研究均表明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在外科麻醉手术中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由于小儿先天手指畸形可合并其他多种疾病,再加上患儿耐受力较差,在应用相关药物麻醉时,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所以除麻醉药物的选择外,麻醉方式的选择也需要慎重,尽可能避免出现2 次伤害的风险。 为进一步探析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超声引导臂丛麻醉下小儿先天手指畸形矫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共纳入80 例行小儿先天手指畸形矫形手术的患儿实施超声定位引导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注射进行麻醉,最终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对比2 组患儿的手术麻醉效果,其中观察组麻醉时间为(3.82 ±0.36)分钟,手术时间为(39.20 ± 3.75)分钟,拔喉罩时间为(12.18 ±0.54)分钟,手术后清醒时间为(5.62 ±1.43)分钟,PACU 滞留时间为(10.85 ±2.04)分钟;对照组麻醉时间为(4.21 ±0.74)分钟,手术时间为(41.37 ±3.875)分钟,拔喉罩时间为(21.39 ±1.48)分钟,手术后清醒时间为(15.37 ±3.29)分钟,PACU滞留时间为(36.36 ±2.58)分钟,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手术前,2 组生命体征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对比2 组患儿的生命体征,观察组就平均动脉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各个时间段SF -MPQ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症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分析原因可知,超声引导下实施麻醉具有较强的可视性,通过超声引导定位可以清晰显示需要穿刺部位的神经,引导穿刺针准确穿刺神经周围,实时检测穿刺针的进针方向和进针深度,帮助医师直观观察到局部麻醉药物扩散范围,在显著提高神经阻滞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避免穿刺针对神经的伤害以及减少手术血管损伤。 小儿先天手指畸形矫形手术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率加快或者血压升高等情况,且中枢神经在伤害性刺激下刺激机体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应激反应,进而影响血流动力学。 超声定位引导下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可以针对手术区域进行有效阻滞,减轻手术创伤带来的疼痛,从而保证患儿在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全身麻醉虽然可以做到较广范围的麻醉,但同时存在药物剂量使用过度的情况,再加上患儿年龄较小,机体功能较弱,麻醉药物无法快速代谢排出,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10]。 右美托咪定进入患者身体后,可以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从而起到较强的麻醉镇痛效果,且整体镇痛时间也要比普通镇痛药物要长很多。 将适当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联合使用于外科手术麻醉中,对循环系统抑制较轻微,且术中麻醉镇痛充分,腹壁肌松良好,有利于稳定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水平,保障手术效果,减少术后不良反应风险。 本次研究将超声引导与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注射相结合,既能有效缩短患儿麻醉诱导时间与术后恢复时间,又能将药物损伤作用降低到最小程度,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减轻患儿及其家属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既往临床实践也显示,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及麻醉药物,可有效增强镇痛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加速患儿围术期康复。 本次研究将单一右美托咪定药物麻醉和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药物麻醉两种方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效果更好,患儿术中和术后各项身体指标更稳定,证实将超声定位引导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注射应用于小儿先天手指畸形矫形手术麻醉中,对循环系统抑制较轻微,且术中麻醉镇痛充分,有利于稳定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水平。 李强[11]等学者也曾在研究中指出在ICU 短时间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具有显著的麻醉镇痛效果,能够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较高。宿亚敏[12]等学者也曾在研究中指出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的方案更有利于患者术后休息,减少不适感,具有较高的舒适性。 前人研究结果和本次研究一致,证实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麻醉在外科手术中应用效果良好。 本次研究由于样本数量和观察时间有限,研究结果不足以代表所有行小儿先天手指畸形矫形手术的患儿情况,最优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选择还需进一步实验与探索,相关理论的研究也仍需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在超声引导臂丛麻醉下小儿先天手指畸形矫形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可安全有效对患儿进行麻醉,同时清醒时间、PACU 滞留时间更短,能够有效提升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稳定患儿血流动力学水平,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儿麻醉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荐应用。